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外賣送餐員多五分鐘可以嗎?為了五分鐘需要付出的代價有多高?

2020-12-03 小兔說科技

對於給外賣送餐員多五分鐘,一位網友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點外賣無非兩個原因,一是不會做或者會做不想做; 二是趕時間或者節省時間。誰都希望外賣能夠及時送達,為外賣員多等五分鐘,意味著我們要多等五分鐘才能吃到點的餐。可能有部分人會接受不了,但是將心比心,換位思考一下,是可以理解的。大家知道,外賣員一般是騎電動車或者摩託車,穿行於大街小巷,如遇到嚴重堵車,紅燈,惡劣極端天氣等都會影響騎行速度,勢必延長送達時間; 更何況現在外賣送餐的時間效率與保障安全的矛盾日益凸顯。這時候多五分鐘就意味著安全,因為外賣員也是人!

那麼,請給外賣送餐員多五分鐘可以嗎?他為了五分鐘需要生命的代價嗎?

餓了麼這個功能,不僅沒有對外賣員提供保護,反過來更是對那些友善的消費者的一種欺負。仔細想想,一個外賣騎手手裡同時有五個訂單,其中四個訂單的客戶並不願意多等五分鐘,而我卻按了願意的按鈕,這可能直接導致本該在這五個人中第一個拿到外賣的我,卻是最後一個拿到外賣的。而我的犧牲,對於那個外賣騎手而言,毫無意義。

其實點外賣的人誰也不至於餓到連5分鐘都忍不了的程度。尤其讓送到工作崗位的往往都會提前點好,算著時間下單,因此提前5分鐘點餐或者多等5分鐘都不是問題。

但個人認為這個問題的關鍵恰恰不在於食客,畢竟絕大多數人還是通情達理的,加上平臺放寬了時間,騎手必然不用再那麼著急。可是大家想想看,7萬碩士,120萬本科生都能放下面子去賺錢的行業,體現的是什麼特點?是不需要任何技術含量,只靠時效和辛苦賺錢。因此每天增加了幾輪五分鐘之後,騎手一條線上可以接更多單,我認為選擇這個行業的人會把速度與收益劃等號,因此多出的五分鐘,他們可能會多接兩單,然後繼續按照過去的速度和效率送餐。

這樣實際上等於給騎手增加了多賺錢的機會,他們寧可繼續保持速度也要多賺點錢,而不是放慢速度確保安全。這樣一來食客給的時間寬鬆了,但目的未必能達到。因為原本有限時間內一個小區能送三家,現在能送四五家,這些5分鐘會讓騎手覺得有機會每月多賺幾百塊。所以屆時路上的送餐小哥們可能還是往來飛梭。

所以真要想解決問題,應該讓平臺、騎手、食客都作出一些犧牲和限制,比如降低平臺抽成、遞減騎手收益、拉長食客收貨時長。

相關焦點

  • 50分鐘違規6次!獨家揭秘外賣員送餐全過程
    經過4分鐘的等待,小李取到了最後一份外賣。距離接單出發時剛剛過去11分鐘,需要配送的五份外賣已經全部到手了。送餐50分鐘違規6次小李根據各個訂單的位置以及配送時限,排列出了最節省時間的配送順序。餓了麼騎手:有一次我送到老樓,明明還有兩分鐘,餐都送到顧客手裡了,系統就是點不了送達,下樓才點成功,已經造成超時了。申訴也給駁回了,說這個不是正當理由。到現在為止,配送的前四單外賣總共用時41分鐘,接下來小李只需在剩餘的21分鐘內,將最後一單外賣送達,就可以完成任務了。
  • 外賣平臺要求多給騎手5分鐘,消費者會接受嗎?
    《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一文刷屏,「外賣行業如何成為高危職業」也登上熱搜。外賣平臺餓了麼迅速作出反應,給用戶出了一道選擇題:你願意多給我5分鐘嗎?沒想到卻引發了新一輪的爭議。可謂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圖為外賣小哥在暴雨中騎行。
  • 外賣送餐,美國飲食文化的符號
    隨著牡蠣的過度捕撈,這樣遍布街頭巷尾的小攤子成為了歷史,但是因為其方便和廉價,「轉型」成為了中餐的外賣盒,而紙盒的生產商為了讓其看起來更有中國特色,就在上面印上了各種中國風的圖案,有的紙盒上還有幾句吉祥話,一般以紅色寶塔圖案的最多。隨著中餐在美國的普及,這款紙盒也成為了美國人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共御極寒:泰安外賣送餐員給城市「舌尖上的溫暖」
    在這樣極寒的天氣下,仍有很多人冒著嚴寒,在戶外作業。  在泰安,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每天騎著電動車穿梭在大街小巷,他們的職責就是在午飯、晚飯時將熱氣騰騰的食物送到你手中,他們是外賣送餐員。受寒潮的影響,泰安的氣溫最低溫低至零下19℃,這樣的天氣下,大多數網友都不想出門。為了解決吃飯問題,外賣就成了首選。只需要動動手指,就可以等著送餐上門。
  • 外出打工,收入低壓力大,為了養家可以做什麼?五個方面,工資對得起...
    五個方面,可以看看。 但是,家裡蹲也需要吃飯,怎麼辦呢?可以在網際網路平臺上找活幹。網絡工作,適合不願意與人打交道的人做,這樣的工作時間自由、硬性要求少,只要按時完成任務即可。 這個副業是一個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很多人都能做,所以這個副業賺的不是很多,每個月也就兩千左右,但是對於工資不高的朋友來說,這個也算是一個額外的收入來源。
  • 餓了麼「5分鐘功能」引爭議:騎手究竟需要什麼?
    該消息一經發布便引發熱議,有網友表示支持理解,也有網友提出質疑,認為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多給出的5分鐘,騎手並不會用來開慢點走慢點,遵守一下交通規則,而是用來再多接一單。9月8日下午18點左右,美團透過媒體表態:暫不回應此事,下周會舉辦小範圍的外賣業務溝通會。而餓了麼則在9月9日凌晨,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發布聲明《你願意多給我5分鐘嗎?》,宣布將通過發布「我願意多等5分鐘/10分鐘」的用戶選擇功能和對優秀外賣員的鼓勵機制,來減輕騎手壓力。
  • 送外賣應該不顧一切地搶點嗎?美國這家最大的披薩外賣是這樣做的
    在市場競爭呈白熱化的狀態下,這些投訴成了平臺的眼中釘肉中刺,因為它們一旦累積起來,就有可能對平臺造成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為了儘量減少這種影響,所以外賣小哥們被迫不顧一切地搶點。為了伺候好一部分顧客,它們選擇了逆行、搶燈、闖燈、超速等不合規的駕駛。而這一切,顯然是危險的,為公共社會的安全埋下了不小的隱患。那麼,在其他國家,外賣小哥們都是什麼樣子的呢?
  • 送餐員遇饞鬼:做這2道菜吧,你不知道的功效 饞的口水直流!
    送餐員在給顧客送餐的空檔,一位「大俠」顧不得寒風凜冽,趕緊拿出其他的顧客點的飯菜,親自幫顧客「試毒」!好感動有木有?據調查,這名男子稱快倆月沒有工作了,吃不飽穿不暖的,每天就是饅頭鹹菜,可真是吃夠了於是趁送餐員給顧客送餐的空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出其他的飯菜扒拉幾口,舔舔嘴巴,依依不捨的又悄悄的離開。唉!畢竟民以食為天,可是大哥啊,這樣做是不是太不道德了呢!
  • 美團VS餓了麼 多給外賣騎手一點時間 需要刀刃向內
    9日凌晨,餓了麼官宣會儘快發布新功能:在結算付款的時候增加一個「我願意多等5分鐘/10分鐘」的小按鈕。如果你不是很著急,可以點一下,多給騎手一點點時間。餓了麼會為用戶一些回饋,可能是一個小紅包或者吃貨豆。
  • 一間兩居室住10個送餐員 夜夜吵鬧到飯點居民心驚肉跳
    居民們向記者抱怨,一年前,房主將自己的屋子出租了出去,隨後,不少居民發現一群外賣送餐員入住。雖然街坊四鄰也知道送餐員的工作很辛苦,但是這些送餐員鄰居卻給大傢伙兒的生活帶來了不小的麻煩。「我們也知道他們造成的很多問題是無意也是無奈的,希望送餐的公司能對這些員工有更好的安排。」
  • 上海每2.5天就有1名外賣員傷亡 「多等5分鐘」沒用?
    前不久一篇文章《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霸屏網絡,外賣騎手在外賣系統的優化算法與數據驅動下疲於奔命,變成高危職業。2017 年上半年度,根據上海市公安局交警總隊提供的數據信息顯示信息,上海市區平均每2. 5 天就會有 1 名外賣騎手死傷。
  • 外賣4分鐘就送到,女子吃完在醫院躺了8天!老闆:別人吃都沒事
    不上班在家休息時,一部分年輕人仍舊喜歡點外賣來吃,除了自己不會做飯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好不容易在家休息了,就要好好休息,不要「浪費」假期。於是乎,有一大部分的年輕人一日三餐基本都在吃外賣,可是外賣真的健康嗎?會不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不良影響呢?長沙的楊女士點了一份外賣,這份外賣很特殊。
  • 早出晚歸送外賣,一個月到底能掙多少錢?真實數據告訴你值不值
    有個網友問,他月入3000,最近因為公司效益不好,自己不幸被裁,在沒有更好出路的情況下,打算靠送外賣過日子。他問,送外賣一個月能掙3000嗎?其實我想對他說,月薪3000的工作,被裁了,為什麼要想著去送外賣呢?
  • 你認識的第一個日本送外賣的小哥是誰?
    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很多餐飲店不得不削減從業人員,在此背景下,外賣送餐成為了新的就業接收方。調查顯示,日本主要外賣配送服務平臺的送餐員已達到4萬人。最近還出現了只設置廚房,提供多種類型餐飲配送的新服務。將實體店鋪作為僱用和服務基礎的日本現有餐飲業模式正迎來拐點。
  • 盧向華:外賣騎手「困於系統」,企業需要與員工共同提升效率的合作...
    受困其中的標準我個人覺得更多在外賣行業,騎手們只有兩種選擇,拼命付出時間(和努力)就可以賺錢 VS. 不付出時間就只能賺很少的錢。這種付出與成就感、幸福感、晉升概率等一點關係都沒有,錢成為最主要的衡量標準。而且外賣企業也把錢作為激勵騎手們的唯一標準,這就出現了雙方都是短視主義、都只追求短期的效率,而沒有充分考慮這一合作模式的可持續性。
  • 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百家故事
    今年夏天南方大雨,金壯壯一邊慶幸自己脫身了,同時也擔憂,不知道又有多少站點爆單,又有多少騎手需要拼了命地把數據追回來。外賣小哥在暴雨中涉水而行導航為了完成課題研究,孫萍在近4年的時間裡接觸了近百名外賣騎手,其中很多人都曾抱怨過系統給出的送餐路線。
  • 高溫下的外賣女騎手:你在太陽下奔跑的樣子真美!
    熱浪滾滾的街道上,幾乎都是外賣送餐員騎著電瓶車在太陽下飛奔的身影,「90」後的李迎春就是這眾多「騎手」中的一員。 上午11點,隨著一天中最熱的時刻到來,李迎春也迎來了當天最忙碌的時刻。
  • 外賣騎手,到底困在哪裡?
    幾天前,一篇名為《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文章稱,在外賣平臺與系統的算法驅動下,外賣騎手成了高危職業,為了避免差評、維持收入,不得不選擇逆行、闖紅燈等做法,無形中也為其安全問題埋下隱患,經常面臨與死神賽跑。「一個製造了巨大價值的行業,反成為一個社會問題的製造者。」
  • 長春90後小夥雨中為摔倒外賣小哥撐傘20分鐘
    該網友還發布了一段視頻,在視頻裡可以看見一位外賣小哥,穿著送餐員的服裝,橫躺在馬路旁邊,而一位穿著黑色衣服,背著黑色背包的男子正蹲在地上,在該外賣小哥頭部的位置撐著一把白色帶圖案的雨傘。該條視頻,迅速火了,市民們紛紛尋找這位好心小夥!
  • 電動車換電瓶只需1分鐘
    現在訂外賣、取快遞早已成為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與此同時,騎手行車途中的「充電難」「電量不夠」等問題,成為不可忽視的一大痛點。近日,綿陽街頭一種智能換電櫃悄然出現,為解決外賣騎手的充電問題提供了便捷安全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