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譯的音容:走近「配音王子」童自榮

2020-12-14 北方影視

說起配音界,不得不提到「上海電影譯製片廠」,可以說,「上譯廠」是中國譯製片配音界人才輩出的搖籃。50年代:邱雪峰、李梓、畢克;60年代:劉廣寧、楊成純、伍經緯;70年代:童自榮、程曉樺、喬臻;80年代:施融、蓋文源等。他們的聲音,都以各自不同的特點珍藏在觀眾們的心裡。今天介紹給大家的,是70年代「上譯廠」配音演員:童自榮。

童自榮

童自榮,1944年1月11日出生於江蘇丹陽市,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中國內地男配音演員。

兒時的童自榮,喜歡讀外國小說。60年代初,連看了三遍的一部叫《白夜》的蘇聯電影之後,便下決心,自己一定要當個配音演員。

1962年,童自榮考取了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1973年進入上海電影譯製廠,成為一名配音演員。1973年至1977年間,先後配音了10部作品,而且所配的人物都是跑龍套的小角色。1978年,上譯廠老廠長陳敘一給了童自榮平生第一個主要角色,美國科幻片《未來世界》裡的記者查克。隨後,上海電影製片廠引進了法國和義大利合拍的電影《佐羅》,童自榮為影片裡懲惡揚善的蒙面英雄佐羅配音,由此,該片也成為童自榮的一部經典配音作品。之後,童自榮又為《警察局長的自白》《緊急下潛》《空谷芳草》《野鵝敢死隊》《恐怖地帶》《偷天換日》《我知道你是誰》《少林寺》《木棉袈裟》等影視作品配音百餘部。

童自榮(右)與阿蘭德龍(右2)等合影

童自榮的聲音,高貴、清脆、華麗,每部配音作品,都能準確把握不同角色的情感,他可以是《佐羅》裡帥氣的俠客、也可以是《茜茜公主》裡可愛的士官、更可以是《少林寺》裡匡扶正義的小和尚……

童自榮的聲音,能賦予每部作品角色新的生命,因此他也被稱為「配音王子」。童自榮成為很多配音愛好者的偶像,有不少人喜歡模仿他的聲音。

可以說,童自榮將畢生的熱血和激情都奉獻給了新中國配音藝術,如今雖然年過古稀,他依然保持著工作狀態,聲音依舊如王子般高貴和清澈!

童自榮的家,在上海鬧市區淮海中路一幢聯排舊式居民樓裡,三十平米的小屋是父輩留下來的,他和妻子楊倩華住了五十多年,人數最多時有童自榮的父母和童自榮的一雙兒女共六個人住。面積不大,卻十分乾淨,地板擦得很亮,家裡的擺設井井有條。

配音演員,一向待遇偏低,一部電影一般大概能拿600到800元,而童自榮的兒女都在國外讀書,兒女的學費和生活費都是自己爭取到獎學金。

如今76歲的童自榮,雖然離開了他熱愛的配音事業,但他依然為有關配音方面做著自己的貢獻。

童自榮等陪同阿蘭德龍訪問上海

2014年7月30日下午,童自榮現身合肥大劇院,參加由合肥市委宣傳部、市文聯主辦的「大湖之約——藝術名家大講堂」公益文化惠民活動;2015年7月10日,國產動畫電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在中國上映,他在影片中為反派混沌配音,雖然出場次數不多,但陰柔高冷、華麗邪魅的聲音,讓觀眾驚訝,不相信這竟是出自一位七旬老人之口;2015年10月18日,童自榮參與了在川沙新鎮福利院的慰問專場,當天與近百名護理員進行面對面交流,為這些日夜陪護老人們的護理員朗讀了題為「請接受我深情的讚美」的慰問信,並獻上一曲《在那遙遠的地方》……

童自榮

青春已逝,晚年也是一種開始。「配音王子」的聲音,不會因歲月打磨變得模糊和遠去,而會像百年中國電影一樣定格在中國電影史上!

願童自榮老師,晚年生活快樂幸福!

圖片來源 | 網絡

相關焦點

  • 就是一代影迷心目中永遠的「配音王子」童自榮
    他是《佐羅》裡帥氣的俠客,是《少林寺》裡匡扶正義的小和尚,也是《茜茜公主》裡充滿喜感的上校,是《玩具總動員》裡搞笑的牛仔,還是《西遊記之大聖歸來》邪魅的大反派混沌在北京國際電影節期間,久未露面的童自榮現身北京國際電影論壇,和王勁松、晏積瑄、姜廣濤等圈內後輩一起探討「配音之魅」,北京晚報記者也藉此機會和
  • 中國著名配音藝術家童自榮會見上海知名投資人荀為華
    在近四十年的藝術生涯中,他為《佐羅》《黑鬱金香》《苔絲》《國家利益》《倫敦上空的鷹》《啊,野麥嶺》《虎口脫險》《茜茜公主》《紅衣主教》《鐵面人》《砂器》《蒲田進行曲》《機組乘務員》《靡菲斯特》《新幹線大爆破》《追捕》《風塵三千裡》《木棉袈裟》《胭脂》《少林寺》《少林小子》《黃河大俠》《大上海1937》《玩具總動員》《風雲決》《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等上千部國內外影視片配音。
  • 鏡花水月 聲音盛宴――從童自榮的近況看配音業的困境
    邱嶽峰李梓等雖然一直被人稱為演員,但絕對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演員。他們有著獨特的聲音魅力,有對文學作品精深的造詣和對電影藝術執著的追求。配音電影曾經在國內有過非常強勁的市場。儘管在長春,廣州,北京都有獻身於配音事業的藝術家,但上海譯製片廠因為人才濟濟,在八十年代,已經是中國的配音藝術步入了巔峰。上譯的演員們用自己的聲音為中國人重新塑造了葛裡高利 派克,阿蘭 德隆等大批國際影星。
  • 上譯配音 基督山伯爵 Le Comte de Monte Cristo (1961) 賞析
    上譯配音 基督山伯爵 Le Comte de Monte Cristo (1961) Part 3分享譯製電影 聆聽經典配音共享精神財富 探尋心靈寧靜之道【年 份】1961年【編 劇】讓 · 阿蘭、貝爾娜·代蘭、羅丹諾·呂比、科羅地那·科斯太【導 演】克洛德·奧當·拉臘 【攝 影】雅克·納多、讓·依斯那爾【音
  • 童自榮 年過七旬 王子音依舊(圖)
    《佐羅》《黑鬱金香》《苔絲》《茜茜公主》……他曾為500多部譯製片擔任過配音工作,俠士、王子、上校、警長、妖王……他的聲音成就了一代人心目中無可替代的「貴族腔」「王子音」。十多年前從上海電影譯製廠退休之後,童自榮開始更多為動畫角色配音,事實上,這位已經年過七旬的配音界老前輩,近年來對新時代年輕人熱衷的動漫配音始終關注,「像 聲優 這樣比較新鮮的形態開始湧現,我也要努力跟上這個潮流。」
  • 最是那燈火闌珊處的悠然眼波——全面回顧我所感受的童自榮
    聽配音,聽的是什麼?我本來不知道,二十年來都只愛那一個聲音——童自榮——源於他的聲音那樣的鑽石般逼人光彩。很小很小的時候,就愛上了那個聲音。那個高貴的翩然的王子,那個俊逸的歷練的劍客。二十年來,偏執到,聽到影片裡有他的聲音就認定是上譯的配音。如果聽不到他一句臺詞,統統就不承認是上譯的作品。
  • 關於佐羅和童自榮的點滴回憶zz
    對佐羅的配音特迷戀,鼻音很重的,結果就捏著鼻子學了半天,還是不像…… 4.因為母親在文化局上班的緣故,我認識很多電影院看門的叔叔阿姨,看電影不要票。這下爽了,片子看了不少,很多影片一聽,就是佐羅的聲音,每次聽到,就屁顛屁顛好像中了彩票,但是不知道是誰配的音。那時配音演員裡就知道喬臻、丁建華,心想,這麼有特點的聲音,一定是喬臻了。
  • 童自榮:我是個什麼樣的人?《讓我躲在幕後》解密四十餘年配音生涯
    近兩年,還有上海電視臺頒一個「配音王子」獎牌,浦東一個社區粉絲朋友們送我一個「我們喜歡的上海好男人』』禮品,我亦是很開心的。然無論是「佐羅」廣受讚賞和牽掛,或是三十年後《大聖歸來》妖怪配音所引起的轟動,都絕非刻意,而是無心插柳,這倒是值得玩味的。我沒有做到為粉絲們活著,但這是我的一個永遠要奮鬥的目標。
  • 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佐羅》的配音演員童自榮,聲音伴隨幾代人
    《佐羅》阿蘭·德隆當時很火,但是人們很快發現了站在佐羅背後的人,配音演員童自榮,他那華麗的、獨具特色的聲音,完美地詮釋了俠客的形象,為佐羅增色不少,連演員本人也十分滿意,讓觀眾開始認識和記住童自榮這個名字。童自榮1944年出生,兒時的他喜歡讀外國小說,愛看外國電影,對於電影中配音演員的聲音更是深深地迷戀。
  • 以聲傳情 此"聲"難忘——中外電影人追憶配音"公主"劉廣寧
    原標題:以聲傳情 此「聲」難忘——中外電影人追憶配音「公主」劉廣寧   新華社上海6月27日電(記者許曉青 楊愷)「譯製片配音是我藝術上的母乳,參加一切語言表演的借鑑、靈感都來自這母乳的啟迪。」
  • 以聲傳情此「聲」難忘——中外電影人追憶配音「公主」劉廣寧
    新華社上海6月27日電(記者許曉青 楊愷)「譯製片配音是我藝術上的母乳,參加一切語言表演的借鑑、靈感都來自這母乳的啟迪。」6月25日,著名電影配音藝術家、上海電影譯製廠國家一級配音演員劉廣寧在上海逝世,留給中外電影人和廣大觀眾無盡的思念。
  • 「佐羅」童自榮:上海人如此與眾不同▸上海獨白◂
    原創 童自榮 上海文聯「佐羅」童自榮:上海人如此
  • 有聲│蘇秀、童自榮、狄菲菲、慄原小卷真情懷念劉廣寧
    我們立志做最優質的朗誦學習基地著名配音演員劉廣寧離開了我們。她的同事、摯友童自榮手寫短文回憶劉廣寧。她是可敬的人民藝術家,是永遠的小劉。童自榮:我是從配音網上獲知小劉的消息的。劉廣寧,我們心目中永遠的小劉,竟離世了!我久久回不過神。
  • 上譯廠的「一支長號」——談談伍經緯的配音藝術
    伍經緯是20世紀60年代初進入上譯的,用蘇秀的話說,他們是「1960年進廠的那批人」。比起前面我提到的所有人,他們是上譯的新人。比起童自榮、程曉樺、丁建華、曹雷、喬榛,他們又是較早的上譯配音演員。據蘇秀等老前輩回憶,他們的廠長陳敘一具備很高的「戰略眼光」,早在上世紀50年代末期,就考慮擴大配音演員班子,建立「第二梯隊」。
  • 大湖之約迎來童自榮
    由合肥市委宣傳部、合肥市文聯主辦,大湖之約—藝術名家大講堂,30日將迎來著名電影配音藝術家童自榮先生
  • 人物|童自榮 喜歡躲在幕後的「佐羅」
    17歲那年,看了一部前蘇聯影片《白夜》,不禁對幕後的配音演員邱嶽峰、畢克等大師仰慕不已。1973年,他加入了夢寐以求的上海電影譯製片廠。從此開始躲在幕後的艱辛探索。錄音棚是神秘的,又是難熬的。一連五年,童自榮坐在冷板凳上,沒有沮喪。
  • 上譯版《機械戰警》再領懷舊潮 數百人冒雨圍觀
    鐵甲威龍葉落歸根 上譯經典召喚時代回憶由上海電影譯製片廠譯製、童自榮、喬榛等老師配音的87版《機械戰警》,其大膽前瞻的科幻色彩和陰鬱的自由主義傾向,及激烈恣肆的cult風格,曾吸引了80年代中後期國內影迷的熾熱目光。此次報名觀影人數之巨,也足證機械戰警風姿27年不減分毫。選擇在上海舉辦這次觀影活動,恰恰是源自「上譯」出品務必「葉落歸根」之念。
  • 配音精英傾情獻聲《鐵血黎明》
    晚報訊 為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由上譯廠原創並歷時一年精心打造的10集廣播劇《鐵血黎明——1911》日前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文藝頻率黃金劇場熱播,丁建華、喬榛、劉廣寧、曹雷、童自榮、野芒等配音藝術家組成的強大陣容也引發了聽眾熱議。10月1日,該劇將在上海「浦江之聲」頻率隆重推出。
  • 42年後《佐羅》主演今昔照,阿蘭德龍明顯老了,而童自榮的聲音卻...
    所以在銀幕上,他除了扮演一向擅長的的英俊小生佐羅之外,還接下了劍士唐·迭戈和假總督兩個角色。他曾表示,在這部電影中,他演得非常過癮。 一時之間,有太多男生,都開始學習佐羅的樣子,甚至學習童自榮說話的聲音。 是的,童自榮就是為阿蘭·德龍配音的那位演員。
  • 「譯聲」情懷融入上千作品 配音藝術家劉廣寧在滬逝世
    著名電影配音藝術家、上海電影譯製廠國家一級配音演員劉廣寧25日凌晨在上海病逝,享年81歲。消息傳來,中國電影界和配音界為之扼腕。  劉廣寧為中國電影銀幕塑造演繹了眾多經典聲音形象,主要配音和參與配音的中外影視片有1000多部(集)。她的聲音圓潤甜美、富有表現力,與費雯麗、娜塔莎·金斯基等國際著名演員的表演完美融合,令中國觀眾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