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動作控制?肩胛骨失衡與肩夾擠有何影響

2020-12-17 運動康復小百科

什麼是控制?什麼又是控制不良呢?

動作控制不良造成我們身體的疼痛,而要讓肌肉骨骼的傷害能得到長久的好轉,改正不良的動作是最直接也最好的方法。

但是,到底什麼是控制? 控制能力好跟控制不好又差在哪裡呢?今天就讓我們來好好的講清楚說明白。

簡單來說,控制能力包含兩個層面,肌肉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

在我們動作啟動的時候,負責控制能力的肌群要在啟動的一瞬間就開始啟動(甚至在一些更深層的控制肌群會在動作開始前就開始收縮),並且伴隨著整個活動過程都要能維持收縮能力,讓整個動作過程中關節能在正確的軌跡下進行。

如果控制肌群太慢開始收縮,或是太早放鬆,就有可能讓關節有過多的角度,這個就會對關節周遭的韌帶,肌腱,甚至是關節囊本身造成受傷。另外一個情況就是,肌肉有在正確的時間啟動,但是找了錯誤的肌肉,造成動作完全產生偏差。 另外一個常見的例子就是因為大肌肉長年被壓榨結果變得很緊繃,結果造成肌筋膜酸痛的情況,也是很多腰酸肩頸酸痛的病因。

舉一個例子:肩胛骨的動態失衡與肩夾擠

之所以會有這個現象,來自幾條控制肩胛骨的肌肉。這裡舉幾個肩胛骨的相關問題:

1.肌肉沒有在對的時間點出力(通常是太慢出力或沒有反射性的出力)

2.肌力不平衡(不好的力偶)

3.肌肉無力

4.肌肉長度問題

肩胛骨這塊扁平骨扮演著起承轉合的重要角色。總共有 17 條肌肉附著在肩胛骨上,如果拉哩拉匝列下來的話,就包括以下幾條

第一部分:主要控制肩胛骨的肌肉

斜方肌(上/中/下)、提肩胛肌、菱形肌、前鋸肌、胸小肌

第二部分:主要控制肱骨動作(盂肱關節)

三角肌、四條旋轉肌(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肩胛下肌)

第三部分:可能會與肩胛骨控制相關的肌肉(不是主要肌)

背闊肌、胸大肌、肱三頭肌、肱二頭肌(長/短頭)、喙肱肌、肩胛舌骨肌等

這些肌肉之間都會互相影響。有時候他們會作為協同作用、有時候則是互相拮抗的作用

例如:胸小肌跟前鋸肌都可以一起做出肩胛前引(scapula protraction)的動作,但假如胸小肌過度緊繃或用力,可能會造成肩胛骨前傾(ant. tilt);前鋸肌較出力則可能做出肩胛骨後傾(post. tilt)的動作。

所以這些肌肉之間的控制真的很重要啊!!!

不管是骨頭結構問題、或是因為肩關節肌力不平衡,都極有可能導致肩夾擠的出現。肩峰下夾擠症候群的病人會有疼痛弧(Painful Arc)的特徵。所謂的疼痛弧,意指當病人的肩關節於肩胛骨平面上舉,在 60-120 度(或70-120 度)之間會有疼痛感。肩峰下夾擠症候群的病人,在肩上舉、肩內轉(比如稍息動作)、肩水平內收(比如右手從前面摸左肩),這些動作常發生疼痛感。

在肩關節於肩胛平面上舉的動作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肩關節動作-肩肱節律。

肩關節外展至30°或前屈至60°,肩胛骨是不旋轉的,稱為靜止期,在此以後肩胛骨開始鏇轉,每外展15°肩關節轉10°肩胛骨轉5°,兩者比例為2:1,當外展至90°以上時,每外展15°肩關節轉5°肩胛骨轉10°,兩者比例為1:2。

在整個外展上舉過程中,如果從側面觀察肩胛骨,可以看到其發生外旋與繞冠狀軸的逆時針旋轉(後傾),這種運動來自胸鎖與肩鎖關節,前者佔40°,後者佔20°。而肱骨頭則需要相對肩胛骨外旋,以保證避讓肩峰而不發生撞擊。這種外旋有賴於岡下肌與小圓肌的功能正常,還可能有來自關節囊的扭轉力量。同時,肱骨頭的初始位置也至關重要,當肱骨頭相對關節盂前移時(結構上存在此種傾向),其外旋阻力加大。

手臂高舉過頭時,上斜方肌負責肩胛骨上抬及上轉;下斜方肌則負責肩胛骨下壓及上轉(離心方向收縮)。上斜方肌與下斜方肌必須共同完成肩胛骨動作,才能讓肩胛骨正常旋轉。此時,如果下斜方肌無力或太慢出力,將會有聳肩的代償現象出現。

然而,肩峰下夾擠症候群病人不僅有下斜方肌無力或太慢出力的問題,中斜方肌、前鋸肌也需要注意,這三條肌肉都能控制肩胛骨在胸腔上的位置與動作。除了上斜方肌造成的聳肩,還有肩胛骨前傾與翼狀肩胛這兩個常見問題。

另外一個情況就是,肌肉有在正確的時間啟動,但是找了錯誤的肌肉,造成動作完全產生偏差。

這個發生的原因常是在一次的受傷之後,身體為了保護受傷的地方,而把附近的大肌肉都啟動去固定受傷的地方。但之後就忘記關掉了,結果最後身體養成習慣找大肌肉去負責控制的工作。 但身體的肌肉跟政府的官員不一樣,每一條都有自己的功能而不能輕易被另外一條肌肉所取代。所以找不對的肌肉做不對的事情,結果就會造成關節軌跡脫離正常的軌道,造成受傷。

另外一個常見的例子就是因為大肌肉長年被壓榨結果變得很緊繃,結果造成肌筋膜酸痛的情況,也是很多腰酸肩頸酸痛的病因。

許多人的上肢體姿不良,總是處於圓肩駝背的狀態。這會徹底地改變肌肉的長度—張力關係;具體而言,長度發生變化的是:控制肩胛骨上迴旋、移動並穩定肩胛骨以維持最佳肩肱節律性的第二組肌肉(斜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前鋸肌)。

在一般的動作中,肌肉收縮作為一種反射,它所產生的力被用於穩定關節以避免不必要的動作或移動某一肢體。無論功能是提供穩定性還是產生動作,決定肌肉能否正常發揮其功能的一大關鍵要素便是其靜息長度。如果肌肉長時間處於被拉長或縮短的狀態,其正常功能也會受影響。當肌肉的靜息長度發生變化時,其所附著骨骼的位置及影響動作的關節結構也將發生改變(American Council on Exercise,2015)。

一般來說,肩胛骨必須好好的貼在肋骨上,並且順利的旋轉移動。這可以讓手臂高舉過頭時,避免肩峰下空腔變小。異常的肩胛骨位置及動作,包含前面說過的聳肩、肩胛骨前傾、翼狀肩胛,或是肩胛骨向上旋轉角度不足。

控制這種東西應該怎麼去訓練呢?

因為控制能力不佳的肌肉通常都力量沒甚麼大問題,所以光是訓練力量有時候效率沒這麼的好,而直接去做到正確的動作反而是比較是事半功倍的方法。所以在動作控制中,常常會安排一些難度很高的動作讓病人想辦法去達成,讓病人在練習的過程中叫醒自己控制肌群,學會應用自己身體的能力,進而在日常生活中,更能做到正確的動作。

文章來源:運動醫學部落

相關焦點

  • 肩胛骨的控制與穩定:訓練效果加分,擺脫肩頸疼痛
    肩胛骨的控制,是我們上肢所有訓練動作的基礎;那麼究竟什麼是肩胛骨的穩定,我們又應該針對它做哪些訓練呢?別急,今天就給大家解疑答惑!肩胛骨的運動解析及其意義肩胛骨的主要功能是讓肩關節進行運動,同時,在需要時使肩關節穩定,從而讓張力安全地在上肢傳導,降低肩、肘、腕關節的受傷風險;所以,在我們所有上肢訓練中,肩胛骨的狀態都起到了非常大的影響!
  • 溜肩、翼狀肩、頸肩痛,肩胛骨下迴旋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良好體態下的肩胛骨圖片來源:肌肉測試與功能:姿勢與疼痛肩胛骨下迴旋則是指肩胛骨下角向脊柱中線移動,肩胛骨上角向相反方向移動,同時肩胛盂向後移動的肩胛骨運動。大概是這個樣子:圖片來源:運動解剖書:運動者最終要讀透的身體技能解析書你會發現,保持這個姿勢不變,就是我們常見的溜肩體態。溜肩問題的背後其實是肩胛骨位置異常和肌力失衡問題。
  • 肩胛骨「咔嚓響」的3大原因,這3個動作可以幫您改善~
    肩胛骨凹面在胸壁凸面正常滑行遭破壞的原因主要有三種:▼ 原因一:滑囊炎肩胛骨在胸部的一次性創傷或重複運動刺激軟組織,導致肌肉損傷,引起慢性滑囊炎和炎症,形成瘢痕組織。此外,菱形肌和肩胛提肌無力,附著於喙突的胸小肌緊張,也會向前拉肩胛骨,減少肩胛骨和胸壁的空間,破壞肩胛骨在胸壁凸面的正常滑行,引發彈響。日常生活中肩胛骨肌肉力量失衡導致的圓肩駝背,菱形肌、前鋸肌、斜方肌中下束無力造成的「翼狀肩胛」都有可能造成肩胛骨彈響。
  • 頸椎疼痛與肩胛骨有關係嗎?3個動作可緩解
    今天特工就來講講,引起頸椎疼痛的另一個元兇 ——「肩胛骨」。01 肩胛骨如何影響頸椎?肩胛骨,長在上背部的兩側,像2個小翅膀。實際上,我們的頸脖和肩胛骨並沒有直接相連的關節。在這之間,肩胛骨就像底座一樣,對頸椎的穩定性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我們經常有圓肩/聳肩等不良姿勢,就會導致肩部肌肉無力,肩胛骨也變得不穩定起來。而肩胛骨不穩,反過來也會加重周圍肌群緊繃無力,影響到頸椎功能,形成惡性循環。因此肩胛骨有異常,就很容易出現頭頸/肩膀酸痛,甚至引發翼狀肩、高低肩等不良體態。
  • 8個動作擺正肩胛骨,避免肩胛上神經卡壓,與疼痛無力說拜拜!
    常用的保守治療方法有消炎鎮痛藥物治療、局封注射、小針刀療法、手法治療、運動療法和物理因子治療等。除此之外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要避免做損傷和刺激肩胛上神經的動作,例如上肢上舉,還要適當休息,不要肩背肩扛重物。
  • 正確矯正高低肩,別瞎練了
    懂行的人看高低肩,都是看肩胛骨的位置。下圖,背後凸起的兩塊骨頭,如果左右肩胛骨的上緣或下緣不平齊,那麼就可以判斷有高低肩。右圖有明顯的不平齊,但不能作為高低肩的依據,因為兩手的動作不同。來一張正面圖,基本看不出來有高低肩。
  • 肩胛骨至少影響16塊肌肉!你的實操都做對了嗎?
    「深蹲時要夾緊肩胛骨!否則你的脊柱很脆弱!」「划船拉到最後要收攏肩胛骨!否則你就白做了!」「硬拉站直以後要收一下肩胛骨嗎?」.......似乎所有已知的訓練動作,與肩胛骨都脫離不了干係,這是有道理的。有大量的背闊肌纖維連接在肩胛骨下角(43人)第二類:有少量背闊肌結締組織連接肩胛骨下角,無肌纖維連接(36人)第三類:無任何背闊肌組織連接在肩胛骨下角,背闊肌和肩胛骨之間有滑囊相隔(21人)所以,通常一半以上的人,肩胛骨和背闊肌是有連接的
  • 不可忽略的健身動作——站姿肩推,學會這幾個動作要點!
    今天想來跟大家講的是一個動作,如果我們想全方位地提升我們的上肢力量,加強我們的核心穩定度,那麼我們就必須要練這個動作。那麼,這個動作究竟是什麼動作呢,什麼動作有這麼強的功效呢?這個動作就是站姿肩推。首先,站姿肩推可以訓練到的目標肌群是以三角肌前束為主,中束為輔。
  • 3個練肩動作:坐姿、站姿啞鈴肩推、站姿槓鈴肩推,哪個才更佳?
    我先來問大家一個問題就是:在鍛鍊我們的三角肌的時候,你們會選擇一個什麼動作呢?我相信你會跟我說,肩部訓練的動作太多了,我很難做出選擇。那麼,筆者將給你們三個動作,讓你們做出選擇。這三個練肩動作分別是坐姿啞鈴肩推,站姿啞鈴肩推以及站姿槓鈴肩推。哪一個動作對於我們來說,才是最好的練肩選擇呢?
  • 訓練效果好,替代直立划船的練肩動作!
    我們先來了解直立划船這個動作 直立划船,它是訓練肩和斜方肌的經典動作,但有一部分練習者在進行直立划船時,經常出現肩部疼痛的問題,因此,它是一個爭議比較大的動作,主要原因是:
  • 「沉肩」,最簡單的動作,有時候也是最難得!(上)
    實際上,「核心」的控制和強化只是普拉提的其中一個運動原則,其他的運動原則還包括呼吸、骨盆和脊柱的中立位、姿態和骨骼排列、脊柱的逐節運動、中軸和四肢的延長。當你了解普拉提的奧秘,就會理解為何它不僅僅具備收腰瘦腹等這些塑形功能,還有助於矯正不良體態以及肌肉張力的失衡,讓你變的更優雅。
  • 練寬肩的經典動作,啞鈴側平舉的常見錯誤!
    啞鈴側平舉是我們訓練肩部三角肌中束的經典動作,有利增加兩肩的寬度,對糾正溜肩、窄肩有特效。然而很多練習者在進行側平舉訓練時卻沒有太多的感覺,今天小魚就和大家共同聊聊這個練寬肩經典動作的常見錯誤。
  • 沒想到肩胛骨運動對減肥這麼有效果!
    肩胛骨(蝴蝶骨)很多人認為肩胛骨只是屬於人體後背的骨頭而已,很容易忽略它的重要性,其實肩胛骨與我們的肱骨(上肢主骨)直接連接,每當我們抬起雙臂或者做出推的動作時,都會做出連貫動作。摘自ZOL新聞中心 趣科技正文 2015驗證肩胛骨狀態的方法做以下圖片中的動作,如果能準確做到,並保持5秒就證明肩胛骨功能正常
  • 瑜伽呼吸別亂練,盲目控制氣短還憋氣!三方面調整身體改善呼吸
    我們都知道,練習瑜伽要學會控制呼吸,並結合呼吸進行身體姿勢練習。但是偏偏有不少練習者喜歡瑜伽,卻一直掌握不好深呼吸。動不動就憋氣,還會出現打嗝、頭暈。是沒掌握好呼吸的技巧?還是身體條件不允許?在呼吸練習中,有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兩者互相結合,是更深長的完全瑜伽呼吸。於是很多人想通過掌握完全瑜伽呼吸的技巧,去控制呼吸,但是發現,要麼身體會發抖,要麼會憋氣。事實證明,單純訓練呼吸本身的技巧,實際是行不通的。這是因為,橫膈膜自身的彈性力量需要進一步提升。
  • 經典動作「繩索麵拉」了解一下!練背還是練三角肌?
    如果有人問我,Face Pull究竟是練什麼,我會回答你:視乎你怎樣做,所謂魔鬼藏於細節之中,同一個動作其實可以有不同的變化去刺激不同的部位,今天就用Face Pull作為一個例子來討論一下,Face Pull的動作變化以及其鍛鍊到的肌肉,我會這麼說,視乎你想鍛鍊什麼肌肉而改變動作的細節。
  • 前方,有最棒肩部訓練動作,而且,太陽萬歲!
    然而,雖然內旋的確能避免上背和斜方借力,也確實能加強中束和後束的刺激;不過在側平舉的姿勢下,內旋會導致肩部夾擠綜合症其實看推舉用的重量就知道了,這肯定不是中束的針對動作,中束可沒有能負擔起一百多公斤的力氣……在推舉過程中,除了有肩胛肌群(肩胛骨動了)、胸肌(胸鎖關節動了
  • 劉詩詩和鄭爽的美背PK,正確認識「蝴蝶背」,6個動作訓練改善!
    不知道什麼時候,露背照。成為一個熱門的話題。無論是哪個女明星,肯定會照一張,露背回頭照來展示自己的美和性感。加上好看的衣服來點綴自己,露背成為了寵。自身散4發出魅力的兇器,特別是現在以瘦為美的時代。在這種情況的驅使下,大家對美背追求是越來越高。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像劉詩詩這樣的美背,真的令人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