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高幫DC做出史上最基蝙蝠俠,但玩具三巨頭的電影大戰才剛剛開始...

2021-01-10 虎嗅APP


「我有九塊腹肌,」這個把黑色內褲套在頭上的小人聲音嘶啞。


近日,《樂高蝙蝠俠大電影》,又名《天啦擼蝙蝠俠終於向小丑表白了》在國內上映。望著銀幕前身形靈活,方頭方腦的積木小人上下翻騰,小娛真的有點方:這是我們記憶中那個苦大仇深的蝙蝠俠麼?樂高電影裡的他有點話癆,會在微波爐前等焗龍蝦時咂摸嘴,熱衷愛情喜劇,還是重金屬搖滾的愛好者(沒錯,他開場就唱起來了)。



國內觀眾也許尚不能完全理解電影中的梗,但北美觀眾已經為這些凹凸不平花花綠綠的積(基)木電影瘋狂:看矮矮胖胖甚至顯得有些笨拙的蝙蝠俠和小丑談戀愛,咳咳,打起架來,和其他的超級英雄電影一樣激動人心,不僅所有的超級英雄和壞蛋聯盟們齊聚一堂,吐槽、惡搞與致敬經典電影無處不在,一開篇就自黑「DC這些年全靠蝙蝠俠才能活下來」、「哥譚市有蝙蝠俠,卻仍然是世界上犯罪率最高的城市」。



對於這一切,北美粉絲們顯然很受用。爛番茄網給以91%的新鮮度,對比《蝙蝠俠大戰超人》的27%,無怪乎有人說這是近年最好的蝙蝠俠電影,它對DC一向黑暗嚴肅的電影風格進行了巧妙戲謔,甚至為蝙蝠俠安排蝙蝠小隊,直接解構了他以往孤膽英雄的形象。



此前,樂高推出的《樂高大電影》表現更為亮眼,斬獲全球4.7億票房,超過《魔獸》《刺客信條》《生化危機6》等大IP。樂高大電影紅火的背後,是樂高公司的崛起。這家成立於20世紀30年代的丹麥家族企業,曾經幾次面臨大起大落,如今借影視化的紅利乘風破浪,在全球公司聲譽排名升至第

2位,力壓迪士尼、蘋果、谷歌等一眾巨頭。



影視化在玩具領域早已流行,如今孩之寶的《變形金剛》5、6、7、8部全都提上議程,樂高兩年密集上映《樂高蝙蝠俠》《樂高忍者》《樂高大電影2》三部大片,芭比的公司美泰明年要推出真人電影,大銀幕為何成為了玩具巨頭們新的奶與蜜之地?


資源互補,讓樂高與華納喜結連理


還是先從樂高說起。時間回到2009年,華納製片人Dan Lin帶著兩位編劇Dan、Kevin Hageman徑直來到樂高總部丹麥小城Billund,表達了拍攝樂高大電影的合作意向。


作為蓬勃發展了幾十年的玩具界偶像,樂高已經從創意發源地變成了一家失去活力的慢公司,自滿、得意並且保守。1997年,盧卡斯影業找上門來,希望能夠就1999年的《星球大戰前傳》與樂高進行合作時,樂高的高官們是震驚和拒絕的。他們覺得樂高如果授權了《星球大戰》,那麼他們就得按照好萊塢的規則辦事,這可能會毀掉樂高這個「純潔」的品牌的名聲。


但後來,這成為玩具行業史上最成功也是最為持久的一段合作關係,借《星球大戰前傳1》推出的樂高星球大戰系列產品一炮打響,上市前幾年的銷量,超過了公司總銷量的1/6。



當然,他們確實擁有「高冷」的資本,每年20%-25%的增長率讓樂高不必太在意電影帶來的額外商機,況且與盧卡斯影業達成合作後,星球大戰系列產品持續熱賣,更是讓高層把其他影視公司拒之門外。

「這對我們有啥好處?」


面對樂高管理層的質疑,製片人Lin果斷拋出答案:「讓樂高在大齡兒童面前顯得更酷。」


華納最終用相對創新的內容策劃打動了樂高決策層,令其放棄改編樂高玩具線已有的故事,雙方一起合作,根植於樂高最核心的精神「play well」,從零開始設計劇情。


用一部能吸引所有觀眾的樂高電影來幫助玩具產品突破『黑暗年齡段』,算是妙招。5至12歲是樂高的絕對領域,這個天花板是令樂高屈居玩具界「萬年老三」的重要原因。


2012 年時,玩具巨頭美泰的銷售額是樂高的兩倍。但2年後,也就是《樂高大電影》上映4個月後,樂高半年銷售額增長了11%,首次超過美泰。2014年樂高全年銷售額約合43.5億美元,淨利潤幾乎是孩之寶與美泰的總和,59 年來全球第一大玩具製造商頭一次易主。


樂高獲得了豐收,華納也不賴。


雖然電影製作中期,華納高層開始對《樂高大電影》信心不足,引入Village Roadshow 50%的投資,丟掉了不少利潤。但製作成本6千萬美元,卻狂掃全球4.6億美元票房,就算只佔50%,也小賺一筆。


嘗到甜頭後,華納趕緊把新作提上議程,於是2017年我們將看到衍生系列《樂高蝙蝠俠大電影》《樂高忍者大電影》,還有真正的續作《樂高大電影2》。


除了票房,樂高電影對於華納更大的幫助,是IP生命力。


為IP拍續集,是戴著鐐銬跳舞。為78歲的大IP拍續集,更是難以起舞。去年《蝙蝠俠大戰超人》成績不理想,華納也很心塞。這次讓蝙蝠俠以樂高小人的形式出現,既能保持英雄人物的熱度,同時修改人物設定和原創的劇情,也有效地避免了觀眾審美疲勞。



「我通常對蝙蝠俠不感冒,但是樂高蝙蝠俠太棒了!」,從IMDb上網友的評價來看,樂高不僅能幫華納留住老粉,還為蝙蝠俠圈了些新粉。


前作《樂高大電影》做得更絕:將華納不同系列的電影角色齊聚一堂,來了一場「關公戰秦瓊」。能讓超人與甘道夫、鄧布利多相遇而又不違和的,想必只有樂高吧。


從此,樂高小人有了文化加持,華納老樹IP開了新花。因為資源的互補性強,華納旗下的DC成為了樂高的漫畫出品方;而華納每推出一部電影,樂高會製作樂高版動畫電影,開發新的樂高產品線,並推出視頻遊戲,而「發行大戶」華納兄弟互動娛樂公司負責出版銷售,形成一個產業閉環,不得不說,雙方八字真的很合。


玩具三巨頭的電影廝殺:美泰芭比失色,孩之寶一招鮮,樂高蹭IP


當然不止樂高是聰明的,眾多玩具公司早在上個世紀就見識到了電影衍生品的威力。1978年,《星球大戰》產品線的成功,幫助肯爾公司(Kenner,1991年被孩之寶收購)打破了2億美元的年銷售額,這開啟了一個玩具與影視聯姻的先河。



對於所有傳統玩具公司而言,21世紀的到來都意味著他們將面臨來自科技與生活方方面面的挑戰:孩子們本來就是善變的,娛樂休閒方式的極速拓寬,讓他們沉迷於各類玩具、遊戲軟體和其他高科技產品。


同時,一些以廉價致勝的同類競爭對手比如美家寶、牛津積木等,正兇殘地搶奪市場份額,這讓已經堅挺了70多年的樂高、美泰等也一度顯得力不從心,相比任天堂遊戲,樂高小木塊和芭比娃娃,仿佛古埃及文物一般死氣沉沉。


這時候,必須要抓住一切渠道推廣產品線。熱門電影和電視動畫衍生出了數不清的授權產品,玩具界的龍頭美泰和孩之寶,早早與迪士尼、漫威等影視公司籤訂了授權合作,推出衍生品的同時,也為玩具打造自己的漫畫和動畫。他們摸著了門道:在21世紀,人們可能不喜歡積木和玩偶,但沒人不喜愛故事。



玩具公司必須從生產單個玩具,發展到能夠創造一個完整的遊戲世界觀,而一向為人們造夢的電影、電視劇無疑是最好的載體,和電影世界的關聯,讓玩具變得更有幻想性和刺激感。只有當玩具有了人格,才能培養出品牌忠誠度。


要綁上好故事有兩個途徑,一是與各大製片廠搞好關係,爭奪衍生品授權;二是實現自有IP影視化,生產自己的故事。

1.0版本:衍生品為王


最成功的衍生品無疑是樂高的星球大戰產品線,至今仍是全球銷售最好的三大系列之一。樂高甚至受啟發推出了相似的系列產品「生化戰士」,其故事腳本是由樂高的一個故事小組寫的,可以看做是樂高自主創造的星球大戰。該系列產品推出的衍生周邊,比如系列圖書、漫畫、視頻遊戲以及電視電影(由米拉麥克斯電影公司製作),為生化戰士IP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傳播和營銷平臺。



而1935年靠大富翁遊戲發家的孩之寶,也是做衍生品的大戶,與樂高不斷從內部創新不同,孩之寶的策略是買買買,幾次重大的成功收購,讓孩之寶獲益匪淺:


一個是1984年,孩之寶從日本的TAKARA公司(如今的TAKARA TOMY)收購了可變成機器人的原模合金汽車和飛機,沒錯,就是後來在玩具、漫畫、動畫和視效大片領域火爆全球的變形金剛。


1991年,孩之寶又先後收購Tonka Corporation及其Kenner Products和帕克兄弟事業部,此項收購豐富了孩之寶的產品系列,目前公司旗下有變形金剛、特種部隊、星球大戰等多個知名品牌,僅星戰玩具在2015年就賣出了5億元的成績。


當然更讓孩之寶開心的是,2015年底,他們從美泰手裡搶到了迪士尼公主和《冰雪奇緣》系列玩具的合約。不出所望,2016年第三季度,迪士尼公主玩具的總數量幫助了孩之寶女孩系列玩具銷量實現57%的增長。反之,和迪士尼散夥之後,美泰每年將損失5億美元左右的收入,2015 年迪士尼公主系列娃娃的銷售量佔美泰總銷售額的 7%,達 4.4 億美元。



衍生品授權雖然好,但如果把寶都押在電影公司身上,就喪失了主動權。例如星球大戰很成功,但根據授權協議,很大一部分利潤要歸盧卡斯影業所有。


過分倚賴外部IP導致了嚴重後果,2003年,樂高集團出現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虧損,產品銷量同比下降30%,2004年更是面臨約14億丹麥克朗(2.25億美元)的財務赤字。


一個關鍵原因就在於管理層低估了電影的影響力:這一年沒有《星戰》或者《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上映,讓此前大賣的電影衍生產品銷量自由落體般滑落。那兩年,只有星球大戰系列和與之相似的生化戰士系列還能賺錢。


如果能讓自己手中的玩具變成電影主角,不是更好?


2.0版本,自有IP影視化


說做就做,買下變形金剛、特種部隊系列後,孩之寶與漫威合作相繼推出了兩者的系列動畫,此前謹慎的他們還推出了漫畫版試水,發現對於提振銷量效果明顯,這是因為在漫威製作的漫畫中,變形機器人、Joe大兵們第一次被賦予了鮮活的生命和人物形象。


對中國觀眾而言,《變形金剛》和《特種部隊》的IP量級似乎天差地別,但其實在當時後者甚至火過前者。1986年,孩之寶趁熱打鐵與漫威拍攝了兩部動畫大電影版,然而走向大銀幕的《變形金剛大電影》只收穫了500多萬美元票房(成本2000萬左右),嚇得孩之寶高層最終沒有讓電影版《特種部隊》上映,而選擇拆分成5集單元劇推向電視。


孩之寶為此消停了很久。直到2003年,製片人唐·墨菲想在伊拉克戰爭爆發後拍攝《特種部隊》的電影,但最終和孩之寶公司洽談下來的卻是《變形金剛》的改編權,因為他們發現它擁有更廣大的粉絲群體,大導演史匹柏和他的孩子也是其擁躉。


十多年前,在大銀幕上展示把一輛卡車變形成10米高的機器人,顯然是前無古人的壯舉,派拉蒙發行了首部《變形金剛》真人電影,在2007年一炮走紅,史匹柏的夢工廠則參與發行了2009年的《變形金剛2》。


如今《變形金剛》的輝煌已經不必言說,孩之寶堅定走上了IP影視化的道路,將小馬寶莉、戰艦等多個經典玩具形象搬上大銀幕,甚至成立了電影公司Allspark。


2015年他們與派拉蒙達成協議,將孩之寶公司的特種部隊、微星小超人、魔幻騎士、蒙面鬥士、宇宙騎士ROM五款玩具拍攝成電影,打造「孩之寶電影宇宙」。


如果說孩之寶是男孩們的天堂,那麼美泰就是女孩心目中的嚮往。作為世界最大的玩具商之一,美泰一直以來的口號是:「芭比娃娃不單單是一種玩具,而是一種時尚,一種生活方式。」


從2001年至今,美泰針對芭比出品了近30部動畫電影,《託馬斯和他的朋友們》也推出了多部電視動畫,但反響平平。


這些電影全都按照電視電影的規格來做,成色明顯粗糙許多。最亮眼的亮相是與迪士尼合作後,芭比客串了1999年的《玩具總動員2》,而2010年《玩具總動員3》中還引入了芭比的男友肯。



美泰沒有注意到曾經的合作夥伴迪士尼,比他們更擅長講故事,也並不缺乏打造公主的能力。《冰雪奇緣》裡的Elsa和Anna逐漸取代芭比,成為最受女孩歡迎的玩具,琳琅滿目的芭比電影最終沒能止住玩具銷量下跌。


芭比系列的市場佔有率由2010年的25%,一路下跌至2013年的19.4%,到2015年仍然沒有起色,使得董事長兼CEO布萊恩·斯多克頓匆匆離職。2016年,美泰轉變策略,推出了面向男孩子的超級英雄電影《鋼鐵騎士》,但票房慘澹不說,還被人吐槽山寨《鋼鐵俠》。



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美人魚等知名迪士尼公主系列從美泰的產品名單上消失不說,美泰自己的王牌產品芭比以及費雪玩具也在2016年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銷售下滑。我們只能期待著美泰與索尼合作推出的芭比真人電影,據說會在2018年上映。


可以說在影視化這條路上,孩之寶出盡風頭,美泰逐漸跌落凡間,甚至一度有傳言要和孩之寶合併(那就真的成金剛芭比了)。而看起來有點後知後覺的樂高,正在通過塑造自家方頭小公仔的特色,逐漸把受眾從7歲孩童擴大到全年齡向,那些曾經嘲笑樂高是「愚蠢的玩具電影」的成年觀眾發現,看《樂高蝙蝠俠》比自己兒子笑的時候還多,因為裡面埋了無數個只可意會的梗。



玩具衍生電影到底怎麼玩?有好故事還得有好靠山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會想,同樣是以玩具起家的公司,為什麼影視化之路卻迥然不同?從中我們能夠得到哪些教訓?


可能首先還是要回到電影本身,不管是怎麼改編,能否講好故事很重要。孩之寶的電影化採取了漫畫——動畫——電影的過渡策略,並且在電影版豐富了變形機器人和人類主人公的性格,以原創劇本、宏大的世界觀以及驚險刺激的特效場面取勝。


樂高則用蹭IP的策略,他們先為DC、漫威、哈利波特、指環王等超級英雄和奇幻主人公們定製萌萌的樂高版動畫電影,這些電影是沒有自己獨立的世界觀的,也就是說電影劇本是怎樣,樂高版就原封不動翻拍,這為衍生的樂高玩具吸了不少動漫粉。


當他們推出自己的原創故事《樂高大電影》系列時,人們不僅已經習慣了看到銀幕前那些沒胸沒屁股,腦袋方方的樂高人仔,而且即使是原創故事,我們也能從中發現那些耳熟能詳的經典形象:正義聯盟、哥斯拉、小丑女、金剛、伏地魔......基本上華納霸霸的IP都被樂高玩了個遍。


而對美泰來說,其實早在十多年前就為芭比大電影創作過劇本,但最終這個劇本被擱置。而推出的系列動畫電影故事,是從《三個火槍手》、《天鵝湖》、《胡桃夾子》等經典名著裡挖老本,缺少新的故事,因此在年輕人心中的認知度越來越低。


另外不能忽視的一點是,最好選擇合適的電影製作夥伴進行綁定。


孩之寶也經歷過動畫電影的慘敗,這源於他們起初對電影的不重視,1986年推出《變形金剛大電影》的初衷只是為了推廣新產品,他們還把重要的電影發行工作交給當年剛開始做發行的DEG公司,結果可想而知。吸取教訓的孩之寶後來綁定了派拉蒙,又拿下迪士尼授權,才真正搭上了影視化的順風車。


樂高與華納、盧卡斯影業之間也是如膠似漆,反觀美泰卻一直更換合作夥伴,除了後來的索尼,為其製作過芭比電影的公司有Rainmaker Entertainment(前身為Mainframe Entertainment)、Technicolor和ARC Production,相比迪士尼、夢工廠、皮克斯,他們顯得太名不見經傳。對於挑剔的消費者而言,質量不高的玩具改編電影,是不太可能反哺玩具銷售的,也許美泰重新恢復和迪士尼的合作才是出路。



最後小娛想說,抓住了中國觀眾的心,就等於抓住了未來。《變形金剛》系列可以說陪伴了幾代中國人的成長,芭比曾經深入人心但逐漸被迪士尼的公主系列趕超;樂高姍姍來遲,今年才正式打入內地大銀幕市場,仍需要接受中國觀眾的檢驗。


不過暗戳戳的合作早在緊鑼密鼓之中。樂高的教育中心自不必說,他們還在嘉興開設了一家新工廠,可能是為了應對接連三部樂高大電影上映帶來的可觀引流。孩之寶除了今年的《變5》,很早就敲定了奧飛動漫作為「中國合伙人」,建立合資公司做鎧甲勇士積木,真是熱衷於戰鬥啊~


最可怕的是美泰,近幾個月動作連連:為騰訊QQ製作QQ family玩具,與寶寶樹合作開設教育中心,還入駐了天貓B2C平臺,是不是下一步就要授權給中國拍大電影了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樂高幫DC做出史上最基蝙蝠俠,但玩具三巨頭的電影大戰才剛剛開始
    國內觀眾也許尚不能完全理解電影中的梗,但北美觀眾已經為這些凹凸不平花花綠綠的積(基)木電影瘋狂:看矮矮胖胖甚至顯得有些笨拙的蝙蝠俠和小丑談戀愛,咳咳,打起架來,和其他的超級英雄電影一樣激動人心,不僅所有的超級英雄和壞蛋聯盟們齊聚一堂,吐槽、惡搞與致敬經典電影無處不在,一開篇就自黑「DC這些年全靠蝙蝠俠才能活下來」、「哥譚市有蝙蝠俠,卻仍然是世界上犯罪率最高的城市」。
  • 玩具三巨頭激戰大銀幕樂高電影成龍配音對影迷口味
    不管中國觀眾是否買單,目前看來,樂高玩具的影視化之路是成功的,既賺了票房又贏了口碑。將玩具搬上大銀幕,樂高有啥經驗值得借鑑?和樂高並稱「玩具三巨頭」的美泰和孩之寶,同樣也在進軍影視業,這三者又將出現怎樣的競爭局面?早在20年前,盧卡斯影業找到樂高公司,希望能夠就1999年的《星球大戰前傳》和樂高合作。
  • 玩具巨頭初涉電影文化 蝙蝠俠攜眾英雄大戰小丑
    《樂高蝙蝠俠大電影》上線華數,樂高這回看中了蝙蝠俠——  蝙蝠俠攜眾英雄大戰小丑  玩具巨頭初涉電影文化  樂高版《星際大戰》吸粉能力強  樂高,一個源自丹麥的品牌,「  早在1998年,樂高就開始與好萊塢合作。第一個項目就是與盧卡斯電影公司聯手,按照經典電影《星際大戰》中各類宇宙飛船和外星世界,設計多套塑料積木玩具。  「樂高讓人們自己動手,把玩具組裝成電影裡的樣子,玩家們既享受組裝的樂趣,也感受到了電影的魅力,這項嘗試在當時很有創意。」樂高總裁科努茨託爾普如是說。
  • 《蝙蝠俠大戰超人》是一部生不逢時的電影,為何有人一直看不懂?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吐槽一下《蝙蝠俠大戰超人》這部電影。很多人並不知道,其實bvs這部電影原本不應該被拍攝,因為在扎克·施耐德導演的設計中,應該先拍蝙蝠俠的獨立電影,奈何當時華納想要讓大本來自編自導自演《蝙蝠俠》,而《超人:鋼鐵之軀》之後的電影就被定為了《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
  • 蝙蝠俠又成漫威反派,網友:等你了大本
    鋼鐵俠、美國隊長和雷神三大超級英雄系列電影,被稱為漫威電影宇宙的「三巨頭」,而這三巨頭中,鋼鐵俠和美國隊長三部曲已經宣布結束,只剩下雷神系列確認了第四部續篇。「最好看的超級英雄片」,貝爾的蝙蝠俠也成為了一代人心中的經典。
  • 我最愛的DC電影,《蝙蝠俠大戰超人:扎克·施奈德剪輯版》就算一個...
    而華納之所以對這兩部電影多加幹涉,一個重要原因是上一部DC電影《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的口碑遠遠不及預期。  但諷刺的是,《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以下簡稱BVS)也放出過一個不同於院線的版本「終極剪輯版」,比院線版多出半小時片長,分級也從院線版的PG-13上升為了R級。
  • 《樂高蝙蝠俠》來了,大銀幕為何成為玩具巨頭們的新戰場?
    國內觀眾也許尚不能完全理解電影中的梗,但北美觀眾已經為這些凹凸不平花花綠綠的積(基)木電影瘋狂:看矮矮胖胖甚至顯得有些笨拙的蝙蝠俠和小丑談戀愛,咳咳,打起架來,和其他的超級英雄電影一樣激動人心,不僅所有的超級英雄和壞蛋聯盟們齊聚一堂,吐槽、惡搞與致敬經典電影無處不在,一開篇就自黑「DC這些年全靠蝙蝠俠才能活下來」、「哥譚市有蝙蝠俠,卻仍然是世界上犯罪率最高的城市
  • 為何克里斯多福·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不屬於DC宇宙?
    斯內德不同,他的蝙蝠俠三部曲並不是為了共同的宇宙而製作的蝙蝠俠三部曲大獲成功,在很多方面開闢了華納兄弟和DC共享的宇宙之路,但為什麼克里斯多福·諾蘭沒有在DC宇宙中設立這部成功的三部曲呢?克里斯多福·諾蘭不喜歡執導共享宇宙的電影好萊塢最著名的導演之一克里斯多福?
  • 從DCEU蝙蝠俠六場大戰中淺析,大本版蝙蝠俠是否徒有其表?
    但是,除了造型還原外,本蝙並沒有表現出漫畫裡蝙蝠俠戰術謀略的高超及正義聯盟三巨頭的地位,在DCEU中屢屢「吃癟」。因此,本蝙也被戲稱為最「徒有其表」的蝙蝠俠。而這樣一位失控、暴力且不擇手段的蝙蝠俠,也為之後的超蝙大戰留足了懸念。超蝙大戰超蝙大戰在整部電影中的分量不言而喻,不管是漫畫粉還是路人粉,基本就是奔著這場世紀大戰來的。
  • 《樂高蝙蝠俠大電影》今天開撕!這才是DC的正確打開方式!
    相比真人版的暗黑畫風,《樂高蝙蝠俠大電影》真真兒的笑點密集,絕對會讓你笑到抽筋!這樣的電影,才讓老爺配得上"超級英雄人氣NO.1"的稱號~ 3月3日,這部《樂高蝙蝠俠大電影》在國內上映!自打從《樂高大電影》開始,樂高的電影就樹立起了玩世不恭的風格,影片位列2014年《時代》的年度十佳,排名全球最賣座電影第七名(投資6000萬美元,票房4.68億美元),並且帶動了樂高在全世界範圍熱銷的浪潮,吸金手法之殘忍,絕對令人嘆為觀止!就連主題曲《Everything is awesome》都成了當年的洗腦神曲,全球各大LEGO LAND整日單曲循環,令人血脈賁張。
  • 你不知道的DC漫畫「超級英雄三巨頭」,戰鬥力一個比一個逆天!
    漫威與DC的漫畫給我們創造出了好多個保護世界的超級英雄,同時這些超級英雄也一個個的搬上了電影屏幕,似乎現在漫威的超級英雄更多,戰鬥力也更勝一籌吧!,DC漫畫的超級英雄中也有著很多厲害的角色,這不漫畫中的這三個超級英雄被人們奉為DC漫畫三巨頭,實力是一個比一個厲害呢!
  • 【二次元揭秘】蝙蝠俠為何大戰超人?《蝙蝠俠大戰超人》背景解析
    反派怪物「毀滅日」驚現,長發盧瑟強勢搶鏡,超人與蝙蝠俠從拌嘴、大打出手、再到並肩作戰,加上神奇女俠的驚豔出境,DC三巨頭終於整齊亮相,可謂全程高能。現在問題來了,許多同學可能要問了:蝙蝠俠為什麼要大戰超人?這簡直跟小時候看的盜版漫畫書裡孫悟空大戰變形金剛一樣離奇!
  • DC電影宇宙三大名場面!全都與蝙蝠俠有關,不愧是DC最拉風的男人
    3、超人一打五碾壓取勝這個名場面出自2017年上映的電影《正義聯盟》中,超人在《蝙蝠俠大戰超人》中與毀滅日同歸於盡,失去超人保護的地球遭到了荒原狼帶領的達克賽德先頭部隊入侵,蝙蝠俠和神奇女俠等英雄便復活了超人,組成正義聯盟對抗荒原狼。
  • 蝙蝠俠的宿敵,史上第一位漫畫超級反派,DC小丑背後隱藏的秘密!
    從他可能是一名前士兵、到擁有永生不死的能力、再到小丑其實可能就是羅賓的真身,DC小丑是蝙蝠俠的宿敵,被認為是史上第一位漫畫超級反派。 他被描繪成一名具有歪曲、虐待狂、幽默感的精神病患和高超的罪犯。但你知道嗎?小丑其實有著一些瘋狂的秘密。9.
  • 傳:「馬王」傑森·莫瑪加盟《蝙蝠俠大戰超人》 出演潛水俠!
    北京時間6月16日消息,在《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中扮演「馬王」的傑森·莫瑪(jason momoa),將加盟《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出演另一個超級英雄「潛水俠」。據悉,這個角色會先在《蝙蝠俠大戰超人》裡亮相,但在《正義聯盟》中會有更多戲份。
  • 在DC《蝙蝠俠》裡的企鵝不是銀髮嗎?
    在DC電影處於低谷一段時間後,他們顯然修正找到了過去的錯誤,找到了前進的方向。由馬特·裡夫斯執導,《蝙蝠俠》將是期待的電影粉絲之一,由羅伯特帕丁森主演。《蝙蝠俠》這個電影已經宣布許多明星參與電影。在這個電影中,著名的好萊塢科林法瑞爾扮演哥譚城市的超級反派企鵝。隨著《蝙蝠俠》電影的開幕,一些人拍下了科林法瑞爾銀白頭髮的照片。許多人所有人都認為在《蝙蝠俠》電影企鵝人也會有銀髮。科林法瑞爾解釋了球迷的懷疑,他說他在《蝙蝠俠》電影中扮演的企鵝人不會有銀髮。
  • 《正義聯盟》與《蝙蝠俠大戰超人》有怎樣的聯繫?DC扎導做出解釋
    扎克·施耐德可以說是DC粉絲最熟悉的導演,他導演了許多著名的電影。其中就包括我們非常熟悉的《蝙蝠俠大戰超人》以及《正義聯盟》。我們很多人都記得,在《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的最後一場戰役中,超人死於末日之手是什麼感覺。在這個場景中,超人的戰鬥,想必仍然縈繞在粉絲的耳中。雖然這個場面,在當時看起來,就像是單獨為超人設置的一個場景,但是扎克·施耐德卻透露,這個場景對接下來的《正義聯盟》有著更大的意義。
  • 為何感覺漫威電影在國內比DC電影更受歡迎?
    漫威漫畫公司是美國與DC漫畫公司齊名的漫畫巨頭,很多人會分不清,簡單點來說,超級英雄電影中有蝙蝠俠,超人,閃電俠,神奇女俠的就是DC電影,其餘的超級英雄就是漫威的。最近超級英雄電影越來越成為人們喜愛的電影,但是感覺DC電影整體來說並沒有漫威電影厲害這是為什麼?
  • 「DC電影」盤點歷代蝙蝠俠在電影中形象(1943—2019)
    蝙蝠俠,是美國DC漫畫旗下超級英雄,初次登場於《偵探漫畫》第27期(1939年5月),由鮑勃·凱恩和比爾·芬格聯合創造,是漫畫史上第一位沒有超能力的超級英雄。自從蝙蝠俠誕生起,便開始有了各種衍生的電影和動畫作品,造型也在不斷變化,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盤點一下歷代蝙蝠俠電影中的形象演變。
  • 蝙蝠俠80周年 華納兄弟與DC在紐約、倫敦等十大國際城市點亮蝙蝠俠燈
    每年的9月,很多粉絲都會慶祝蝙蝠俠節日。今年是《蝙蝠俠》80周年,華納兄弟與DC在多個國際化大都市展開了點亮蝙蝠俠燈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