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南閣水哥
1878年7月13日,卑斯麥開心的看著歐洲諸國籤訂的《柏林條約》。這是第一次由德國主導的分贓協議。此後的三十年時間,非洲將根據條約的劃定被野蠻殖民和殘酷分解。而在歐洲,巴爾幹問題才是真正討論的重點。俄國和土耳其所籤訂的《聖斯特法諾和約》被廢止,取而代之的是列強在巴爾幹半島上的均勢:保加利亞的國土被極大的限縮,蘇丹馬其頓依然擁有巴爾幹山脈以南以及土耳其的自治省東魯美利亞,奧匈帝國保留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的行政權,俄國獲得巴統、阿爾達漢、卡爾斯這三個戰略要地以及《聖斯特法諾和約》中保留的一些利益。最後,羅馬尼亞、門的內哥羅和塞爾維亞獨立。
這並不是一個大家都滿意的結果,相反看到這樣的條約,除了德國之外,各國之間的關係被暫時壓制。 但是仇恨的種子已經在發芽,它正在尋找一個合適的地方,然後成長為危機之源。這個地方,叫做波士尼亞。
從楔子到棄子
俄國人一直認為,和奧匈帝國走的越近,就會離天然盟友斯拉夫人越遠。但是此時的俄國人需要的是黑海,而不得不與奧匈帝國謀求合作。他一手扶持起來的塞爾維亞王國此時目標只有一個,「建立一個統一的南斯拉夫」。可是不幸的是,奧匈帝國正橫亙在他的面前。
而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這兩個省,就如同奧匈帝國打入巴爾幹腹地的一個楔子:看上去默默無聞,但真正時刻掌握了整個巴爾幹的發展趨勢。塞爾維亞王國無法獲得出海口,而對於帝國而言,巴爾幹地區的市場又是如此的重要。
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俄國在遠東方面的潰敗讓他們不得不回頭關注中東和歐洲事務。而英國,就在這時伸出了橄欖枝,希望能和俄國達成一些政治協議,以保障雙方的利益。1906年伊茲沃爾斯基出任俄國外交大臣。他是堅定的「歐洲俄國」主義的支持者。他曾經公開的說,俄國必須從亞洲撤離,集中力量在歐洲地區,不然歐洲區域的俄國領土會被德國侵佔的。
英國當然也不希望俄國倒向德國這一邊,於是雙方開始長達一年的談判。談判重點三重新劃分波斯、大清國的西藏以及土耳其海峽。1907年8月,《英俄條約》籤訂,再加上法國。真正的三國同盟成立。
變故
此時奧斯曼帝國內部也發生了重大的變故。1908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青年土耳其革命爆發。這大大的加快了俄奧「合作」的進程,因為一個不穩定的土耳其對雙方有利。只要犧牲土耳其的利益就可以滿足雙方的需求,這何樂而不為呢?於是在1908年9月15日雙方在布赫勞利達成共識,俄國得到了在海峽地區的友好,而奧匈帝國對于波黑兩省的交易進行鎮壓的默許。10月6日奧匈帝國正式宣布吞併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
對於吞併一事,當時的歐洲列強紛紛表示不滿。英國第一個跳出來指責奧匈帝國在巴爾幹的胡來不爽。而法國這次選選擇了中立。德皇其實也很生氣,作為盟友,他居然是最後一個知道消息的人,這很讓他拉不下這個臉。而義大利表示無所謂,他們一方面不反對這次,相反自己也在背地裡偷偷的開始積蓄利,為的是下一次一擊即中。
博弈和解決
伊茲沃爾斯基很快的想在國際會議上提出抗議,可以很快就在法國遭到了白眼和吐槽。法國人是不會相信俄國人所說的一切。英國、德國都拒絕了俄國所謂的開放海峽計劃。
1909年2月26日,奧匈帝國卻和土耳其達成了一場委曲求全的協議:奧土協議中,奧匈帝國向土耳其支付賠償款,土耳其承認其對于波黑地區的吞併。
俄國可不甘心就這樣被人耍了,於是又把塞爾維亞王國推向前臺,不斷的產生對波士尼亞開戰的信號。這很明顯,就是俄國人在背後搞的鬼。所以德國人並不吃這一套,你真的要打就來打吧,並且還撂下狠話,如果塞爾維亞敢來挑釁那麼德奧兩國軍隊是不會坐視不理的。
此時的塞爾維亞政府建立不久,國內經濟才剛剛有點成效,而俄國並沒有準備好全面武裝塞爾維亞的準備。這場恐嚇很快就被揭穿了。儘管如此,德國還是提出了新的方案要麼接受,要麼就讓塞爾維亞接受侵略。俄國最終屈服了,3月31日奧塞締結協議,波赫兩省被劃入奧匈帝國的版圖。這場大危機總算是落下帷幕。
事情還沒完,潘多拉之盒已開
對於奧匈帝國而言,這場危機的結局是大獲全勝,堪稱完美的外交活動。但是這個勝利卻帶了一個隱藏的禍端。數百萬的 帶有敵意的南斯拉夫人正在覺醒。為了守住這塊土地,他們必須承受更加昂貴的軍費支出和財政負擔,這對於本來經濟就處於極度困難的帝國來說,不可謂是致命一擊。
然而德國此時雖然得到了一個實力增強版的盟友,但是失去了拆散協約國的計劃。巴爾幹,這是俄羅斯的心病,在這裡吃過的虧,那就不可能和德國站在一起。
俄國在波士尼亞事件中受傷最大。事件發生之後,俄國大斯拉夫主義的報紙紛紛對德國的批判和攻擊,認為斯拉夫民族區域和條頓民族區域將不可避免的一戰。
而英、法兩個國家也逐漸認識到德國的強大,英國放棄了「光榮孤立」政策開始走向結盟 。不久之後又和俄國政府籤了《拉缸尼基協定》,這個條約的目的是近東方建立俄、意的外交合作以及對抗降耗工作一起對抗奧斯帝國。兩大軍事集團的天平已經發生改變。
波士尼亞危機最終徹底的改變了歐洲的政治,直到一位塞爾維亞民主義跳出來槍擊了費迪南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