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道、茶道、武士道發展迅猛,日本人為何要追著「道」文化不放?

2020-12-24 讀史閱世

日本是一個很神奇的國度,可以把一些外來事物結合本國具體歷史情況進行改造的同時,又能將這些事物發展到極致,例如「道」文化,我們可以在日本的很多活動中看到「道」文化的存在,花道、茶道、武士道等等,各式各樣的活動,都可以在某種方面和「道」文化連上關係。

「道」文化的發展迅猛,離不開日本人的狂熱喜歡,那為什麼日本人這麼熱衷於「道」文化呢?

一、日本自古以來就有「道」文化的歷史傳統

對於日本「道」文化的盛行,對「道」文化的來源,一種說法就是道文化是來自於中原王朝的,方式就是中日之間進行的各種交流。

中日交流最早的記載是在成書於公元1世紀的王充的《論衡》中有關日本人的記載,在日本的歷史中,有出土一些有關道教仙人的圖像,這就能間接地證明了道家文化有很大可能是從這時候,也就是公元3世紀的時候傳入日本的。

如此漫長的時間裡,道家文化在日本國土上進行不斷地發展,逐漸就成為能夠適應日本人需要的文化,這樣一直以來的道家文化的歷史傳統,也是給後世的日本人熱衷於「道」文化打下了基礎。

道教文化不是原原本本地傳入日本的,日本也不是原原本本地將道家文化全部融入到本國文化之中,而是有所吸收,有所借鑑,有所拋棄的。在日本的每個王朝時代,道家文化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改變。

茶道

聖德太子於604年頒布的《憲法十七條》,其中就有對道家文化的吸收和改變,憲法中利用《莊子》的觀點來進行辯論,爭取朝廷的各方勢力,融會貫通,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來幫助聖德太子的統治更加穩固。

如此一來,也從側面證明了,日本在古代早期的時候就對道家文化有所吸收,有所改變,更進一步地為我所用。以後的每個朝代都在不自覺的向道家文化中汲取治理朝政的依據,以此達到治理目的。奈良時代的日本,向同一時期的唐朝學習,派出的遣唐使也都帶回一些很棒的治理國家的文化知識,那時期的日本一度盛行一種「唐風文化」。

那個時期的唐朝,儒佛道三家的理念都有所涉獵,但是唐朝把道教奉為國教,所以那些從日本來的遣唐使也在不自覺的把三教中的道教奉為最尊貴的文化,也會不自覺地多學習一些道教文化,帶回日本的更多也是以道教文化為主。

武士道

因此,道教文化就在「唐風文化」的盛行中慢慢傳播開來,日本的貴族天皇也會不自覺地對這種文化產生嚮往,對這種崇尚自然、老莊思想的無比嚮往。

從奈良時代往後,幾乎每一個時代都會學習更多的道教文化,並加以發展成自己的文化,道家文化就在日本的歷史文化中生了根,因此「道」文化被日本人熱衷是有其歷史原因的,這種雄厚的道家文化歷史基礎在日本的古代歷史上就已經紮下了根,所以在現代,日本也非常崇尚以及熱衷「道」文化。

二、「道」文化適合戰後日本重建的需要

世界大戰之後,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在拼命的興起,由於這些國家是從一個非常低水平的階段一下子發展到較高水平的階段,發展的動力十分充足,但是日本相對來說,是已經發展過一次的國家了,第二次發展時就沒有那麼強大的發展動力。

所以在早期就已經興起的日本已經沒有這麼強大的生命力了,很快就被其他國家超越,「道」文化中雖然強調的是無為而治,但是日本統治者是不可能看著日本就這麼落後下去,所以開始重新向道家文化找尋,能夠使日本重新恢復活力的文化依據,讓日本能夠繼續強大的下去的文化依據。

日本在近代拼命學習西方歐美文化,以求強兵富國,但是就這樣硬生生地讓日本人民被迫接受歐美文化的方式,結果是可想而知的,自然就是發展十分緩慢,甚至於失敗,所以統治者就開始向歷史上存在的文化找尋發展依據,道家文化在這時候就派上用場了。

道家文化發展了這麼漫長的一段時間,已經是每個日本公民心中自帶的一種文化了,統治者若是能對這種人民心中的文化加以利用,就可以完成富國強兵的任務。在這場西化的過程中,「道」文化貢獻了巨大的作用,沒有以「道」文化為載體的宣傳,是不可能達到這種前所未有的效果的。

「道」文化擁有在日本文化歷史上極其重要的地位,也是那些社會下層人民心中深處的文化,所以統治者在道家文化的支持者的強烈進諫中,也發揮了「道」文化的重大作用,加以利用,才能現在極其發達的日本城市。

戰後的日本不僅要主動學習西方歐美的先進文化,還需要在這場文化浪潮中保持自己的特色,所以這重任就落到了在日本國土上發展已久的「道」文化身上,在拼命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時,用「道」文化加以裝飾,人民更加好接受,也能保持日本本身自有的文化特色,不至於失去主心骨的支撐。

這樣的文化也能滿足戰後日本對於發展經濟的需要,也能滿足保護日本文化特色的作用。「道」文化在日本的文化歷史上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在日本國民心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日本人對「道」文化的喜歡是從內而外的,不是被迫的,是主動的,所以日本人熱衷「道」文化也是理所當然的。

三、「道」文化的衍生物適合日本心理和精神的需要

「道」文化在長久的發展中,已經發出多個分支,這些不同的衍生物能夠滿足日本人不同的心理和精神需要,促進日本社會的發展,穩固社會秩序,社會生活也會更加美好。例如武士道、茶道、花道等等。

武士道。新渡戶稻認為武士道是日本道德體系或宗教的源泉,而這武士道的最初內容主要來源是孔孟之道和王陽明的學說,為了適應日本的需要,武士道的內涵又逐漸發生改變,變成以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覺悟作為根本,強調毫不猶豫的獻身精神。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在一些抗日神劇中總會聽到一些日本人若是完不成主君交待的任務,就要切腹自盡的話語的原因,日本人將「道」文化加工成自己需要的,武士道就是其中一種表現,事實結果證明,這的確是有效的。

武士道

在日本對外擴張侵略中,這種武士道精神發揮了不小的作用,是符合日本統治者對外擴張和侵略的需要的,這也是兵士們為什麼都願意為國捐軀的原因,這種精神在日本軍隊中是鐵一般的支柱。

茶道和花道。這兩種是現代日本主要長期存在「道」文化的衍生物。日本的茶道源於中國是毫無疑問的,逐漸發展成具有自己國家特色的茶道,這就日本在以「道」文化的基礎上進行改變的印證。

現在日本的茶道是有一套自己的獨特的體系的,茶道也成為一種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學習茶道,不僅僅是對品茶的物質享受,更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是給在日本緊湊的生活的日本人一種清醒的力量,還可以打磨人的精神世界。

在犯罪率挺高的日本,茶道對於道德教化方面的作用也是強大的,學習茶道,能夠更好地認清社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也能減少一些犯罪發生的概率。花道亦是如此,花道是要傳遞給人一種人和花是一體的感覺,讓人能夠在浮躁的社會中感受內心的平靜,對於控制情緒也是十分有效的。

武士

在戰後修復的日本,這些「道」文化衍生物的出現契合了日本人的心理和精神需要,能夠促進社會的穩定,也能夠讓自身得到更好的提高,釋放一些不好的情緒,學習一些控制情緒的方法,從而更好地進入到社會生活中,這樣也能,促進日本經濟、政治、文化的穩步有序發展。

因此,日本人對於「道」文化是十分熱衷的。

四、結語

中日交流的最早有歷史記載的時間是公元3世紀,可以說那個時候都道家文化就在若有似無地向外發展。

到了奈良時代,對於唐朝的大量學習,「唐風文化」的盛行中,遣唐使也將唐朝奉為國教的道教文化或自覺或不自覺地帶到日本了,道教文化也在潛移默化的發展著,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改變。

戰後日本為了快速發展,拼命學習西方歐美文化,但是又要保證自身文化不被這些外來文化淹沒掉,「道」文化這時候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既能幫助統治者迅速發展外來文化,又能保持著本國的特色不動搖。

另外,「道」文化的衍生物在幫助日本人更好的進行社會生活,日本經濟也能更好的發展,因此,日本人對「道」文化的熱衷是絕對的。

參考文獻:

《中國傳統文化在日本》

《日本起源考》

《道教與日本文化》

相關焦點

  • 日本人的心靈故鄉,花道、茶道的繁盛之地,別有一番風情!
    京都,緣於她的古老與深邃,很多人說這裡才是日本人心靈的故鄉。都說京都最初設計是仿中國隋唐時代的長安、洛陽而建,她是日本紡織品、陶瓷、漆器等傳統工藝品的產地,也是日本花道、茶道的繁盛之地。經久歲月的積澱,使京都市擁有豐富的歷史遺蹟,成為日本傳統文化的重鎮之一。京都塔與京都車站隔街相望,是京都知名的地標之一,周圍全是繁華的商業街區。京都塔遠遠望去好像一座燈塔,寓意在照耀著遠離大海的京都。
  • 久負盛名的日本花道,從中國傳統花藝文化中學到了什麼?
    日本人習慣將品茶、習武、書法抑或插花等傳統技藝稱之為「道」,於是就有了「茶道」、「劍道」、「書道」、「花道」,這些「道」都是有文化傳承的日本花道經過長時間的文化浸染與發展,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文化特色的藝術形式,盛名久負於國際插花界,在世界各國吸粉無數。
  • 日本明治時期女性茶道教育為什麼興起?
    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茶之一道,於我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於周邊諸國亦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尤以日本最得精髓。不過飲茶者素來以男子居多,然而日本明治時期女性茶道教育為什麼興起?一、日本茶道談及日本文化,不覺間湧上腦海的約莫便是關於武士道、茶道、花道以及日本動漫等等。
  • 日本茶道和中國茶道到底什麼關係?是否日本茶道抄襲了中國茶禮?
    在明清之際,煎茶傳入日本,套用了抹茶道而產生出所謂的煎茶道,但由於煎茶道沒有獨立性,它是不被納入茶道的。所以日本的抹茶道並非是在中國形成之後傳入日本的,而是有一個相對獨立的發展過程,抹茶從唐朝傳入日本,到明中期形成抹茶道,中間經歷了七八百年的時間,足夠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了。
  • 認真反思一下:有些文化再不保護,是否就只能在日本找到了?
    為什麼日本人古裝的水平拍的特別高,就是因為它的文化沒有斷, 活著的是文化,死了的是文物,他的文化沒有斷。 說兩個最典型的東西就是茶和刀。
  • 日本幕藩體制與武士道倫理化,日本與中國文化的聯繫
    人的生,需要長時間,可是切腹殉死,也就在一瞬之間。日本民謠就唱道:「花是櫻花,人是武士。」這是其時日本國民性的象徵。如果一般沒有自覺的榮譽感,沒有感情上的極端冷靜,或者沒有態度上的沉著堅毅,是不可能自己毫不猶豫地下手切腹的。
  • 花道之道:永遠有不足,才是最美的呀
    而插花之為道,是表達思想以及創造的形式,作為一種藝術,則涉及宗教、哲學、修身、社交等多個文化領域。日本的花道,更是集中地反映了日本人的自然觀、美意識和倫理觀念。,傳到日本後,其天時,地理,國情,使之發展到如今的規模,先後產生了各種流派,並成為女子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
  • 為什麼日本有劍道,弓道等傳承傳統文化的存在,而中國沒有?
    不僅是「劍道」,「弓道」,類似的還有「茶道」,「花道」,等等一大堆的「道」,在日本仍然鮮活的存在,當然還有「武士道」。日本的這些「道」,都是什麼?把這個問題講清楚了,大家就都明白,為什麼中國沒有這些。我們常說,日本是個等級森嚴,禮儀規矩特別繁瑣的國家。所有的「劍道」,「茶道」等這些,就都是行為規範,你要學習這些,首要的不是要學會怎麼做,而是那些事你不能做。中國歷史上,也有個階段,整個社會由一套既分門別類,又包羅萬象的禮儀,規矩構成的時代。
  • 日本人的花道精神:從「死狂」到「物哀」
    [摘要]日本人在「死狂」中求死,在「物哀」裡看生,從武士道到花道,完成了一個生命的過程。日本人以花道精神立國,花開花落,有盛有衰,難以長久,能無哀乎?其劫也在此。武士道「死狂」的另一面,是日本花道裡的「物哀」精神。日本人在「死狂」中求死,在「物哀」裡看生,從武士道到花道,完成了一個生命的過程。
  • 赤木晴子那麼漂亮,為何櫻木花道出現前一直沒人追她
    文/寂寞的紅酒赤木晴子是日本經典動漫《灌藍高手》中的女一號。赤木晴子體貼、純真、可愛、漂亮,會做菜,還會打籃球,是很多男人的夢中女神。按理說,赤木晴子那麼優秀,追她的人肯定趨之若鶩。但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在櫻木花道出現前,似乎沒有聽到有誰追求赤木晴子,也沒聽到過赤木晴子和誰談過對象。
  • 赤木晴子那麼漂亮,為何櫻木花道出現前一直沒人追她
    文/寂寞的紅酒赤木晴子是日本經典動漫《灌藍高手》中的女一號。赤木晴子體貼、純真、可愛、漂亮,會做菜,還會打籃球,是很多男人的夢中女神。按理說,赤木晴子那麼優秀,追她的人肯定趨之若鶩。但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在櫻木花道出現前,似乎沒有聽到有誰追求赤木晴子,也沒聽到過赤木晴子和誰談過對象。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赤木晴子那麼漂亮,為何櫻木花道出現前一直沒人追她?首先,赤木晴子非常單純,而且剛剛高一,對於家教比較嚴的赤木晴子而言,早戀的概率是比較低的。當然,進入高中後,對於情竇初開的赤木晴子而言,戀愛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 一個冷血無情,另一個唯美浪漫,日本武士道為何會與櫻花齊名?
    要說到最能代表日本這個國家的象徵物,莫過於這兩個東西——櫻花和武士道精神。日本這個國家,它的國花就是櫻花,足見櫻花在日本的地位之高。而武士道精神,即為了國家大義甘願奉獻自己生命,為了君主的勝利願以一人抵百人的精神,是在古代日本傳統文化之下一步步形成的。
  • 狹隘地域下盛開的黑色薔薇: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起源與發展
    然而在世界各國文化之中,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就像是綻放在狹隘地域上的一朵黑色薔薇,武士們對尋常人所存在的「生命執著」進行了徹底的否定,認為世間的榮華富貴皆為虛幻,只有捨棄生命才能看到世間之外的「真實」。那麼何為「武士道」精神,它又是如何在日本生根發芽的呢?
  •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了解日本旅遊者文化心理與風俗文化
    本文乃作者馬娟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中國儒家文化中的「溫文爾雅「原則,是日本神道產生的源頭。其影響集中表現在日本人外表上的溫和謙恭。與此同時,軍閥統治時期的武士道精神也揉進了神道之中,因面形成了日本人性格的另一面:殘忍和愚忠。這就是說,兩種極其矛盾的文化氣質同時在日本人的內心世界碰撞、融合,其最終的結果是鑄造了日本人剛柔相濟的性格特徵。我們絕不能以中國人的標準去看待日本人。越是表現懦弱,越是點頭哈腰的客人,越不可等閒視之。
  • 日本黑道興衰史:起源於村族制度,興盛於武士道與任俠文化
    武士道的興盛期到了18-19世紀,雅庫扎開始從村族向集團式發展,主要參與的人員為:賭徒、浪人、沒落武士等等,以現在日本最大的黑幫山口組為例:分為三大派系:「博徒系」( 賭徒) 、「的屋系」( 祭典攤販) 以及「愚連隊」(不良少年)。
  • 《菊與刀》,研究日本文化及人性的開山之作,一度為美國軍方所用
    《菊與刀》,短短十幾萬字,但是對日本文化的分析卻是很有見地,時至今日,書中的許多觀點依然令人深思。《菊與刀》,書名看其實似乎僅僅是菊花、刀的結合。如果了解日本文化的話,「菊花」是日本皇室的家徽,刀呢,則是代表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作者用這兩樣東西作為書名,主要是為了體現日本人內心中相差很大的文化特質。
  • 侘寂的美學觀念丨日本的傳統審美源於茶道,現代美學設計的起源
    茶文化源自於中國,在中國的南宋時期茶道傳入到日本,從而衍生出了日本茶道,現在茶道在日本廣為流行。茶道,即品嘗欣賞茶美之道,被視作生活藝術,修身養性的生活方式,用過飲茶對禮儀和道德進行教育與修煉。茶道的真正鼻祖與集大成者,千利休以及他的茶道思想對日本茶道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已成為日本民族的文化寶藏。
  • 日本女子武士道,是個啥樣子?據說生孩子跟一般人都不一樣
    眾所周知,日本性格最大的特色是武士道。武士道,似乎一聽是個男人的行事準則,其實不然,日本女人在武士道大行天下時,也以武家之妻身份,毫不苟且地踐行著武士道。日本有本書叫《女子の武士道》,專門說的就是這事。
  • 打開這本「江戶時代形象的百科全書」,你就能了解日本文化
    這是江戶市民平民文化選擇的結果。浮世繪獨特的表現方式和審美心理,記錄了當時社會的文化心態與行為。浮世繪畫師是江戶平民階層的代言人,他們促使版畫的發展並且將版畫的功能發揮到了極致,創造出了獨特而具有傳媒性質的繪畫。它們既不受樣式傳承的限制,也不受個人喜好的影響,真實地反映現實與人們的生活,以至於浮世繪可以鮮活地呈現江戶時期的社會文化與思想狀態。
  • 日本軍隊:武士道毒液浸染下的菊與刀
    可是如果將菊花與一些不相宜的元素相結合,那可能也會有產生極其令人不適的感覺。比如《鬥羅大陸》中陰陽怪氣的菊鬥羅,雖然以菊之名,但卻給人一種不寒而慄的厭惡感。有些日本軍官甚至士兵平時可能都會表現出對歷史文化的崇敬和對周圍事物的人文關懷,而且他們看起來還十分尊老愛幼,尤其對自己的母親表現得十分尊崇和孝敬,給人一種翩翩君子的感覺,因此日本人也很喜歡以象徵君子高貴品德的菊花來進行自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