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播出已近三分之一,豆瓣評分也經歷了一波三折,從剛剛上線時的8.9分再到8.0分(截至發布前),儘管如此,《大秦賦》依然是同時段評分、口碑都不錯的良心好劇。
「大秦系列「改編自孫皓暉的小說《大秦帝國》,原作者用了15年的時間梳理秦的興亡,一個不算冷的知識:秦朝的統治期也就15年。如此傾盡心血的作品,自然是佳作。
自2009年《大秦帝國之裂變》橫空出世,奠定了大秦系列「神劇「的地位,《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為我們再現了大爭之世的氣魄與眾生相。
《大秦賦》原名《大秦帝國之天下》,大秦系列的收官之作,自始皇之父講到秦統一六國,正是秦最輝煌的時候。而這部《大秦賦》卻成為整個系列中評分最低的一部,從製作班底上看導演、編劇中有不少前幾部的原成員,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這陣容,全員戲骨。
那為何評分坐了個過山車,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一下這部《大秦賦》。 1
值得五星的開頭
要說,就要從開頭說起。第一集上線,就有網友評論:我先把五分放這。
歷史劇,總是要交代很多的背景,因此很多歷史題材的劇集的第一集乃至前五集都在鋪墊,直到後面才漸入佳境。而《大秦賦》的第一集,就讓人大呼過癮,這在同類型題材中,是很難得的。 故事的開頭,要從嬴政的父親開始說起。他的父親贏異人在魏國為質子已經8年,和趙姬生下嬴政。
秦軍圍困趙國都城邯鄲,兵臨城下,一場大戰在即。 秦軍之師,列隊整齊,訓練有素,
國力強大,兵器自然也精良。
投石車開始首輪進攻:
士兵使用弓弩擊退不少敵人:
兩個國家的戰爭僵持不下,另一邊贏異人的家裡也遭遇巨變。秦趙開戰,作為質子的他隨時有殺身之禍。
情急之下,呂不韋只能「丟卒保車「,將嬴異人帶出城,趙姬和嬴政被困邯鄲城內,生死不明。
秦趙交戰,雖是國家之間的戰爭,但其結果關係著嬴異人一家的性命;嬴異人一家的逃亡,看似只是一個家庭的顛沛流離,然而他和兒子的安危關係著秦國的未來。這裡,使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手法。 逃亡途中,馬車駛過泥濘,眼看車輪就要散架,追兵就要趕上。
另一邊,邯鄲城門前的陷阱讓雲梯上的士兵死傷無數。
一個人,一場戰事,一個國家,命運緊緊相連,讓觀眾緊張的心也卡在了嗓子眼。 古時的戰爭,不僅將兵法,將武器,也講人數,這黑壓壓的大軍人數,讓我看得振奮也頭皮發麻。將士們操戈搏殺的瞬間,讓人仿佛回到了那場大戰的現場。
導演在回顧這幾場戲的拍攝時,提到,戰車、弩車、臨車基本還原了史料記載,至於畫面中訓練有素的士兵,是提前大半年招募的武行兄弟,為了這幾場戲他們在新疆每天進行訓練。兩軍使用的武器和布陣也是根據歷史進行還原。 由此,才有了這5分的開頭。 2
千人千面眾生相
歷史,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舞臺,它是一群人的狂歡。 開場幾集,便讓我們看到了秦國內的波瀾。 嬴異人,嬴政之父。雖然質秦八年於國有功,雖然歷經千難萬險終於回到了故鄉,但是,他的戰爭才剛剛開始。
生母不顯赫,家中兄弟眾多的他,如何能坐到權力的中間,辦法只有一個,讓太子之妻華陽夫人認他為子,他便能成為太子嫡子。 然而華陽夫人也不是個單純的人,呂不韋多番遊說,她都未表明自己的態度。於是,異人使了一招,在面見華陽夫人之時,著楚服,奏楚音,唱楚辭,讓出生楚國的華陽夫人頗為感動。
華陽夫人要為他改名為子楚,他也立馬接受,改口成自己為子楚。
同時對太子的身體表示關心,與太子論事,這才獲得太子嫡子之位。 從質子到太子嫡子,在描述他的內心成長時,編劇用了這樣兩件事。 從趙國逃亡時,他得知妻兒被困城內,立即跳下馬車,想要回去同妻兒一起面對危險。
作為太子嫡子代秦王監軍,談判時,平原君讓他在妻兒性命和36座城池之間作出選擇,他卻這樣說:
舍小家,為國家,這是國君的想法。他的心裡不再是自己的家人,而是天下。 呂不韋,嬴異人的「伯樂「,奇貨可居的典故便是由他而來。
出場時,臨危不懼,滾燙的水也不皺眉頭地咽下,可見城府之深。
面見華陽夫人時,陪盡笑臉。
可見,他能屈能伸,心裡有盤算。 最高光的是,是這一場戲,秦孝王突然去世,子楚將成為秦王,丞相之位距他近在咫尺。
他偷偷溜回房間,喜極而泣,喜的是自己的地位依然穩固,喜的是自己的未來,喜的是輔佐已久的子楚終於成為君王。
李乃文飾演的李斯,在劇中,是不餘遺力助嬴政一統天下之宏願的李斯。
和呂不韋對戲時,高手過招,讓人直呼過癮:
3
那0.9分丟在這了
也許你要問,寫了那麼多,本劇的真正主角,嬴政呢?
張魯一的演技,是沒話說的,他飾演的嬴政,演技毫無問題,也演出了一代帝王的雄姿。 但是,讓很多觀眾不能接受的,是他扮演的是12、13歲的嬴政。
當趙姬對著他說:你還是個孩子時,彈幕一片問號。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情節,讓人摸不著頭腦。 嬴政聽到傳言說自己是呂不韋和趙姬的兒子,跑到呂不韋面前求證自己的身世,還說了這一段話:
嬴政自小經歷各種危險,在趙國時經常被欺負,性格剛毅好強,他說出這樣一段話,有些突兀。 劇中一些與史書記載有出入的情節也引起了不少討論。我認為,歷史劇之所以難拍,是因為史書的記錄不是連續的,史書的文字並不像連續劇那樣是連貫的,因此進行一定的改編是必要的。倘若改編得合理,也是可以接受的。 瑕不掩瑜,《大秦賦》依然是一部製作精良的好劇,彩,彩,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