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配音界,不得不提到「上海電影譯製片廠」,可以說,「上譯廠」是中國譯製片配音界人才輩出的搖籃。50年代:邱雪峰、李梓、畢克;60年代:劉廣寧、楊成純、伍經緯;70年代:童自榮、程曉樺、喬臻;80年代:施融、蓋文源等。他們的聲音,都以各自不同的特點珍藏在觀眾們的心裡。今天介紹給大家的,是70年代「上譯廠」配音演員:童自榮。
童自榮,1944年1月11日出生於江蘇丹陽市,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中國內地男配音演員。
兒時的童自榮,喜歡讀外國小說。60年代初,連看了三遍的一部叫《白夜》的蘇聯電影之後,便下決心,自己一定要當個配音演員。
1962年,童自榮考取了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1973年進入上海電影譯製廠,成為一名配音演員。1973年至1977年間,先後配音了10部作品,而且所配的人物都是跑龍套的小角色。1978年,上譯廠老廠長陳敘一給了童自榮平生第一個主要角色,美國科幻片《未來世界》裡的記者查克。隨後,上海電影製片廠引進了法國和義大利合拍的電影《佐羅》,童自榮為影片裡懲惡揚善的蒙面英雄佐羅配音,由此,該片也成為童自榮的一部經典配音作品。之後,童自榮又為《警察局長的自白》《緊急下潛》《空谷芳草》《野鵝敢死隊》《恐怖地帶》《偷天換日》《我知道你是誰》《少林寺》《木棉袈裟》等影視作品配音百餘部。
童自榮的聲音,高貴、清脆、華麗,每部配音作品,都能準確把握不同角色的情感,他可以是《佐羅》裡帥氣的俠客、也可以是《茜茜公主》裡可愛的士官、更可以是《少林寺》裡匡扶正義的小和尚……
童自榮的聲音,能賦予每部作品角色新的生命,因此他也被稱為「配音王子」。童自榮成為很多配音愛好者的偶像,有不少人喜歡模仿他的聲音。
可以說,童自榮將畢生的熱血和激情都奉獻給了新中國配音藝術,如今雖然年過古稀,他依然保持著工作狀態,聲音依舊如王子般高貴和清澈!
童自榮的家,在上海鬧市區淮海中路一幢聯排舊式居民樓裡,三十平米的小屋是父輩留下來的,他和妻子楊倩華住了五十多年,人數最多時有童自榮的父母和童自榮的一雙兒女共六個人住。面積不大,卻十分乾淨,地板擦得很亮,家裡的擺設井井有條。
配音演員,一向待遇偏低,一部電影一般大概能拿600到800元,而童自榮的兒女都在國外讀書,兒女的學費和生活費都是自己爭取到獎學金。
如今76歲的童自榮,雖然離開了他熱愛的配音事業,但他依然為有關配音方面做著自己的貢獻。
2014年7月30日下午,童自榮現身合肥大劇院,參加由合肥市委宣傳部、市文聯主辦的「大湖之約——藝術名家大講堂」公益文化惠民活動;2015年7月10日,國產動畫電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在中國上映,他在影片中為反派混沌配音,雖然出場次數不多,但陰柔高冷、華麗邪魅的聲音,讓觀眾驚訝,不相信這竟是出自一位七旬老人之口;2015年10月18日,童自榮參與了在川沙新鎮福利院的慰問專場,當天與近百名護理員進行面對面交流,為這些日夜陪護老人們的護理員朗讀了題為「請接受我深情的讚美」的慰問信,並獻上一曲《在那遙遠的地方》……
青春已逝,晚年也是一種開始。「配音王子」的聲音,不會因歲月打磨變得模糊和遠去,而會像百年中國電影一樣定格在中國電影史上!
願童自榮老師,晚年生活快樂幸福!
圖片來源 |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