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江戶時期的三大珍饈之一,烏魚子,臺灣的歲末大餐

2020-12-22 有間食堂

臺灣彰化縣誌記載:「臺海各港, 冬來俱有烏魚,至前到,味甘嫩。至 後散子回頭,則瘦而味劣。子成片下鹽, 以石壓之,曬乾可焙為酒品。」

如果你問一個臺灣人,年味裡的大餐有什麼?烏魚子絕對算得上是年味大餐裡的頭把交椅了,日本人將它稱為唐墨,因為烏魚子的樣子與中國古代的墨形狀類似,所以日本人稱其為唐墨。 如果能穿越去日本江戶時代品嘗一下那時候的高級料理,當時的三大珍饈就有雲丹、唐墨、口子。唐默也就是烏魚子就是其中之一。

由此可想而它知的珍貴。早年在臺灣的宴席中,烏魚子可是與鮑魚、魚翅相提並論的海味珍饈。烏魚子究竟有著什麼樣的美味魔力指數?煎得油亮的烏魚子,香氣撲鼻,但凡嘗過一次烏魚子的味道,它便刻印在心中難以忘記了。

賞味有期的烏魚子是臺灣南部沿海民冬天最重要的活動,烏魚並不稀罕,尋常的一條海魚,學名是鯔魚,或稱烏鯔,因其卵子可做成烏魚子而得名。

臺灣府志』稱:「烏魚,即《本草》之鯔魚;海港所產甚盛。冬至前捕之,曰正頭烏,則肥而味美;至後捕之,曰回頭烏,則瘦而味劣。官徵稅,給烏魚旗,始許採捕。按隋大業六年,吳郡獻海膾四缶井,帝以示群臣曰:昔介象殿庭釣得鯔魚,此幻化耳。今日之膾,乃是真海魚所作,來至數千裡,亦是一時奇味。即出數盤以賜近臣,載之《大業拾遺記》,蓋即烏魚也。吾杭素產鯔魚,有江鯔、河鯔二種,其大者不盈尺,與郡中六、七月間所食正同。至秋深,長一、二尺,味始肥美。杭所產,遠不及逮矣。」

烏魚也被稱為守信魚,野生的烏魚平時生活在日本海的周圍,可是到了冬至時期就是野生烏魚的魚汛期,每年一到這個時節,抱著魚卵的烏魚會遊經臺灣海峽,非常守信用,年年來報到,因此又有「信魚」之稱,此時的烏魚被稱為」正頭烏「,從卵巢到肉質,非常肥美。當它從臺灣產完卵回到日本後即變得瘦弱,被稱做」回頭烏「,味道也相差了一半,所以有人說烏魚子是老天送給臺灣的一道美味珍饈。

在臺灣烏魚子也分好多種,最上等是臺南鹿港、高雄一帶的野生烏魚子。野生烏魚子比養殖烏魚子身價要高出很多。

每年冬天,臺灣西南部沿海漁民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捕烏魚,此時雌烏魚肚子裡的魚子珍貴無比。從捕撈到做成烏魚需要經過五到七天的過程,漁民捕到的烏魚後先要挑出雌烏魚,將魚子取出之後用清水將魚子的血洗淨,然後在魚子開口處紮上線,再用用鹽醃製,隨即進行整形,壓平,曝曬乾燥,完全仰仗手工作業製作而成的烏魚子,成品呈現略深的金黃色。

好的烏魚子,首先色澤金黃略帶 暗紅,其次雖然乾燥,但不能幹透, 必須還有一點點溼潤,拿在手上得有點沉,輕飄飄的就是幹過頭了。晾曬過程中的烏魚子如同黃金一樣一片置放於空曠之處,令漁民最難提防的就是對竊的烏魚子最有門道的喵星人了,每年總有幾天要被這些饞了很久的喵星人伺機順走。

在對於食烏魚子頗有心得的臺灣人看來,吃烏魚子的最好的方法只能是從簡而出,一隻小炭爐」烤「烏魚才是得到它美味的最好途徑。烏魚子拿出來,拿溼布擦乾淨,把魚子外面的一層膜剝掉,備好小炭爐,交木炭燒紅,但不要見到明火,準備一個裝了高粱酒的小碗,把烏魚子架在小炭爐上,慢慢烤,一邊烤一邊刷高粱酒並記得翻面。

當烏魚子烤熟透後,來斜切薄片,再切一些青蒜片,蘿 卜片,搭配著烏魚子,蘸點醬油,鹹鮮適口,外層乾爽,裡頭略微有點黏牙,烏魚子香裡帶著一 點點炭香,真是口齒留香,令人沉迷。

在臺灣,但凡上點檔次的宴席上都會有烏魚子的身影,尤其在臺灣除夕夜,烏魚子無疑就是一桌豐富年夜飯中的重頭戲碼,它也是必須的頭盤了,烏魚子是臺灣最昂貴也是最能表達敬意的手信,由一條」守信魚「帶來的美味饋贈。

相關焦點

  • 這種「中國式魚子醬」,日本人稱它為世界三大頂級美食之一
    在中國的臺灣省也有一種美食,連吃慣了海貨的日本人也對它趨之若鶩。在日本江戶時期更稱它為世界三大頂級美食之一。烏魚子,日本人稱之為「唐墨」。是雌性烏魚(鯔魚)的卵子。一般認為最優質的烏魚子產自在撒丁島西部的卡布拉斯和中國的臺灣省。
  • 《舌尖上的中國》臺灣特產:烏魚子!好吃看的見,號稱是世界三大美食...
    《舌尖上的中國》世界三大美食之一的烏魚子,看得口水都要流下來~ 烏魚子,雌烏魚的卵巢所制的水產加工食品,盛產於臺灣等地。烏魚子含有豐富蛋白質及脂質,營養價值很高。其烘烤後加佐料食用,風味獨特,吃起來有特殊嚼感。
  • 江戶時期日本著名畫家——狩野常信
    江戶時期日本著名畫家狩野常信繪畫小品集江戶時期日本著名畫家狩野常信繪畫小品集.江戶時期日本著名畫家狩野常信繪畫小品集.江戶時期日本著名畫家狩獵常信繪畫小品集.江戶時期日本著名畫家狩獵常信繪畫小品集.江戶時期日本著名畫家狩野常信繪畫小品集.江戶時期日本著名畫家狩獵常信繪畫小品集.江戶時期日本著名畫家狩獵常信繪畫小品.
  • 江戶三大祭之一,也是與京都祗園祭,大阪天神祭齊名日本三大祭
    宮崎駿迷不要錯過喲~東京都廳是日本東京都政府總部所在地,45樓的展望臺上可以俯瞰東京。這裡是東京唯一免費的看夜景的地方。想在東京體驗一下最地道的溫泉,就來臺場大江戶溫泉物語吧~大江戶溫泉物語位於東京臺場,共有六大溫泉風呂,其中的「大江戶溫泉」和「黃金之湯」皆以純粹採用地下1400米深的天然溫泉水為主打。
  • 以日本江戶時期為背景的動漫!
    江戶時代是德川幕府統治日本的年代,時間由1603年創立到1867年的大政奉還,是日本封建統治的最後一個時代。雖然這麼一本正經地科普了,但其實沒什麼意義,因為接下去要盤點的動漫雖或多或少地借用了江戶時期這個時代的背景,但誰也沒法證明其實他們真的只是藉此名號一用或者是歷史上確實發生過這樣的故事……《銀魂》「『武士之國』我們的國家被這麼稱呼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正如故事中這句話所說,因為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而且分不清到底有多久了,甚至已經跨越了當下的界線,達到了未來(
  • 北齋 | 日本江戶時期浮世繪版畫家
    葛飾北齋(Katsushika Hokusai,1760—1849),本名中島時太郎,是日本江戶時代後期浮世繪師
  • 日本人真會吃,烏魚子和烏魚卵曬乾吃,吃法難道是偷學中國的?
    本來以為中國人已經很會吃了,沒想到日本人也很會吃。小吳從小就生活在海濱城市,所以吃過很多海鮮,想必跟小吳生活在臨海城市的你們,肯定都見過一種海鮮烏魚子吧?
  • 推薦一部描寫日本江戶時期畫風比較奇特的老動畫
    可能是因為喜歡上了日本幕末時期的歷史,看得多了,自然也對江戶時期產生了一定的興趣。2010年的4月番《江戶盜賊團五葉》就是以江戶時期為背景,講述了一個亦正亦邪的盜賊團的故事。為了不劇透,我只是簡單來說一下推薦原因,具體的情節要由感興趣的朋友親自去探索。
  • 江戶時代,日本最後的封建王朝是什麼樣的風貌?
    日本是中國人最熟悉的外國之一,不僅是因為它是中國的鄰國,人文相近;還因為其和中國有相當複雜的歷史糾葛,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日本原本是和中國類似的,閉塞而落後的封建國家,且更為弱小,有和中國一樣淪為歐美殖民地的風險,直到1868年明治維新後,日本鳳凰涅槃,一躍成為了列強,之後,中日兩國就朝著不同的道路上前進……這個看法實際上只能說對了一半
  • 講座︱辻本雅史:江戶時期的日本人如何學習中國經典
    江戶時期,日本有一個總體的物品流動趨向,用米作為稅金上交,再將收集上來的米在大阪換成錢,這使得大量的貨運船隻頻繁穿梭環繞於日本列島的各條航線上。因為江戶時期還有「參覲交代」這樣一個制度,所以陸地交通也很發達。日本列島全境人與貨物的流動進而也帶來了貨幣、信息的流動,因此這是一個頻繁流動著的時代。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文字社會的誕生推動了出版業的發展。
  • 日本留學:和風紋樣——江戶小紋鑑賞~
    江戶中期,經濟文化達到全盛。小紋逐漸加入了百姓元素,變得平民化。當時作為時尚領導者的歌舞伎演員也尤為鍾愛小紋,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其在民間的流行普及。而隨著江戶時期「奢侈禁制令」陸續發布,幕府對服裝的面料、質地、甚至顏色都做出了嚴格規定。而這種禁令並沒有被平民百姓尤其是當時的商人階級接受。
  • 日據時期的臺灣用過舊年來抗日?從節慶生活反映臺灣人的文化抵抗
    但一百年前的臺灣也是這樣嗎?臺灣人何時開始過起現代新年呢?「日據時期」是轉變的關鍵。清末到日據時期,臺灣人從傳統舊曆年,逐漸轉變為兩度迎年。大致分成四個階段:舊曆元旦的延續與變容(1890-1918)、新曆元旦的引入與競爭(1896-1918)、兩度迎年:規訓與不完全同化(1919-1936)、皇民化的抑制:舊曆新年的抵抗和隱形(1937-1945)。
  • 日本,一探從古至今江戶生活全貌,江戶東京博物館
    導語:日本,一探從古至今江戶生活全貌,江戶東京博物館!大家好,我是本文旅行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所謂「江戶」就是「東京」的舊稱,從德川家康開啟幕府以來的400多年,以日本的政治中心地發展起來,是18世紀時期名副其實的天下首府。1868年明治維新時期,江戶城變成了東京城,江戶也被改稱為東京。在江戶東京博物館可一探江戶時代到現代為中心的歷史、生活及文化。
  • 安慰、寄託、消災,稻荷信仰為何能在江戶時代「徵服」日本?
    這個時期,各種各樣領域的工匠們在江戶的宅邸、寺院、神在公司等各個方面都起了作用。他們發揮了江戶時代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作用我有。而且,在這樣特別的幕府統治的時代,工匠們也開始為自己的家業和生存。為了生活,和其他民眾一樣擁有自己的稻荷信仰。工匠自古以來就有自己的信仰。
  • 日本江戶時代,江戶男兒的基本就是講究髮型?
    摘要:日本江戶時代,江戶男兒的基本就是講究髮型?日本江戶時代,江戶人愛漂亮,對於穿著打扮特別講究。不但女性講究,就連男性也對自己的形象也非常注意,妝容凌亂,絕對不會出門。比方說,江戶人喜歡洗澡,大馬路上必定設有湯屋,大白天也上澡堂。
  • 浮世繪裡的江戶「穿越」:兩碗拉麵買一張葛飾北齋……
    從1603年德川家康被委任為徵夷大將軍在江戶(今東京)開設幕府、開啟江戶時代開始,在後來的264年江戶幕府統治時期,江戶發展成為一個可容納武士、農民、手工業者、商人等群體的多元大都市。貫穿城市南北的隅田川沿岸排列白色倉庫,這也預示著江戶運輸和商業的發達。這座城市位於關東平原的南部邊緣,與江戶灣(今東京灣)相望。
  • 日本落語的前世今生:江戶時代幕府等級森嚴化與佛教世俗化的產物
    日本落語是起源於江戶時代的獨特的日本古典曲藝形式,雖然它與中國內地的單口相聲有著諸多的相似之處,但是兩者之間還是有著相當大的區別的。中國的單口相聲是相聲這門傳統曲藝的分支,雖然相聲這門藝術與先秦時期的"俳優"有著一定的淵源,而相聲演員們也將西漢時期的東方朔供奉為自己的祖師爺。
  • 從日本江戶時代特色文化來談談落語的衰落
    早在三百多年前的日本江戶時代,民間的傳統曲藝文化中出現了落語這種表演形式。從內容和表演形式上來看,日本江戶時期的落語曲藝和華夏中原地區的單口相聲很相似。日本落語通常以詼諧搞笑的方式見長,它一般以小劇場和段子的方式進行表演,表演的語言形式是民間通俗易懂的大白話,與獨角相聲和單人小品有很多相似之處。
  • 忠君克己:從武士階級一瞥江戶時代日本
    大名及其規模龐大的隨從隊伍在領地與江戶之間頻繁的走動需要大量花費,這不僅使得日本的道路交通變得十分發達,旅社與飯店開始興起,更重要的是,大量上層社會人士湧入江戶,他們的居住與消費需求促使江戶城下町不斷發展,到了18世紀初,江戶已經擁有人口120萬左右,成為當時全球最大的都市之一。
  • 浮世繪,日本江戶時代的小紅書?
    浮世繪這種藝術形式興起並興盛於日本的江戶時期,江戶時期大約相當於中國明末到清末這一時期,從德川幕府開設的1603年到明治維新的1868年,約270年。江戶之前不存在所謂浮世繪,進入明治以後浮世繪也漸漸式微,不再能代表文化形式的主流。那麼是怎樣的土壤孕育了浮世繪這朵豔麗之花呢?1865年的日本老照片:江戶時代末期的社會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