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羅馬帝國的社會結構如何?以貴族、市民、農民和下層民眾為例

2020-12-10 騰訊網

神聖羅馬帝國的社會,一如當時大多數歐洲國家,也是以農村和農業為主。1800年前後,仍有約85%的人口生活在農村。與鄉村-農民階層和城市下層以及中間階層相對的,是人口佔少數的社會上層,他們中的大多數是從農民的耕作中得到好處的人。屬於這一以農民勞動成果為生的上流社會的有貴族、教士和一部分社會地位較高的資產者。

從法律的角度看,神聖羅馬帝國的社會是一個等級社會

。因為聚集在帝國議會的帝國等級是當權者,

它們與法國的普通等級截然不同,是行使國家主權的,所以用它們來作社會分析並不合適

,因此這裡對等級只作一般性的介紹。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在巴勒莫

在帝國內,最為重要的階層是貴族

,其次是各類教會組織中的教士、城市和市鎮中的市民,農民及城裡的和鄉下的下層百姓。關於教士及封侯主教的內容,筆者會在下一篇文章中具體論述,這裡就先講貴族、市民及下層民眾。

在舊秩序裡,神聖羅馬帝國也像其他歐洲國家一樣,貴族是居民中最為重要的、是統治的團體。和其他國家一樣,

貴族不是清一色的同類人,而是由多個階層構成的。處於最高層也是影響最大的,非上層貴族莫屬。他們是邦君及其家屬,這些人是帝國議會裡兩個最為重要的議團的成員,有席位和表決權

。這個社會金字塔的尖頂,是皇帝和他的朝廷,也就是說,是哈布斯堡家族和洛林-哈布斯堡家族的皇后、大公及其夫人。

▲位於巴登-符騰堡州的霍亨索倫城堡

在他們之後是霍亨索倫、維特爾斯巴赫、韋蒂納及韋爾夫這些大的王族,然後是符騰堡、巴登、黑森等中等邦國的邦君和小諸侯以及小公爵

。最下面是直屬於帝國的伯爵和領主家庭,他們可通過擁有聯合票在帝國議會裡佔有席位。上層貴族,尤其是皇室和大的王族,在帝國的文化生活方面作為建築的委託人,藝術、教育和科學的促進者起著重要的作用。

對上層貴族中最下層的成員來說,由於受到財力的限制

,其發展自然也就勉為其難。這部分人與帝國騎士一起,構成了所謂的帝國貴族階層,

通過獲得教會的受俸神職,他們以業主和贊助人的身份,出現在新的教會位置上

。但帝國騎士已經屬於貴族中的第二個階層,即低等貴族。騎士等級約由350個家庭組成,它們分布在法蘭肯、士瓦本和萊茵地區,與他們擁有的帝國直屬領地一道,構成了低等貴族中地位最高的群體。此外,

屬於這一等級的還有鄉村貴族,即那些臣服於領主,並大多在相應的領地議會裡代表騎士等級的一些人

▲由德意志貴族所組成的條頓騎士團

在哈布斯堡世襲領地上也存在著領主等級,它雖然根據帝國法律不能算作上層貴族

,因為它在帝國議會裡既無席位也無表決權,

但它有很多地產,實際上的權力如此之大,以至於可以將它視作高等的貴族(但不是上層貴族)

。也正因為如此,對這些小邦領主來說,通過提升等級和獲取哪怕一小塊帝國土地,從而成為帝國貴族,顯得既具有吸引力也值得去追求。

例如來自波希米亞的富有的高等貴族之家洛布科維茨,在17世紀時,購得了上普法爾茨極小的一個帝國莊園施特恩施泰因,因此進入了巴伐利亞集團,不久又在帝國議會中佔有了席位和表決權。

儘管這微小的帝國直屬領地在經濟上沒有多少收益,與波希米亞領主們擁有的大片土地無法相比,但是有了它,就有可能上升為帝國的真正的上層貴族

。取得這樣的威望和地位,也讓洛布科維茨一家付出很多,因為他們現在必須幫助償還數量不少的帝國債務。

▲油畫中的低等貴族家庭形象

貴族中第三個也是最下面的一個階層,是官吏和文書貴族。這是指市民中那些爬上高位的人,他們因皇帝或邦君所賜的官職被封為貴族

。還有一些是商人,他們因積聚了大量的財富而歇業在家,因而大多出錢去買一份田產,買一張貴族文書。也有的是通過聯姻躋身貴族階層,因此努力生兒育女、增加家庭人口和積累財富。圖爾恩和塔克西斯、富格爾家就是很好的例子。

他們先是作為富有的商人和企業主被授予貴族稱號,然後進入低等貴族,最後通過等級的提升,甚至被納入上層貴族。這一社會地位的提高,大多要經歷幾代才能完成。

像馮·普裡爾邁爾男爵這樣一個低等貴族和鄉政領主,在短短的一代時間裡,就從埃爾丁一個依附農民的孫子和一個由糧倉看守人變成僱工者的兒子,上升為鄉政領主,以至巴伐利亞的「財政部長」,這種情況實屬少見。

這種情況只有通過接受良好的教育、忘我的勤奮和在耶穌會修士的幫助下才有可能出現。耶穌會曾為貧窮的男孩提供免費教育和承擔生活費用

。這些低等貴族和官吏貴族作為業主和藝術的促進者,在文化方面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神聖羅馬帝國的市民、農民和下層民眾

像貴族和教士一樣,市民層的構成也十分複雜

,有像在漢堡和法蘭克福大城市中的富有商人和銀行家,也有在鄉間小城市裡的街頭補鞋匠。

是否屬於市民,其標誌是市民權

上層社會通常由大商人、銀行家和藥劑師與金匠行會中的頭面人物構

成,此外還有自由職業者(醫生、公證員和律師)和公職人員,不過他們中的大多數並不是擁有市民權的真正市民。

中等階層由行會會員構成,他們地位的高低由從事的職業來劃分

,比如肉鋪師傅地位高於麵包師,最低的是補鞋匠和織亞麻工人。

▲神聖羅馬帝國市民家庭形象

他們的生活與行會息息相關,行會不僅負責他們的工作和收入,制定幫工、學徒和滿師的規章制度,還關心鰥寡老人的社會福利。在天主教地區,它們常常同時具有類似於教會兄弟會的職能。

這幾個階層為一種共同的、由教會主宰的市民文化和大眾文化所浸潤

。18世紀下半葉,在地位和文化水平較高的市民階層中產生了一種特殊的市民文化,這是在啟蒙運動、市民階層自身的道德觀和一種新的自我意識的影響下形成的。

▲神聖羅馬帝國農民犁地場景繪畫

當時,人數更為眾多的、對經濟發展更為重要的等級是農民。除了比例極小的自由農民以外,其他農民都聽命於封建領主,換言之,都屬於領主的基本財產

。領主們通常都有監管權和低級審判權。帝國內的土地租賃和使用方式各不相同。在不同的領地、不同的地區,有時甚至在一個領地內也有著差別。突出的是易北河左右兩岸農民的地位差異。在西部,土地是用多種不同的租借方式租給農民的,但是,實際上這些方式的差異逐漸消失了。在此,農民儘管還得向領主繳納捐稅,有時還得服勞役,但是,在易北河西岸,大部分土地都成為農民自己的土地,通常世代繼承耕種。

農民的社會地位則是由他們農莊的大小決定

的,也就是說,根據農莊的大小分成全農、半農、四一農或兼營他業的宅地農。有些地方還存在農奴制度,但從17世紀中葉起農民的役務普遍地縮小為繳納捐稅和服勞役,這種做法對全農一般不構成危害。

在德意志易北河以東地區,大多數農民的情景要糟糕得多,那裡仍然是領主家族的一統天下,農民是世襲的依附臣屬

。世襲臣屬是與依附關係和不得遷徙義務連在一起的。與河西岸相比,捐稅額可提高,服勞役的時間也可增加,人們的自由遷徙受到限制。此外,農民結婚須得到領主的許可,他們的孩子必須做僱工。還有,

農民這一位置不可傳給大兒子或小兒子,必須聽命於領主

。因此,這裡的農民是為地主莊園賣命的私有臣屬,這些莊園大多數都有可能發展成為贏利的大企業。

無論是在城市還是鄉村,下層民眾佔的比例都很高。城裡的下層民眾是打短工的,18世紀時還有家庭手工業者和手工工場工人

。此外有在家做手工活掙錢的寡婦,自己沒有財產的手藝人、傭人、幫工、學徒,以及傳統的「窮人」階層,這是些老人、無工作能力的人、長期患病者、失業者、流浪者和乞丐。

在鄉村也存在下層民眾,在饑荒和戰爭期間數量上升得特別快。

例如在1735年,帝國自由城市奧格斯堡的下層民眾數量佔了全城居民的39%左右。

▲油畫中的下層市民形象

在農村,除了「窮人」以外,所謂的無房者和借住房客也屬於下層民眾。

他們用打短工的方式維持生計。此外還有僱工,即住在領主莊園裡的僱農和女僕。一些研究表明,這些僱工大多是農民的沒有繼承機會的兒子或女兒,他們必須在他人的莊園裡幹幾年活,為自己今後的生活攢一點錢。鄉村下層民眾中地位較高者,是宅地農、少地小農和有一處小家產的人。這些人有自己的帶有院落的房屋,有一點屬於自己財產的可耕地,但為了維持生計,還得另外去幹一些活,比如作為鄉村中的手藝人或打短工。

在18世紀下半葉,這類少地小農和兼做其他副業的農民數量特別大。

Weis,Eberhard:Gesellschaftsstrukturen und Gesellschaftsentwicklung in der frühen Neuzeit. In: Bosl,Karl/Weis,Eberhard: Die Gesellschaft in Deutschland,Bd. 1. München 1976,S. 131-141.

Weis,Gesellschaftsstrukturen,Bd. 1,S. 136f.

Weis,Gesellschaftsstrukturen,Bd.1,S.136f.;Hartmann,Reichskreis,S.191f..

相關焦點

  • 等級森嚴的羅馬社會,下層民眾如何跨越階級壁壘,實現「羅馬夢」
    自耕的農民是羅馬夢的起點,他們在不同時期的表現有很多,為了實現向上層前進的夢想,他們有時集體鬥爭,有時依靠貴族保護人的庇護和提拔,保護制度維護了不同等級的和諧,為下層民眾提供了流動的空間,雖然羅馬社會的階級等級制度非常森嚴,但是平民也有機會躋身上流社會。
  • 近代早期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的多層次治理
    在整個歐洲,其領土面積僅次於沙皇俄國,除了包含當今德國之外,還包括如下10個現代歐洲國家全部的或者部分的領土:奧地利、比利時、捷克、丹麥、法國、義大利、盧森堡、尼德蘭、波蘭和瑞士。在中世紀的歐洲,所有人被劃分為「祈禱者」(即教士)、「徵戰者」(貴族)和「勞作者」(農民和市民)。宗教改革運動爆發後,教士這個等級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 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猶太人的數量分布和社會結構情況
    引言17和18世紀時,在神聖羅馬帝國裡生活著眾多的屬於小教派的團體,從猶太人、人數較少的基督教團體、操法語的胡格諾派,到「吉卜賽」人和其他的社會邊緣人群。由於篇幅有限,今天筆者就先和大家談談關於猶太人的一些知識。
  • 錢金飛:近代早期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的多層次治理
    在整個歐洲,其領土面積僅次於沙皇俄國,除了包含當今德國之外,還包括如下10個現代歐洲國家全部的或者部分的領土:奧地利、比利時、捷克、丹麥、法國、義大利、盧森堡、尼德蘭、波蘭和瑞士。在中世紀的歐洲,所有人被劃分為「祈禱者」(即教士)、「徵戰者」(貴族)和「勞作者」(農民和市民)。宗教改革運動爆發後,教士這個等級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 神聖羅馬帝國時期,女子中等學校、大學和高等學校的基本情況
    在17及18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區域內,屬於新教的女子中學非常少,大多數是在18世紀的最後30年才建立起來,而在天主教區域內,各種各樣的以女子教育為主的婦女學校團體一直在進行工作。這些學校招收的學生涉及普通的和貧窮的社會階層。
  • ​世界史之中世紀3:神聖羅馬帝國與法蘭克帝國
    800年,查理曼在羅馬禮拜時被教皇利奧三世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整個法蘭克王國也被稱為查理曼帝國。西羅馬帝國就此以皇位轉移至法蘭克國王的形式復闢。查理曼帝國至少在理論上奠定了後世神聖羅馬帝國的基礎,直到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被取消為止。教宗利奧三世認為800年查理曼大帝的加冕標誌著神聖羅馬帝國的開端,然而大多數人還是認為那時的帝國應該叫做法蘭克帝國。
  • 神聖羅馬帝國和德國是什麼關係?
    他們崇尚和學習希臘文明。 他們也挑起戰爭和擴張,不斷擴大版圖,成為了強大的羅馬帝國。在公元二-三世紀,他們的版圖到達了以當時的科技水平人力可以到達的範圍——南到整個地中海,北到萊茵河、多瑙河,西到英格蘭島、東到今日之西亞。 不過,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生命周期,鼎盛之後,羅馬帝國也開始走向衰落和分裂。
  • 查理曼稱帝與神聖羅馬帝國的形塑
    作者: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歐洲中古史和西方史學史 李隆國  提 要:公元800年的聖誕節,查理曼在羅馬加冕稱帝,在歐洲西部復興了羅馬帝國。如何選擇帝號、如何獲得合法性,是時隔三百餘年之後復興的西部帝國所必須要面臨的重大挑戰。
  • 浴場:古羅馬的精神文化,也是羅馬帝國由盛至衰的象徵
    由於浴場的功能多樣,因此其建築結構也相對較為複雜,但浴場建築的結構大致分為三個部分,主體部分、外圈部分和露天部分,主體部分包括一系列洗浴房間,如蒸汽浴室、熱水浴室、溫水浴室和冷水浴室,主體兩邊設置有理髮間、更衣室等。
  • 依附與掙扎的命運:中世紀下層騎士的自告,我該如何苟延殘喘?
    我們為了戰鬥而生,從戰鬥中展現我們的個人價值和存在的全部意義,這種悲慘的宿命,卻也掀起了西歐社會一個波瀾壯闊的畫面,隨著我的步伐,走進殘酷的中世紀歐洲大陸,為人們還原一段遠去的歷史。土地分封採邑制度和長子繼承制——「遊俠騎士」的出現的諸多因素作為一名下層騎士,每個人都想通過自己的奮鬥,躋身進入上層貴族騎士行列。可是下層騎士的基數太大,在騎士生涯的初期,每個人都是接近於貧困潦倒的境地。儘管光鮮亮麗的盔甲,讓我們在人前耀武揚威。
  • 從《老張的哲學》看老舍如何表現與批判「市民社會」
    從《老張的哲學》看老舍如何表現與批判「市民社會」《老張的哲學》是以老舍的故鄉北京為背景,熟悉老舍作品的讀者都知道,北京已經成為老舍小說中的一個「主角」。據統計,在老舍的作品中出現過二百四十多個真實的北京地名,其中大多都集中在北京的西北角,這裡正是老舍的出生地。
  • 近代德意志國家的起源:中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的分裂與邦國制的形成
    公元843年,查理曼去世之後僅僅29年,龐大的查理曼帝國就被他的三個孫子洛泰爾一世、查理和路易所瓜分,而分裂的三個法蘭克王國隨後的命運也各不相同:其中的西法蘭克王國逐漸形成了後來的法蘭西王國,而東法蘭克王國形成了早期的德意志帝國疆界,後來發展為神聖羅馬帝國。
  • 神聖羅馬帝國時期,那些著名的畫師和雕塑師及其從業動機
    引言在神聖羅馬帝國,許許多多有名或不那麼有名的畫師為無數的教堂做著裝飾工作,尤其是在帝國的南部。在這眾多的畫師中,只能選擇一部分代表加以介紹。首先簡要介紹來自盧加諾湖邊比索納的義大利人卡波福洛·騰卡拉——他在奧地利工作,使那裡的溼壁畫藝術進入了一個全盛的時期。
  • 「無羅馬」的德意志封建聯合為什麼起名為「神聖羅馬帝國」?
    在民族構成、語言文化、政治體制等諸多方面,神聖羅馬帝國與羅馬帝國都沒有關係。正因如此,學界基本不將神聖羅馬帝國視為羅馬帝國的延續,而是將之作為中世紀領主或者日耳曼歷史的組成部分。既然與羅馬帝國沒有關係,這個德意志封建領主聯合體為什麼起名為「神聖羅馬帝國」呢?
  • 羅馬帝國、東羅馬(拜佔庭)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有什麼關係?
    羅馬帝國是歐洲古代最強大的大帝國之一,也是如今歐洲文明的正源所在。不過除了羅馬帝國之外,歐洲歷史上還出現過東羅馬(拜佔庭)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那麼這三個「羅馬」有什麼關係呢?羅馬帝國在建立後發生了多次分裂和內戰,越來越難以維持統一。
  • 西方史:淺析查理五世與神聖羅馬帝國之間的會議
    引言1548年,查理五世以及神聖羅馬帝國的帝國議會制定了《國事詔書》,由帝國議會以及聯省議會頒布。該詔書將尼德蘭地區組成一 個「大勃艮第圈」,正式命名為「尼德蘭十七聯省」。詔書強調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為尼德蘭地區的宗主,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尼德蘭既是分立的,也是單一的整體,它奉行自治的原則。哈布斯堡統治下的尼德蘭的統治權在皇帝逝世 以後將由皇帝的男繼承人或是女繼承人永遠繼承下去。同時,《國事詔書》還規定了哈布 斯堡王室統治下的尼德蘭未來與神聖羅馬帝國其他部分之間的關係。
  • 105年,意志堅定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Henry IV)退位
    帕斯夏二世有將亨利一世開除教籍的權力,他能夠宣布將亨利逐出教會,使他無緣聖禮和教會的救贖。他甚至能夠對整個英國下禁行聖事令。禁令一下,教堂關閉,十字架將被蒙上黑布,死者會被埋在不聖潔的土地裡;民眾不能聚會做彌撒,也不再有婚禮和教堂鐘聲。禁行聖事令是神學上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觸髮禁令的國王很有可能招致人民對他的厭惡。
  • 神聖羅馬帝國,是鬆散的邦聯,由大約1000個德意志邦國構成
    神聖羅馬帝國是一個鬆散的邦聯,由大約1000個自治或半自治的德意志邦國構成。這些諸侯國大如強大的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小如漢堡、呂貝克和北部其他自由城市,甚至還有不超過幾平方公裡、由主教控制的更小領地。上普法爾茨被擠在波希米亞和巴伐利亞中間,而下普法爾茨則在遙遠的萊茵蘭地區。前者人口主要屬於路德教派,後者則為加爾文教派。自1356年神聖羅馬帝國制定憲法以來,每位新皇帝均由7位選帝侯選出。帝國鬆散的邦聯中有一個大法官法院負責外交事務以及與德意志諸侯協商。不過只有當面臨來自東南部的土耳其人的威脅時,這些德意志諸侯才能達成一致,建立起相對團結的外交政策。
  • 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不帝國的神聖羅馬帝國到底是怎麼來的?
    這篇你狗子不講武器,而是和大家聊一下神聖羅馬帝國到底是怎麼回事兒。之所以今天寫這個,是因為我之前老說德二帝國,德三帝國,也就是德意志帝國和納粹德國。而有小夥伴老會問到我那麼作為德一帝國的神聖羅馬帝國怎麼來的,所以...這篇和大家捋捋它到底算哪根蔥。
  • 神聖羅馬帝國歷任皇帝的鍍金地——皇帝堡
    皇帝堡是紐倫堡最有標誌性的中世紀建築,位於紐倫堡老城的最北端,因為紐倫堡曾是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直轄市,歷任皇帝都曾在此居住過一段時間,因此得名皇帝堡。在城堡裡,一定不容錯過的是雙層祈禱室,據說這個祈禱室的下層是下人和大臣們祈禱的地方,而上層才是皇室祈禱的地方,而從下層看去,耶穌的表情是凝重的,而從上層看去,耶穌則是微笑的,這也體現了皇權的尊貴和身份地位的分級制度。從上層祈禱室出來,是一個小型的博物館,介紹城堡的歷史。這裡還展出著彼得大帝非常重要的三件寶貝,在戰爭中遺失又失而復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