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黑道興衰史:起源於村族制度,興盛於武士道與任俠文化

2020-12-24 Mars的寫字檯

季布者,楚人也。為氣任俠,有名於楚。——《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眾所周知日本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承認黑社會合法的國家,這一點始終為世界上主流輿論所不能理解。

事實上這其中的理解有一定的誤區,在日本的法制中指的是:商會、老鄉會等民間協會是合法的,而日本的黑社會大部分都會以「XX建築會社」、「XX娛樂會社」進行註冊,而如果有證據證明所從事活動為非法,一樣要受到法律制裁。

在1992年日本都道府所實施的《暴力團對策法》中:

視暴力團規模、犯罪經歷在符合該法律的必要條件下,對暴力團進行「指定」,以便加強管制和監管。

這種「指定」其實是一種黑名單,全日本的黑道成員有9成在名單上,這些成員一言一行,從銀行業務到通信業務都要受到監管,甚至無法進入面向大眾開業的溫泉。

所以,流傳甚廣的「合法」,只是指註冊,而不是行為。當被當做暴力團「指定」後,其實是進入了與主流社會分開的監管與區別對待。

起源:村族保衛

日本黑幫在日語中被稱為「雅庫扎(Yakuza)」,這個名詞來源於日本的一種類似於21點的賭博遊戲,三個字分別為8、9、3,該遊戲的玩法最大的點數是19,而8、9、3加起來則是20,也就是沒用的點數。

由此引申,雅庫扎的意思就是對社會無用與格格不入的人。

雅庫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紀,當時的社會上出現了一種叫「狂徒」的人,他們沒有合適的謀生手段,唯有一把武士刀,三五結群,有的靠敲詐鄰裡,還有的成為了強盜團夥,在各村之間以劫掠為生。

與之相對的,在村落裡也產生了另一批人,這些人有的是剛成年的年輕人,有的是無家可歸的流浪者,因為有著強盜團夥的存在,賦予了他們職責,屬於村莊的民間武裝。

他們都被稱為「雅庫扎」,共同點是都屬於無處謀生的浪人,但是行事作風卻大不相同,而後者便更接近現代黑道所崇尚的精神——「守護村落」。

日本黑道的組織架構,則是來自於村族制度,在黑道中的最高級被稱為家父、父執輩(叔叔輩),中層管理為:若頭(兄)、舍弟頭(弟)。底層幫眾為:若眾(兄的下屬)、舍弟(弟的下屬)。

可以看出直到現在,日本黑道的稱呼與等級劃分依然遵從的家族式的稱呼,這源于于村落武裝的浪人們,為了獲得信任與忠誠,選擇融入村族的親屬制度中。

日本的家族制度和倫理道德,起源於中國,與「忠孝仁義」的儒家思想分不開,日本黑幫的規矩也是基於這種倫理觀。

在黑幫中規定:所有成員必須無條件的接受「父」的命令,其次是叔輩與軍師(顧問),而若頭和舍弟頭可以成立獨屬於自己的「家」(分組),比如:XX一家,當然名義上還是都屬於「父」的管轄,大部分時間事務可以自理。

在父輩與子的上下關係中,所崇尚的是「孝」,而在兄與弟不同的分組與上下級之間,崇尚的是「忠」,謀生、處理事務的過程中則崇尚「仁義」。

這就是最早期的日本黑道的倫理觀與道德觀,即便是身處於社會主流之外,依然以守護村落為己任,追求「忠孝仁義」的價值觀。

武士道的興盛期

到了18-19世紀,雅庫扎開始從村族向集團式發展,主要參與的人員為:賭徒、浪人、沒落武士等等,以現在日本最大的黑幫山口組為例:分為三大派系:「博徒系」( 賭徒) 、「的屋系」( 祭典攤販) 以及「愚連隊」(不良少年)。

黑道成員們則不會自稱為雅庫扎而是「極道」,極道這個詞,受到武士道文化極大的影響。

武士道,又稱士道,本來是日本武士獨有的道德標準,從9世紀武士出現,到1945年,日本軍國主義戰敗投降,武士道在日本社會延續了上千年,經過本土神道教,以及中國的儒家、佛教的各種影響,形成了獨有的文化。

在江戶時代,武士道由粗淺的「兵之道」、「武者之習」,經朱子學倫理化,成為士道,成為了一個成熟和完善的思想。

在明治時代,武士道則由軍人的精神發展為國民的普遍道德標準。

日本學者新渡戶稻說過:「哪怕是思想最先進的日本人,只要揭開他的外衣,就會發現他是一個武士」。

在明治維新以後,幾乎所有的武士階層都失業,大量的湧入黑幫集團中,作為武士道精神最早的發揚者,武士對於這種精神信條執行的更加嚴苛,凡事遵循「不勝即負,非上即下」的行事方式,這就是極道的由來。

在20世紀20年代,日本全國範圍的經濟蕭條造成了熱很多人對明治維新剛剛引進的西方文化與制度產生了懷疑,而民主制度的推行,也讓日本傳統的幕府與武士階層切實利益受損。

於是一些隱秘的組織被建立了起來,培養出一批極端民族主義的刺客,這些組織的成員大多為沒落的武士與黑道成員。

到20世紀30年代,這些組織成員刺殺了兩個首相,兩個財務大臣,還包括一些官員與工業家。

這種行動,在明治維新初期便已開始,明治三傑的實權人物——大久保利通,便是被一名武士在清水谷刺殺。

二戰期間,日本的黑道曾經積極的配合軍方,在朝鮮和中國從事了大量的情報搜集工作。

在李連杰主演的電影《精武英雄》中提到的「黑龍會」,就在日俄戰爭時期為日本軍方搜集了大量的俄國情報,讓情報部門都自嘆不如。

衰弱期:仁義的喪失

1945年日本戰敗以後,社會處於混亂階段,經濟低迷,大量的失業軍人,浪人加入到日本的犯罪集團中,其中還包括很多的青少年受到悲觀思想影響,開始進行有組織犯罪,包括控制黑市、販賣毒品、控制賭博和娛樂行業。

這個時間段無論是黑道還是社會,都陷入了一片混亂,日本進入了一個群魔亂舞的時代。

1946年,日本頒布101號法令,而後在1949年被《組織控制法令》渠道,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控制沒有約束的黑道。

在此期間,日本第二和第三大幫會,住吉會與稻川會被迫解散,此時的日本黑道處於了一種強烈的文化衝擊中,受戰敗低迷思想影響的新晉黑道,不再遵守傳統的「忠孝仁義」與思想,而是完全的拜金與逐利主義,使得老派黑幫沒有生存空間。

1965年,隨著有組織犯罪的不斷擴大,日本警方全國動員,採取了「第一最高戰略」的行動計劃,逮捕了大量一度猖獗的黑幫頭目、骨幹。

可以說,這是伴隨著經濟復甦的一種必要手段,將社會從混亂中撥正,在1990年,韓國總統盧泰愚也發起過這樣的一場「與犯罪的戰爭」。

日本在20世紀末期,發起了多次的針對有組織犯罪的肅清活動,而日本的黑道們,也面臨生存的嚴厲考驗,反省過往的得失。

這個時間段,不但是黑道,應該說整個日本的社會上下都在反思,日本是一個受中西方文化同時影響的國家,很多時候一直處於一個西方化還是傳統的矛盾時期。

經歷過戰敗和經濟復甦,日本最終也選擇了讓中西方文化同時存在的路線,而黑道們經歷過反省以後,也開始變得規矩,重新拾起傳統的「仁義」文化。

20世紀60年代,日本的電影產業一片低迷,隨著時代劇的解禁,日本著名的東映公司開始將目光轉向,「任俠」一詞本身起源於黑道的仁義與武士道文化的結合,追求的是日本傳統的俠義精神。

電影自然講的都是黑道的故事,大部分以黑道人物為主人公,講述新老黑幫的衝突,而主人公也都是象徵「任俠」的正面人物。

其中最為著名的是黑澤明的任俠片系列,他導演的《椿十三郎》,開啟了現代黑道電影的思想,對惡的思考以及善與惡各自獨特的魅力。

同時代,高倉健與鶴田浩二是最受歡迎的的明星,也帶來了日本昭和電影的巔峰時期。

該類型的電影上映後廣受好評,在60年代後期,佔據總電影量的34%。任俠片受到追捧的主要原因,是基於整個日本在戰敗後的迷茫與文化迷失,體現了一種日本傳統道德與工業現代化的矛盾。

而「任俠」,作為一個強烈而濃縮的文化符號,在整個日本社會傳播,自然也呼喚起日本黑道的對於傳統思想的復甦。

1970年之後,在「第一最高戰略」中被捕的黑道頭目和骨幹分子陸續被釋放,很多人開始重操舊業,恢復往日的犯罪活動,他們通過建立下屬組織和成員逐級斂財的方式,企圖逃過警方的打擊。

於是當年,日本警方開展「第二最高戰略」,再次打擊有組織犯罪。

1975年之後,在警方的連續打擊與社會整體風氣的變化下,失去控制、不講規矩、危害性大的有組織犯罪大多數被取締,但是,規模龐大、運作嚴密、歷史悠久的大型幫會,卻存活了下來。

最終,被定為《暴力社團對策法》中的「指定」監管目標,以此達到控制犯罪活動的目的。

結語

在這種環境下的日本黑道,大部分都是非常規矩的。日本是一個自然災害高發的國家,地震、海嘯、颱風是家常便飯、

無論是1992年的阪神大地震還是2011年的福島地震以及各式各樣的災情中,當地的黑道都積極的參與到救災中,因為身處民間,甚至比官方的救援速度還要快。

因此,某種程度上,日本的黑道與白道形成了一種「默契」,日本的娛樂業可以稱為支柱產業,僅在佔地35公頃的歌舞伎,就有著超過1萬家的娛樂餐飲店,當這些娛樂場所,出現流氓地痞、醉漢等事務的時候,往往駐守在本地的黑道處理起來要方便很多。

根據日本刑事局的資料,日本最大的黑道組織有三家:山口組、住吉會、稻川會,總部分別在神戶、東京、神奈川,全日本大約有10萬名黑道分子,其中山口組佔45%。

在世嘉製作的黑道文化遊戲《如龍》中,這三家都有原型出現,無論是在現實還是在遊戲中,成規模的黑道組織都有著嚴苛的規矩如:不能騷擾平民、嚴格遵守上下級制度、犯錯要切掉小指等等。

電影《熱血高校》中也有:「男人要空手來的」這樣的臺詞,這也是一種黑道的文化。

可以說,日本警方在特殊情況下是可以允許黑道的存在與行動的,畢竟它對日本社會有著一定的緩衝作用,但是必須要遵守法律底線。

對於大部分處於灰色地帶的黑道人物,更認同的則是是「任俠」精神。

相關焦點

  • 姜濱丨日本任俠道與任俠電影
    事實上, 每部東映任俠電影都有著一種固定化的「流程」設計:主人公與其身後的善、傳統、保守黑道集團與惡、現代黑道集團及其背後的政府現代推進派相爭鬥, 善的一方歷經坎坷磨難甚至多重犧牲之後終於忍無可忍, 主人公一人或與少數同道者走上討敵之路, 面對數倍的敵人開始慘烈的「殺陣」, 最終手刃敵首, 自己或犧牲, 或被捕, 或捧著同伴的屍身悲壯地離開。
  • 《如龍0》遊民星空評測8.5分 剛柔並濟的日本黑道文化
    暴力、紋身、武士道、墮落少女、面癱大叔、黑色的西裝、帶血的小拇指、富可敵國的財富、沒完沒了的江湖恩怨……種種生猛的要素匯聚在一起,就構成了獨特的日本黑道文化,所謂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蘊含著濃鬱日本文化的日本黑幫們,縱然惡貫滿盈,在全世界範圍內仍擁有著眾多的粉絲,而以其為主題的
  • 若頭,斷指,刺青,從《如龍》看你不知道的日本黑道文化
    ,也體現了其"長"的特點,因此很難在一篇文章內來做細解,筆者如果精力足夠的話,或許會開這個坑,嗯,或許好了,進入今天的主題,作為日本黑道題材的佼佼者,《如龍》其實已經成為了日本黑道的縮影,蘊含了極其深厚的黑道文化《如龍》,日文原名《龍が如く》,
  • 西島秀俊飾演的黑道小哥,如何拯救三流高中?請看電影《任俠學園》
    【電影名】任俠學園 【導演】 木村尚 【卡司】 西島秀俊 / 西田敏行 / 伊藤淳史 / 葵若菜 /他們是討厭彎彎繞繞有著復古氣質的黑道份子阿岐本組的人。雖然他們長相可怕又粗暴,但其實貫徹了義氣和俠義的正義,他們的熱情逐漸傳遍了周圍人。可是為了賺錢,試圖奪取學校的人設下了圈套……
  • 任俠阿形充規
    山口組主要控制著日本關西,而住吉會的主要活動範圍則在關東地區,組織正式成員約6000人,準成員約1.3萬人,佔全日本暴力團員的15%。    曾任住吉會副會長的阿形充規是反社會勢力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出身日本青龍會,1977年創辦著名的任俠右翼團體「大日本朱光會」。
  • 櫻花,武士道,幕府時代,切腹,日本武士階級是怎麼形成的?
    源賴朝在行政制度上創立了「幕府制度」,將天皇的權力剝奪轉移到將軍的手中,導致天皇淪為傀儡,由此拉開了統治日本長達680年的幕府時代,實際上也標誌著日本武士正式登上了政治舞臺,一躍成為統治階級。其中最高級的統治者是徵夷大將軍(或稱將軍),其次是地方大名,源賴朝建立的鎌倉幕府拉開了武士治國的時代,在德川幕府時代由於實施幕藩體制,武士統治由此形成一套更加等級嚴密的制度。
  • 《谷園講通鑑:西漢興衰史》出版
    西漢時期,我國版圖基本確定,民族基本形成,政治制度基本創建,學術思想基本奠定,可以說,西漢兩百年影響了此後中國兩千年的全部歷史。西漢的大一統局面是如何出現的?儒家思想何以成為中國兩千多年的主流思想?西漢五大建國功臣譜寫了怎樣的生死離歌?西漢與四夷戰與和的情況如何?為何巍巍西漢對後世影響如此深遠?為何在治世下,還存在著顛覆王朝的隱患?
  • 了解日本,需要了解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上文作者介紹了日本武士的形成,這篇我們接著講解日本武士道精神。武士道精神,是在日本武士形成後慢慢形成的一種文化,是對武士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總體來說提倡「崇尚勇武,誓死效忠主君」。雖然武士道精神在世界上比較有名,但是不要被過分的神化。
  • 櫻花起源於中國,為何成了日本的象徵
    想到櫻花,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日本的櫻花,甚至很多人為了看櫻花專程去日本。但是根據權威的科學考證,亞洲品種的觀賞櫻花最初的痕跡出現於喜馬拉雅山區(參考資料:《櫻大鑑》)。無論現代科學還是古代文獻,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中國西南部是櫻花發跡的重要根據地。唐朝時,櫻花逐步傳入印度北部,中國長江流域以及南部偏西地區,臺灣,韓國,日本地區。
  • 日本幕藩體制與武士道倫理化,日本與中國文化的聯繫
    返回來看,幕府在太平時期,就很迫切的需要一種先進的思想,作為社會的主流道德觀,宋學明確規定了君臣的等級關係,對於規範和穩定社會秩序,都起到它應有的作用,易為幕府的統治者所接受,於是對朱子學派大加獎勵,促進新儒學的倫理道德日本化,這就成為他們取代佛教思想作為培養武士道精神的最好選擇。
  • 流傳甚遠的「武士道」精神風靡日本,武士是如何被教育出來的?
    在日本的江戶時代,武士教育作為一種職業教育在當時十分盛行。當時的武士教育也主要是以學校教育為主。當時有很多的教育機構以儒家經典為教材來向學生灌輸這種武士道的精神,還有很多的私塾進行武士的專科教育,當時這種武士學校的辦學數量可以稱為世界第一。
  • 最後的武士道
    談到日本文化,就不能不談到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真正的武士信奉:「身為武士者,與平日就重視勇氣與名譽的人為友,戰時也要求與這樣的人為敵。」這就是武士所提倡的「勇」,而「勇」表現到極致時,便近乎「仁」。尼採說:「能以敵人二自豪者,便能是敵人的成功為自己的 成功。」這無疑是對武士「勇」與「仁」的最準確的表達。
  • 詩情畫意的桃花文化與風情萬種的櫻花文化,中日花文化各具特色
    最初關於桃文化起源於何時一直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考古學家曾經在距今七千五百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發現了原始人馴化和種植桃子的遺蹟,因此做出推斷,中國的桃文化大約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而桃花文化自然也是在這個時期發展的。
  • 花道、茶道、武士道發展迅猛,日本人為何要追著「道」文化不放?
    日本是一個很神奇的國度,可以把一些外來事物結合本國具體歷史情況進行改造的同時,又能將這些事物發展到極致,例如「道」文化,我們可以在日本的很多活動中看到「道」文化的存在,花道、茶道、武士道等等,各式各樣的活動,都可以在某種方面和「道」文化連上關係。
  • 日本歷史上所推崇的「武士道」,究竟是個「神馬」東西
    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武士道被當時軍國主義者大肆渲染,成為了日本國民上下一體奉行的「圭臬」,也為日寇發動侵略戰爭「保駕護航」!因此但凡涉及到日本二戰的小說影視劇,那必然或多或少,就會涉及到「日本武士道」,畢竟在那時它已經深入每一個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 日本末代武士消亡史
    日本自12世紀以來為徵夷而封授的大將軍形成了各地的幕府割據統治,造就了武家專權政治下的武士制度,武士們要對自己的幕府主效忠和服兵役,而幕府也給予武士一定的特權與地位。 隨著武士制度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到了豐臣秀吉和德川幕府時代,武士制度已經形成了嚴格的等級制度和系統成文的行為規範,武士也從原來在戰場廝殺的武將,成為了一種貴族階層的頭銜。
  • 做錯事情就要切小指,刺青不能亂紋,日本極道文化為何如此特殊?
    日本世界上唯一一個承認黑道的國家,而日本的黑道發展有著相當獨特的文化脈絡,這次我將透過SEGA的《如龍》系列,談談日本的黑道文化。日本黑道又叫極道或者ヤクザ(流氓),來源眾說紛紜,不過最常見的說法是ヤクザ在日語中代表893,加起來等於20,在《如龍》賭博小遊戲「株牌」裡代表最爛的點數。
  • 海賊:路飛身份是海賊,在和之國中風格是「武士道」與「任俠」
    距離發生全面衝突也越來越近了,路飛還是那個路飛,頂著海賊的頭銜做著「任俠」該做的事情,下面來看看具體的分析吧。「任俠」的風格也出現在了路飛身上,只不過路飛的方式與御田相差太多都是「任俠」為何一個如此成功一個如此失敗。
  • 海賊王:路飛身份是海賊,在和之國中風格是「武士道」與「任俠」
    距離發生全面衝突也越來越近了,路飛還是那個路飛,頂著海賊的頭銜做著「任俠」該做的事情,下面來看看具體的分析吧。和之國當中的「任俠」典範大概就是光月御田了,我們常說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在御田身上體現得特別明顯。御田擁有的是武俠小說中很標準的俠義,大概就像是為了普通人自戳三刀的高人。這樣的傢伙很難活得長久。
  • 中國文化以「文人」為核心,為什麼日本學習中國後多產「武士」?
    日本的文化主體是輸入的中國文化和經由中國輸入的、帶有中國味的印度文化。但是,日本有選擇地將其「日本化」。來源於中國、印度文化而產生的是「文」,而日本文化下卻產生的「武」? 中國文化以「仁愛」為核心,日本文化多以「忠」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