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孫思邈的醫學理論思想及現代應用

2020-12-22 腎病科任永朋醫生

孫思邈,又稱藥王,世號孫真人,隨唐時期京兆華原(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著名的醫藥學家和養生家[1]。孫思邈博學多才,醫術精湛,將畢生精力都奉獻給了醫學事業,留給後世很多寶貴的醫學知識,現將其醫學成就概括如下,並做簡要探討,以供同道學習應用。

1 孫思邈的醫學成就

1.1 著書立說:孫思邈的著述有很多,僅《耀州志》上記載的就有30多種。其中除了《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還有《千金髓方》、《神枕方》、《神仙修養法》、《養生要錄》、《老子注》、《莊子注》、《醫家要妙》、《枕中素書》、《養生延命集》等,不過大多已佚失,僅存《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廣傳於世。

1.1.1 備急千金要方》不僅僅是一部方書,更是集診治、針灸、養生等理論實踐知識為一體的一部重要參考書。

《備急千金要方》簡稱《千金要方》,約成書於652年,共三十卷,分二百三十二門,已接近現代臨床醫學的分類方法[2]。全書共載方、論5300首,集方廣泛,內容豐富,是我國唐代醫學發展中具有代表性的巨著,對後世醫學特別是方劑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和貢獻。該書是我國最早的醫學百科全書,從基礎理論到臨床各科理、法、方、藥齊備,並廣泛輯錄了前代各家方書及民間驗方,記載了婦、兒、內、外各科疾病的診斷、預防與主治方藥、食物營養、針灸等。保存了唐以前的不少醫學文獻資料,其中養生長壽等內容極其豐富珍貴,並沿用至今。書中首篇所列的《大醫精誠》、《大醫習業》,是中醫學倫理學的基礎;書中所收載處方及千餘條針灸治驗均以證統方,為後世所推崇。正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曰:「思邈嘗謂人命至重,貴於千金,一方濟之,得逾於此。故所著方書以千金命名,凡診治之訣,針灸之法,以至導引養生之術,無不周悉」。張璐《千金方衍義》評曰:「繼長沙而起者,惟孫真人《千金方》,可與仲聖諸書頡頏上下也。伏讀三十卷,法良意美,聖謨洋洋,其辨治之條分縷析,制方之反激逆從,非神而明之,其孰能與於斯乎?」

1.1.2 《千金翼方》是《千金要方》的續編,是為補充《千金要方》不足而寫。

《千金翼方》約成書於681年,是孫思邈取羽翼交飛之意,以補充《千金要方》的不足[3]。全書三十卷,分一百八十九門,計方、論、法2900餘首,記載藥物800多種。書中內容涉及本草、婦人、傷寒、小兒、養性、補益、中風、雜病、瘡癰、色脈以及針灸等各個方面,尤以論述治療傷寒、中風、雜病和瘡癰等更為精闢。正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曰:「猶慮有闕遺,更撰《翼方》輔之,……(《千金要方》)妙盡古今方書之要,獨傷寒未之盡,似未盡通仲景之言,故不敢深論,後三十年作《千金翼方》,論傷寒者居半。蓋始得之,其用志精審不苟,如此云云。則二書本相因而作,亦相濟為用」。

《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百萬多字,收集整理了前人和民間醫方6500多個。孫思邈博採群經,刪繁去復,並結合個人經驗整理加工,使唐代以前的臨床經驗、醫學理論、雜散藥方、針灸等浩繁內容,合而為一,薈萃成集。其中除引用張仲景、華佗、陳延之、支法存等很多名醫的醫方外,還搜集了流傳在廣大人民、少數民族、文人學士、官僚、宗教界和外國(如印度)醫書中的很多醫方。《千金方》所載醫論、醫方系統地總結了唐以前的醫學成就,是一部科學價值非常高的著作。被譽為我國最早的一部臨床醫學百科全書,對後世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2 理論建樹

1.2.1 臟腑辨證 虛實寒熱為綱

臟腑辨證是以臟腑為綱對疾病進行辨證的方法。臟腑辨證法在唐代孫思邈之前的《黃帝內經》、《金匱要略》,以及《中藏經》等都有以臟腑為核心進行辨證的論述。如《靈樞·本神》曰:「必審五臟之病形,以知其氣之虛實,謹而調之」。《金匱要略》設立「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治」。《中藏經》有專論五臟六腑虛實寒熱、生死順逆脈證諸篇,從而使中醫臟腑辨證有了雛形。到唐代孫思邈不僅強調臟腑辨證,而且主張臟腑辨證以虛實寒熱為綱[4]。他在《千金要方》卷十一至卷二十中,每卷均先陳述臟腑的生理病理及常見病證,繼而列出虛實寒熱證治。以卷十七肺病辨證論治為例,列出了肺實證、肺與大腸俱實、肺虛冷、肺與大腸俱虛證的主證、兼證,以及治療主方。可見,孫氏對臟腑辨證以虛實寒熱為綱論述周詳。這對中醫臟腑辨證的主導地位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其中不少內容已被後世吸收和發展。

1.2.2 強調養生 在於日常調養

孫思邈是一位偉大的臨床醫學家,也是一位著名的中醫養生家。他繼承和發展了《黃帝內經》養生之要旨,並依據自己的實踐經驗和親身體會,總結了養生「十要」,使中醫養生方法更加全面完善,養生「十要」即:抑情嗇神、少思護氣、小勞養形、導引調氣、勿要多言、食宜清淡、起居有常、房事有節、食藥保健、常善勿惡等[5]。他還總結有養生「十二少」和養生「十二多」[6]。十二少即: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十二多即: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喜則忘錯昏亂、多笑則髒傷、多事則形勞、多語則氣乏、多欲則志昏、多好則專迷不理、多愁則心撮、多怒則百脈不定、多樂則意溢、多惡則憔悴無歡。可見,養生就在於日常調養,不是高不可攀難以做到的。

1.2.3 精研仲景 開「以方類證」先河

孫思邈對張仲景有著極高評價,他在《千金翼方卷九·傷寒上》說:「傷寒熱病,自古有之,名醫睿哲,多所防禦,至於仲景,特有神功。尋思旨趣,莫測其致,所以醫人未能鑽仰。嘗見太醫療傷寒,惟大青、知母等諸冷物投之,極與仲景本意相反,湯藥雖行,百無一效。傷其如此,遂披覽《傷寒大論》,鳩集要妙,以為其方,行之以來,未有不驗」。這一高度評價也產生了對仲景《傷寒雜病論》的深入研究,他研究的方法是「方證同條,比類相附」,也就是將《傷寒論》所有的條文,分別按方證歸類。這樣將《傷寒論》的內容各以類從,易於檢索,條理清晰,從而創立了從方、證、治三方面研究《傷寒雜病論》的方法,開後世「以方類證」的先河,為後世研究《傷寒雜病論》提供了可靠之門徑[7]。

1.2.4 產後溫補 創產後溫補系列方

由於分娩時產創、出血,以及臨產時損傷氣血,以致氣血不足,「百脈空虛」,以及陽氣虛弱。因此,孫思邈提出產後虛損的治療原則是「產後宜溫」,並依據產後所致的不同疾病,創立了產後溫補的系列方劑[8]。如:用羊肉湯「治產後虛羸喘氣,自汗出,腹中絞痛」;用羊肉當歸湯「治產後後腹中心下切痛,不能食,往來寒熱,若中風乏氣力」;用羊肉地黃湯「治產後三日腹痛,補中益髒,強力氣」;用羊肉杜仲湯「治產後腰腹疼,咳嗽」;用羊肉黃芪湯「治產後虛乏,補益」;用羊肉桂心湯「治產後虛冷心疼」;用當歸建中湯「治產後虛羸不足,腹中疼不止」;用大補中當歸湯「產後虛損不足,腹中拘急」等等。這些用溫補法治療產後病的方劑為後世樹立了範例。

1.3 臨證診治

1.3.1 膽大心小,智園行方:這是孫思邈畢生行醫的治學名言。所謂「膽大」是指診斷明確後敢於用藥,不畏懼藥物的峻瀉、攻逐、大熱、大毒等副作用而敢於正確運用;「心小」是指四診仔細,用藥謹慎,全力實現安全有效;「智園」是指臨證能知常達變,三因制宜,辨證施治,靈活用藥。「行方」是指忠於職守、精益求精、樂於奉獻、文明行醫、關愛病人、遵紀守法、廉潔自律。可見,醫者只有膽大心小,智園行方,才能不出差錯,救死扶傷,妙手回春。也只有膽大心小,智園行方,才能成為「良醫」。所以說:「醫之神良,盡於此矣!」

1.3.2 創製新方,制方嚴謹:孫思邈不僅搜集了大量的古方和驗方,而且創製了不少新方。他創製的新方,處方配位嚴謹,頗具特色。其中多數方劑成了後世名方,在《中醫方劑學》的本科教材中被選用的就有葳蕤湯、溫脾湯、犀角地黃湯、當歸建中湯、枕中丹、紫雪丹、獨活寄生湯、鹽湯探吐方,以及葦莖湯9首。

1.3.3 中醫分科,婦、兒專科:孫思邈是我國第一個倡導設立婦科、兒科的人。他在《千金要方·求子》曰:「夫婦人之別有方者,以其胎妊生產崩傷之異也,是以婦人之病,比之男子十倍難療,……所以婦人別立方也」。孫思邈在他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都非常關心婦女和珍視小兒。他強調對疾病的治療要注重婦女和小兒,倡導為婦女、小兒設立專科。他在《千金要方》曰:「先婦人、小兒而後丈夫、耆老」;在《千金要方》卷二至卷四,《千金翼方》卷五至卷八專列婦科疾病。從求嗣、調經、妊娠到產後,各種婦科疾病的辨治都有比較詳細的記載;在《千金要方》卷五、卷十、卷二十五,以及卷三十,《千金翼方》卷十一、卷二十六等分列了九門小兒病。可見早在唐代孫氏已從中醫全科分出婦科和小兒科。

1.3.4 計劃生育,絕育引產:在《千金要方》卷三載絕育方二首:一是蠶子故紙,方一尺,燒為末,酒服之,終身不產。二是油煎水銀一日勿息,空肚服棗大一枚,永斷,不損人。在《千金要方》卷二中載引產方四首:(1)以雞子一枚,鹽三撮,和服立下。(2)麥櫱一升,和蜜一斤,服之立下。(3)七月七日,神典三升,煮三沸,宿不食,旦頓服,即下。(4)大麥曲五升,酒一鬥,煮三沸,去滓,分五服令盡,當宿勿食,其子如糜。在《千金要方》中載有墮胎的藥物較多,如水銀、麝香、代赭石、水蛭、牛膝、蜈蚣、瞿麥、斑蝥、天雄、附子、半夏等。可見,在《千金要方》中已記載了豐富的絕育、引產、墮胎的內容,依據史書的記載,可以說孫思邈是我國首先倡導絕育、引產之法的先行者,開創了計劃生育之先河。

1.3.5 針灸治病,創「阿是穴」:孫思邈不僅是我國針灸彩色繪圖的創始人,而且也是「阿是穴」的發現和創立者。他為中醫針灸學增添了新的內容和方法,對後世不斷發現奇穴鋪墊了良好的基礎。

2 現代運用

2.1 大醫精誠,濟世活人:「大醫精誠」出自孫思邈《千金要方》第一卷,是我國首篇完整論述醫德的。「精」是指醫者技術要精,強調醫者要有精湛的醫療技術,因為「人命至重,貴於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醫道是「至精至微之事」,所以為醫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誠」是指醫者的品德修養要高尚,要發「大慈惻隱之心」,「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危求救者,不得以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媚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等。這就是說醫者要有仁愛之心,普救眾生之志,救死扶傷是醫者義不容辭的。作為醫者「大醫精誠」,濟世活人是行為的準則,歷代對醫者的醫德都是這樣要求的。截至目前,《千金要方·大醫精誠》是我國醫學史上最早、最全面、最系統闡述醫德規範的奠基之作,至今仍是中醫學典籍中論述醫德的一篇極為重要的文獻,為習醫者所必讀。孫思邈本人不僅是醫德的倡導者,也是實踐者。孫思邈高尚的醫德言行,至今仍是值得我們學習和繼承的。

2.2 安身之本,必資與食:孫思邈認為「安身之本,必資於食」、「食能排邪而安臟腑,悅神爽志以資氣血」,所以,掌握飲食的宜忌也是養生的重要內容。《千金要方食治》:「夫為醫者,當須先知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盒,然後命藥」。可見,孫氏特別提倡食療方法,注重飲食有節,反對暴飲暴食。《千金要方食治》中指出「凡常飲食,每令節儉,若貪味多餐,臨盤大飽,食訖,覺腹中彭亨短氣,或致暴疾,仍為霍亂」。同時指出,飲食宜清淡,過於厚味甘甜成味,多促壽。《備急千金要方道林養生》:「常須少食肉,多食飯及少菹菜,並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陳腐物,勿飲濁酒」。對於老年人尤其要注意其夥食,「若貪味傷多,老年腸閨皮蔣,多則不消」,就會形成脾傷食積之病症。孫氏還詳細介紹了食物的治療作用。如用羊屠、鹿治療蘯,用羊肝、牛肝治療夜盲,用穀皮預防腳氣,用赤小豆、烏大豆治療腳氣,對後世影響很大。

2.3消渴辨治,從火論治:《千金要方消渴》第一次系統整理了唐代及唐以前消渴病治療的經驗,所述「凡積久飲酒,未有不成消渴…脯炙鹽鹹,此味酒客耽嗜,不離其口……積年長夜,酣興不解,遂使三焦猛熱,五臟乾燥。木石猶且焦枯,在人何能不渴。」指明燥熱可導致消渴。孫思邈善用苦寒藥物治療消渴病,如天花粉、麥冬、黃連、苦參、生地黃、知母等,這些藥物大多具有清熱瀉火或兼有養陰生津的作用。可見,清火為治療消渴病的第一要務,孫思邈可謂是「從火論治消渴病」的先驅,對後世研究糖尿病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9]。

2.4 創胚胎學,立養胎法:《千金方》云:「凡兒在胎,一月胚,二月胎,三月有血脈,四月形體成,五月能動,六月諸骨具,七月毛髮生,八月臟腑具,九月谷入胃,十月百神備,則生矣。」[10]按照月齡從形態等方面較為詳細具體的描述胎兒在母體中的變化,與現代胚胎學的論述較為接近,開創了胚胎學的先河。孫思邈十分重視婦女的孕期保養,通過對婦女孕期的調護,來加強對胎兒的養護,如「妊娠受胎後應居處簡靜,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彈琴瑟,調心神,和情性,節嗜欲,庶事清淨,生子皆良」,還詳細記載了十月養胎法,以保護胎兒,預防流產,提高了生育率及胎兒的存活率,與現代醫學提倡的胎教理念基本一致,說明古人早已對養胎護胎有了一定的科學認識,現在仍值的我們學習借鑑。

2.5 健康長壽,養老養生:孫思邈崇尚養老養生,並身體力行,成為長壽老人。孫思邈認為人年五十以上,「陽氣日衰,損與日至」,強調養生對預防疾病、延年益壽具有重要意義,故「常須慎護」。主張常存善心、常修善事,保持情緒安寧和精神愉快,總結出「十要」、「十二少」、「十二多」等宜忌。建議老年人日常起居不宜「強用氣力」,「無舉重,無疾行,無喜怒,無極視,無極聽」;防護方面做到「常避大風大雨大寒大暑大露霜」;飲食方面要「常學淡食」,「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麵、粳米等為佳;又忌強用力咬齧堅硬脯肉,反致折齒破斷之弊」,「常宜溫食,不得輕之」,「人凡常不飢不飽不寒不熱」;「故養老之要,耳無妄聽,口無妄言,心無妄念,此皆有益老人也」;飲食起居,隨宜調護,則可「延年益壽矣」。另外,由於老年「心力漸退,忘前失後,興居怠惰,計授皆不稱心」,後輩當「識其情」,「常須慎護其事」。如果能掌握養生之術,並「習以成性」,則「性既自善,內外百病自然不生」,如果不知養生之術,則「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

3 結語

孫思邈學術淵博,以其深邃的中醫學理論和豐富的臨床實踐,編寫了巨著《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他品德高雅,多次拒絕高官厚祿,甘願一輩子在民間濟世活人,深受人們的愛戴和敬仰。他廣泛收錄了前代各家方書及民間驗方,對後世醫學特別是方劑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和貢獻;他將儒家、道家以及佛家的養生思想與中醫學的養生理論相結合,提出了許多切實可行的養生方法,為中醫養生學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是古今醫德醫術堪稱一流的偉大醫學家,他的理論和實踐對我國醫學乃至世界醫學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他的成就是一座「取之不盡」的醫學寶藏。

參考文獻:

[1]李劍穎. 談藥王孫思邈對中醫藥學的貢獻[C].2011全國中醫藥科普高層論壇文集. 2011.

[2]崔淑原, 和中浚, 王縉. 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的版本考查[J].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0, 19(24):52-52.

[3]姚瑤, 劉更生. 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關於生平事跡的自述[J]. 中華醫史雜誌, 2017, 47(5):319-321.

[4]李紅波, 楊勇. 孫思邈治療肝臟相關病症方藥運用特色[J]. 中醫學報, 2018, 33(1):88-90.

[5]朱丹丹, 王衛, 王益民,等. 《千金方》養生之道淺析[J]. 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8, 37(2):100-103.

[6]郭剛. 論孫思邈養性的養生之道——以醫道同源為視角[J]. 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 13(3):140-144.

[7]劉毅, 董利利. 《備急千金要方》對張仲景學術思想的傳承探究[J]. 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4, 33(4):196-198.

[8]王震, 孫理軍. 再談孫思邈《千金方》對中醫婦科的貢獻[J]. 山西中醫, 2017, 33(3):47-49.

[9]沈仕偉, 仝小林. 《千金方》消渴病證治特色及其對後世的影響[J]. 上海中醫藥雜誌, 2017(12):39-41.

[10]王震, 孫理軍. 再談孫思邈《千金方》對中醫婦科的貢獻[J]. 山西中醫, 2017, 33(3):47-49.

相關焦點

  • 藥王孫思邈活了143歲,離世前告誡弟子:務必銷毀此藥方,否則後患無窮!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著源遠流長的文化與思想,這種獨特的東方思想,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影響了中國以及世界的後人。在所有的中國古代思想當中,中國的中醫藥思想無疑是令所有人都稱奇的,起初西方醫學認為中國的中醫思想就是一種偽科學,雖然有著上千年的傳承,但是就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推測而已。
  • 孫子思想的生命力在於應用
    孫子思想的生命力在於應用姜雲東濱州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深厚,孕育誕生出著名軍事家孫子及《孫子兵法》。孫子思想的生命力在於應用,只有立足於豐富的社會實踐,為孫子文化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才能真正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和作用。
  • 1十X醫學推廣應用計劃在京啟動,紅牆御醫胡維勤稱:醫學未來發展新...
    11月26日下午,北京市好苑建國酒店2樓宴會廳座無虛席,近200名醫療界人士齊聚一堂,共同學習探討1十義醫學在臨床上的推廣應用。1十X醫學是由醫學泰鬥張相玉院長提出並形成系列支撐理論及應用,後由衛生部直屬齊魯醫院及其他院士及國醫大師等結合臨床後鞏固及肯定了其應用價值。
  • 事業單位文化常識之中國醫學
    是一部將天文學、歷算學、生物學、地理學、人類學、心理學,運用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論,將人體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治療與預防,做了較為全面的闡述,確立了中醫學獨特的理論體系,成為中國醫藥學發展的理論基礎和源泉。《難經》原名《黃帝八十一難經》,又稱《八十一難》,是中醫現存較早的經典著作。相傳為扁鵲所著。
  • 為何孫思邈臨終前叮囑弟子一定要毀掉
    中醫是我國獨有的傳統醫學,是誕生在原始社會,研究人體生理、病理、診治疾病等的一門學科,也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智慧寶藏。中醫是我國古代人民與身體疾病作鬥爭的經驗和長時間的理論知識積累,直到如今都是被納入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醫學。
  • 醫學第十四課——中醫的困境與「醫學普通話」
    中醫發展到了關鍵時期,有很多問題也浮出水面,前幾天網紅張文紅醫生講一句話很耐人尋味,大意是中西醫學要用普通話交流。含義是統一中西醫學理論,能做到嗎?是能做到的,前階段筆者就提出中西醫學統一的問題,撰文《中西醫學病程統一表述與新冠肺炎病程淺析》,是大勢所趨。
  • 醫學倫理基礎知識:什麼是醫學倫理?
    一、概念醫學倫理學是以醫德為研究對象的科學,運用一般倫理學原理和主要準則,解決醫學實踐中人們之間、醫學與社會之間、醫學與生態之間的道德問題而形成的學說體系,是醫學與倫理學相互交叉的新興學科。這些醫學思想為當今的醫學倫理思想奠定了基礎。2.古羅馬名醫蓋倫(約公元130—200年)指出「作為醫生,不可能一方面賺錢,一方面從事偉大的藝術——醫學」明確了醫學職業的利他性。3.文藝復興時代,人道主義日盛。德國醫生胡弗蘭德(公元1762—1836年)在《醫德十二緘》提出了醫學應秉持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觀點。
  • 陝西西京中醫藥研究院蘇禮院長訪談 ---做一個有文化、有思想、有...
    中醫中藥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經過數千年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是我國眾多醫者的經驗總結,凝聚著中華精神與智慧。從國家文化、健康戰略層面,中醫藥已經形成發展的堅實基礎,祖國傳統醫學將迎來美好的春天。  「中醫中藥是打開中華文化健康寶庫的一把金鑰匙。那麼,什麼人才能夠拿到這把金鑰匙呢?我認為,能拿到這把金鑰匙的,必須是一個有文化、有思想、有理想的中醫人」。
  • 活140歲的「藥王」孫思邈,臨終囑咐弟子:這個藥方不能留在世上
    公元541年是隋文帝楊堅出生的年份,也是「藥王」孫思邈出生的年份(有爭議)。孫思邈歷經了南北朝、隋朝、唐朝,活到李治在位時期去世,享年約140歲,雖然後世對具體年齡有爭議,但大家公認一點:孫思邈長壽。在古代,一般人能活70歲已經算長壽了,孫思邈的壽命能過百,與他的身份以及養生觀念有很大關係。民間常說「久病成良醫」,小時候的孫思邈身體狀況不佳,可能是風寒侵體之類的原因,他三天兩頭就發病,被抱著去看大夫。嘗過了藥的苦,又因為看大夫吃藥給家裡增添了負擔,孫思邈暗暗發誓,自己要做一個好大夫,將來為其他人治病看診。
  • 藥王孫思邈活了100多歲,原來他的長壽之道竟與房中術有關!
    孫思邈(541年—682年,有爭議),唐朝著名的醫藥學家,被後人尊稱為「藥王」。孫思邈也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能活過百歲的醫學家。他之所以會去學醫,是因為他年輕的時候身體很不好,還經常生病,所謂久病成醫嘛。他後來又經過苦學鑽研,終於成為一代醫學家,也以羸弱的身體活到了百歲之上。
  • 達爾文發表的理論後來被證明是19世紀最具成效的科學思想
    他通過微生物學為建構和支撐傳染病理論提供了證據,這是醫學史上的一個裡程碑。這一理論很快得到了應用,尤其是外科醫生李斯特(Lister),他將抗菌術引入了手術室(他混合其他物質,將石碳酸噴灑在手術室內,因此讓這個偉大的醫生懊惱不已的是,他的一些不敬的學生編了令人惱火的歌謠「讓我噴灑」)。
  • 充分利用現代醫學條件與技術發展中醫藥
    原標題:充分利用現代醫學條件與技術發展中醫藥——訪湖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何清湖中醫藥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實踐經驗。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未來如何進一步發展中醫藥學?圍繞相關問題,記者採訪了湖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何清湖。
  • 孫思邈的《千金方》說出養生有十二大要素
    孫思邈又被稱為藥王,他是唐代的醫學家,同時也是一位道士孫思邈對中國的中醫藥發展有很大貢獻,著有《千金方》流傳於世,《千金方》被譽為中國第一部臨床醫學百科全書,它對唐代、後世乃至現代中醫都有很大影響,《千金方》不僅教人怎麼治病,還教人如何養生,
  • 英學者:我們從現代經濟學理論中了解到的一切都是錯的
    來源:金融界網站這個主張聽起來似乎很古怪:我們對現代經濟學的一切認識都是錯誤的。而自稱能證明這一點的人甚至沒有經濟學學位。身為物理學家的他與已故諾貝爾獎獲得者、夸克之父Murray Gell-Mann密切合作進行了研究,在此基礎上得出了自己的理論。他的觀點還得到過兩位金融界著名思想家Nassim Nicholas Taleb和Michael Mauboussin的支持,更不用說他在社交媒體上還有一幫熱情的追隨者。
  • 現代醫學不只屬於歐洲
    現代醫學不只屬於歐洲 日期:2019-09-11 【 來源 : 新民周刊 】 閱讀數:0
  • 突變理論的發展與廣泛應用
    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突變理論「熱」轟動一時。菲爾茲獎獲得者、法國數學家勒內託姆從1968年開始陸續發表文章,論述「突變理論」。1972年,託姆出版《構造穩定性和形態發生學》一書,一時風靡全球。託姆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拓撲學家。
  • 「漫遊」血管、虛擬解剖 現代科技這樣改變醫學教育
    「漫遊」血管、虛擬解剖 現代科技這樣改變醫學教育12月10日,距離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招生考試只有短短10幾天。大環境影響下,許多高校增設了醫學專業、擴大了醫科招生規模,吸引了考研學子的目光。日前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醫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北京大學原常務副校長、中華醫學會副會長柯楊指出,近年來我國醫學教育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也存在教學方法陳舊落後、學科發展不均等問題。她建議在教育教學中加強線上資源、虛擬教學AI的場景應用,加強公共衛生醫學教育等。新冠疫情考驗了醫療水平,也對醫學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 思想大碰撞,交流促提升!這場理論研討活動,有料!
    思想大碰撞,交流促提升!這場理論研討活動,有料!更高水平做好新時代婦女研究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婦女和婦女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入研究促進婦女兒童事業和婦聯工作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為豐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婦女理論研究做出寧波的地域性貢獻。
  • 青春匯聚 思想飛揚 中國誠通首屆青馬工程集中理論學習圓滿結束
    青春匯聚 思想飛揚 中國誠通首屆青馬工程集中理論學習圓滿結束 2020-12-18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鄂爾多斯市2020年度全科醫生轉崗理論培訓在應用技術學院順利結業
    9月21日,2020年度全科醫師轉崗理論培訓在應用技術學院繼續教育中心結業,共有35名全科醫生參加培訓。會議就培訓亮點及收穫進行總結,並對全科醫生轉崗培訓指導思想、工作安排及下一步實踐技能培訓安排及注意事項進行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