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機燃燒合成Fe-Mn-K催化劑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噴氣燃料
根據英國《自然·通訊》雜誌22日發表的一項化學最新研究,科學家團隊利用便宜的鐵基催化劑可將二氧化碳氣體直接轉化為噴氣燃料。
-
科學家發現新型催化劑 可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乙醇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 美國能源部阿貢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與北伊利諾伊大學的科學家合作,發現了一種新的催化劑,它可以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乙醇 ,並表示其「能效非常高,對所需最終產品的選擇性高,成本低」。
-
中科大最新成果:二氧化碳「變身」多碳醇燃料
安徽日報報導 二氧化碳「變身」多碳醇燃料?中科大一項最新成果讓這一「神話」變成了現實。記者近日從中科大獲悉,該校俞書宏教授課題組與多倫多大學科學家合作,首次提出在二氧化碳電還原過程中,通過調控碳-碳偶聯「後反應」步驟,抑制烯烴產生實現高效多碳醇轉換,為高能量密度液體醇燃料的選擇性製備提供了新的設計思路。
-
用二氧化碳製造航空燃料
現在,英國和沙烏地阿拉伯的研究人員合作開發了一種以二氧化碳為主要成分生產噴氣燃料的方法,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論文中對該技術進行了詳細描述。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名為有機燃燒法的工藝,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噴氣燃料和其他產品。
-
中科大研製出新型氫氧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記者1月11日從中科大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曾傑教授團隊與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鮑駿教授團隊合作,研製出一種新型氫氧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該催化劑為超立方體框架結構,在氫氧燃料電池陰極反應中表現出高活性和高穩定性,為今後相關電催化劑的設計提供了新思路。
-
「中國科學報」研製出新型氫氧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曾傑團隊與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教授鮑駿團隊合作,研製出一種新型氫氧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該催化劑為超立方體框架結構,在氫氧燃料電池陰極反應中表現出高活性和高穩定性,為今後相關電催化劑的設計提供了新思路。該成果日前發表於《美國化學會志》。
-
科學家現在可以把二氧化碳「變回煤炭」
在發現如何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固體煤之後,科學家們可能即將扭轉氣候變化。氣候變化逆轉?科學家現在可以把二氧化碳變回煤炭。研究小組設計了一種液態金屬,它可以作為催化劑,並能快速導電,用來從大氣中捕獲二氧化碳,同時還擁有一種特殊的化學塗層,可以將氣體轉化為電能。
-
我科學家實現二氧化碳高選擇性轉化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合肥4月12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高敏銳教授課題組和俞書宏院士團隊設計了系列具有「富集」效應的納米催化劑,成功實現了二氧化碳到目標產物的高選擇性轉化。
-
澳科學家發明碳封存新技術 可將二氧化碳轉為碳顆粒
參考消息網3月1日報導英國《自然·通訊》雜誌26日刊發的一項研究成果指出,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研發出一種新技術,可以將溫室氣體中的二氧化碳有效地轉變為固體碳顆粒,以便將它們從大氣中除去。據埃菲社2月26日報導稱,這項研究由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領導進行。
-
科學家將菠菜作為電池催化劑,效率更高更便宜
科學家將菠菜作為電池催化劑,效率更高更便宜 CHEN • 2020-10-20 15:00:01 來源:前瞻網 E
-
荷蘭發明新型省油節能飛機!乘客坐在機翼上,可節省20%的燃料
荷蘭發明新型省油節能飛機!乘客坐在機翼上,可節省20%的燃料 2020-12-21 09: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工光合作用的新突破:超分子光催化劑誕生
自然界中,通過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人類所需的氧氣以及植物做需要的碳水化合物人們一直試圖複製這個能量轉化過程,目前,科學家們已經在實驗室水平中實現了「人工光合作用」,使用太陽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有價值的燃料,特別是甲烷。
-
人工光合作用:從水分解到二氧化碳還原
JCAP成立於2010年,最初是美國能源部一個五年合約下的項目,旨在實現僅用陽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氫氣和碳基燃料的宏偉藍圖。2015年雙方續籤了五年。「在第一個五年裡,我們的目標非常明確,那就是哪種類型的人工光合作用是我們可以真正實現的。」JCAP北方分部科研副主任Frances A. Houle解釋道,「最開始我們主要研究水分解,成功地實現了我們的目標。」
-
新型環保植物油燃料對人體會造成影響嗎
新型環保植物油燃料作為21世紀新時代的清潔環保液體燃料,其配方中不含甲醇,主要是以廚房廢棄油脂,動物油脂,潲水油等多種油脂類原料提煉合成的一款新型節能燃料,在使用過程中具有明火點不燃,高閃點,高熱值,火力猛的優勢特點,並且在常溫常壓下存儲運輸,可直接使用普通容器桶裝,哪怕洩露,也不用擔心,直接用水稀釋即可
-
科技顛覆你的認知,30歲的汪淏田用二氧化碳合成新型化工材料
那麼,能不能自下而上、把短鏈變成長鏈的化工產品呢?現任美國萊斯大學的汪淏田就實現了這一逆襲,從只有碳原子的二氧化碳的短鏈開始,構建起複雜的長鏈化工產品。汪淏田,1990年出生於安徽省宿松縣,中科大物理系本科畢業,斯坦福全額獎學金博士畢業,現任教於美國萊斯大學,從事清潔能源的存儲與轉化技術研究。
-
中科大在氫氧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設計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據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及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的曾傑教授團隊和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鮑駿教授團隊合作,通過精準的氧化刻蝕,調控鈀鉑合金的形貌和組分,設計並構築出了超立方體框架結構催化劑,其在氫氧燃料電池陰極反應中表現出高活性和高穩定性。
-
「科技」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非貴金屬催化劑研究進展,及鍍膜方式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 PEMFCs)以其高效、低噪音、低溫快速啟動、零汙染等高科技優勢,非常適合作為新能源環保型汽車的動力能源。
-
將催化反應做到極致,連催化劑都不要了?!
這裡,我們為大家展示了一種採用金屬3D技術製造催化反應容器,該反應的催化容器和催化功能的化學催化劑在列印的時候進行一體化設計、一體化列印,使得該反應容器不再需要單獨填充化學催化劑(我們稱之為自催化反應器 ,self-catalytic reactor 或 SCR)。可以直接將C1摩爾分子(主要包括CO, CO2 和 CH4)轉換成高價值的化學物質。
-
.: 基於C3N4催化劑的光電化學池實現太陽能到電能直接轉換
在光照下,若是選擇性地生成並存儲H2O2,那麼,在無光條件下,H2O2可以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以燃料電池的方式工作。這種新型的光電化學池器件結合了前人的相關研究工作,首次實現以化學能為中轉形式,將太陽能轉換為電能,克服了太陽能電池依賴光源的弊端。同時,器件也獲得了較好的電池性能,為太陽能轉換研究和器件設計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