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痛很常見
但說起肩痛我們不得不提這兩塊肌肉:
【岡上肌和岡下肌】
岡上肌是肩袖損傷中最易受傷的肌肉
岡下肌是肩胛區疼痛的元兇
並且支配這兩塊肌肉的肩胛上神經也容易帶來肩痛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肩後外側疼痛常見的原因
——肩胛上神經卡壓症候群
首先還是來簡單了解一下肩胛上神經
肩胛上神經起自第5、6頸神經,有時第4頸神經根也可能參與它的組成。肩胛上神經從臂叢上幹分出後沿斜方肌和肩胛舌骨肌深面外側走行直至肩胛骨上緣的切跡。在此處,肩胛上橫韌帶跨過肩胛上切跡,圍成肩胛上孔,肩胛上神經從中穿過,發出運動支支配岡上肌。然後,肩胛上神經和肩胛上動脈伴行,由外側繞過岡盂切跡,弧行進入岡下窩,在岡下肌深層又發出兩支運動支支配岡下肌。
肩胛上神經在哪裡最容易卡壓呢?
肩胛上神經在走行的過程中有多處可受卡壓,但是其中最易卡壓的點從走行路線中就可以看出端倪,那就是肩胛上切跡,肩胛上神經從此處的神經上孔穿過,此時肩胛上神經相對固定。而上肢的不斷活動,肩胛骨的不斷位移會使此處的肩胛上神經受到反覆摩擦,從而造成炎性腫脹,導致卡壓。此外還有一種情況是:肩胛上神經與肩胛上動脈同時從肩胛上孔中穿過,在穿行過程中兩方相互擠壓也會造成肩胛上神經卡壓。
此外,肩胛上神經還有一處易卡壓點,那就是岡盂切跡。肩胛上神經在繞過岡盂切跡時會形成一個轉角。當肩胛骨運動時,轉折角變小,肩胛上神經與岡盂切跡的骨面發生勒索,造成肩胛上神經的摩擦損傷。
哪些人群容易造成肩胛上神經卡壓?
1、 年齡較大的人群;
2、 男性多於女性;
3、 經常需要用上肢運動或工作的運動員和工人,經常用肩部扛或挑重物的工人;
4、 有肩部外傷史人群。
肩胛上神經卡壓症候群
肩胛上神經卡壓症候群就是指肩胛上神經在肩胛切跡或岡盂切跡處被卡壓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狀和體徵。
它有哪些症狀和體徵呢?
症狀:
肩胛上神經卡壓會造成很難定位的肩部後外側疼痛,疼痛可放射至手臂。因肩胛上神經卡壓起病緩慢,早期表現為肩胛部不適或睏乏無力,所以往往會被忽略,但是隨著病程進展症狀會逐漸加重,會出現岡上肌、岡下肌肌肉萎縮,肌力下降,外展外旋無力等情況。
體徵:
▽ 岡上肌、岡下肌抗阻力測試顯示肌力不足,但並無疼痛;
▽ 被動內收手臂時施加壓力,可能有肩胛骨後外方的疼痛;
▽ 指壓肩胛上切跡或岡盂切跡處神經有疼痛。
肩胛上神經卡壓症候群該如何應對?
早期較輕微的患者可考慮保守治療。常用的保守治療方法有消炎鎮痛藥物治療、局封注射、小針刀療法、手法治療、運動療法和物理因子治療等。除此之外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要避免做損傷和刺激肩胛上神經的動作,例如上肢上舉,還要適當休息,不要肩背肩扛重物。
手法治療
圖片來源:基礎臨床按摩療法:解剖學與治療學的結合( 第3版)
手法治療是周圍神經卡壓症候群的常用方法,手法治療靈活多變,既可以重點松解肩胛上神經卡壓點,又可以直接作用於病變周圍軟組織,從而解除肌肉痙攣,松解軟組織粘連,促進炎症吸收,減輕症狀。
運動療法
肩周肌力失衡,肩胛骨位置不正,肩胛骨不穩都是造成肩胛上神經卡壓的重要因素。
肩胛骨較大的活動度會導致肩胛上神經反覆摩擦,造成神經受損卡壓,而肩關節肌力失衡又會進一步加大肩胛骨的不穩定性,造成肩胛骨位置異常,為肩胛上神經的卡壓埋下隱患。如胸大肌、胸小肌、上斜方肌和肩胛提肌容易緊張縮短,造成肩胛骨前伸;中、下斜方肌,菱形肌、前鋸肌、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容易受抑制而無力,造成肩胛骨向外側滑動。這時候就需要糾正肩胛骨位置,恢復肌力平衡,加強肩胛骨穩定性。
【放鬆緊張的肌肉】
胸大肌、胸小肌放鬆
動作要領:面牆而立,胸部貼牆,將網球放置在胸外側與大臂交匯處按壓滾動。重複10次,換方向。
上斜方肌拉伸
動作要領:左手抱住頭,向左側側偏,並且頭部要向右側轉動,以便能夠完全拉伸到斜方肌,保持這個拉伸動作15-20秒,共2-3組。
肩胛提肌拉伸
動作要領:取坐位,雙腳自然分開,腹部收緊,保持坐姿端正,右手臂屈肘置於腦後,左手抱頭置於腦後,頭部朝著左膝的方向向前伸(鼻尖至膝蓋方向),左手與頭部產生抗阻。
【加強無力肌肉力量】
中、下斜方肌力量訓練
動作要領:身體俯臥,雙臂伸直後上抬。在最高點停留片刻再將雙臂放下。注意肌肉的感知和控制,動作緩慢。
菱形肌力量訓練
動作要領:取坐臥位,雙腿伸直,腳尖向上,彈力帶如上圖中間固定在腳掌,兩頭分別握於兩手,背部肌群收縮用力,使兩臂屈肘貼身向後拉引,緊收背部肌肉,停留1-2秒,沿原路線返回。注意上拉時,腰要收緊,上體儘量不搖動,以保持平衡。
前鋸肌力量訓練
動作要領:雙臂夾肋,大小臂呈90°,手掌貼牆,雙腿帶動上半身轉動,同側肩胛加緊固定。
岡上肌力量訓練
動作要領:取站立位,患側握緊彈力帶一側,另一側踩於同側腳下,拇指朝前,緩慢外展患側肩關節(外展角度保持在30°以內,不用過大)。然後緩慢復位。注意在做的過程中不要聳肩。可根據情況調節鬆緊程度來增加阻力大小。
小圓肌、岡下肌力量訓練
動作要領:取站立位,將彈力帶固定於身體左側方向某固定位置,右手持彈力帶另一端,彈力帶長度能夠保持右手的起始位置在腹部。緩慢牽彈力帶遠離腹部,然後緩慢復位。換方向。可根據情況調節鬆緊程度來增加阻力大小。
當情況較嚴重,岡上肌、岡下肌已經出現明顯萎縮,或保守治療無效時,建議進行手術治療。
肩關節疼痛很常見,導致疼痛的原因很多,在眾多致病因素中肩關節勞損和不穩是其中最常見的因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別注意這兩點,防患於未然~
【本文參考文獻】
宋雲駿,王永為,姜林鶴,黃微,辛建會,肖春山.肩胛上神經卡壓機制的臨床解剖學研究[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誌,2015,33(6):624-626
林浩東,陳德松,顧玉東.肩胛上神經卡壓症候群[J].實用骨科雜誌[J].2003,9(6):510
託馬斯·亨德裡克森;張志傑,劉春龍,王學強主譯.骨科疾病:評估與手法治療[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北京,2019:240,250
編輯:申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