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萬象——葛飾北齋筆下的鬼怪圖

2020-12-09 傑西卡的魔法世界
葛飾北齋作品【百物語】

在文學和戲路領域除了痴男怨女的愛情之外,採用最多的題材就是鬼怪魔幻,這也是浮世繪畫家們經常用了創作的重要靈感,比如四世鶴屋南北的【東海道四谷怪談】,曲婷馬琴的【椿說弓張月】、【南總裡見八犬傳】葛飾北齋怪談系列【百物語】

「百物語」是江戶時代的集體招魂遊戲。夜晚,眾人聚集在一間暗室,並在隔壁點燃一百盞油燈,接下來大家輪流講鬼故事,每講完一個故事就去熄滅一盞油燈,直到最後一盞燈熄滅便會引來鬼怪。

葛飾北齋在鬼怪傳說方面的創作成就也是非常大的,他是最早將《百物語》中的故事融入浮世繪的畫家;

葛飾北齋百物語系列中【菊】出自怪談[皿屋敷],講述的是一個叫阿菊的女傭人不小心打碎了主人珍藏傳家之寶——十一個盤子裡的其中一個(另說法是盤子沒有破是主人藏起來了),然後被主人吊打致死後扔入井中(另一說法是阿菊自己投井自盡的),自此之後,井底每晚都會傳來阿菊數盤子的聲音「一個……兩個……三個」悲悲切切數到第九個的時候就開始哭泣,然後再從頭數起;

葛飾北齋作品【百物語·菊】這幅畫正是表現阿菊的現身,她那由盤子堆砌壘起的悠長的脖頸,面色蒼白又泛著青色,口中銜著怨氣,緩緩從井中爬出……

葛飾北齋作品【百物語·菊】

【百物語·巖】由江戶時代劇作家【鶴屋南北】作品《東海四谷怪談》中的故事創作的畫作,講述的是女子阿巖(據說是日本最醜陋的女子)被丈夫厭惡,最後被丈夫毒殺身亡,於是化作厲鬼怨靈遊蕩在人間復仇的故事;畫中阿巖的丈夫為了躲避阿巖鬼魂的復仇逃避到蛇山避難,卻不想阿巖的怨靈藉由燈籠而現身復仇,葛飾北齋將畫面設計為燈籠的特寫,畫中幽魂眼瞼下垂,因為被毒害而面部虛浮、頭髮脫落,殘破的燈籠猶如阿巖哀嚎的大嘴,訴說著自己的冤枉哀嚎,頃刻間仿佛就能把負心漢吞噬,而丈夫面對被自己毒害的妻子驚恐萬分。

葛飾北齋作品【百物語·巖】

在古代日本人相信,一些不能用科學解釋的現象皆是鬼怪妖魔作祟,江戶時代「妖怪」一詞由中國傳入日本,此前日語裡皆以「化物」「怪物」稱呼,幕府末年,社會矛盾更趨尖銳化,過激的天保改革,政府的腐敗、大地震……使犯罪率呈高發趨勢人心紊亂,四處動蕩不安而這一切也反應在浮世繪的作品中,同時怪談神魔小說和戲劇流行,也激發了浮世繪畫家的想像力、創作力,在畫家的筆下,人們所熟知的故事擁有了生動鮮活的形象,這些鬼怪就仿佛是江戶日常的百姓,因為各種離奇、怨氣、賦予輪迴、憎恨、現世報給那些作惡的人痛快的回擊,卻又帶著對人世無限的留戀,在沒有電影電視的年代,這些浮世繪給人們顯示了一個又一個魑魅魍魎的故事。

葛飾北齋作品【百物語】
葛飾北齋作品【百物語】

相關焦點

  • 藝推|90歲浮世繪巨匠葛飾北齋
    作者:高考美術傳播 編輯:藝推YITUI 浮世繪巨匠葛飾北齋 日本的浮世繪無人不知,而浮世繪最廣為流傳、最具代表性的形象是出自誰之手?
  • 浮世繪中的「異世界」,讀葛飾北齋、鳥山石燕筆下的靈與怪
    《闢邪圖-神蟲》(部分),平安-鎌倉時代(12世紀),奈良國立博物館藏,非本展展品到了中古時代,日本的「妖怪」形象開始變得「可親可近」,如《土蜘蛛草紙繪卷》中的妖怪看起來膽小怯弱,引人同情,而《付喪神繪卷》把人們生活中的舊道具妖怪化,藉此譬喻愛惜物品的重要性。室町時代《百鬼夜行繪卷》中形象滑稽的鬼怪在京都街頭昂首闊步,此時,妖怪終於被具象化,遍布畫卷。
  • 浮世繪日本橋:為你再現葛飾北齋、歌川廣重筆下的江戶勝景
    本期直播專場 「日本橋」,是江戶後期葛飾北齋、歌川廣重等被認為影響歐洲印象派的浮世繪大師們的創作原點。幕府遷都帶來的東海道沿岸經濟騰飛,為江戶後期風景類創作提供了大量有趣的民間素材。本場在線拍專場不僅為大家帶來了精美的收藏級浮世繪,同時將從浮世繪的演變、江戶符號、出版商版本、木版製作等角度串聯作品背景,為大家帶來精彩的講解!
  • 90歲浮世繪巨匠葛飾北齋:我還想多浪5年!
    日本的浮世繪無人不知,而浮世繪最廣為流傳、最具代表性的形象是出自誰之手?今日我們來聊聊日本歷史上最偉大的藝術巨匠、生活與靈魂大師——葛飾北齋,共同來探討下這位活到九十歲的長壽藝術家,為什麼會在70歲突然大紅大紫?而他的畫為什麼至今仍受到全世界喜愛?
  • 淺談日本浮世繪,曾影響梵谷莫奈,附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賞析
    筆下的美人有著文雅、健康、開朗、華美的風採,符合這一時期的江戶審美需求。 葛飾北齋的《百物語》,反映古代藝術中的鬼怪 2
  • 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等浮世繪亮相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但是今天我們要給大家介紹的東方藝術描繪的則是喧囂浮華的入世之景——浮世繪 (Ukiyo-e)。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浮世繪珍品展展出了150餘件浮世繪作品,其中包括葛飾北齋的「富嶽三十六景」和大部分喜多川歌麿「美人繪」作品,並推出了350頁的浮世繪畫冊。
  • 藝術一刻|葛飾北齋的浮世繪
    藝術一刻|葛飾北齋的浮世繪 2020-07-03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日本浮世繪代表大師——葛飾北齋
    說起「浮世繪」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它常常被當作日本藝術的代表,也常常被用於商業廣告,時尚產業和漫畫的表現中,陌生是因為大多數人對其來龍去脈基本沒什麼概念,然而事實上,在西方美術體系中,浮世繪卻被當作東亞美術的最高代表,並且實實在在的影響了包括梵谷、高更在內的20世紀西方畫家
  • 葛飾北齋晚年以「鐵棒滑滑」為筆名創作了大量的肉筆浮世繪
    葛飾北齋的浮世繪作品不同於以往的浮世繪畫家,他結合前人的創作經驗與西方的繪畫技巧,為浮世繪風景畫的創作打開了一個新的局面。「浮世」顧名思義,是指當時人們所處的現世,即現代、當代、塵世之類的藝術,因此浮世繪免回的是世間風情。這種日本獨特的繪畫藝術形式起源於17世紀,其對印象派的影響最為深廣。法國人對葛飾北齋尤其痴迷。
  • 葛飾北齋:巨浪之外
    5月25日,「葛飾北齋:巨浪之外」在倫敦大英博物館開幕。本次展出了日本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在生命最後20年(70歲至90歲)創作的110幅畫作,涵蓋浮世繪、油畫和插畫等類型,重要作品包括《神奈川沖浪裏》、《凱風快晴》等,呈現了畫家在晚年的精神世界和藝術成就。為避免版畫長時間暴露在燈光下造成褪色,這是自2011年以來這些畫作第一次公開展出。
  • 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經典版畫作品拍賣 高價成交
    原標題: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經典版畫作品拍賣 高價成交 中新網3月21日電 據日媒報導,19日,美國紐約的一場拍賣會推出了兩幅日本著名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的經典版畫作品,均以50萬美元左右的高價拍出。
  • 北齋與浮世繪
    據說在19世紀的歐洲,如果你從市場買回一塊肉,展開包裝紙你很可能看到一幅,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的作品。
  • 百科全書式浮世繪大展來了!從神奈川衝浪出發,帶你夢回江戶時代
    「活在當下, 盡情享受月光、 白雪、 櫻花和楓葉之美,盡情歡唱,將自己投入沉浮的塵世......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浮世』。」——淺井了意《浮世物語》一提及浮世繪,首先映入腦海的定是葛飾北齋筆下的《神奈川沖浪裏》,那幅關於滔天波浪的描繪。圖/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 神奈川沖浪裏》其實不然,正如淺井了意對「浮世」的闡釋,「浮世繪」即表現現實世間的繪畫。
  • 葛飾北齋|千禧年影響世界的唯一日本人,梵谷與浮世繪的緣分
    藝術家:葛飾北齋流派:浮世繪作品尺寸:高25.7釐米,寬37.9釐米當然畫名說的不是在神奈川那個地方衝浪,所以也不叫神奈川衝浪圖,正確的斷句是神奈川衝·浪裡。葛飾北齋的這幅作品不僅被日本國內推舉為描繪富士山的作品之翹楚,還被西方的印象派大師們相繼臨摹。梵谷甚至在大浪圖像中找到靈感從而畫出了《星夜》(The Starry Night);作曲家德彪西也受其影響寫下了交響詩《海》(La Mer)。
  • 「恐怕還是北齋適合中國一般人眼光」——葛飾北齋與中國的不解之緣
    ▲圖為《神奈川沖浪裏》  「為畫痴狂」的浮世繪畫家  在全球範圍內有哪一件作品的視覺形象堪與葛飾北齋所創作的彩色木刻版畫《巨浪》(又名《神奈川沖浪裏》,《富嶽三十六景》之一)形象相比,而周作人則獨鍾情於日本版畫浮世繪。但是,他們對於葛飾北齋在中國的推介都是不餘遺力的。  魯迅在留學日本期間,已經接觸到葛飾北齋作品。但那時由於經濟能力有限,所以想要收藏價格昂貴的浮世繪作品較為困難。直到20世紀30年代初,魯迅倡導新興的中國木刻運動後,他才開始收藏浮世繪版畫。現存魯迅收藏的浮世繪版畫作品共有60多幅,其中不乏有一些來自日本朋友的贈予。
  • 富士巨浪席捲大英博物館,葛飾北齋最後30年創造的永恆圖像
    富嶽三十六景之神奈川沖浪裏,葛飾北齋,木版畫,1831年(展出時間:5月25日-8月13日)如果葛飾北齋僅活了50歲,那麼日本浮世繪的歷史上只會多一個流行商業畫家的名字,他不可能被譽為浮世繪的天才,那張作為日本藝術標誌性作品的《神奈川沖浪裏》也不會誕生。
  • 探索葛飾北齋的浮世繪世界!揭秘10個不為人知的秘密
    葛飾北齋是日本藝術家和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和版畫家。繪製了描繪流行主題的木刻版畫 - 從歌舞伎演員到相撲選手,女性美女和著名風景。在他的職業生涯中,葛飾北齋用自己的風格革命化了這種藝術形式。葛飾北齋的作品在國際上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但對於藝術家本人的了解甚少。在這裡,我們看看木板背後的男人有10個有趣的事實。
  •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和他的《神奈川沖浪裏》
    浮世繪:17—19世紀流行於日本的一種版畫形式。他首先要由畫師在畫稿上作畫,然後由雕刻師依據畫稿在平滑的木板上刻出複雜而精緻的線條,最後由拓印師一次次分畫面不同的色彩拓印成畫。代表人物有: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以及安藤廣重。畫師們運用具有平面張力的線條和單純洗鍊的色彩,創造出許多優美而令人難以忘懷的形象。19世紀後期傳到西方,對梵谷為代表的印象主義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 日本浮世繪的由來與發展
    ;「浮世」這個詞來自於佛教用語,本意是指「人的生死輪迴和人世間的虛無縹緲」所以很多浮世繪題材都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時行樂」的意味,浮世繪的發展和日本藝伎及歌舞伎劇場發展密不可分,描述藝伎和町家女性的「美人畫」和歌舞伎的「役者繪」可以說是浮世繪得兩大主題;
  • 巨浪之外:大英博物館展出葛飾北齋110幅經典畫作
    「看見的世界」背後,是「想像的世界」   在89歲的漫長人生中,葛飾北齋所創作的作品多達3.5萬幅,幾乎涵蓋一切題材。「看見的世界」與「想像的世界」或許是解讀這位「畫狂人」的兩條線索。   葛飾北齋筆下最為人熟識的,當屬一系列「看見的世界」,以描寫風景為主題,其中就包括已標籤化的巨浪圖 《神奈川沖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