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會說,化驗單誰不會看啊?正常不正常,邊上有正常值;不正常了,還有「↑、↓」的箭頭。
可是,血脂化驗單上的數值正常就算您的血脂正常嗎?
那可不一定!
血脂化驗單上的正常值是對正常人、健康人而言。
您要是個健康人,就可以按照化驗單上的標準判斷;您要是心血管病患者、或者有很多危險因素,那就不行了。
因為化驗單上血脂的正常值是正常人的正常值(有點繞),有了病的人不能按這個標準。
想想也是有道理的。您要是在化驗單血脂正常的情況下還發生了動脈粥樣硬化,那這個值對您(病人)來說是不是就高了?是不是還需要降低呢?
比如,血脂化驗單上總膽固醇的上限值是5.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3.4mmol/L,這個正常值,是對正常人、沒有心血管病、或者心血管病風險很低的人而言的。如果是心血管病高風險、或者已經得了心血管病的人,就不能用這個正常值標準了。
這裡我們主要說膽固醇,特別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因為這個膽固醇,和動脈粥樣硬化關係特別密切。
關注膽固醇,尤其關注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醫學研究已經證實,膽固醇增高是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基礎。把血脂(膽固醇)降得低一些,能夠延緩、阻止、逆轉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
比如,對於發生了動脈粥樣硬化的人,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到2.0mmol/L,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才能停止進展;再低一點,降到1.8mmol/L以下,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才可能發生逆轉,也就是可以減輕了。
所以,血脂(膽固醇)水平高不高,不能簡單地以化驗單上的正常值為標準,而是要根據所患疾病,根據個人的心血管病危險因素來判斷。實踐證明,心血管病患者或者高危人群,把血脂控制在一定的低水平,就可以減少心血管病的發病和死亡。所以,不同疾病的血脂要求是有不同,降脂治療是有目標值的,因病情而異。
降低膽固醇水平有標準。
對於已經得了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的患者,比如患有冠心病、腦缺血、腦卒中(缺血性、出血性)或者外周動脈粥樣硬化疾病,要求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到1.8mmol/L以下。今年新出的共識意見更是要求,如果是急性冠脈症候群合併高風險因素,要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到1.4mmol/L以下。
而如果是高血壓、或者糖尿病、或者慢性腎臟病的患者,血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就要求降到2.6mmol/L以下。如果數病並存,則應該進一步降低到1.8mmol/L以下。
再有就是心血管病風險。
如果高危,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就要降到2.6mmol/L以下。
哪些是高危?膽固醇特別高:總膽固醇≥7.2mmol/L,或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4.9mmol/L,或者三級高血壓(≥180/110mmHg)、或者重度吸菸(每天30支或更多)。
沒有上述情況,那就看危險因素多少。
除血膽固醇外,危險因素包括吸菸,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以及男性≥45歲、女性≥55歲。如果血膽固醇本身就高了、但沒達到高危水平,那再有兩項危險因素就是中危;如果膽固醇正常,具備三項危險因素也是中危。
如果還患有高血壓,上面中危的都升級為高危。
中危的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要低於3.4mmol/L。
對於55歲以下的中年輕人,評了中危還不算完,還要看看餘生危險——餘下的生命歷程中患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風險。評估餘生風險的危險因素有五項,兩項或以上就是高危。
⑴收縮壓≥160mmHg或舒張壓≥100mmHg,相當於二級高血壓的水平;
⑵非高密度脂蛋白≥5.2mmol/L,這等於總膽固醇值減去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值;
⑶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0mmol/L;
⑷體質量(體重)指數(BMI)≥28kg(公斤)/m2(平方米),就是肥胖;
⑸吸菸。
看一看,您的心血管病風險是多少?您的血脂達標嗎?
這些危險因素中,哪兒也少不了吸菸。所以,戒菸吧!
血膽固醇高了怎麼降?
健康生活方式要自始至終,藥物治療首選「他汀」類藥物,「他汀」許多種,降脂選一種。降膽固醇選他汀,聽聽臨床醫生說法,他汀降脂不達標,依折麥布來協同!醫生提醒,盲目加量不可取!另外,還有作用更強的新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