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什麼被稱為千古一帝?和他所做的這四大貢獻密不可分!

2020-12-15 探尋古今

我國擁有上下五千年歷史,歷經無數朝代,也出現過許多君王,其中一些君王名留青史,有些君王卻遺臭萬年,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秦始皇功不可沒。這裡所說的大一統並不單單指地域上的統一,其中還包括政治、經濟、文化上的統一,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因為在春秋戰國之前,還有夏商周三個王朝也都實現了地域上的統一,但是國家制度卻依然處在分裂狀態,不能算大一統。

秦始皇利用十年的時間滅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時期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分裂的局面,秦始皇的一系列操作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政治格局,被稱為「千古一帝」。那麼,秦始皇都有哪些豐功偉績呢?

01政治方面

秦始皇是歷史上第一位稱帝的君王,在他之前的君主都被稱為「君」或「王」,秦始皇一統天下後覺得這些稱呼都不足以彰顯自己的尊貴,經過一番討論最終以「皇帝」自稱。除此之外,秦始皇還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和政權機構,這一制度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

中央機關被稱為「三公九卿」,其中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丞相為百官之首,掌管朝中政事位高權重,而太尉則掌管軍事,將軍、政兩權分開,御史大夫是專門監察文武百官,好比現代的紀委。三個重要機構互補參與相互制約,最後所有的權利都會集中到皇帝手中。

九卿分別是指:奉常、廷尉、治粟內史、典客、郎中令、少府、衛尉、太僕、宗正。分別負責:宗廟禮儀、司法警衛、租稅財政、處理少數民族事宜和外交、宮廷警衛、山河湖海稅收和手工業製造、皇宮安保、宮廷車馬、皇族宗室事務。

除此之外,秦始皇還廢除了分封制改為郡縣制,官吏由中央任免,分層設置官員,形成了最初的中央集權制度,實現了國家政治制度的統一。

02軍事方面

秦始皇在軍事方面的貢獻極為突出,秦國原本是一個小國地處西陲,春秋時期時實力遠遠落後於其他國家,經常被其他國家排除在外。秦孝公奮發圖強將國家實力提升,到秦始皇這一代已經構成統一六國的硬體條件,於是秦始皇開始了統一六國的霸業。

六國中韓國實力最弱,所處的位置卻極為重要,秦始皇首先把韓國設置為攻擊目標,公元前230年韓國滅亡。秦始皇派王翦攻打趙國,王翦重金收買趙王的寵臣郭開,並散布謠言稱李牧和司馬尚意圖謀反,趙王對此深信不疑將李牧殺害後,秦軍勢如破竹,趙國投降名存實亡。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王賁攻打魏國都城大梁,由於大梁城防太過牢固,秦軍攻擊無果王賁想出水攻的辦法,通過挖掘溝渠將黃河的水引到大梁,三月後大梁城牆倒塌,魏國滅亡。

公元前222年王賁再次奉命出戰,燕國滅亡,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再次派王賁出戰,長驅直入來到臨淄,齊國直接投降,自此秦始皇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大業。

秦始皇在統一中原後並不滿足,經過一系列準備率50萬大軍發動了南徵百越的戰爭,這一仗是秦朝史上最艱難的一場戰役,戰爭持續了三年之久,終於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拿下來百越的各個部族,整個嶺南地區被劃入秦朝的疆土之中。

除此之外,秦始皇還做出一項最偉大的功績,時至今日我國人民還在受益,那就是修建長城,當時為了保護北部邊境人民,秦始皇不惜費人費力,建造長城只為抵擋匈奴的侵犯。時至今日,已經成為我國最偉大的建築之一。

03經濟方面

在戰國時期,因為國家眾多產生了許多度量衡和貨幣規格,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將貨幣的規格進行統一化管理,將貨幣分成兩種,黃金為上幣、銅錢為下幣,並規定黃金以鎰為單位(一鎰為20兩),銅錢統一形狀為圓形方孔以半兩為單位,金幣是皇帝賞賜用的,而銅幣才是用來流通的。曾經被當成流通貨幣的珠玉、龜貝、銀錫之屬都被當成器具和飾品收藏。

秦始皇在單位標準上也進行了改良,統一了度量衡,避免了兩國屬地之間溝通不便。秦朝時規定6步為一尺、240步為一畝,產生的一畝制度沿用了千百年。因為車軌的寬窄不一樣,各國屬地的道路寬度不一樣,導致很多地方行車不便經濟落後,秦始皇為避免這一現象,要求「車同軌」均以50步為寬,並以此規定來修正公路,大大提升了經濟發展。

04文化方面

秦始皇除了統一「度量衡」、規定車同軌外,還要求「書同文」,簡單來說就是統一了文字。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分立,每個國家所使用的文字也各不相同,這給文化交流、貿易往來、制度推行都帶來阻礙。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對這一現象進行改革,命令丞相李斯進行文字調整。

李斯在秦國文字的基礎上,對六國的文字進行總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創造出統一的文字「秦篆」體作為官方規範文字,並在秦篆體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創造另外一種字體「隸書」作為日常交流文字。秦始皇的這一舉措總結了中國古代文字發展和演變,是歷史上的一次重大文字改革,在中國文化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我看來秦始皇是中國封建統治階級中最傑出的通知則,他不僅創立了一個王朝,還腿痛了中國歷史的發展方向,為中國文化統一奠定了基礎,他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方面的成績無人能及,可以說秦始皇的格局放在現在依舊適用。雖然,秦始皇嚴刑峻法、濫用民力、喜好暴政讓許多民眾苦不堪言,但他功大於過值得後人稱讚,被稱為「千古一帝」並不為過。

本文聲明:文字均為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對秦始皇的兩種評價:一種是被稱為仁政之王,另一種是暴戾君主
    從中國歷史的發展的進程來看,秦始皇統一六國,開啟了中國的封建王朝的道路,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被稱為皇帝的君主,他的事跡功勳卓著,稱頌為「千古一帝」也是當之無愧。那麼為什麼在後世的評價裡,這樣一位「千古一帝」卻是好壞參半,有人稱讚他為仁政之王,也有人認為他是暴戾君主。
  • 被稱為千古一帝的五位皇帝,個個雄才大略,康熙只能進備選行列
    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統六國,建立秦朝後,中國的封建帝制時代就開始了,皇帝從此被賦予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地位,這一制度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直到1912年清王朝覆滅才結束。在這兩千多年的時間裡,共出現了494位皇帝。這些皇帝有的勤勞節儉,卻默默無名,如道光帝;有的昏庸殘暴,留下了千古罵名,如秦二世;也有許多兒童皇帝,往往成為權臣的傀儡,如漢殤帝。
  • 尉繚:秦始皇是吃人的千古暴君,史學家:他是寬容的千古一帝
    從尉繚對秦王嬴政的評價來看,尉繚認為秦始皇此人沒有發達的時候容易謙卑下士,等到一朝得志了肯定會吃人,如果他得到了天下,那天下人都要做他的奴隸了,他將來肯定是吃人的千古暴君。 那麼,尉繚對秦始皇的這番評價恰當嗎?其實,從司馬遷的《史記·秦始皇本紀》另段文字描述中就可以印證尉繚的看法。
  • 秦始皇是千古一帝還是暴君?四連殺!無名英雄給出了答案
    秦始皇是千古一帝,還是暴君呢?對此問題眾說紛紜。人之初,性本善,至少秦始皇小時候不壞。小時候秦始皇是個受氣包,本是秦國人,卻生在趙國,這都是他爹造成的。他爹異人不受秦始皇爺爺的待見,被秦始皇的爺爺,扔到趙國做了八年的人質。在秦始皇三歲的時候,老爹和呂不韋跑路了,撇下母子二人在趙國相依為命。
  • 中國歷史上共有422位皇帝,只有這幾位稱得上千古一帝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稱始皇帝以後,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在這漫長的2132時光裡,中國共出現了422位皇帝。這些皇帝有的雄才偉略、氣吞山河『有的中興之治、開疆拓土,當然更多的是守成之君,碌碌無為。那麼在這422位皇帝中,哪些能被稱為千古一帝呢?
  • 楊廣是千古一帝嗎
    楊廣肯定不會是千古一帝,因為中國歷史上的千古一帝有且只有一位,這就是秦始皇。楊廣是隋文帝楊堅與皇后獨孤伽羅的次子,在做太子前曾經擔任過兵馬都討大元帥,統領大軍發動了滅陳戰役。即位後深受其父楊堅的影響,對扶持楊氏的關隴貴族不遺餘力的進行打擊。
  • 被後人稱為「暴君」的秦始皇真的是暴君嗎?今天我們就來揭曉答案
    公元前221年,千古一帝秦始皇橫掃六國統一了華夏,建立了大一統的秦朝,他讓人民從此不再顛沛流離,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他還統一了那時雜亂無章的文字、度量衡,貨幣等等,儘管如此,但他一直被後人稱為「暴君」,那麼秦始皇他真的是暴君嗎?他究竟做錯了什麼事情,才惹得後來對他如此不堪的評價?
  • 千古一帝秦始皇,生於中原,為什麼對海洋產生濃厚興趣?
    #秦統一中國後,秦始皇曾多次出訪各地,其中最多的地方是海邊,從北面的芝罘、碣石,到南面的會稽,並多次與議於海上,且每遇不順心之事,他都要在沿海刻一塊碑文來舒緩自己的憂鬱。秦始皇生前為自己所建陵墓,設計了六道人間世界,其中就有由水銀構成的大江大海。秦始皇可謂是歷代帝王中對海洋最為重視的皇帝之一。一位生長在內陸的帝王,怎能對海洋世界產生如此大的興趣呢?
  • 千古一帝——楊廣
    何謂「千古一帝」?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我們從公認的四位(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康熙皇帝)的「千古一帝」中可以查到「千古一帝」所具備的共同特徵:一,文治武功,舉世無雙,四方來朝。我們來看看隋世祖明皇帝楊廣為國家、為後世做了哪些卓越貢獻:一,南徵北戰,統一中國:隋朝初立,文帝楊堅僅僅完成了形式上的統一。地方軍閥林立,割據政權眾多,但人心思變,社會動蕩不安,各地方勢力和少數民族蠢蠢欲動欲問鼎中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楊廣在少年時便親自披掛上陣,南徵北戰,徵西域,平四夷,為李唐王朝的盛世打下堅實基礎。
  • 千古一帝秦始皇,真的是暴君?為什麼項羽劉邦區區幾萬大軍能滅?
    世人皆罵秦始皇暴君,但是他真的是暴君?秦始皇乃中華民族第一英雄也,沒有秦始皇就沒今天的中g版圖,你要明白當年七g紛爭,就因為秦始皇統一華夏,為了統一華夏,戰死何止百萬為了統一,秦始皇派王翦問,秦始皇我們百萬雄師40萬在守南中G,60萬在守匈奴,g內空虛啊,如果將來秦有難,臣但如何,秦始皇說了這麼一句話,他日如果秦有難,你不準搬師回朝救援。
  • 千古一帝!卻被玩弄於股掌之間!只因這一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說起千古一帝,好多人第一印象,就是秦始皇,不過也確實如此,在秦始皇的一生中可以說是完美的。當然除了最後。畫了一個不太完美的句。細數秦始皇的功與過,總體來說還是功大於過。秦始皇的一生中統一了中華民族,促進了中華民族的進步。文化上,統一了文字,讓人類的文明得到快速的發展。
  • 關於秦始皇的影視劇你看過幾部?嬴政扮演者,誰更有「千古一帝」的...
    秦始皇,作為一個頗受爭議的帝王,不可否認的是他的政績和對中國的大統一做出的貢獻。秦始皇嬴政作為題材拍了不少影視劇,今天小編為大家盤點秦始皇的扮演者,誰是你心目中的「千古一帝」呢?
  • 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秦朝那麼短暫?
    是他焚書坑儒、是他修建萬裡長城還是他一統天下,有的人說他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說他焚書坑儒,修建阿房宮築萬裡長城,給當時的人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到底哪一種說法是正確的,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秦始皇的一生。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秦朝那麼短暫?今天就讓小編帶您一起去探索!
  • 千古一帝秦始皇為何一生都沒有立後?
    秦始皇(前259—前210),嬴姓,名政,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統帥。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嬴政,13歲即王位,39歲稱帝。戰國末年,秦國實力最強,已具備統一東方六國的條件。秦王政初即位時,國政為相國呂不韋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親理國事,免除呂不韋的相職,並任用尉繚、李斯等人。
  • 千古一帝秦始皇:難道真殘暴不仁嗎?史書誤解了我們2000多年
    秦始皇嬴政被譽為千古一帝,他一掃六國,統一海內,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國家,他自稱皇帝,加強中央專制集權,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該制度沿用至今,他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鞏固了全國的統一,加強了各地經濟文化的交流,對後續有著深遠的影響,他不允許自己的子民受到異族侵擾,北擊匈奴南徵百越,修築萬裡長城,抵禦異族,他鑿靈渠建交通
  • 從功過參半到「千古一帝」,為何現代人對秦始皇的評價越來越高?
    比如秦始皇,就個人而言,他無疑已是名垂青史。但是對於一個皇帝來說呢?他到底是個怎樣的皇帝呢?事實上,歷代以來對他功過評價不一,甚至可以說是最具爭議性的一位皇帝,甚至有不少學者甚至為此爭論不休。但是從歷史上來看,有一件事情是可以發現的,時間越長,秦始皇對它的評價也越高,這是為什麼呢?首先看歷代的評價,漢代的評價大多是負面的。
  • 秦始皇為什麼一生未娶?他到底是怎樣的人?
    很巧的是,作為我國千古一帝的的秦始皇卻是終身未立皇后。未立皇后並不是說沒有娶老婆,秦始皇前前後後也擁有不少女人,但是留下名字的也就是扶蘇的母親鄭妃和胡亥的母親胡姬。兒子也有23個,但是留下名字的也就是扶蘇、胡亥、公子高、公子將閭。單單兒子都有23個,可見,秦始皇的女人也不少的。
  • 秦始皇的心理陰影,雖為千古一帝,卻從未立後
    縱使有萬千兵馬俑守護,沒有皇后墓的秦始皇陵依舊顯得孤獨,大家都是嬴政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那麼他為什麼一生都沒有冊立皇后呢?其實,嬴政不立皇后是因為他有心理陰影。
  •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開國雄主還是亡國暴君?
    從橫掃六合,一統宇內到分崩離析,不堪一擊,秦始皇和他的秦帝國的這段歷史,足夠的跌宕起伏,以至於人們對於秦始皇的評價,也跟著變得極度的矛盾。 可是從反對者,痛恨者的角度出發,秦始皇是世所罕見的暴君,人神共憤的獨夫民賊,他的殘暴統治,無休止的耗費民力,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所謂「天下苦秦久矣」。正是因為秦始皇的奢靡無度,「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讓立國近六百年的秦王國徹底滅亡,消失在歷史的舞臺,秦始皇就是標準的暴君、亡國之君!
  • 千古一帝秦始皇,死因到底是什麼?到底是暴病還是謀殺?
    應該正是春秋鼎盛之時,為什麼短短幾天時間突然就得病駕崩身亡了呢?所以今天小白和各位看官老爺們一起討論一下秦始皇嬴政到底是怎麼死的。一、死於舊疾------支氣管炎有人猜測秦始皇身上早有舊疾,死於支氣管炎,有人就會說,怎麼會和支氣管炎有關係呢?這兩者有什麼關係呢?據《史記》記載,描述秦始皇的長相,裡面有幾句話是這麼形容的,叫峰準、長目、摯鳥鷹、豺聲。這是什麼意思呢?峰準的準是指鼻梁骨這塊,峰意思是鼻梁骨隆起,也就是高鼻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