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6 11: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胡瑩 清華大學清新時報
作者 | 胡瑩
責編 | 陳洪淼
排版 | 趙佳
「代孕的口子絕對不能開!」
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中導演陳凱歌的收官之作《寶貝兒》將代孕這一話題推上風口浪尖。
在播出的片段中,一場車禍帶走了賈倩(賈姐)12歲的兒子,年紀已大的她無法再次生育,便選擇花錢請人代孕。代孕女孩蔡雨姍(姍姍)為躲避相關人員的追查,逃到了前男友張遠的家中,安穩幸福的生活和對腹中孩子的情感讓姍姍動了退錢留胎的心思。但最終中間人找到了姍姍,賈姐還是抱走了代孕生下的孩子。
《寶貝兒》劇照
短片《寶貝兒》並非對代孕的違法性緘口不言,相反,視頻中多次通過「中間人的擔憂」、「路人的竊竊私語」等情節反映代孕的違法性。片尾字幕亦打出「代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規明令禁止的行為,一經發現,將予以嚴厲打擊」的警示。
但引發爭議的是,短片的結尾停在了「賈姐抱走了通過代孕而得來的孩子」這一幕。故事中涉及違法代孕行為的相關人員並未受到任何實質性的懲罰,甚至 「得償所願」。儘管後續相關方進行回應,放出了原片未播出的刪減片段:警察帶走了賈姐,違法者罪有應得。但這仍然無法解釋,播出時為何選擇刪減掉這些橋段?何況相較原片,刪減片段的傳播範圍實在有限,「美化代孕」、「弱化代孕代價」的不良影響仍在發酵。
汪國真曾言:「我們可以走的很遠很遠,卻總也走不出母親心靈的廣場。」切斷胎兒與孕婦之間的天然紐帶,實在殘忍。《寶貝兒》也的確展示出代孕對代孕女性情感上的忽視和踐踏,但其對於代孕的另一大痛點卻輕描淡寫:代孕可能讓女性淪為生殖工具。
視頻中代孕利益雙方——姍姍和賈姐的物質生活水平相差不大,但現實生活中,代孕的利益雙方往往是身份懸殊的。一些生活在底層、貧困落後、教育匱乏的女性為了物質報酬走上代孕之路,甚至是被迫強制代孕,對代孕的姑息很可能使她們淪為經濟利益產業鏈下的犧牲品。看似各取所需,看似互利雙贏,其本質和終點是物化、是剝削、是交易。「壓榨性別資源」的潘多拉之盒一旦被打開,將貽害無窮。
除此之外,在代孕產業鏈中,「卵子買賣」是其中重要一環。須知女性一生中能產生的全部卵子數量是有限的,在出生之前就已確定,超排卵等代孕過程涉及的操作,可能對女性的身體和日後的生育能力造成無法逆轉的傷害。
也許有人會說,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對藝術進行條條框框的限制,實為僵化、落後。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並非對敏感話題諱莫如深,但我們不認同美化、宣揚甚至鼓吹「醜陋」的行為,反對將「藝術自由」作為默許違法犯罪的保護傘。
部分人為《寶貝兒》聲援,稱其部分情節的深層要義其實是反對代孕,誠然「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對藝術的放大和延伸具有很強的主觀性,並不能成為粉飾和開罪的擋箭牌。代孕題材的特殊性在於,現實生活中的代孕行為並沒有完全消失,在面向大眾放映的影片中,輕微的價值偏離,就很可能被影印,被利用。
底線一旦開了一個小口,洪水最終只會一洩而出。代孕的潘多拉之盒,一點都不能開。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嚴守代孕的「潘多拉之盒」》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