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自發x射線拉曼散射的受激原子分布。 b)受激x射線拉曼散射的增激發態原子分布(窄線)。
近日,德國和瑞典科學家利用歐洲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XFEL),通過創新的「光子反衝成像」(Photon-recoil imaging)技術,研究X射線與原子之間相互作用的基本過程。該方法可以使人們更好地了解原子級的化學反應,將成為探索非線性X射線物理學的有力工具。
觀察X射線與原子之間相互作用1921年,愛因斯坦因發現光的量化,即光子作為光粒子流與物質相互作用,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從量子力學的早期開始,人們就知道光子具有動量。原子對光子的吸收和發射是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基本過程。自1960年代以來,強雷射束的出現推動了所謂的「非線性光學」的發展。於是科學家們進一步研究,用X射線代替可見光來操作非線性光學系統,即將非線性光學擴展到X射線光譜域。但由於非線性效應難以捉摸的性質,儘管理論概念數十年前就已提出,迄今科學家們仍在努力實現這一目標。隨著2017年位於漢堡的XFEL的投入使用,科學界朝著這一目標更近了一步。
最近,德國柏林馬克斯·波恩非線性光學和超快光譜研究所(MBI)、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和位於漢堡的歐洲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XFEL)的研究人員合作開發出「光子反衝成像」技術,用來觀察X射線與原子之間相互作用的基本過程。該技術可以區分X射線範圍內的自發和受激拉曼散射(SRS),使得人們幾乎可以對單個原子上受激拉曼散射進行自由地研究。相關的理論分析和實驗結果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為了測量實驗中激發原子的散射,研究人員將準直的氖原子超聲束與XFEL光束成直角相交。當X射線光子的能量與氖的俄歇躍遷能量發生共振時,瞬態激發原子會受到自發拉曼散射的影響。優化X射線的強度和光子能量,則瞬態激發原子在自發衰減之前會與另一個具有適當光子能量的XFEL光子相互作用,產生受激拉曼散射,並沿入射光子的方向發射光子。此過程需要來自X射線的兩個光子,因此是非線性的。由受激拉曼散射引起的激發原子基本上不會發生偏轉,在檢測器上顯示為一條銳利的直線。
有望更好地了解原子級化學反應論文第一作者,柏林馬克斯·波恩研究所的烏利·艾希曼教授解釋說,在受激拉曼散射過程中,兩個光子沿與兩個入射光子完全相同的方向離開原子,原子不改變其動量,也不改變其飛行方向。這與更頻繁的線性過程截然不同。在線性過程中,首先吸收一個光子,然後發射另一個光子。由於發射的光子通常以不同的方向發送,因此原子發生偏轉。通過觀察原子的飛行方向,研究人員能夠清楚地將X射線激發的拉曼過程與其他過程區分開。
XFEL的麥可·邁耶博士解釋說:「如果將來我們將新方法與不同波長的X射線脈衝一起使用,就會帶來特殊的可能性。」具有不同波長的X射線脈衝可以專門處理分子中的單個原子,因此可以詳細了解分子中電子的波函數隨時間變化的方式。這為研究非線性X射線過程建立了非常有前途的分析技術。
長遠來看,科學家們還希望藉助定製的雷射脈衝對其產生影響。烏普薩拉大學的賈恩-埃裡克·魯本森教授說:「我們的方法有望使人們更好地了解原子級的化學反應,將來甚至可能影響它們。」
(原題為 光子反衝成像:觀察分子內部的新方法)
【來源:科技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