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九十年代,火車司機不僅要會開火車,還要會在火車上做飯。司機室裡的小電爐,配上「腰子飯盒」(因外形酷似豬腰子),再經獨特的烘烤方法,那香噴噴的大米飯便陪伴著大車們一程又一程。
記得,我當學員跟著司機師傅上車,師傅教我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在車上會做飯。做飯用的「腰子飯盒」是司機的,飯盒底已經補過兩次,可司機自豪地告訴我:「這個『腰子飯盒』可是好東西,煮飯時受熱均勻,煮出來的米飯既不糊,也不夾生,這飯盒可是他師傅傳給他的!」我試著用自己在超市裡買的不鏽鋼飯盒煮飯,不僅是夾生飯,底子還烤煳了,再看師傅的腰子飯盒已然是一臉羨慕!
有了傳承的腰子飯盒,可要在電爐上煮出乾濕適度、美味可口的米飯,難度十分大,必須要從師傅那裡學習煮飯的技巧。先淘米,再浸泡一段時間,倒入適量的水,放在電爐上燒,第一遍燒開後,把飯盒架起來,一般都是上車前撿幾顆碎石子,這時正好墊在飯盒下面,再烤幾分鐘,接著關上電爐悶幾分鐘,再打開電爐,再烤幾分鐘,再關電爐……如此反覆三到四次,米飯的香氣就出來了!可是,運行中哪有時間好好煮飯,大多數時候,米飯不是硬了,就是糊了!正如乘務員常說的,合格的火車司機都是從煮飯開始。正是這一回生、二回夾生、三回熟的歷練,讓許多新學員融入了「食無正餐、眠無正點」的大車生活。
進入新世紀,機車升級換代,新型電力機車功率大,噪音小,不僅裝上空調,還配有冰箱、微波爐、電茶爐等生活設施,讓人更意想不到的是全路率先實施機車乘務員供餐,司機上班提前從食堂領好餐或者在停車站按計劃供餐,火車司機再也不用背上一、二斤大米,也就不用向退休老師傅尋找腰子飯盒了。供餐政策的實施,讓無數機車乘務員心頭暖乎乎的,過去幾十年,自己帶米、帶菜用電爐做飯一下子成了歷史,而原來新學員上車學習的第一個技巧——淘米煮飯,竟慢慢被人們遺忘,成為一段歷史隨著時光漸行漸遠……
從蒸汽機車時代到內燃機車時代,再從內燃機車時代到電力機車時代,如今的高速動車組快速發展,鐵路技術裝備日趨現代化,運輸環境越來越好,隨之而來的是鐵路的管理也日趨人性化,大車們背著「腰子飯盒」煮飯吃的歷史已一去不復返,可我卻時常會懷念自己青春歲月時的工作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