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IPO頭條
來源:ipo觀察(ID:ipo2012)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
華納、索尼、環球,這些國際唱片公司一直是最受關注的對象。
2月7日,全球三大唱片公司之一華納音樂集團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IPO申請。
在2019、2018、2017三個財年(以9月30日為起始點計),華納音樂收入分別為45億美元、40億美元和36億美元,淨利潤分別為2.58億美元、3.12億美元和1.49億美元。而從2018年整個自然年營收來看,「三大」排位仍然穩定,環球音樂穩居行業第一,索尼次之,華納第三。
2019年8月,外媒曾報導騰訊計劃收購環球音樂(Universal Music)10%的股份,報價30億歐元,以此計算環球音樂估值約300億歐元,相當於其2018年的EBITA(息稅攤銷前利潤)9.02億歐元的33倍。而華納音樂2019財年調整後的OIBDA(折舊和攤銷前的營業收入)數據為6.25億美元。若同樣以33倍計算,華納音樂集團的估值為206億美元。
華納音樂曾是美國傳媒巨頭時代華納的子公司,前身最早可追溯到華納兄弟於1929年創立的「音樂出版有限公司」(MPHC),該公司的主營業務是購入音樂版權,為電影提供廉價音樂。
如今,華納音樂和時代華納娛樂集團已經沒有絲毫關係,2004年,時代華納為降低集團負債將華納音樂以26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了布隆夫曼投資集團,該集團領導者為環球(Universal)集團前總裁小埃德加·布朗夫曼(Edgar Bronfman Jr.)。
2011年,俄裔石油巨子倫納德Len Blavatnik控股的美國工業集團Access Industries以每股8.25美元(市值約33億美元)的價格將華納音樂私有化,華納音樂再次易主。
華納音樂幾度易主,實際上說明了唱片業目前和上世紀全盛時期的收入已經完全無法相提並論,如今華納音樂重返公開市場的信心主要來自於流媒體音樂興起。
流媒體推動音樂產業復甦
在80、90年代的商品化音樂時代,音樂的載體是膠唱片、磁帶、CD等,唱片公司是內容提供商與服務提供商即分發渠道,只管制作唱片專輯,發行上市後直接向消費者銷售。
網際網路興盛之後,數位音樂無序發展,盜版問題更加肆意猖獗,音樂從一種具備價值的稀缺資源變成了網際網路免費獲取的資源,直接顛覆了唱片公司的盈利根基,傳統唱片公司的優勢蕩然無存,實體音樂受盜版影響銷量也開始逐步下滑。
以國內為例,當時,三大唱片公司曾多次起訴百度:作為中國最大的搜索平臺,百度助長了盜版音樂傳播。百度於其首頁 MP3 搜索項中提供了眾多指向第三方的未授權音樂文件的連結。但最後均被判敗訴。究其當時法律根本,百度均只提供指向其他網站中音樂的深層連結,而沒有直接上傳音樂,不涉及「直接侵權」。
但近幾年,音樂行業版權法律規範已經得到改善,音樂傳輸主體也由上億個體更迭為幾個大平臺,頭部平臺一旦侵權,其自身就成為被訴訟主體,打盜版對象從上億個人到幾個頭部平臺,版權監控就得以落實,法律維權從不可能變得簡單。大廠版權意識也開始覺醒,輪番跑馬圈地囤積音樂版權。
全球數位音樂崛起,流媒體平臺驅動音樂產業復甦。根據IFPI及《GLOBAL MUSIC REPORT 2018》的數據,2015年起,全球音樂產業收入結束了長達15年的下滑,到2017年已經實現連續3年的增長,其主要動力來自於數位音樂收入的提升,佔比超過50%。其中,音樂流媒體增長迅猛,在2017年流媒體收入為66億美元,在所有音樂類別中收入佔據首位。
華納音樂擁有包括Ed Sheeran(黃老闆), Bruno Mars(火星哥), Michael Bublé, Cardi B, Kelly Clarkson, Coldplay, David Guetta, Dua Lipa, Neil Young, Prince, Pink Floyd, David Bowie, Phil Collins, Fleetwood Mac, Tom Petty and The Smiths等全球頂級音樂明星資源。在音樂流媒體的發展紅利下,華納音樂所擁有版權曲庫的價值一路上揚。
營收來源方面,華納音樂由錄製音樂、版權轉授和音樂發行三大部分組成。錄製音樂是主要營收來源,其中的數位音樂已經取代實體唱片成為營收扛把子。2019財年,數位音樂共獲得23.43億美元收入,同比增長16%,總營收佔比達52%。
同時流媒體成為收入增長的主要驅動力,2019財年,華納音樂流媒體服務的收入從2018財年的17.33億美元增長3.96億美元至21.29億美元。
海外市場佔比超50%,看好中國市場
分地區來看,在2019、2018、2017三個財年美國本地貢獻的收入分別為19.56億美元、17.54億美元、15.87億美元,而國際收入分別為25.27 億美元、22.59億美元、20.05億美元,佔比分別為56.4%、56.4%、56.0%,國際業務佔比較大。
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新興市場的增長,已經成為國際音樂市場寄予厚望的地方。招股書表示中國的付費流媒體用戶擁有巨大的增長潛力,根據MIPIA的數據,Spotify所在的瑞典大約30%的人口是付費音樂用戶。相比之下,美國和德國等成熟市場分別約為25%和16%,日本為7%,而中國這一數據僅為2%,是世界第七大音樂市場,仍處於早期階段。
長遠來看,流媒體作為當前音樂產業的核心驅動力,當流媒體的業務增長無法填補實體和下載下滑的缺口時,全球錄製音樂都進入發展瓶頸期,但是短期來看,全球音樂行業將迎來短暫的復甦。
2020年來了,提升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最近很多朋友向我傾訴,有工作多年的、剛出社會的,也有還在上學的,但都遇到了類似的問題:
「為什麼有些人的人生就像開了掛一樣,不管做什麼都會成功?」
反觀自己。同樣的事,自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不一定能達到同樣的效果,難道是自己比別人笨嗎?
事實上,並不是因為他們智商比你高,而是他們「會學習」,藏著一套高效的學習方法。
在這個時代,真正會學習的人才能擁有核心競爭力,他們可以在日新月異的情況下不斷迭代,時刻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