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瑜伽學者薩古魯研究了很多現象,他告訴我們許多不為人知的事,許多相當令人吃驚。下面是他所說。
如今,現代物理學承認有11個不同的維度。他們尚未找出這些維度是什麼。他們說,它們是平行的。
在瑜伽體系中,我們一直說,有21個維度,不只是相互平行 ——而是相互交融。這些維度中存在著許多跟你們完全不同的生命。他們壓根兒不是人類。
他們像你一樣真實的存在著,但是對你來說,他們根本不存在;對他們來說,你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這取決於你是誰。
這樣說實際上並不恰當----我們可以說,它們如同21個宇宙空間。這21個世界相互交融,一個融入另一個裡頭,同時每一個都在獨立運作。其中一個甚至不會察覺到另一個,除非你能超越。
一些偉大的人,當他們的覺知打開,他們對生命的認知比一般人更加深刻。他們沒有辦法與他人講述,因為這不在一般人的理解範圍之內。
他們一直在尋找一些可以「下載」這方面知識的人,但是他們並不總能夠做到。上師要找到一個能傳遞他所了悟的一切的人,是很難的。
大多數上師在離開的時候,都沒能向他人傳遞自己真正想傳遞的。甚至我自己,在我的生命中,我所能傳遞的也只是我所了悟的 2%。如果能在我離世之前能將這點增加到3%,就是了不起的成就了。因此,我們要把我們所了悟的留存在何處?你不會想讓這一切都遺失。
溼婆的居所
通常,印度的大多數瑜伽士和神秘家一直視山峰為最佳選擇,因為這些山峰人跡罕至,是安全的地方。他們選擇巖石,並把他們的知識以能量的形式儲藏其中。
數千年來,開悟之人始終會來到岡仁波齊,將他們的智慧以某種能量的形式儲存起來。他們以這座山峰作為基礎,創造了這座偉大智慧寶庫。
正是因為這一點,印度教徒說溼婆住在那裡。我們說它是溼婆的居所,不是指溼婆現在仍然坐在山上,在那裡舞蹈,或者是隱於白雪中。
在瑜伽文化中,我們並不將溼婆視為神,我們將他視為阿迪瑜吉,即第一位瑜伽士,還有阿迪古魯,第一位古魯。從溼婆開始,來自各個派別的許多瑜伽士都以某種能量的形式將他們在這裡了悟到的一切儲存了起來。
南印度的神秘主義總是說,他們偉大的瑜伽士——投山仙人,即他們傳統的開創者,生活在岡仁波齊山的南麓。佛教徒則認為他們的三個主要菩薩—文殊菩薩、觀音菩薩和金剛手菩薩—都住在此山中。
而印度耆那教教徒認為第一位先知裡夏布居住在這裡。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真的住在那裡,而是,將他們所有的成就都儲存在了那裡,因為,他們無法將這些傳遞給別人——各種社會狀況不允許你這樣做。
全部63位Nayanmars(毗溼奴教派的聖人),所有這63位來自印度南部的聖人,其中有一位女聖人,都來到了岡仁波齊峰,因為,他們從來都沒有機會將他們的智慧傳遞給周圍的人,社會現實不允許他們這麼做。所以說,岡仁波齊峰就是一座智慧的寶庫。
最偉大的知識寶庫
岡仁波齊峰是最偉大的神秘知識寶庫。數千來來,人們一直會到那裡去朝聖。一般的說法是這種朝聖早在1萬年到1萬2千年就有了,很多人說,人們去那裡朝聖的時間要更早。
如果你要去到岡仁波齊,你就像一個目不識丁的人來到一個浩大的圖書館。
比方說,你是文盲,你走進了一個大型圖書館。每個人都坐在那裡閱讀書籍。你一個字都不認識,但你會被感染薰陶。如果你也想閱讀,你必須從ABC開始,從最基礎的開始,你必須學會如何破譯生命密碼,如何認識自己。
如果你連自己這一小部分生命都不能解讀,解讀宇宙的21個維度更無從談起。所以,當下,你需要的是眼界,否則我們不能教你。只有當你看得清楚時,我才可以教你學習「字母」。
當你學會字母時,你想要閱讀句子。當你讀句子時,你想要讀一本書。當你讀書時,你想要知道一切。除非你嘗到過一點兒滋味,否則你壓根兒不會想到要往那個方向走。
比方說,社會上所有的人都是文盲,他們從來不會想到讀些什麼。如果突然有一個人知道怎麼讀書,人們會對他讚嘆不已,「哇!」這是多麼有權威啊,僅僅因為他能讀懂。
我們年幼時,印度的村莊就是這樣的——僅有一兩個人識字。例如,有一對非常恩愛的新婚夫婦,丈夫要外出一個月,但是當時沒有手機,也沒有其它的通訊工具—— 怎麼保持聯繫呢?
於是,在丈夫外出的那段時間,能讀會寫的人幫這位妻子寫信。她說她想說的一切,他把她的話寫下來,每三天寄出一封,丈夫也讓人幫他給妻子寫信。
由於村裡只有一個人識字,當你收到來信時,你不得不和他分享你們的情意私語。他來到你的家中,為你朗讀情書。我看到過這一幕,非常溫馨、感人。
當他打開那封信然後讀給人們聽的時候,他們看他的眼神,好像他就是神一般,因為他能讀懂這封信,並且告訴他們信中的內容。
神山只是層面不同
神山也是這樣,只是層面不同。如果你真的想解讀和認知這些不同的維度,你必須投入一定量的精力、時間和生命。
但是如果你只想感受權威,你只需到達某些地方,和它在一起,感受它的力量,享受它,然後帶走一些東西。你可以得到它的恩典,但是其中的知識卻需要應用。
不論這世界上有多少寺廟和其他聖地——我去過很多真正神聖而能量強大的地方,看到很多強大的人——我真摯地向他們低首致意,但是向我的古魯俯首時,我是最真摯的。
不論是凱達爾納斯,還是佛陀喬達摩,還是其他任何一位上師來到我面前,我都向他們真摯地鞠躬致意,但是當我向我的古魯俯首鞠躬時是最全然真摯的。當我向岡仁波齊鞠躬時,是以向我的古魯鞠躬的同樣一種方式。在此之前,在我的人生中,我還沒有對其他任何人任何事這樣做過。
就內在維度而言,如果你知道如何理解並破譯這座知識寶庫,那麼你想要了悟的一切,你的創造,你的形成,你的存在,以及你的自由,一切都在那裡。
你能知道每一種形式,每一種將這門知識儲存在那裡的傳統方法。如果一個人願意提升自己的覺知到足夠明晰的程度,那麼岡仁波齊的一切都是清晰可見的。因此,岡仁波齊是可以理解的,我們知道它是如何成為今天的樣子,關於它的一切我們都可以明了。
而瑪旁雍錯則是奇特非凡的存在,完全的奇特非凡。
雖然我內心覺得我沒有必要任何地方朝聖,但是到瑪旁雍錯和岡仁波齊的朝聖經歷,讓我感到非常震驚。我從來沒想到我會有這種感受,因為我是那種不為任何事感到吃驚的人。我已經見識過足夠多的人和事。我的生命已經經歷了太多,已經沒有什麼事能再讓我感到驚奇。
無論我見過什麼,都不會感到震驚,因為我已經見識過古怪之中的最古怪,離奇之中的最離奇。那些你無法相信的事情,對我來說已經習以為常。那些人們認為是天方夜譚的事情,對我而言始終是鮮活的事實,但是,瑪旁雍錯遠遠超過了我迄今為止見到的任何事物。
這與信仰無關,這與信念無關,這與宗教無關。與你通常生活的空間相比,這絕對是一個非常強大的空間。
岡仁波齊形似金字塔
在1998年進行的一次俄羅斯喜馬拉雅山考察中,一位印度僧人給科考人員看了一幅位於西藏的岡仁波齊峰的照片,當時穆爾達舍夫就驚叫起來說:「這不是山,是一個金字塔!」
驚人的相像使得他們都很興奮,因為他們知道,傳說中的「聖山」就位於岡仁波齊峰地帶。
尼泊爾和西藏喇嘛還對他們講,密宗(古印度後期佛教)力量的活動區就在這個地方。雖說岡仁波齊聖山所處地區即遠又高,但是仍有相當多的印度、錫金、不丹和遙遠的歐洲國家朝聖者來到這裡。
他們來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僅僅是為了看一眼聖山,有的努力圍著聖山走上一圈,而只有那些身體健強的人才能圍著聖山爬過那長達60公裡的一圈。
凡是登上胡夫金字塔的人,都會有種奇怪的、深沉的精神迷睡的感受。西藏喇嘛曾執意建議科考人員千萬不要偏離聖圈的小路,否則就會陷入密教力量的活動區。
俄羅斯一些學者的觀點,金字塔能夠壓縮微能。如果這些微能組合到一起就可以對「時-空」閉聯集產生巨大的影響。
考察隊的成員謝爾蓋.謝裡維爾斯託夫便把岡仁波齊金字塔群稱為「時間機器」。據說當年納粹就曾經前往西藏尋找上古文明。
是否可以從另外一個側面證明岡仁波齊的金字塔形狀打開了地球通往高維時機的通道呢,而那裡存放著各種神聖的知識。
小知識:岡仁波齊同時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因此,不允許攀登。但傳說中米拉日巴大師曾在鬥法時登頂。故事是當年米拉日巴在岡仁波齊講經時,苯教徒納若奔瓊與米拉日巴鬥法,他們選擇15黃道吉日與米拉日巴比賽登山,約定誰先到岡仁波齊峰頂誰便為神山之主。結果是米拉日巴大師首先登頂。
關於宇宙,人類遭遇,太過驚世駭俗,也只能秘密流行!很多人稱之對世界觀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注關【輕口味故事】,留言「外星訪談」。
據說納若奔瓊落敗後就向米拉日巴求得一塊修行地,現在岡仁波齊神山東南側的苯日神山便是苯教的修行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