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科學家發明碳封存新技術 可將二氧化碳轉為碳顆粒

2021-01-09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3月1日報導英國《自然·通訊》雜誌26日刊發的一項研究成果指出,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研發出一種新技術,可以將溫室氣體中的二氧化碳有效地轉變為固體碳顆粒,以便將它們從大氣中除去。

據埃菲社2月26日報導稱,這項研究由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領導進行。科學家使用液態金屬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固體碳,這被視為世界範圍的重大進步,因為它可以安全、永久地消除導致全球變暖的溫室氣體。

到目前為止,捕獲和儲存碳的技術主要是將二氧化碳壓縮成液體形式,然後將其運至合適地點埋入地下。這種技術存在一定風險,因為缺乏經濟可行性並存在存儲地點氣體洩漏的環境隱患。

研究人員託爾本·戴內克博士說,相比使用至今的技術,將二氧化碳轉化成固體應該是更能夠持續的方法,因為過去二氧化碳只能在極端高溫之下才能轉變成固體,使得這種操作方法在工業上不可行。

「我們已經證明,使用液體金屬作為催化劑,可以在室溫下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碳顆粒,這個過程有效且能夠進一步提高」,戴內克指出說。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明新型催化劑:二氧化碳直接變成噴氣燃料
    人類和其他動物呼吸中會吸入氧氣吐出二氧化碳,化石燃料燃燒也是類似的過程,產生的二氧化碳被認為是氣候變暖的關鍵原因之一。英國多位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新型鐵基催化劑,可以將二氧化碳變成烴類噴氣燃料。隨著人類生活、生產活動的擴大,這一個世紀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快速增加,主要來自於對石油、煤炭及木材等碳基材料的廣泛利用,燃燒後產生的二氧化碳已經佔到了全球溫室氣體的26%,是氣候變暖的第一大真兇。
  • 英媒:新技術可在室溫下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固體碳顆粒
    參考消息網3月9日報導英媒稱,研究人員利用液態金屬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固體「煤」。這是世界首次取得的突破,很可能改變我們碳捕獲和儲存的方式。據英國科學新聞網站2月26日報導,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新技術,能有效地將二氧化碳從氣體轉化為固體碳顆粒。這項發表在英國《自然·通訊》雜誌上的研究,為安全、永久性地從大氣中清除溫室氣體提供了另一條途徑。目前的碳捕獲和儲存技術著重於將二氧化碳壓縮為液體形式,並將其運送到合適的地方並注入地下。
  • 科學家發現新型催化劑 可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乙醇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 美國能源部阿貢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與北伊利諾伊大學的科學家合作,發現了一種新的催化劑,它可以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乙醇 ,並表示其「能效非常高,對所需最終產品的選擇性高,成本低」。
  • 新技術將二氧化碳變高值化「寶貝」
    來源:科技日報提及二氧化碳(CO2),一般人們認為它如同廢柴,不僅沒多大用處,還是破壞氣候、導致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之一。迄今科研人員想了很多辦法對付它,將其囚禁(固化封存)、打進水牢(鑽入海底)等。然而,在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張香平眼裡,CO2可是上好的原材料,價廉、易得。
  • 研究實現常溫下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固態碳
    澳大利亞科研人員日前宣布,他們發明了一種碳捕捉新技術,可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在室溫條件下轉化成固態碳。這一突破有望為安全地清除溫室氣體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 科學發現二氧化碳轉變固體碳片方法,全球變暖可緩解了?
    作者:文/石蘭在科學中,對於造成全球變暖的主要汙染物「二氧化碳」來說,基本上可以認為它是不可利用資源,但是對於植物產生氧氣又需要它的支撐,所以說這陷入到了兩難的問題,因為人類產生的「二氧化碳」的使用率是遠遠低於排放的,從而引發了我們全球變暖的情況,根據科學報告指出,人類在二氧化碳的處理方面又獲得了重大突破
  • 碳捕捉:將二氧化碳「趕回地下」—新聞—科學網
    ■本報記者 馬卓敏 為解決全球變暖問題,科學家日前在冰島成功地將二氧化碳灌到地底下的火山玄武巖土壤,從而把二氧化碳變成石頭永久封存
  • 科學家現在可以把二氧化碳「變回煤炭」
    在發現如何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固體煤之後,科學家們可能即將扭轉氣候變化。氣候變化逆轉?科學家現在可以把二氧化碳變回煤炭。研究小組設計了一種液態金屬,它可以作為催化劑,並能快速導電,用來從大氣中捕獲二氧化碳,同時還擁有一種特殊的化學塗層,可以將氣體轉化為電能。
  • 我科學家實現二氧化碳高選擇性轉化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合肥4月12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高敏銳教授課題組和俞書宏院士團隊設計了系列具有「富集」效應的納米催化劑,成功實現了二氧化碳到目標產物的高選擇性轉化。
  • 塑料和二氧化碳怎樣變廢為寶?專家舉了個例子告訴你→
    譚天偉長期致力於工業生物技術研究,開發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脂肪酶並實現產業化,解決了在下遊應用領域我們被「卡脖子」的一大問題。他積極推動生物製造在中國的發展,發明了將地溝油轉化為生物柴油的新工藝,品質達到歐洲標準。
  • 澳洲科學家宣布如輝消毒液也可體外滅活新型冠狀病毒
    如何破解這一難題,新一代高效環保產品如輝消毒液是史蒂夫和其他120多位全球專家組,經過數十年的反覆試驗,在微生物及感染控制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新成果——對各類細菌、真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最高殺滅率可達99.9999%,使用後可在物體表面形成長達7天的可持續殺菌的保護膜,且對環境無汙染。這一消毒滅菌專利技術和其技術指標滿足了美歐澳等多項嚴苛的行業標準。
  • 二氧化碳也是碳,那麼二氧化碳可以做成鑽石嗎
    說起二氧化碳,可能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二氧化碳來源於人們呼出的氣體,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二氧化碳可不是個好東西,最直觀的壞處就是二氧化碳會給地球帶來溫室效應,這種不正常的地球生態環境會使得冰川融化。但是另外一方面二氧化碳又和眾多物質一起構成了人們賴以生存的大氣層。
  • 科學家發明「隱身術」 哈利波特隱形鬥蓬變現實
    科學家發明「隱身術」 哈利波特隱形鬥蓬變現實 2014-09-28 08:01:1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邱宇     美國研究員發現,只需利用價格低廉和可輕易取得的鏡片,就能讓物體從視線中消失。
  • 「普通」的科學家:簡述希卡利奧特曼的各種發明
    雖然希卡利自身的戰鬥力很強,但是他在成為宇宙第一劍客、加入宇宙警備隊、成為奧特兄弟之前,他還是一個卓有功績的科學家,是光憑科研成果就能和佐菲隊長一樣擁有徽章的級別。因此,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哪些奧特曼曾使用過希卡利的發明吧。
  • 普通的科學家:簡述希卡利奧特曼的各種發明
    雖然希卡利自身的戰鬥力很強,但是他在成為宇宙第一劍客、加入宇宙警備隊、成為奧特兄弟之前,他還是一個卓有功績的科學家,是光憑科研成果就能和佐菲隊長一樣擁有徽章的級別。因此,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哪些奧特曼曾使用過希卡利的發明吧。
  • 十大新興技術或將顛覆我們的生活
    從此,人們足不出戶就可在家中完成抽血,然後可將血液樣本送到實驗室或當場進行分析。此外,微針技術還能節約設備和人力成本,讓醫療服務不足地區的人們更易獲得醫療服務。  還有代替真人臨床試驗的虛擬病人。在未來,它可以幫助可持續地從生物質或廢氣中生產化學品、燃料或建築材料。它甚至可以讓科學家設計抗病原體的植物,或者讓我們編寫自己的基因組。這為遺傳病的治療打開了新大門。  環保領域:減排受關注  在十大新興技術中,四項涉及環保領域,這四項技術又與減少碳排放相關。比如:能將二氧化碳變廢為寶的太陽能化學技術。
  • 低碳生活不是夢 富碳農業可將二氧化碳變廢為寶
    富碳農業可以有效改善環境   富碳農業是指,在人工密閉環境中,利用光、氣、溫、水、肥、種等最佳條件組合,創造高效率的光合作用環境,將二氧化碳作為氣肥大量使用,生產出豐富的糧食作物供給人類生活設施蔬菜高效固碳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即是通過提高蔬菜產量從而實現多固定CO2。   截至2014年7月,山西省設施蔬菜面積達到180萬畝,主要包括日光節能溫室、塑料大棚和智能溫室三種設施類型。在設施環境下,通過適量增加二氧化碳濃度,可以提高光合效率,增加蔬菜產量,提高種植效益,增加農民收入,這為富碳農業在山西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產業基礎。
  • 我們為什麼愛喝汽水:藏在二氧化碳中的科學史
    然而天然礦泉稀少且不易開發,於是到了18世紀,科學家們開始嘗試模仿它的氣泡特性,製作人工礦泉水。1769年,英國人化學家J.約瑟夫·普裡斯特利發現,向水中注入二氧化碳,就可以製作出碳酸水。在一家釀酒廠裡,他將蒸餾水懸掛在啤酒發酵罐上方,收集到了啤酒發酵中的氣體,製作出了歷史上第一杯人工氣泡水。因此,約瑟夫·普裡斯特利被尊為「軟飲行業之父」之後一年,瑞典化學家伯格曼基於石灰粉加硫酸生成二氧化碳的原理,發明了最早的人工氣泡水製作機器。
  • 科學家用二氧化碳低成本製造「黑色黃金」碳納米管
    在《科學指導》(Science Direct)雜誌的一篇文章中,來自田納西州的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發明了一種能夠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並將其轉化為「黑色黃金」的原型裝置。碳納米管具有超過鋼的強度和高於常用的銅的導電性能。這些特性使它們在許多領域非常有用,如電子、環境清理和醫療保健。
  • 埃尼使用人造光技術捕集二氧化碳
    原標題:埃尼使用人造光技術捕集二氧化碳   據阿納多盧新聞11月16日消息稱,義大利埃尼公司周四宣布,該公司啟動了一個試點工廠,通過人工LED燈輔助微藻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