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爾股份近期遭遇大股東的密集減持。
本報實習記者吳清記者李正豪北京報導
上市三年股價最高時飆升35倍,押注半導體賽道、一路併購變身的韋爾股份(603501.SH)一直是行業明星股,不過這隻明星股近期卻遭遇了大股東的大規模密集減持。
12月15日,晶片龍頭韋爾股份發布公告,持股5%以上的股東青島融通於2020年10月28日至2020年12月11日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及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公司股份9029554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0456%。
而這已是11月份以來出現第四次大規模減持,此前,先是控股股東因個人原因減持套現18億元,再是大股東剛過鎖定期,就套現約20億元,同時,機構股東華清銀杏、華清龍芯計劃自2021年1月15日起三個月內減持不超過公司總股本1%的股份。頻繁的大規模減持也引發業內的高度關注與投資者的疑慮和擔憂。
2020年三季報顯示,韋爾股份前三季度營收139.69億元,同比增長48.51%;實現淨利17.27億元,同比大增1177.75%,創上市以來同期最高水平,為何這麼好的業績表現下,大股東密集減持套現?
對此,韋爾股份方面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股東減持屬於自身資金需求,與公司生產經營無關。股價走勢受多種因素影響,中長期看仍與公司業績及內在價值緊密相關,公司會努力做好經營,爭取以穩定業績增長回饋股東。
記者了解到,韋爾股份今年業績猛增主要源於此前併購豪威科技等的財務並表,而韋爾股份股價暴漲主要因去年半導體市場火熱及收購豪威科技。
「目前半導體賽道的投資已出現過熱現象,在股價高位套現離場是正常邏輯和現象。」一位行業分析師對記者表示。
大股東紛紛減持套現
目前半導體領域大量投資機構湧入,行業和股票投資出現了過熱的苗頭。
12月9日,韋爾股份接連發布公告稱大股東華清銀杏、華清龍芯擬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其持有的部分公司股份,合計減持不超過863.56萬股,合計佔公司總股本不超過1%。
就在同一天,韋爾股份還公布,截至2020年12月8日,公司董事、財務總監、董事會秘書賈淵減持數量過半。賈淵通過二級市場集中競價減持公司34.25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0397%。
韋爾股份表示,本次減持計劃是大股東根據自身業務發展需要進行的減持,不會對公司治理結構、股權結構、持續性經營產生影響。在減持期間,華清銀杏、華清龍芯將根據市場情況、公司股價等因素選擇是否全部或部分實施本次減持計劃,減持的數量和價格存在不確定性。
實際上,韋爾股份此前已經歷了多輪大股東規模減持。11月20日,公司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虞仁榮計劃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後的六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方式、大宗交易方式或其他法律允許的方式減持公司股份,減持數量不超過900.0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0422%,按公告當日收盤價202.35元/股計算,虞仁榮本次減持最高套現超過18億元。而在此前,公司第二大流通股東青島融通才剛剛完成兩輪減持。
記者注意到,華清銀杏與青島融通兩家公司均是在2019年8月份通過定增進入韋爾股份,鎖定期一年。也就是說,如今幾家股東的鎖定期才剛剛結束,便「套現」離場。
「目前半導體領域大量投資機構湧入,行業和股票投資出現了過熱的苗頭。」上述分析師表示,投資人在股價高位套現很正常,不過包括公司控股股東、高管在內這樣密集減持套現的確會引起資本市場的擔心。
股價暴漲的邏輯
2018年8月,韋爾股份董事會通過了重大資產重組預案及相關議案,決定收購豪威科技。
那是什麼在支撐韋爾股份的高估值和股價暴漲?
資料顯示,韋爾股份2007年成立,原本是半導體器件設計和銷售公司,2017年上市後一路併購擴張,成為廣泛布局於功率器件、射頻晶片和CMOS傳感器等的國產半導體設計、分銷廠商,也是A股市場唯一實現泛模擬晶片全布局的上市公司。
梳理韋爾股份上市以來的股價表現,可以探尋韋爾股份暴漲背後的邏輯。
「此前,韋爾股份的兩大業務中,技術含量較低的半導體產品分銷業務營收佔比高達七成,缺乏核心競爭力,支撐不了高估值。」一位韋爾股份的投資者表示。
2018年8月,韋爾股份董事會通過了重大資產重組預案及相關議案,決定收購豪威科技。從當時的公司體量上來看,豪威科技的資
產總額幾乎是韋爾股份的5倍,淨資產幾乎是8倍,但最後還是被韋爾股份以160億元拿下。
IHSMarkit發布的報告顯示,從全球競爭格局來看,在CMOS圖像傳感器領域中,豪威科技以全球11.5%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三,僅次於索尼和三星。而韋爾股份也因此成為中國最強的CMOS晶片廠商,能與行業龍頭一較高下。
這起併購也讓韋爾股份的主營業務結構和估值邏輯發生重大變化,半導體產品設計業務利潤佔比由2018年的29.94%猛漲至94.99%。營利依託由原先的分銷業務升級為依靠自主研發的產品設計業務。
中信證券認為,韋爾股份是國內領先的消費類模擬晶片龍頭,其中圖像傳感器業務位於全球前三、國內第一,公司核心聚焦光學賽道,中短期在手機創新持續、國產替代、
技術突破,中長期在安防高畫質化、汽車ADAS滲透以及ARVR布局的背景下,將帶動公司持續成長。
隨後韋爾股份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同屬CMOS領域的兩家國產企業「思比科」及「視信源」,顯示韋爾股份進一步強化CMOS圖像傳感器業務的決心。「在吃下豪威科技這個行業巨頭後,讓韋爾股份真正有了自己的核心技術優勢,這是韋爾股份高估值的根源,」上述投資者表示,正好趕上近年來半導體和國產替代的熱潮,韋爾股份的股價開始起飛。
2019年以來,股價一路向上,2019年9月,股價衝破百元關口。今年以來,股價繼續上行,2月首次破200元/股,7月14日最高達252.80元/股。此後股價波動回調,截至12月15日,收報228.50元/股,相比發行價暴漲33倍,成為晶片市場市值最高的龍頭股之一。
漂亮業績的背後
雖然併購豪威科技讓韋爾股份有了自身的「主心骨」,但也遠未到高枕無憂的地步。
公司三季報顯示,韋爾股份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39.69億元,同比增長48.51%;實現淨利17.27億元,同比大增1177.75%,創下上市以來同期最高水平;扣非淨利潤15.86億元,同比增長2471.08%。
不過,業績大漲背後主要是由於豪威科技、思比科等公司的財務並表。
記者注意到,電子元件270家上市企業中,韋爾股份的總市值、淨利潤、淨資產分別位列第3、第6、第23位,處於行業前列;而同期韋爾股份的淨利率、毛利率則分別位列第91、第99位,處於行業中下遊。
2016和2017年,韋爾股份的淨資產收益率在13%以上,到了2018和2019年更是下滑到8%以下,同期同行中遊水平的21%左右。就此,韋爾股份向記者解釋稱,隨著公司產品結構的調整、業務規模擴大以及淨資產增長,淨資產收益率開始回升,公司2020年上半年淨資產收益率為11.30%,前三季度則為16.93%。
同時,雖然併購豪威科技讓韋爾股份有了自身的「主心骨」,但也遠未到高枕無憂的地步。
目前索尼、三星依舊保持著60%~70%的市佔率,豪威科技與之相比,差距仍較大,同時前兩者均採用IDM模式,利用自有產線進行高效的內部研發協同,研發效率相對較高;而豪威科技目前仍採用Fabless模式(即生產線部分外包),相應研發效率較低、成本較高。
對此,韋爾股份對記者表示,面對市場熱點轉換迅速、產品生命周期較短、技術更新迭代速率較快的行業特點,採用Fabless模式的企業更加高效、靈活,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公司也正在加大研發投入,提升核心競爭力。
自併入豪威科技後,韋爾股份正在加大研發投入。2018年全年研發費用1.27億元,2019年上升12.82億元,今年上半年半導體設計業務研發投入為9.87億元。Choice數據顯示,半導體行業65家上市公司,韋爾股份研發費用支出排列第三位,僅次於中芯國際和匯頂科技。
不過三星、索尼在CMOS目前動作不斷,行業競爭正日趨激烈。據悉,三星將向中國大型智慧型手機企業發起拉攏攻勢,擴大CMOS產能以追趕索尼;而索尼砸千億日元擴產CMOS,於2021年度4月起啟用新工廠。隨著兩家頭部企業未來產能逐漸發力,豪威科技在世界級市場中的競爭優勢,很大可能被削弱。
中信證券方面也表示,韋爾股份是2017年上市的新公司,業績是否具備持續高增長性,還需經歷多年考驗。公司在2019年併購了豪威科技等公司,產生了高達22.49億元的商譽,未來是否面臨商譽減值也是不確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