探訪北京悼陵,埋葬著嘉靖皇帝的一位老婆,後來還被挖走了

2021-01-19 吳巧靈講娛樂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以死為榮,以死為榮,以死為榮。從古到今,人們都有入土為安、以死為生的觀念,慢慢的墓葬也不再是簡單的習俗,而是一種文化。風水寶地林立的帝王陵寢,異族名士埋葬在風景絕佳的地方。形制精巧、規模宏大的帝王陵,自然受到遊人的推崇,而隱藏在荒野中的古墓墳冢,也有好奇者前來參觀。北京的十三陵,埋葬了明朝十三個皇帝。

同時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北京市西北部的昌平區天壽山,總面積達120多平方公裡。長陵的修建始於永樂七年(1409年),至明末年崇禎帝下葬思陵。歷時230多年,先後建成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總共安葬了十三個皇帝,二十三個皇后,兩個太子,三十個妃嬪,兩個太監。

明十三陵還沒有完全對外開放,定陵、長陵、昭陵都已對外開放,其餘的都關著門,埋藏著許多不為人所知的秘密。在今天為大家介紹悼陵的時候,很多朋友一定會問,十三陵裡沒有悼陵啊?由於這裡是后妃的墳場,不是皇陵,所以名聲不大,不知不知也不足為奇。哀陵是明世宗朱厚熜的第一座陳氏王后墓。嘉靖七年,病逝於此。陳王后最初的諡號是「哀靈」,因此,在她的墓葬完成後,又被稱為「哀陵」。

「哀靈」其實是個很不好的諡號,是因為陳皇后在宴會上當眾頂撞嘉靖帝,摔碎自己的酒杯,奪門而出,很不給皇帝面子。最終還因為自己的呂莽而擔驚受怕,終日鬱鬱寡歡,最後因腹中有胎兒大出血而死。他死後,嘉慶還對他十分氣憤,於是給他封了一個「悼靈」的諡號。因此這個墓園也叫「悼陵」。

隨後嘉慶皇帝也覺得有些過火,在大臣的建議下,將嘉慶的諡號改為「孝潔」。嘉靖皇帝死後,隆慶帝把陳皇后抬到永陵地宮。自陳皇后遷居後,這座「悼陵」便開始了長達十幾年的荒廢之旅。一直到萬曆時期,這裡有嘉靖皇帝的三個妃子,分別是沈、文和盧三妃。但悼陵的原名並未改變,悼陵監的名字至今仍存。

如今殘存的悼陵,原來的殿宇早已坍塌,現在只剩下一塊碑刻。室內的松柏十分繁茂,依然保留著往日的風採。儘管如此,悼陵仍是十三陵七座妃子墓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悼陵監已經不再只是一個陵監了,由最初居住在這裡的守陵人繁衍成一個幾百人的村莊。現在,這座祭陵被紅牆圍住,四周還掛著鐵絲網,可以說是戒備森嚴,任何人不得接近。

由哀陵也可以看出,嘉靖皇帝的心並不狠。陳皇后的遭遇讓我想起乾隆的烏拉那拉皇后,都是因為吃醋惹皇上生氣。後宮女吃什麼醋啊,能活著就好了。在那個禁宮深處,悲痛和悽涼,孤獨和孤獨的女人的生活,實在是太悲慘了。

相關焦點

  • 帝王的墳墓,位於北京城外的明十三陵所埋葬的哪些皇帝
    帝王的墳墓,位於北京城外的明十三陵所埋葬的哪些皇帝在北京昌平區境內的天壽山南麓有一個面積約120多平方公裡的地方,這裡埋葬著自永樂七年至最後一位崇禎皇帝,期間二百三十餘年的明代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兩位太子,三十餘位妃嬪以及一位太監。
  • 明代16位皇帝,為何北京只有13陵?網友:有一位我曾是「見過」的
    明代16位皇帝,為何北京只有13陵?網友:有一位我曾是「見過」的明十三陵位於北京,從朱棣開始,這裡就被作為明朝的皇家園林,總共修建了13座皇帝陵墓,一直截止到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皇帝。這裡是我國非常著名的一處景觀。
  • 明朝的嘉靖皇帝,為了能夠修仙不僅需要少女鮮血,還需要這個東西
    朱厚熜是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年號為嘉靖,他的在位時間也是比較長的,有四十多年之久,稱號是明世宗,作為皇帝,身邊的親人自然也是身份比較高貴的了,不過他的父親卻並不是一位皇帝,所以說之前的他也只是近支的皇室,他的爺爺就是明憲宗,明孝宗就是他的叔叔,明武宗是他的堂哥。
  • 明朝十六位皇帝,為何有十九座皇陵,多出來的是怎麼回事
    孝陵坐落於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為後世500多年明清兩代皇帝陵墓奠定了基礎形制,後世的皇帝均按照這陵規格調整。因為永樂帝朱棣把朱允炆拉下皇位後,遷都北京,故後世的明帝大部分葬於北京。在230多年間,天壽山麓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這裡埋葬了明朝第三位到第六位,第八位到第十六位,共十三位皇帝。
  • 嘉靖皇帝,一位久居高位,但很變態的人
    嘉靖皇帝,大名鼎鼎得萬曆皇帝的父親。在明朝歷史上可謂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人物,他同萬曆皇帝一樣,也是十幾年不上朝。他將內閣的票擬制度運用到了極致,票擬也就是內閣大臣們事先看完奏摺擬好的建議。票擬然後送到皇帝那裡,皇帝進行批覆,稱為批紅。
  • 嘉靖皇帝的奪權之路,第一槍就把矛頭指向了曾經的永樂大帝
    明朝嘉靖皇帝為了能夠讓自己父親的牌位進入太廟,為何要把永樂皇帝朱棣的牌位移出太廟呢?換句話說,他哪來的膽量敢於拿朱棣開刀呢?難道當時的嘉靖皇帝不清楚自己的實力嗎?難道他不知道自己的處境和尷尬的身份嗎?一邊是為大明朝立下煌煌偉業的永樂大帝,一邊是生前連個皇帝身份都不是的普通王爺,就連嘉靖他自己,如果不是運氣夠好,皇位一輩子都不會跟他有什麼關係。
  • 明朝16帝,為什麼北京只有13陵呢?
    相信大家都知道北京的昌平有個明十三陵,是明朝的皇帝陵園,裡面有明朝13位皇帝,但明朝實際在位的有16位皇帝,那麼問題來了,其他3位是誰呢?為什麼沒有埋葬在十三陵呢?首先第一位沒有埋葬在十三陵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他定都南京建立大明王朝,之後是朱棣在朱元璋死後奪取了帝位之後才遷都北京的,因此朱元璋埋葬在了今天的南京明孝陵!第二位就是被朱棣奪取的建文帝朱允文了,他原本是太子朱標的兒子,由於太子朱標早逝,朱元璋又過於喜歡太子,就立朱允文為皇太孫,傳位給孫子。
  • 作為埋葬明朝皇帝的十三陵,為什麼會有一座明朝太監的陵墓呢?
    作為埋葬明朝皇帝的十三陵,為什麼會有一座太監的陵墓,這座墓埋葬的是明朝哪個太監呢?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的明十三陵,埋葬著自成祖遷都北京以來的十三位明朝皇帝(明代宗除外)。作為集中埋葬明朝皇帝的皇家陵園,明十三陵總面積達到一百二十餘平方公裡,自永樂七年(1409年)五月動建長陵(明成祖陵),到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帝葬入思陵止,期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兩位太監。
  • 墳,墓,冢,陵都是什麼意思?有什麼不同?
    墳,墓,冢,陵都是表示人死後下葬的地方,為什麼會有不同的 叫法,其實這和我們封建社會等級觀念相關。在封建社會關於住宅是有詳細的規定的,比如說皇帝居住的地方稱為「宮」,王侯居住的地方稱為「府」,官員居住的地方稱為「宅」,平常百姓居住的地方稱為「家」。
  • 嘉靖:大明朝所有皇帝中,最會做皇帝,但也最不像皇帝的人
    「天上大羅天仙紫極長生聖智昭靈統元證應玉虛總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萬壽帝君」,估計歷史上有這麼多封號集於一身的就只有明朝嘉靖皇帝了,在我看來他是個合格的政治家,卻是個蹩腳的皇帝,為什麼這麼說呢?先說說,嘉靖為什麼是最會做皇帝的人吧?
  • 嗑藥、嗜欲的嘉靖皇帝是如何變態?以致宮女不惜一死也要屠龍弒君
    她們趁著端妃早起,去給嘉靖皇帝做早餐之際,先是用計支走了兩個隨身伺候嘉靖的丫鬟,然後便悄悄地潛入了寢宮,將一個由絲帶搓成的繩索套在了嘉靖皇帝脖子上。在繩索拉緊,嘉靖皇帝驚醒的那一刻,她們有人堵嘴,有人按胳膊,有人按腿,儼然是一幅「早就分工明確」的樣子。
  • 為何宮女冒著滅九族與凌遲的風險,也要把嘉靖皇帝勒死?背後原因...
    嘉靖皇帝也就是明世宗朱厚熜,他是明朝第11位皇帝,同時也bai是明朝在位時間第二長的皇帝。後世對嘉靖皇帝的評價是極其聰明、善用帝王權術,那麼如此聰明的一位皇帝為什麼差點被宮女給勒死了呢,其中的原因請看分析。
  • 20年不上朝,卻批奏摺到凌晨五點——明朝嘉靖皇帝的騙局?
    明朝的皇帝各個不務正業,嘉靖皇帝20多年不上朝,有人說這是他故意設的一個騙局,故意迷惑那些別有用心的官員。那麼歷史的真實情況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根據傳統的嫡長子繼承制,嘉靖皇帝是完全沒有可能成為皇帝的。但是他在小的時候非常聰明,情商也特別的高,和其他小皇子構建了很好的關係,而且他還讀了很多書,知道孔子所提倡的那些學說,也知道如何處理與臣子們的關係。
  • 1542年宮女為什麼要勒死嘉靖皇帝?
    宮女刺殺嘉靖皇帝的事件叫「壬寅宮變」,發生於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這一年是壬寅年。 嘉靖皇帝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道教皇帝,非常信奉道教,希望通過道教的修仙之法獲得長生不老,而道教修仙的一大門路就是服食丹藥
  • 明朝最冷血皇帝:親手把自己的老婆孩子打死,只因皇后做了這事?
    明朝最有名的好皇帝便是朱元璋了,那麼最有名的昏君又是誰呢?應該就是嘉靖皇帝朱厚熜了吧,雖然他天資聰穎,但是在政治上去而毫無建樹,而且在政40年,非但沒有帶領明朝走向更好的發展,反而使得朝堂混亂不堪,他的昏暴與小心眼那可是出了名的。
  • 嘉靖年間第一鬼才,才華橫溢卻壞事做絕,結局讓人拍手稱快
    無獨有偶,明代嘉靖年間也有一位鬼才,此人才華橫溢卻壞事做絕,結局讓人拍手稱快。 他不是別人,正是嚴嵩的兒子嚴世蕃。從才華方面講,嚴嵩也是不折不扣的才子,二十五歲進士及第,書法造詣頗深,且擅長寫詞,官至內閣首輔。但是,嚴嵩人品低劣,溜須拍馬阿諛奉承,為一己私利陷害忠臣,剷除異己之事沒少幹,夏言、曾銑、楊繼盛等人,先後因嚴嵩的誣陷,或者被貶或者被冤殺。
  • 猜不透的男人,找不到的真相:關於成吉思汗埋葬地的五種假說
    以前有四種猜測:一、北京西房山;二、歸化城(呼和浩特)西北的祁連山;三、河套西北;四、克魯倫河之畔。民國初年張相文認為:「諸說皆非,以為伊金霍洛為成吉思汗陵;陵墓三十裡,四周皆沙航,近旁為遊泥河,蒙人名日忽幾爾閣溝,即起輦谷也。」(其實這種猜測被證明是錯誤的,下文具體說「起輦谷」。)
  • 為何明朝13位皇帝都要葬這裡?看完地形才知道!
    13陵坐落在現在的北京市昌平區,那裡東、西、北三面環山,是一個小盆地,陵區周圍有群山環抱,中部是平原,有小河流蜿蜒曲折而過,那裡一共埋葬了13個皇帝、23個皇后、2個太子、30多個妃嬪和2個太監。第一個被埋葬在13陵中的皇帝是明成祖朱棣,最後一個被葬入十三陵的崇禎,這經過了230年,著名的《永樂大典》也被埋葬於13陵中,但是我們至今仍然不知道它具體在那一座陵寢中,除了思陵以外,其他的全部沒有被盜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