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譯廠的「一支長號」——談談伍經緯的配音藝術

2021-01-21 六零後說聲樂往事

1961年冬天,國內放映了一部叫《阿蘇卡》的電影。《阿蘇卡》是迄今國內放映的兩部錫蘭(就是現在的斯裡蘭卡)影片中的一部。伍經緯的聲音最初就出現在這部電影裡,好像他配的還是主角。大約就在同一時期,譯製片的演職員名單裡,開始出現劉廣寧的名字。


伍經緯是20世紀60年代初進入上譯的,用蘇秀的話說,他們是「1960年進廠的那批人」。比起前面我提到的所有人,他們是上譯的新人。比起童自榮、程曉樺、丁建華、曹雷、喬榛,他們又是較早的上譯配音演員。據蘇秀等老前輩回憶,他們的廠長陳敘一具備很高的「戰略眼光」,早在上世紀50年代末期,就考慮擴大配音演員班子,建立「第二梯隊」。陳敘一對配音演員的要求嚴格到近乎苛刻,當年伍經緯、劉廣寧等人能被上譯選中,足見他們絕非等閒之輩。伍經緯等人進廠不久,就被當作尖子重點培養。後來的事實證明,他們不愧是那個年代上譯的後起之秀。借用我早年的一個比喻:伍經緯和劉廣寧進入上譯,不啻給上譯增添了「一支長號」和「一架豎琴」。


伍經緯進上譯不久,很快就成了那個年代的當紅小生,頻頻給一些年輕的角色配音。在《帶翼的人》《生活從此開始》《松川事件》《紅帆》《鬼魂西行》《神童》《運虎記》《厚四姐》《阿甫夫婦》《中鋒在黎明前死去》等電影中不斷聽到伍經緯的聲音。他在《紅帆》中配的船長格列依、《鬼魂西行》中配的唐諾德、《中鋒在黎明前死去》中配的卡丘,都是影片的主角或主要人物。




蘇聯影片《紅帆》,講述一個愛幻想的少女最終實現了自己夢寐以求的愛情的故事。以今天的眼光看,這部電影題材和演員演技都十分幼稚,以至配音演員很難施展才能,伍經緯的配音也顯得一般。英國影片《鬼魂西行》以一座鬧鬼的城堡繼承人,由於日益陷入窮困,不得不把城堡賣給一個美國富翁。城堡拆除後所有磚石木料被運往美國,並按原樣重建起來,於是那個鬼魂也同時被帶到了美國這麼一個幾近荒唐的故事。辛辣地嘲諷了英國貴族制度的沒落。在《鬼魂西行》裡,伍經緯同時配莫爾多·格勞雷和唐諾德·格勞雷兩個角色。莫爾多生前是個喜歡尋花問柳的花花公子,死後成了格勞雷城堡的鬼魂。唐諾德是沒落的格勞雷家族的後裔,也就是那座鬧鬼的城堡的繼承人。這部有點鬧劇式的電影,鏡頭多半是在攝影棚拍攝的,再加上荒誕不經的故事內容,更顯其假。不過,影片的臺詞卻曾讓不少人津津樂道。記得影片裡伍經緯有這麼一段臺詞:「野生的棘和暗中的接吻,二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如果我拼完凱涅克蘭奇之前你還答不出來,你就要受罰。K-I-N-N-I-E C-R-A-N-K-I。好,你要受罰了。」直到今天我也未弄明白這段臺詞的意思。但當年許多年輕人卻喜歡模仿伍經緯的這段臺詞,原因大概是:當時,年輕人羞於在女孩面前說到接吻兩個字,若借用電影臺詞說出這兩個字,就容易多了。


令我對伍經緯刮目相看的是他在《松川事件》裡的配音。我印象裡,《松川事件》不是專業電影公司拍攝的。它是由許多左派非專業人員組成的「松川事件製片委員會」根據轟動一時的真實事件拍攝的,影片有明顯的左派政治色彩。儘管如此,它仍不失為一部出色的電影。這部影片有點類似《冰海沉船》,沒有通常意義上的主角,只有相對比較重要的人物。赤間慎美是影片《松川事件》中一個相對比較重要的人物,由伍經緯配音。此外,伍經緯還以他在《松川事件》裡富於激情和雄辯的旁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曾說過,伍經緯在《松川事件》裡「風頭出足」,這麼說也許不妥當,但至少表明他在這部影片裡的配音令人矚目。伍經緯在《松川事件》中的配音之所以令人矚目,主要還在於他的音色。20世紀60年代初,上譯大多數男配音演員的年齡都不再年輕。邱嶽峰戲路雖廣,但主要適合於給中年以上的角色配音。這點,尚華跟邱嶽峰有些類似。富潤生、程引甚至於鼎的適配對象主要也是壯年以上的角色。原先的當家小生胡慶漢,進入60年代後音色趨於圓潤,開始轉向男中音。當時只有畢克的聲音繼續保持年輕態,但無論是跟他們相比,還是跟同時期進廠的戴學廬、楊成純(楊成純早期配音很少)相比,伍經緯的聲音顯得更加年輕。而且他音色明亮,頗有「金屬聲的質感」,因而,他自然成了上譯新的當家小生。


截止「文革」前,伍經緯參加配音的電影中尤以《她在黑夜中》(即費裡尼的《卡比利亞之夜》)、《媽媽,你不要哭》《帶翼的人》《生活從此開始》和《中鋒在黎明前死去》等幾部最為我喜愛。影片《中鋒在黎明前死去》根據阿根廷劇作家庫塞尼的同名舞臺劇改編拍攝(20世紀60年代初期,國內的話劇舞臺上曾演出過這部戲,並且深受年輕觀眾歡迎)。它向我們講述了南美某國一個足球中鋒卡丘被自己的球隊拍賣,旋即被億萬富翁魯普斯買走作為自己的私人「藏品」。卡丘為追求人的尊嚴、自由和愛情,以逃跑直至殺死魯普斯進行反抗,最終被判處死刑的悲劇故事。通過這個故事,鞭笞了資本社會一切以金錢為核心,甚至不惜將人貶為商品的醜惡本質。影片裡穿插了卡丘和另一個被收買的「藏品」——芭蕾演員諾娜的愛情故事。《中鋒在黎明前死去》是一部憂傷而又富美感的電影。卡丘的聲音形象是伍經緯那一時期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




《中鋒在黎明前死去》放映於1963年夏季,此後,新譯製片越來越少。第二年,我只在《沾滿泥土的手》(印尼)和《藍色港灣的艦長們》(蘇聯)兩部電影裡聽到過伍經緯的聲音,但印象已經模糊,再次聽到伍經緯的聲音,已經是1978年。在《巴黎聖母院》、《故鄉》和《追捕》三部電影裡相繼聽到了伍經緯的聲音。在《巴黎聖母院》裡他配遊吟詩人甘戈瓦,就是那個乞丐王朝要將其絞死,而被艾斯米拉達以結婚為名救下來的詩人。此時,伍經緯的配音造詣已相當成熟,音色更為豐滿,比他早期的聲音更顯得華麗。


1978年夏天,有一部不太引人注目,但頗具新現實主義風格的日本電影——《故鄉》——在國內放映。《故鄉》是一部很值得推崇的影片,導演是山田洋次。該影片以日本瀨戶內海鄰近廣島的一個村莊為背景,描述一對靠以一條機帆船運送填海石料為生的夫妻,面對大噸位運輸船的競爭,終於破產而被迫離開故鄉的故事。反映日本經濟快速增長時期,中小企業艱難的處境。電影《故鄉》有很強的感染力,這一方面來自女主角扮演者倍賞千惠子(丁建華配音)的表演,另一方面來自影片細膩的敘事風格。伍經緯在影片裡配男主人公石崎精一。石崎精一是個寡言的中年男子,他的臺詞不多,但他堅韌,樸實的性格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20世紀80年代初,伍經緯曾在好幾部日本電影裡配過音。在另一部山田洋次執導的電影《幸福的黃手絹》裡,伍經緯配一個叫花田欽也的人物。花田欽也是個性格莽撞,有些毛搗的年輕人。他那上身比例長於下身,而臉長的比例又大於上身的身材和長相,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這個要麼是做點出格的事,要麼是出點小洋相的角色,心地卻很善良。雖說欽也是一個配角,但卻是一個有聲有色的人物。他跟《故鄉》裡石崎精一的性格完全不同。伍經緯的配音則妥帖地傳達出了他們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徵。在大家熟悉的影片《砂器》裡,伍經緯配一個叫三木彰一的角色,是影片裡被害人三木謙一的養子。臺詞不多,但也很符合那個因養父不幸暴死他鄉,一時陷入悲哀而又不知所措的人物形象。那段時期,進口了為數不少的日本電影,其中出自山田洋次手筆的就有好幾部。山田洋次的電影在國內廣受歡迎,遺憾的是,他執導的系列片《寅次郎的故事》,在國內僅僅放映了很少幾部。而在屈指可數的幾部中,僅有《望鄉篇》和《柴又的愛》是由上譯譯製的。《望鄉篇》和《柴又的愛》的譯製導演都是伍經緯。在《柴又的愛》裡,寅次郎由伍經緯配音。這是這個系列片中,配得最好的一個寅次郎。


伍經緯是「文革」前就進入上譯的配音演員。在「文革」前的譯製片中已嶄露頭角,他的聲音也早已為我們那代譯製片觀眾熟悉。在那長達十年的譯製片「沉寂期」,於無聲處,我經常暗自回憶由伍經緯配音的人物。「文革」結束不久,當我在《巴黎聖母院》中通過甘戈瓦再次聽到伍經緯的聲音時,有一種禁不住的喜悅。我相信伍經緯將會進入一個藝術創作的高峰期。但客觀地說,他並沒有進入一個這樣的階段。雖然我在多部影片裡聽到過伍經緯的聲音,並且覺得他後期的配音造詣愈加成熟,音質仍像長號一般嘹亮,而且色彩更加富麗堂皇,不過可以稱之為經典的配音作品卻乏善可陳。其原因也許是他後來主要轉向作配音導演。我粗略統計了一下,從20世紀70年代後期開始,伍經緯導演(包括與人合導)的譯製片多達二三十部,其中不乏譯製片中的上乘之作。如:《橡樹,十萬火急》(和衛禹平合導)、《悲慘世界》(和衛禹平、孫渝烽合導)、《華麗的家族》(和衛禹平合導)、《苦海餘生》(和胡慶漢合導)、《警察局長的自白》(和衛禹平合導)、《寅次郎的故事——望鄉篇》《寅次郎的故事——柴又的愛》(同時配寅次郎)、《魂斷藍橋》《大篷車》等。


伍經緯是我第一個見到的上譯廠配音演員。那是1962年12月,在梵皇渡路上譯廠的傳達室裡。幾年前,我開始寫這組回憶隨筆時,以為在較早的上譯配音演員中,我最可能見到的是伍經緯,他畢竟比那些元老級的前輩們年輕。未想到他當時已經中風,此後在世的時間並不太長。當年那個比我年長不了多少歲的,身體十分壯碩的北方漢子,竟會帶著他那號角般的聲音早早離開了人世。


選自張稼峰著:《那些難忘的聲音》

相關焦點

  • 上譯配音 基督山伯爵 Le Comte de Monte Cristo (1961) 賞析
    上譯配音 基督山伯爵 Le Comte de Monte Cristo (1961) Part 3分享譯製電影 聆聽經典配音共享精神財富 探尋心靈寧靜之道】埃德蒙·當代斯··········· 配音:孫道臨熱拉爾·維爾福··········· 配音:邱嶽峰卡 德 魯 斯················配音:於 鼎費爾南·德莫爾薩斯·讓-配音:畢 克
  • 著名配音表演藝術家劉廣寧今晨逝世,上譯廠一代傳奇聲音陸續謝幕
    1960年,劉廣寧高中畢業後,由於對藝術的強烈愛好,促使她給上海電影譯製廠寫了一封毛遂自薦的信,經過考試,她憑藉自己獨具特色的嗓音、純正的普通話、一定的表演技能和藝術素養考進上海電影譯製廠。劉廣寧參與配音的中外影視片(劇)約千部(集)。
  • 上譯的音容:走近「配音王子」童自榮
    說起配音界,不得不提到「上海電影譯製片廠」,可以說,「上譯廠」是中國譯製片配音界人才輩出的搖籃。50年代:邱雪峰、李梓、畢克;60年代:劉廣寧、楊成純、伍經緯;70年代:童自榮、程曉樺、喬臻;80年代:施融、蓋文源等。他們的聲音,都以各自不同的特點珍藏在觀眾們的心裡。
  • 高分動畫《狐狸打獵人》:當剪紙藝術遇到上譯配音,珠聯璧合呈佳作
    精緻唯美的剪紙藝術、以及上譯著名配音大師邱嶽峰的獻聲,讓這部動畫顯現出別樣的風格。豆瓣評分8.0。獲第四屆薩格勒布國際動畫片電影節美術獎。編劇史航曾說:「我們要以欣賞唐詩、宋詞的心態,去欣賞上譯廠80年代的譯製片。那是可以傳世的藝術品。」上譯的全稱是上海電影譯製廠,上世紀80年代是譯製片的輝煌時期,引發全民追捧。上譯,是屬於一個時代的聲音,也是我們珍貴的回憶。在諸多優秀的配音演員中,邱嶽峰可謂是頂級的存在。
  • 上譯廠公開《簡愛》等翻譯手稿,不只有「哦,親愛的老夥計」
    從劇本翻譯、初對、對口型、選配音演員、復對,到實錄、鑑定補戲、混錄,進口影片經過反覆琢磨成為譯製片,呈現在銀幕上。12月2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走進上譯廠,聽兩代「上譯人」講述譯製片的誕生、傳承以及發展。
  • 「上譯」銀幕傳情,與著名配音大師尚華對話
    [上譯]銀幕傳情,與著名配音大師尚華對話。尚華上海電影譯製廠配音演員,國家級優秀藝術大師,曾出演過多部話劇,並參加了數百部影視作品配音:《虎口脫險》、《勝利大逃亡》、《大獨裁者》、《虎虎虎》、《加裡森敢死隊》、《野鵝敢死隊》、《卡桑德拉大橋》、《追捕》、《世界的心》、《騎兵第一軍》、《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國家利益》、《啊!
  • 猜猜看︱上譯廠優秀的配音女演員們,看看都有誰?
    猜猜看︱上譯廠優秀的配音女演員們,看看都有誰?咱們先公布一下上一期「猜猜看」的答案。上一期的「猜猜看」,我們請大家通過眼睛,來猜演員。這雙眼睛,純真美麗,真的很漂亮。那麼,大家能通過這雙眼睛,猜出這是哪位美女明星嗎?我看了大家回答,不得不說,各位對過去的演員,真是熟悉到不能再熟悉了啊。
  • 上譯舉辦劉廣寧紀念活動 「老辦法」配新版《尼羅河上的慘案》
    「我經常聽到一句話,上譯廠還存不存在?這句話讓人扎心。」在昨天舉行的「無悔今生配音緣——紀念配音表演藝術家劉廣寧活動」現場,原上海電影譯製廠廠長喬榛哽咽著說。明星配音頻現,而專業的配音演員呢?上海電影譯製廠副廠長、配音演員劉風介紹,《瘋狂原始人2》其實是由上譯承擔配音工作,除了瓜哥、蓋、菲爾等主要角色由明星配音,其餘都由上譯配音演員完成,而幾位明星配音也是經過篩選並在上譯專業配音演員指導、協助下完成錄音工作的。
  • 上譯廠展出16部經典譯製片檔案 解密銀幕「中國好聲音」背後故事
    日前,上海電影譯製廠(以下簡稱「上譯廠」)精選了包括翻譯手稿在內的16部經典譯製片檔案,向社會各界公開展示,其中絕大部分內容為首度公布。這批檔案將參加由上海市檔案局組織開展的第三批市級檔案文獻遺產的申報評選。
  • ...影展閉幕片《爆炸新聞》上線 愛奇藝聯合上譯廠呈現精良中文配音
    《爆炸新聞》的譯製工作經歷了翻譯、初對、選角、復對、實錄、鑑定、混錄七個步驟。片中存在大量新聞播報背景音,沒有在英文劇本中體現,均由翻譯通過聽譯完成。與此同時,《爆炸新聞》的翻譯還在信息準確的基礎上結合人物身份、語言習慣甚至是演員口型調整語言風格,在新聞播報時採用「新聞體」,人物日常交流時則盡顯幽默感,使每一個角色更加鮮活立體。《爆炸新聞》配音陣容強大,女主角的配音演員是國家一級演員、《聲臨其境》節目配音指導狄菲菲,長期以來為妮可·基德曼聲音代言。
  • 聲音好聽就能做配音演員?日本「聲優」能借鑑嗎?上譯這樣培養...
    上譯創作部經理、唯優工作室負責人吳迪說。上海電影譯製廠孵化的「唯優學院」聲訓營,為聲音愛好者提供進入配音行業的專業教育及商業機會,過去一年內培養了上百名配音學員,其中36位已經籤約上譯,成為「唯優練習聲」。許多優秀學員參與到影視專業配音及遊戲、虛擬偶像、直播互動等項目中。最近熱播的動畫《戀與製作人》中,「悅悅」的配音就是由唯優練習聲侯小菲錄製的。
  • 「譯聲」情懷融入上千作品 配音藝術家劉廣寧在滬逝世
    著名電影配音藝術家、上海電影譯製廠國家一級配音演員劉廣寧25日凌晨在上海病逝,享年81歲。消息傳來,中國電影界和配音界為之扼腕。  劉廣寧為中國電影銀幕塑造演繹了眾多經典聲音形象,主要配音和參與配音的中外影視片有1000多部(集)。她的聲音圓潤甜美、富有表現力,與費雯麗、娜塔莎·金斯基等國際著名演員的表演完美融合,令中國觀眾難以忘懷。
  • 上海電影譯製厂部分譯製片檔案 將申報檔案文獻遺產
    展示譯製片珍貴歷史記憶  ■本報記者 張熠  走進廣播大廈,穿過一面寫著「演員配音要『有神』」的白牆,記者日前來到上海電影譯製廠的混錄棚。檔案袋旁的紙張多數已泛黃,仔細一看,是上譯廠所藏《簡·愛》《佐羅》《虎口脫險》等16部經典譯製片的翻譯手稿。  這批譯製片檔案,部分珍藏在上譯廠黨總支書記陳錦培辦公室的一面大柜子裡,此番首度向社會公開展示。記者獲悉,上譯廠共保存近萬件1949年以來的譯製片檔案,這批檔案近期將參加由上海市檔案局組織開展的第三批市級檔案文獻遺產的申報評選。
  • 上海電影譯製廠近萬件譯製片檔案將申報檔案文獻遺產
    上譯廠近萬件譯製片檔案將申報檔案文獻遺產 展示譯製片珍貴歷史記憶 ■本報記者 張熠 走進廣播大廈,穿過一面寫著「演員配音要『有神』」的白牆,記者日前來到上海電影譯製廠的混錄棚。棚裡長桌上,攤平放著一長溜檔案袋,另一頭是堆疊起來的電影膠片盒。
  • 最瑰麗的雲——上譯隨想 劉廣寧
    最瑰麗的雲——上譯隨想 劉廣寧 之(完整篇)快回來吧!最瑰麗的雲——上譯隨想 劉廣寧 之(完整篇)在電影100年的夢幻世界裡,東方的銀幕上有一個神奇的地方那是上帝賜給影迷的伊甸園,那裡曾薈萃眾佳語言大師是完美聲音的聖地,他有50年的銀慕光彩。更是中國電影、聲音藝術裡最絕美的風景,是平凡而又神奇的彩虹。
  • 《讓我躲在幕後》解密四十餘年配音生涯
    四十年配音生涯,搞藝術不被金錢牽著鼻子走,某種角度說,這是多麼輕鬆啊。否則,一定是搞不好藝術,做不出經典,沒有高尚,精神空虛,活著不知道為什麼,很可怕亦很可悲。我深感幸福,因為大家喜歡聽我的配音,因為我做著一份深愛的工作,因為一天又一天,我們給觀眾朋友帶去了快樂和享受。總之,活著很有意義,精神很充實。
  • 上海電影譯製廠公開翻譯手稿,不只有「哦,親愛的老夥計」
    12月2日,澎湃新聞記者走進上譯廠,聽兩代「上譯人」講述譯製片的誕生、傳承以及發展。誕生:從譯意風到譯製片上海電影譯製廠成立於1957年4月1日,而上海在電影譯製方面有著更長的歷史。1945年,曹雷隨父母來到上海,在大光明電影院她看到了最初的譯製片,即電影翻譯。
  • 鏡花水月 聲音盛宴――從童自榮的近況看配音業的困境
    邱嶽峰李梓等雖然一直被人稱為演員,但絕對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演員。他們有著獨特的聲音魅力,有對文學作品精深的造詣和對電影藝術執著的追求。配音電影曾經在國內有過非常強勁的市場。儘管在長春,廣州,北京都有獻身於配音事業的藝術家,但上海譯製片廠因為人才濟濟,在八十年代,已經是中國的配音藝術步入了巔峰。上譯的演員們用自己的聲音為中國人重新塑造了葛裡高利 派克,阿蘭 德隆等大批國際影星。
  • 國內配音行業面臨困境:基本沒有專業的配音隊伍
    大部分配音演員是兼職的  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副教授、知名配音演員王明軍,曾在多部譯製片及電視連續劇中為男主角配音。「這一行沒有想像的那麼浪漫。它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技術。想急於出名不適合幹這行。它需要從事這個行業的人心裡很安靜,慢慢地去接近、體會。把它當成一個愛好,覺得這個聲音藝術是有魅力的。」王明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