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像樹袋熊一樣黏著父母,父母自以為孩子可愛,但背後大有問題

2021-01-09 丫丫媽育兒快報

沒有一個父母不喜歡黏著自己的孩子,他們會把孩子的這種黏認為是孩子對自己的一種認可。總說要是孩子不喜歡你才不樂意黏著你呢,沒錯還確實喜歡黏著自己喜歡的人,但是那種黏得要寸步不離,非你不可到已經嚴重影響自己幹活的時候,你還會覺得這種黏著你是可愛嗎?我看不見得。

通常孩子喜歡黏著母親,以至於母親想做頓飯的時間都還被纏著,這應該不是所有父母所樂意的事吧。在大人眼裡孩子黏人這很正常,他們也恨不得孩子多來黏著自己,但當到孩子黏著不放的時候就另當別論了,所謂旱的旱死澇的澇死。有的孩子還會故意黏著要出去工作的人,哪個不在就專挑要哪個,這鬧得許多父母頭都大。

其實孩子黏人這確實是正常的事,孩子小喜歡跟熟悉的人待在一起,也更喜歡跟寵著自己的人在一起。這主要也是平時大人都寵慣了,孩子說要哪個人陪他玩就哪個人去陪著他,即使母親在做飯,孩子粘起來又哭又鬧的,母親也就心軟飯都不煮出去陪孩子玩。其實這樣是不好的,孩子一哭就有人去哄,要哪個人哪個就去,那要是孩子要的人去上班了,那上哪給孩子要人去。

一旦孩子對某一個人形成了依懶性,那估計再放任下去,孩子依賴的那個人就得專職在家看孩子了吧。其實這樣的情況也是很普遍的,孩子不喜歡跟不熟的人很正常。但是隨著孩子的長大,父母們還是要讓孩子習慣離開一下自己,讓孩子不至於一分鐘見不到父母就鬧。畢竟總有要去上幼兒園的一天,我們不應該成為孩子二十四小時在線的保姆。

那首先得讓孩子習慣換著人帶著,不要固定一個人去帶孩子,讓孩子多接觸幾張面孔。當孩子鬧著要父母陪的時候,就應該有個人去引導孩子,用其他事情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孩子還是很容易分心的,如果有些吃的或者玩的,或者找些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去做,那孩子很容易就會忘了找父母這件事了。

其次孩子會依賴父母主要是父母平時習慣經常性去幫孩子做事情,孩子有什麼需求有什麼困難父母就第一時間過去幫,使得孩子沒有了處理簡單問題的能力,便只能每時每刻都希望父母能在身邊幫自己解決問題,這樣會使得孩子對父母有嚴重的依賴性。

其實孩子會不想讓父母離開自己身邊,最主要的就是孩子怕父母不回來了。在孩子眼裡父母關門離開留下自己在家,就會覺得父母是不要自己了,不會再回來了。所以父母如果是要離開孩子去工作或者是幹什麼,都應該告知孩子一身,並且告訴孩子你什麼時候能回來。而且說到要做到,不要到點了超點了還不回家,這樣孩子就會有陰影,會更加害怕父母的離開變得一步也得黏著父母了。

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父母喜歡孩子黏著也是一種愛的享受,但是孩子過分的依賴不僅僅會影響到父母自己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最重要的還是會影響到孩子的獨立問題。所以孩子像樹袋熊每時每刻黏著,就得好好耐心教育一下啦。

相關焦點

  • 孩子真難管?每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對「熊父母」
    如果父母貪圖一時之快,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形成一種「手機比父母」好的概念。事實上,從孩子的角度來看,手機確實是比父母要好的。首先,手機不會打罵他,其次,手機可以讓他在玩遊戲中得到愉快。大人的控制力畢竟要高於孩子,當父母從手機中抬起頭來,按照生活的規律去催促孩子放下手機時,這樣就往往會出現一個讓他們詫異的事,他們會發現,自己原本可愛、聽話的孩子就像突然變了一個人似的,蠻橫,不講理,甚至咆哮,撒潑。
  • 孩子把玩具熊當朋友,父母別急著糾正,尊重孩子「幻想中的朋友」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去閨蜜家做客的時候,看到孩子圓圓在和一個可愛的玩具熊說話。圓圓對我打完招呼後,就讓他的玩具熊也向我打招呼。閨蜜給我使了一個眼色,說這是孩子新交的一個朋友,它叫「艾莎。」我心裡瞭然,也對圓圓的「玩具熊朋友」打了招呼。
  • 《瑪莎和熊》孩子積極樂觀的性格,父母應對「麻煩」的態度很重要
    《瑪莎和熊》自播放以來口碑炸裂(西瓜視頻免費首播),圈粉無數。動畫片向我們展示了輕鬆、美好、幽默的畫面,具有極強的教育意義。很多人喜歡小女孩瑪莎,不僅因為瑪莎可愛、漂亮,還有就是無論什麼時候她都高高興興地,即使是遇到了不開心的事情也能積極的去應對。她積極、樂觀、開朗的性格和熊熊的影響是分不開的。
  • 熊孩子背後是愛無能的父母,榜樣沒有做好,孩子怎麼抄作業?
    一般這樣的熊孩子後面都會有熊父母護著,更加無法無天。熊孩子出沒請注意」!如今打開手機,熊孩子闖禍的新聞比比皆是。而每個熊孩子的背後,都藏著「功不可沒」的「熊家長」。關於熊父母,大家更是驚呼,小孩不懂事,你大人也不講道理!能不能好了?「他還是個孩子,你讓一讓他唄。」「小孩子不懂事,你別跟他計較。」所謂,養不教父之過。所有熊孩子背後都有一個熊父母。
  • 樹袋熊闖進泳池討水喝,喝完給女子親親當酬謝,太可愛了
    樹袋熊又叫考拉,是澳大利亞的國寶,它們生活在樹上,每天有接近20個小時都在睡覺,因此不少網友也想要做一隻樹袋熊,每天吃了睡、睡了吃,多幸福啊。去年,澳洲大火讓無數樹袋熊流離失所,也引起全世界人類對它們的關心和心疼。最近,澳洲一名女子發現一隻可愛的樹袋熊闖進了她家的泳池。
  • 《阿文的小毯子》:對孩子最好的養育是父母同頻,讓孩子感受到愛
    有小毯子陪著阿文,他心裡就很安穩,也不會整天黏著媽媽和爸爸。《阿文的小毯子》故事雖短,但是每次讀都有不一樣的感受,值得細細品味。為了讓阿文丟掉小毯子,媽媽說小毯子髒,爸爸說小毯子又破又舊,他們總是那麼默契,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像一個人似的。在中國式家庭教育中,常常有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的做法。簡單說就是慈母嚴父或者慈父嚴母,「白臉」嚴厲,負責打、罵、訓,「紅臉」溫和則負責哄、逗、護。
  • 以前走親戚孩子黏著媽,如今宅在家拽不動,有些原因和父母有關
    記得我們小時候和媽媽走親戚都是熱熱鬧鬧的,現在卻有些不一樣了……以前走親戚孩子黏著媽,如今宅在家根本拽不動記得80後、90後小時候,家長一說要串門子,孩子高興得一躍而起,迅速給自己「武裝」好,還催著媽媽「快一點」。黏著媽媽,必須帶上自己!
  • 解析《瑪莎與熊》:成為「滋養型」父母,才能養出快樂健康的孩子
    如果現實生活中有這樣的小孩,父母一定分分鐘一頓胖揍,甚至會被搞得精神崩潰,懷疑孩子是不是有多動症。但是搗蛋鬼瑪莎是幸運的,她遇上了大熊米沙這樣的"家長",雖然大熊每次面對殘局都無可奈何,但還是不打不罵,給瑪莎創造了一個滋養型的環境,讓瑪莎成長為一個可愛、聰明、快樂的孩子。
  • 給孩子起這5類英文名字,父母自認洋氣,在老外眼裡是翠花、丫蛋
    孩子出生以後,父母們除了要絞盡腦汁給孩子起一個既響亮又有寓意的大名外,又要費盡心思給孩子起一個英文名字。因為一些家長認為給孩子起英文,不僅能讓孩子提前接觸英文名,就算平時在外面喊起來也會更有面子。但父母們知道,英文名字並不是那麼好起的,很多父母自認為起的英文名字超洋氣,但往往在老外眼裡卻很土哦~給孩子起名叫「angel」,結果自我介紹時,外教忍不住笑出聲葉子的女兒已經3歲了,長得很可愛,就像小天使一樣,所以葉子就直接給女兒起了一個叫「
  • 「三無」父母多,孩子:哪裡能退貨?|原創
    「大冬天媽媽給我洗澡,中途她接了個電話,然後我就站在澡盆裡半小時,後來就發燒40度。」「小時候我爸醉酒,讓我和他在馬路牙子上睡了一夜。」看到這些調侃,雖然知道這些孩子已經憑藉「命大」長大成人了,卻也不免感到心驚肉跳。
  • 動物園內父母帶孩子投餵狼群上黑名單:沒修養的父母,正在毀掉孩子...
    父母有修養,孩子才能有教養。沒有修養的父母,很難養出有教養的孩子還記得之前那個12歲女孩牽狗玩,狗繩絆倒老人致其身亡的新聞嗎?一位無辜的老人,因為一個不懂事的孩子喪命。父親知道女兒曾有過偷東西的行為,也教育過她,但自己平常工作忙,根本管不過來。即使再沒有時間而忽略了孩子成長中的錯誤,也不能對他人造成的傷害置若罔聞。都說熊孩子背後必定站著一對熊父母,沒有教養的孩子背後有熊父母。一點也沒錯。熊孩子犯錯,熊父母應該教育孩子,而不是第一時間甩鍋。
  • 孩子有這3個小「問題」,父母覺得太淘氣,但專家卻說智商高
    在外面,我們經常能看到,有的孩子乖巧可愛,一副彬彬有禮的模樣;而有的孩子喜歡調皮搗蛋,不聽父母的管教,即使回到家也會上躥下跳,讓父母一刻也不得安寧。 其實,有的孩子看似不聽話,有很多問題和毛病,特別不討人喜歡,但這樣的孩子卻非常難得,因為這是智商高的表現。
  • 孩子寄宿有何好處?父母考慮好這些問題,別急著把孩子「趕出門」
    ☆避免家人過度溺愛,給孩子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現在的孩子在家裡不是小皇帝就是小公主,尤其是爺爺奶奶跟著一起住的家庭,對孩子更是溺愛,要吃肯德基絕不會給水煮蛋。有了長輩做靠山,父母對孩子打不得、罵不得、說不得、管不得,當然也有捨不得,以至於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沒有自理能力不說,還特別熊。
  • 會玩的父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有趣的父親骨子裡的孩子氣,在女兒面前是掩藏不住的。錢鍾書在風雨飄搖的亂世裡,給了女兒歡樂的童年記憶。會玩的父母,理解孩子的童真,允許孩子像孩子那樣長大,從小就給孩子建立了滿滿的安全感,也給予他長大後獨立的信心和勇氣。
  • 父母不閉嘴,孩子怎麼開口
    父母與孩子,我們明明是最親的人,讓我們無法溝通,無法理解的真的是不同的生活環境嗎?我想並不是。無效的溝通像是一個死胡同知乎上有個問題:成長過程中什麼原因導致孩子不願再與家長溝通?高贊回答中看到這樣一個媽媽給自己洗澡的故事:「我記得我很小的時候,我媽怕我會感冒,所以幫我洗澡的時候會用很燙很燙的熱水。」
  • 父母:我的孩子這麼可愛,為什麼會是自閉呢?
    父母:我的孩子這麼可愛,為什麼會是自閉?有很多父母也許聽過自閉症,卻不知道家裡有一個自閉症孩子意味著什麼,或許只有自閉症患兒的父母才真正明白這是一個痛苦而漫長,而且不一定能夠開花結果的過程。自閉症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沒有一個專家學者敢肯定能夠讓自閉症孩子完全恢復。想必每一對父母在自己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的時候,都感覺天要塌了,為什麼這件事會落在自己的身上,自己的孩子這麼可愛,為什麼就會自閉呢?難以接受這一事實,甚至整天以淚洗面,特別是當自己拿著孩子殘疾證走出殘聯那一刻,差點就將自己僅存的一絲幻想都打滅了。
  • 學會溝通,是父母與孩子的必修課
    【小蝸牛專欄】學會溝通,是父母與孩子的必修課原創作者|小蝸牛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句話:不管是成人還是孩童,都有兩個自我,一種像是嬰孩時期的自我,想哭就哭,這時期的溝通都是無效的,因為他們只願意停留在自己的世界中
  • 孩子孝順父母卻不領情,家長是怎麼把孩子養成「白眼狼」的?
    小男孩委屈的哭了起來,他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讓父母這麼生氣,他只是單純的想和父母一起吃頓熱乎飯啊!我經常坐高鐵出差,也遇到過這樣的事情。我選擇買一份,跟孩子一起吃(當時只有我帶著4歲的妹妹)。高鐵上的盒飯不便宜,動輒大幾十塊錢,父母捨不得,覺得太浪費錢了,孩子有的吃就行了。
  • 《瑪莎和熊》:孩子靜悄悄,準是在作妖,別以為逃避可以解決問題
    相信這樣的情況也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之時,都會遇到相同的情形,看到孩子做出一些淘氣事兒,爸爸媽媽不願意參與就會視而不見裝睡,不願意理睬。除此之外,有一部分父母明明知道在現階段答應孩子的要求很重要,但是他們就是希望讓孩子能夠延遲滿足。
  • 父母越是追,孩子就越想逃,但每個逃離的孩子總離不開父母的城堡
    父母越追,孩子越逃,為什麼每個逃離的孩子總離不開父母的城堡?奧斯卡電影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獎《包寶寶》中,有這樣一個畫面,失落的女主人拿起自己蒸好的最後一個包子,嘴剛張開,包子便大哭起來。包子有了生命,孤獨的女主人格外開心,於是將包寶寶當做自己的孩子撫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