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繪裡的江戶「穿越」:兩碗拉麵買一張葛飾北齋……

2020-11-21 澎湃新聞
2020年因為新冠疫情讓出國旅遊成為了奢望,如何撫慰小半年沒有開啟旅行的內心?大英博物館推出了一系列城市旅行項目,其中一站就是東京,但並非是如今的東京,而是19世紀初的江戶。大英博物館日本館藏項目策展人阿爾弗雷德·哈夫特(Alfred Haft)通過浮世繪作品走近江戶的美景美食,推薦最佳「酒店」和遊覽路線,連何處可以「買買買」都有涉及。當然,那時的時尚聖地並不是南青山、表參道,那時大約兩碗拉麵的價格就可以買一張葛飾北齋……讓我們並穿越到200年前,打開「江戶遊覽攻略」:

葛飾北齋,《冨嶽三十六景之五百羅漢寺榮螺堂》,木刻版畫,1832年

1830年代初期的江戶是一個人口超過100萬人的繁華都市。它是當時日本最大的城市。從1603年德川家康被委任為徵夷大將軍在江戶(今東京)開設幕府、開啟江戶時代開始,在後來的264年江戶幕府統治時期,江戶發展成為一個可容納武士、農民、手工業者、商人等群體的多元大都市。貫穿城市南北的隅田川沿岸排列白色倉庫,這也預示著江戶運輸和商業的發達。

這座城市位於關東平原的南部邊緣,與江戶灣(今東京灣)相望。因為沒有天然防禦工事,所以圍繞城堡修建了螺旋形運河網,作為護城河。江戶在和平時期達到了繁榮的頂峰,水路作為運輸網絡,把產自日本各地的農產品運送至江戶。

西村屋與八(1762–1835,18世紀末主要木刻版畫出版商之一),《江戶地圖》,木刻版畫,1785年

除了城堡之外,江戶的建築均不超過兩層,因此在城中就可以看到西邊地平線上的富士山。

如何抵達:

歌川廣重(1797–1858),《東海道五十三次之吉原左富士》,木刻版畫,1833-1834年

大多數遊客沿公路步行到達江戶,其中最著名的是東海道公路,它貫穿了江戶和京都之間的500公裡,也是全世界設施和維護最好的公路之一,在它53處主要驛站和眾多中間車站都配備了旅館、飯店和馬廄。還定期種植的柳樹杉樹提供行人納涼,並禁止輪式車輛駛入以保持道路表面的平坦。

市內遊玩:

圓山四條派,《秋夜滿月下的駕籠》,木刻版畫,1856年

步行是遊覽江戶的最佳方式。建議按自己的節奏探索感興趣的領域。在城中漫步,您可以看到高等武士乘坐華麗駕籠(駕籠,かご)在城市中穿行,旅行者也可以租用由布吊帶和杆子組成的簡易駕籠。

歸於三代歌川廣重 (1842–1894),《櫻花樹下的女子》(遠處可見淺草寺和富士山),彩繪掛軸,1865-1894年

隅田川沿岸有許多江戶名勝。兩側寬闊的堤岸種有櫻花樹,尤其適合在春夏季的夜晚漫步其上。多座大型木橋橫跨隅田川,並配有渡輪。遊客可乘坐「豬牙舟」(一種可載三名乘客的小船),團隊遊客可考慮租用可容納六至七人的、帶頂棚的「屋形船」。

榮松齋長喜(活躍於1781-1813年),《(可能)屬於高島屋茶屋的遊船》,彩色木刻三聯畫之一,約1781–1813年

淺草寺

鳥居清永(1752-1815),《江戶八景之淺草晴空》,木刻版畫,約1781年

從儒學團體到劇院、甚至到歌舞伎町的娛樂設置,無論停留幾日還是幾周,江戶都可以滿足您各種興趣。一些遊客還希望可以一睹「江戶城」圍牆後的生活,但這個戒備森嚴的院落(在江戶時代)是禁止公眾進入的。但是,江戶有很多可看的景點,比如淺草寺(正式名稱為金龍山淺草寺),這也是首次遊覽江戶必去之地,它是一座供奉觀世音菩薩的佛教寺廟。

從雷門到本堂之間的大道(今仲見世商店街)本身就是一個景點,攤販主要出售宗教護身符,當地小吃和紀念品。寺院周圍的街道上也時不時上演雜耍等各種娛樂活動。

五百羅漢寺榮螺堂

歌川廣重,《東都名所之五百羅漢寺榮螺堂》, 木刻版畫,約1833-1838年

江戶時代在深川(近東京江東區)的五百羅漢寺,蓋有三層樓高的榮螺堂,是頗具人氣的眺望富士山名所之一。此處一個螺旋形樓梯將您帶到這座獨特的三層建築頂部天台,另一個螺旋形樓梯將您引向下方,從而使訪客遊覽動線順暢。

購物:

歌川廣重,《名所江戶百景之日本橋通一丁目略圖》(右邊的白木屋、現在是日本橋一丁目大樓), 彩色木刻版畫,1858年

要找最新的江戶時尚,可以前往日本橋附近,那裡有江戶時代最好的購物商店——鳥取町的白木屋和越後屋;位於城市西南邊緣的川崎是新年觀日出之地;上野的春天櫻花盛開;飛鳥山和御店山也有著絢麗的櫻花。隅田川兩國橋周圍也因夏天可以看到火花大會的高級餐廳而聞名。

文化和藝術:

圓山四條派,《東海道名所圖繪》,木板印書,1797年

如果您對浮世繪版畫和暢銷插圖小說感興趣,在進入市區(今澀谷附近)前記得彎一下書店,這裡有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歌川國芳、歌川國貞等浮世繪畫家色彩鮮豔的版畫作品,風景名勝、武士、歌舞伎演員、花魁等題材一應俱全,大約兩碗拉麵的價格,就可以購買一張精美的浮世繪。葛飾北齋熱銷系列《富士三十六景》的前幾版現已上市,但《神奈川的衝浪裡》需求很高,第一版可能已經稀缺了。

葛飾北齋《富士三十六景之神奈川的衝浪裡》, 木刻版畫,1831年

休閒娛樂:

也許日本其他大城市的居民不會認同,但就驕傲的當地人和遊客而言,江戶就是日本的娛樂之都。即使是背負著領導職責、受過儒學訓練的高級武士,也難以抵禦江戶娛樂區的吸引力。

左:歌川國貞(1786-1864),《大當狂言之菅丞相》,木刻版畫,1814年;右:歌川國貞,《巖井粂三郎の八百屋於七》,木刻版畫,1832

江戶最有名的娛樂場所是吉原區和劇院區,吉原區是幕府認可的妓院區,文化人常在這裡交際,而一流妓女要先教習歌舞和茶道,她們也吸引著富裕客戶的錢包。在劇院區,歌舞伎演員則以歷史劇場景和當代浪漫故事娛樂大眾。

歌舞伎座的演出常常從清晨便開始,並持續一天大部分時間。「立役」(普通的成年男子的角色的扮演者)和「女型」(女性角色的男性扮演者)歌舞伎演員往往以家族傳承的形式,完善自己的藝術造詣。其中最有名的歌舞伎演員包括有七代目市川團十郎、五代目巖井半四郎等。

歌川國久(活躍於1801–1818),《藝伎和演奏者》,1801–1818

如果想要更輕鬆的娛樂環境,建議去往沒有證照的娛樂區,比如城市東南角的深川,那裡的藝伎將表演他們從歌舞伎座學來的流行歌謠和曲調。你會聽到這種樂器從各處的餐館和私人住宅裡傳出,很多富商的子女也對此處感興趣,這讓他們的父母很是懊惱。

住宿:

歌川廣重,《名所江戶百景之四谷內藤新宿》,木刻版畫,1857年

緊鄰江戶城堡和西邊山丘的區域被大量的武士莊園佔據。一個富有的大名(日本封建時代對較大地域領主的稱呼)至少擁有兩處以上地產,這也是他和家人永久的住所。而除了特殊情況,他們一般不被允許離開江戶。在而江戶服兵役的低級武士住在他們主人府地附近的排屋。其他人則居住在隅田川附近的低洼地區。江戶的一個主要酒店區名為內藤新宿,這也是「東海道五十三次」上倒數第二個驛站。

飲食文化:

江戶料理:

歌川廣重,《帶有魚、虎耳草和俳句的花鳥畫》,木刻版畫,約1832年

江戶美食反映了日本東部的風味。它包括大量本地種植的蔬菜,如大根(練馬蘿蔔)和小松菜(日本油菜)。以及如紅鯛魚、比目魚、蝦、貝類等從江戶灣運抵市區的水產,其中季節限定的初鰹被認為是珍饈美味,因為只有在五月初夏才可以享用。

泥鰍鍋&味噌

平民美食泥鰍鍋最早可能起源於1804年淺草附近的一家餐館,以整條泥鰍與牛蒡等同煮,然後打上雞蛋。泥鰍鍋也叫「柳川鍋」,可能是名叫柳川的餐館發明了這道菜。而相比關西地區的淺色味噌,江戶人更喜歡鹹鹹地深色味增。這種以豆、米、麥等發酵而成的調味品也象徵著日本文化。其他江戶美食還包括漬物、海苔、豆腐、濃口醬油、天婦羅和各種蕎麥麵。

高級會席:

江戶也是一個豪華餐飲之地,高級會席料理餐廳多位於兩國和淺草。最有名的是「八百善」在1710年代末在淺草附近開業,反覆榮枯盛衰,原本是蔬菜店,因為周圍寺廟眾多,所以開始做料理,漸漸地作為料理店廣受好評。

歌川廣重,《山谷 八百善》

開業百年後,第四代當主慄山善四郎,因其多才多藝的愛好,與一流的文人墨客交流頗深。並在文政五年出刊的《江戶流行菜通》,由葛飾北齋等畫師配以插圖。在各種文獻中也記載有「一兩分鐘的茶泡飯」、「醬菜」、「松皮鯛魚」、「金銀魚」、「蝦素麵」、「浮豆腐」、「嶺岡豆腐」、「鴨真蒸」、「中華玉子」等八百善料理。作為高級日式料理店的先驅,在江戶飲食文化的形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葛飾北齋,《江戶流行菜通》,書籍插圖,1822年、1825年、1835年出版

當地習俗:

注意事項:

歌川國貞,《市川但十郎》,木刻版畫,1815年

漫步江戶街頭時,需要注意一些事項。 一般武士用腰帶固定長、短兩把刀,他們也是唯一允許戴兩把刀的人,因此非常容易辨認。如果是街上散步的武士,下級遇到上級需要鞠躬,而一般公眾則要向每個武士鞠躬。

宗教信仰:

江戶擁有許多佛教寺院和神社,以滿足一系列宗教和精神需求,並在不同的節日舉行不同的祭祀活動。最大的寺廟之一是寬永寺,它建在上野「江戶城」的東北以防禦可能來自東北方向的襲擊。

住吉具慶(1631–1705)的追隨者,春日上野的神社賞櫻,1716–1736

一個重要的朝拜目的地是位於江戶島西南海岸的江之島上的弁天神社。辯才天(弁財天)是日本神話中七福神中唯一的女神,象徵口才、音樂與財富。她也於水相關聯,所以她的神社通常位於島嶼,或者靠近河流和瀑布之處。在佛教和神道教的語境中都對她崇拜信奉,多宗教融合也是當時普遍的宗教特徵。

沿鎌倉海岸行走,能感受到不同於印象中喧囂的江戶,作為古都鎌倉曾一度沉寂,直到江戶時代中期,伴隨著神社和寺廟的復興,才逐漸演變成了重要觀光地區。許多遊客喜歡在江之島對面的七裡濱海灘收集貝殼,前往江之島的行程可以與參觀鎌倉古都及其著名的青銅佛(鎌倉大佛),這座佛像自1238年始建(當時主體為木造結構),歷經多次颱風,火災破壞供奉其的大佛殿在1498年被衝毀,自此以後,佛像就靜靜地坐在基座上、一直露天供奉。

鳥居清長(1752–1815),《江之島的遊客》,木刻版畫,約1788年至1789年

(註:本文編譯自大英博物館網站,作者阿爾弗雷德·哈夫特(Alfred Haft)為大英博物館日本館藏策展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從浮世繪「穿越」兩百年前的江戶:兩碗拉麵買一張葛飾北齋
    大英博物館推出了一系列城市旅行項目,其中一站就是東京,但並非是如今的東京,而是19世紀初的江戶。大英博物館日本館藏項目策展人阿爾弗雷德·哈夫特(Alfred Haft)通過浮世繪作品走近江戶的美景美食,推薦最佳「酒店」和遊覽路線,連何處可以「買買買」都有涉及。
  • 浮世繪日本橋:為你再現葛飾北齋、歌川廣重筆下的江戶勝景
    本期直播專場 「日本橋」,是江戶後期葛飾北齋、歌川廣重等被認為影響歐洲印象派的浮世繪大師們的創作原點。幕府遷都帶來的東海道沿岸經濟騰飛,為江戶後期風景類創作提供了大量有趣的民間素材。本場在線拍專場不僅為大家帶來了精美的收藏級浮世繪,同時將從浮世繪的演變、江戶符號、出版商版本、木版製作等角度串聯作品背景,為大家帶來精彩的講解!
  • 葛飾北齋丨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他影響了後來的整個歐洲畫壇
    原標題:葛飾北齋丨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他影響了後來的整個歐洲畫壇  葛飾北齋(1760年-1849年)Katsushika Hokusai,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他的繪畫風格對後來的歐洲畫壇影響很大,德加、馬奈、梵谷、高更等許多印象派繪畫大師都臨摹過他的作品。
  • 浮世繪裡的女人們,名畫背後有著什麼故事?
    《浮世繪裡的女人們》內容簡介《浮世繪裡的女人們》是一本介紹日本浮世繪文化的書。書中介紹了八位日本浮世繪大師與其畫中女子或神秘助手的故事,如鈴木春信、葛飾北齋、喜多川歌麿、安藤廣重等。即便是不斷遭到各種迫害,浮世繪依舊倔強地抵抗著,並自成一格,但隨著明治維新的到來,它也迎來了落幕的一刻。江戶的文化被全盤否定,浮世繪也被外國收藏家帶去了海外。現在,海外的浮世繪收藏回到故裡做公開展覽,我們也多了機會,可以直接觀看、鑑賞。這些浮世繪中描繪的江戶女子們,是多麼悠然自得又身心開放啊!
  • 跟隨「浮世繪三傑」夢回江戶
    淺井了意在《浮世物語》寫道:活在當下,盡情享受月光、白雪、櫻花和鮮紅的楓葉,縱情歌唱,暢飲清酒,忘卻現實的困擾,擺脫眼前的煩憂,不再灰心沮喪,就像一隻空心的南瓜,漂浮於涓涓細流中。這就所謂「浮世」。《富嶽三十六景 江戶日本橋》葛飾北齋日本極具代表性的藝術形式「浮世繪」,即為「虛浮世界的繪畫」。
  • 日本浮世繪代表大師——葛飾北齋
    說起「浮世繪」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它常常被當作日本藝術的代表,也常常被用於商業廣告,時尚產業和漫畫的表現中,陌生是因為大多數人對其來龍去脈基本沒什麼概念,然而事實上,在西方美術體系中,浮世繪卻被當作東亞美術的最高代表,並且實實在在的影響了包括梵谷、高更在內的20世紀西方畫家
  • 浮世萬象——葛飾北齋筆下的鬼怪圖
    葛飾北齋作品【百物語】在文學和戲路領域除了痴男怨女的愛情之外,採用最多的題材就是鬼怪魔幻,這也是浮世繪畫家們經常用了創作的重要靈感,比如四世鶴屋南北的【東海道四谷怪談】,曲婷馬琴的【椿說弓張月】、【南總裡見八犬傳】葛飾北齋怪談系列【百物語】「百物語」是江戶時代的集體招魂遊戲。
  • 140幅珍貴浮世繪來到魔都,國內規模最大,帶你穿越回江戶時代
    但最初,它只是《富嶽三十六景》的其中一幅,被印了八千次,每張定價16文——約兩碗拉麵的價格就能買到。 畫師葛飾北齋擁有天才的技法,為謀生創作了這套「富士山旅遊宣傳畫」。沒想到,它成為浮世繪藝術的代表作,風靡全球。
  • 淺談日本浮世繪,曾影響梵谷莫奈,附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賞析
    浮世繪裡的春畫在描寫現實的同時,又有許多想像的成分。據說浮世繪畫師幾乎人人都是春畫高手。浮世繪題材之豐富,在300餘年的時間裡,浮世繪大師們把人物、鳥獸、戲曲、名所、歷史,以及妖魔鬼怪等江戶時代的那些情慾全部裝進了畫面,成為最能代表日本繪畫的表現形式之一。
  • 日本江戶時代影響歐洲畫壇的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
    葛飾北齋(1760年─1849年)Katsushika Hokusai,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他的繪畫風格對後來的歐洲畫壇影響很大,德加、馬奈、梵谷、高更等許多印象派繪畫大師都臨摹過他的作品。他還是入選「千禧年影響世界的一百位名人」中的唯一的一位日本人。
  • 當年,葛飾北齋為了「蹭流量」,才有了如今「乘風破浪」的名作
    而提起日本藝術,很多人也會想到一朵著名的「浪花」——葛飾北齋的浮世繪畫作《神奈川沖浪裏》。這些天,它正在上海外灘壹號的Bund One Art Museum裡展出。連同這幅《神奈川沖浪裏》在內,眾多浮世繪名家的名作正在這場「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裡展出。《神奈川沖浪裏》是葛飾北齋作品《富嶽三十六景》中的一張。
  • 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最著名的畫:《神奈川沖浪裏》
    ——葛飾北齋1831年,71歲的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畫出了《神奈川沖浪裏》,這幅畫也成為史上最著名的日本畫之一。葛飾北齋 Katsushika Hokusai - 神奈川沖浪裏 The Great Wave of Kanagawa夏日炎炎,海浪衝擊下的神奈川,清涼了許多。
  • 穿越300餘年,浮世繪名家原作空降魔都!
    喜多川歌麿、葛飾北齋、歌川廣重、鈴木春信、鳥居清長、東洲齋寫樂……140 餘幅經典作品,精挑細選自幾千餘幅浮世繪作品。>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也許是遠東最為人所知的藝術作品,也是浮世繪裡的C位之作。
  • 穿越300餘年,浮世繪名家原作空降魔都
    這次也是國內第一次從歷史的視角策劃的浮世繪展覽,讓觀眾更全面、徹底地了解浮世繪藝術。喜多川歌麿、葛飾北齋、歌川廣重、鈴木春信、鳥居清長、東洲齋寫樂……140 餘幅經典作品,精挑細選自幾千餘幅浮世繪作品。
  • 《印象》:夢回江戶·浮世眾生
    > 原創 紀實人文頻道 紀實人文頻道「對話」:夢回江戶·浮世眾生國內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浮世繪藝術展「夢回江戶」在外灘一號盛大展出。
  • 藝推|90歲浮世繪巨匠葛飾北齋
    作者:高考美術傳播 編輯:藝推YITUI 浮世繪巨匠葛飾北齋 日本的浮世繪無人不知,而浮世繪最廣為流傳、最具代表性的形象是出自誰之手?
  • 日本東京之旅:從北齋美術館的浮世繪裡,一窺江戶時代生活之美
    日本「浮世繪」盛行於江戶時代(1603年至1867年),常見的浮世繪畫作「神奈川沖浪裏」,而且浮世繪的畫法現在還影響著一大批畫家,至今仍相當狂熱地被傳播與使用於文創商品等等設計上,這不禁使人想一探究竟浮世繪相較於其他繪畫派別的特殊魅力之處。
  • 浮世繪歌川派名作金陵展出,還原江戶時代民俗風貌
    澎湃新聞獲悉,「享此浮生——日本浮世繪經典作品展」5月1日起在南京明社·璞齋開幕,共展出浮世繪作品近40幅,其中大多來自歌川派。展出的作品中既有來自初代歌川豐國的《忠臣藏》,也有為世人所熟知的「浮世繪三傑」之一的安藤廣重的江戶百景與東海道系列作品,還有同為江戶時代名畫家的歌川國芳和歌川國貞的多幅作品。
  • 「展訊」「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在上海開幕
    7月3日,展覽「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在上海Bund One Art Museum開幕。展覽從浮世繪的發展脈絡結合名師名作的解讀以及對浮世繪版畫技藝繁衍的探索等方面,全面展現了浮世繪絢爛多彩的風俗人情和歷史價值。
  • 穿越回江戶時代,一探浮世繪版畫工藝
    濃濃的匠人氣息、精湛的手腕技藝、傳統的製作流程,使人仿佛穿越到了江戶時代。慵懶優雅的美人,表情誇張的歌舞伎演員,充滿島國情調的風景……一幅幅質感飽滿、生命力洋溢的浮世繪展品,向人們訴說著獨屬於那個時代的搖曳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