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繪中的「異世界」,讀葛飾北齋、鳥山石燕筆下的靈與怪

2021-01-11 澎湃新聞

「浮世」有瞬間即逝、世俗、浮華之意,故「浮世繪」多描繪歌舞伎演員、花魁,繁忙的江戶風景等世界上真實存在的事物,但有時也會繪製與現實世界完全不同的「異世界」。8月2日起在

日本東京太田紀念美術館展出的「妖怪、靈界、異國」

,以三個面向的作品引導大眾進入浮世繪的「異世界」。恰逢「中元節」與日本「盂蘭盆節」,藉由這個展覽了解日本文化的「異世界」。

月岡芳年 《於吹島之館直之古狸退治圖》

日本是一個多宗教信仰的國家。「妖怪」形象就經常出現在日本的神話傳說中。 「妖怪」反映了日本人自古以來對異世界抱有的恐懼與不安,同時還隱含了日本文化中對「近在身邊之物」的愛惜,如《百鬼夜行繪卷》中描繪的妖怪形象,初看似乎恐怖陰森,其實細節中充滿了可愛感。

伝土佐光信《百鬼夜行圖卷》(部分),室町時代(16世紀),京都真珠庵藏(重要文化財)非本展展品

在日本美術史上,「鬼怪」作為異世界的生物開始出現是在平安時代末期(12世紀)。從這一時期到鎌倉時代,「鬼」的形象在美術作品中大量出現,如描繪神靈驅邪的《闢邪繪》、呈現地獄情景的《六道繪》,是後世「妖怪」形象的源頭。

《闢邪圖-神蟲》(部分),平安-鎌倉時代(12世紀),奈良國立博物館藏,非本展展品

到了中古時代,日本的「妖怪」形象開始變得「可親可近」,如《土蜘蛛草紙繪卷》中的妖怪看起來膽小怯弱,引人同情,而《付喪神繪卷》把人們生活中的舊道具妖怪化,藉此譬喻愛惜物品的重要性。室町時代《百鬼夜行繪卷》中形象滑稽的鬼怪在京都街頭昂首闊步,此時,妖怪終於被具象化,遍布畫卷。妖怪畫卷的代表作陸續登場。

《土蜘蛛草紙圖卷》(部分),南北朝時代(14世紀),東京國立博物館藏(重要文化財)非本展展品

中古時代誕生的妖怪在江戶時期大幅增殖,在江戶街頭昂首闊步。那些妖怪衍生出新的故事並被圖鑑化。在浮世繪中,妖怪有時會驚嚇或攻擊人類,他們的外表是可怕的,但有時卻也幽默的,人類以堅定的態度面對妖怪的存在,他們也成為與人類共處的世界居民。

葛飾北齋,《百物語》,天保(1830~44)初期,非本展展品

江戶時期,妖怪們還被圖鑑化、被賦予名字。尋找妖怪的活動遍及全國,甚至延伸到人體內或地獄的世界。葛飾北齋、歌川國芳等浮世繪的巨匠創作了《百物語》、《相馬古內裡》等涉及妖怪題材的重要作品,影響巨大。

歌川國芳,《相馬舊王城》弘化(1844~46),非本展展品

其中,鳥山石燕因為在安永無年(1776年)完成的《畫圖百鬼夜行》三部曲,成為專門從事妖怪創作的畫家。在這一系列中,鳥山石燕主要描繪了一些超自然的對象,收錄範圍包括了鬼怪、鬼魂、幽靈以及妖怪,其中很多都是鳥山石燕根據日本文學、日本民間傳說以及日本傳統藝術而創作的。

鳥山石燕,《百鬼夜行圖》,安永5年(1776),非本展展品

儘管起初人們對妖怪感到無比恐懼,但到了後來也就逐漸地將它當作可供消遣的話題,《圖畫百鬼夜行》所記載的鬼怪共有130隻,不但相貌各異,且能力不同。鳥山石燕所創作的妖怪畫的特點在於,並不是集中地表現恐怖感,而是在畫中描繪出一些能夠使人微笑或是感到奇妙的因素。在這些畫作中,鳥山石燕往往融入了一些隱喻以及暗喻的手法,而讀者也經常可以通過細細品味這些細節來體會到畫家的創作本意。

月岡芳年 《和漢百物語·頓欲婆婆》

鳥山石燕曾在狩野派門人狩野周信的門下學習繪畫,同時師從俳句大師東流斎燕志學習詩歌。而他的門下還誕生了喜多川歌麿和戀川春町等畫家。他的畫作帶給了後世很大的影響,一些有名的作家如水木茂、京極夏彥等也以他的畫作作為基礎進行過創作。

歌川芳藤 《發切奇談》

在此次日本東京太田紀念美術館的展覽中,一幅歌川國芳的《東海道五十三對》之《舵手桑名屋德藏傳》講述了水手桑名屋德藏遇見「海坊主」,海坊主問他是否害怕自己。但舵手卻說自己更害怕這個世界。在日本的傳說中,海坊主會在暴風雨或是傍晚時出現於海面上,是漁夫們在海上作業時最怕碰到的妖怪。

歌川國芳 《東海道五十三對·舵手桑名屋德藏傳》

與這件作品的表達類似,海坊主的形象為一個體型碩大黑乎乎的光頭和尚,除了一對藍光爍爍的眼睛之外,看不清其面孔細節。他怪異的外觀似乎是一個來自不同世界的居民,只有他的眼睛漂浮在黑暗的陰影中。

歌川芳房《清盛布引瀧遊覽義平靈難波討圖》

展覽「靈界:鬼魂在黃泉之國復活」傳達了佛教輪迴的觀念,佛教的傳入導致地獄的思想廣泛傳播,靈魂、鬼被具象化為地獄的獄卒或一些奇怪的生物。《地獄草紙》《六道繪》等,探索表現妖怪的方式,在浮世繪中死去的人可能會像幽靈或武士一樣重新出現在世界上,死去的人也可能在地獄中變為可以暴力摧毀世界的惡魔。

歌川國芳《阿巖亡魂》

同樣在江戶時代,中國的通俗戲曲小說刊本通過商業渠道迅速東傳,受到上層社會的大力的追捧,這些刊本的插圖版畫深刻影響了市井木刻「浮世草子」,同時也催生了帶有浮世繪插圖的通俗讀本,使故事深入傳播到民間。 研究中國通俗小說在日本的接受,浮世繪是不可忽略的圖像。展覽中豐原國周的《水滸傳地獄巡迴》,水滸文化對日本的影響。

豐原國周 《水滸傳地獄巡迴》

而對於居住在閉關鎖國中的江戶居民而言,未曾目睹的

海外異國也相當於「異世界」

。浮世繪中描繪的中國、衝繩和歐美,甚至蒸汽船和鐵路等近代文明的產物,亦可以視為「異世界」的風景,其中可見日本人在和不同的文化相遇時既感到恐懼,又充滿期待。

歌川國虎《羅得島湊紅毛船入津之圖》

在日本,崇尚妖怪文化也是民間信仰的一部分,加之浮世繪是以版畫的形式製作出大量的複製品進行商業推廣,使得妖怪畫在普通大眾中流行開來。到了20世紀, 科技迅猛發展,傳播媒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上世紀中後期就開始以電視為主的三維形式表現漫畫以及「妖怪手錶」等遊戲又將傳統的繪畫方式帶入了新的境界。

歌川芳虎 《亞墨利加國》

展覽持續至8月28日,其中8月19、26日休館

相關焦點

  • 浮世繪日本橋:為你再現葛飾北齋、歌川廣重筆下的江戶勝景
    本期直播專場 「日本橋」,是江戶後期葛飾北齋、歌川廣重等被認為影響歐洲印象派的浮世繪大師們的創作原點。幕府遷都帶來的東海道沿岸經濟騰飛,為江戶後期風景類創作提供了大量有趣的民間素材。本場在線拍專場不僅為大家帶來了精美的收藏級浮世繪,同時將從浮世繪的演變、江戶符號、出版商版本、木版製作等角度串聯作品背景,為大家帶來精彩的講解!
  • 浮世萬象——葛飾北齋筆下的鬼怪圖
    葛飾北齋作品【百物語】在文學和戲路領域除了痴男怨女的愛情之外,採用最多的題材就是鬼怪魔幻,這也是浮世繪畫家們經常用了創作的重要靈感,比如四世鶴屋南北的【東海道四谷怪談】,曲婷馬琴的葛飾北齋在鬼怪傳說方面的創作成就也是非常大的,他是最早將《百物語》中的故事融入浮世繪的畫家;葛飾北齋百物語系列中【菊】出自怪談[皿屋敷],講述的是一個叫阿菊的女傭人不小心打碎了主人珍藏傳家之寶——十一個盤子裡的其中一個(另說法是盤子沒有破是主人藏起來了),然後被主人吊打致死後扔入井中
  • 藝術一刻|葛飾北齋的浮世繪
    藝術一刻|葛飾北齋的浮世繪 2020-07-03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日本浮世繪代表大師——葛飾北齋
    說起「浮世繪」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它常常被當作日本藝術的代表,也常常被用於商業廣告,時尚產業和漫畫的表現中,陌生是因為大多數人對其來龍去脈基本沒什麼概念,然而事實上,在西方美術體系中,浮世繪卻被當作東亞美術的最高代表,並且實實在在的影響了包括梵谷、高更在內的20世紀西方畫家
  • 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等浮世繪亮相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但是今天我們要給大家介紹的東方藝術描繪的則是喧囂浮華的入世之景——浮世繪 (Ukiyo-e)。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浮世繪珍品展展出了150餘件浮世繪作品,其中包括葛飾北齋的「富嶽三十六景」和大部分喜多川歌麿「美人繪」作品,並推出了350頁的浮世繪畫冊。
  • 淺談日本浮世繪,曾影響梵谷莫奈,附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賞析
    在1934年1月給日本歌人山本初枝的信中,魯迅曾寫道: 關於日本的浮世繪師,我年輕時喜歡北齋,現在則是廣重,其次是歌麿的人物。東洲齋寫樂曾備受德國人讚賞,我試圖理解他,讀了二三本書,但最終還是未能理解。
  • 藝推|90歲浮世繪巨匠葛飾北齋
    作者:高考美術傳播 編輯:藝推YITUI 浮世繪巨匠葛飾北齋 日本的浮世繪無人不知,而浮世繪最廣為流傳、最具代表性的形象是出自誰之手?
  • 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經典版畫作品拍賣 高價成交
    原標題: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經典版畫作品拍賣 高價成交 中新網3月21日電 據日媒報導,19日,美國紐約的一場拍賣會推出了兩幅日本著名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的經典版畫作品,均以50萬美元左右的高價拍出。
  • 葛飾北齋|千禧年影響世界的唯一日本人,梵谷與浮世繪的緣分
    藝術家:葛飾北齋流派:浮世繪作品尺寸:高25.7釐米,寬37.9釐米當然畫名說的不是在神奈川那個地方衝浪,所以也不叫神奈川衝浪圖,正確的斷句是神奈川衝·浪裡。他還是入選「千禧年影響世界的一百位名人」中的唯一的一位日本人。日本化政文化的代表人物。而且梵谷和他的弟弟提奧都是日本版畫的狂熱愛好和收藏者。那麼問題來了,在當時的社會為何日本的浮世繪傳入歐洲呢?
  • 90歲浮世繪巨匠葛飾北齋:我還想多浪5年!
    日本的浮世繪無人不知,而浮世繪最廣為流傳、最具代表性的形象是出自誰之手?今日我們來聊聊日本歷史上最偉大的藝術巨匠、生活與靈魂大師——葛飾北齋,共同來探討下這位活到九十歲的長壽藝術家,為什麼會在70歲突然大紅大紫?而他的畫為什麼至今仍受到全世界喜愛?
  • 葛飾北齋晚年以「鐵棒滑滑」為筆名創作了大量的肉筆浮世繪
    2000年,美國雜誌《生活》曾評選出「百位世界千禧名人」,即100個生活與1000年至1999年之間對全人類有巨大影響的著名人物。洋洋灑灑的名單中卻只有一位日本人的名字,他就是葛飾北齋。葛飾北齋的浮世繪作品不同於以往的浮世繪畫家,他結合前人的創作經驗與西方的繪畫技巧,為浮世繪風景畫的創作打開了一個新的局面。「浮世」顧名思義,是指當時人們所處的現世,即現代、當代、塵世之類的藝術,因此浮世繪免回的是世間風情。這種日本獨特的繪畫藝術形式起源於17世紀,其對印象派的影響最為深廣。法國人對葛飾北齋尤其痴迷。
  •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和他的《神奈川沖浪裏》
    浮世繪:17—19世紀流行於日本的一種版畫形式。他首先要由畫師在畫稿上作畫,然後由雕刻師依據畫稿在平滑的木板上刻出複雜而精緻的線條,最後由拓印師一次次分畫面不同的色彩拓印成畫。代表人物有: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以及安藤廣重。畫師們運用具有平面張力的線條和單純洗鍊的色彩,創造出許多優美而令人難以忘懷的形象。19世紀後期傳到西方,對梵谷為代表的印象主義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 從鳥山石燕到水木茂:日本妖怪文化發展報告
    鳥山石燕筆下的木魅比如大天狗原型是來自中國《山海經》中的天狗(之前文章有詳細講過,此處不做贅述),傳到日本後,慢慢與佛教中的天魔、道教中的山神元素等元素結合起來,融合成為一個皇室內鬥的現代犧牲品;而家喻戶曉「撒豆驅鬼」的習俗,則是起源於中國古代以除災招福為目的的追儺儀式。對妖怪文化饒有興趣的大和民族,已經將妖怪作為一門值得研究的學問。
  • 葛飾北齋丨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他影響了後來的整個歐洲畫壇
    原標題:葛飾北齋丨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他影響了後來的整個歐洲畫壇  葛飾北齋(1760年-1849年)Katsushika Hokusai,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他的繪畫風格對後來的歐洲畫壇影響很大,德加、馬奈、梵谷、高更等許多印象派繪畫大師都臨摹過他的作品。
  • 葛飾北齋和浮世繪:如果再給我5年壽命,我會成為一個真正的畫家!
    今年是日本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260年誕辰,他傳奇的一生涉獵了無數題材和技法,尤以風景版畫成就最高。 日本浮世繪學者永田生慈曾評論: 「葛飾北齋在江戶時代後期作為浮世繪師登上畫壇,但在作畫生涯的後半生,他沒有停留在浮世繪的範疇而開創了獨自的境界
  • 浮世光陰繪不盡 樂享當下且珍惜
    兩個小時的導覽活動中,劉德江老師娓娓道來,分享了鈴木春信的漢風古典美人繪、喜多川歌麿風靡日本的唐韻大首繪、鳥居清長的九頭身「清長風」美人繪、東洲齋寫樂傳神寫意的役者繪、葛飾北齋徵服世界的《神奈川衝·浪裡》、歌川廣重傳遞詩意鄉愁的名所繪以及這些浮世繪大師的藝術人生。
  • 日本浮世繪的由來與發展
    ;「浮世」這個詞來自於佛教用語,本意是指「人的生死輪迴和人世間的虛無縹緲」所以很多浮世繪題材都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時行樂」的意味,浮世繪的發展和日本藝伎及歌舞伎劇場發展密不可分,描述藝伎和町家女性的「美人畫」和歌舞伎的「役者繪」可以說是浮世繪得兩大主題;
  • 葛飾北齋浮世繪作品登陸深圳
    光明網深圳訊(記者 黨文婷)在形形色色的繪畫門類中,版畫是一種以「轉印性」和「複數性」為呈現方式的藝術樣式。由於版畫起源於印刷術,自降生之初便具備了與其他美術形式不同的藝術本體屬性特徵。也正因為這種獨特性,版畫放大了藝術作品兼具的審美功能與社會功能,在社會傳播過程中獲得了超越種族和人群的公眾認知度。5月16日至24日,2016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項目「透視東西——黑龍江省美術館藏十七至十九世紀中外版畫作品展覽」 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舉辦。
  • 百科全書式浮世繪大展來了!從神奈川衝浪出發,帶你夢回江戶時代
    「活在當下, 盡情享受月光、 白雪、 櫻花和楓葉之美,盡情歡唱,將自己投入沉浮的塵世......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浮世』。」——淺井了意《浮世物語》一提及浮世繪,首先映入腦海的定是葛飾北齋筆下的《神奈川沖浪裏》,那幅關於滔天波浪的描繪。圖/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 神奈川沖浪裏》其實不然,正如淺井了意對「浮世」的闡釋,「浮世繪」即表現現實世間的繪畫。
  • 帝都魔都2個浮世繪大展,大師名畫層出不窮
    它是一幅聞名世界的日本浮世繪,是葛飾北齋畫的《神奈川沖浪裏》。如果《蒙娜麗莎》是文藝復興的代表,那這幅畫相當於日本文化的符號。每次看浮世繪的時候,都感覺像在看日本的動漫,不管是風景還是人物,看時覺得輕鬆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