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替代下的晶盛機電:矽片產業鏈不斷完善

2020-12-14 網易新聞

近日有消息稱國內技術最先進的晶圓代工企業中芯國際向光刻機巨頭ASML訂購的光刻機順利到貨,這則消息披露後引起人們高度關注,甚至有人臆測中芯國際向ASML購買的是不是最先進的EUV光刻機。實際上從目前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現狀來看,除了晶圓製造多數環節核心設備依賴進口,在半導體矽片製造環節仍然對國外設備高度依賴。

半導體矽片是生產集成電路、分立器件和傳感器等半導體產品的關鍵材料,在半導體製造材料行業中的佔比達到36.78%,90%以上的集成電路都是製作在高純、優質的矽片上。半導體矽片行業是一個涉及對熱力學、固體物理、半導體物理和計算機仿真/模擬等多學科綜合運用的技術密集型行業,其生產流程也較長,典型的矽片環節由拉晶、矽錠加工、成型、拋光、清洗等環節構成,每一步都要用到相應的設備:

摩爾定律引導了集成電路的發展,相應的對矽片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矽片需要不斷提升單片矽片可生產的晶片數量、降低單片矽片製造成本以便與摩爾定律同步,因而矽片的直徑也不斷超大尺寸方向發展,從70年代的50mm發展到目前主流的300mm:

但是隨著矽片直徑的不斷擴大,對矽片表面局部平整度、表面附著的微量雜質、內部缺陷等關鍵參數的要求也不斷提高,這對矽片製造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應的對矽片製造設備的功能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總而言之一句話,矽片的技術壁壘越來越高。

矽片製造的第一步是拉晶,目前在拉晶過程中常用的兩種拉晶爐是直拉單晶爐和區熔單晶爐,對應的方法是直拉法和區熔法。

直拉單晶爐是將高純度的多晶矽材料在封閉的高真空或稀有氣體保護環境下通過加熱熔化成液態,再通過結晶形成具有一定外形尺寸的矽單晶材料的工藝裝備。直拉單晶爐也稱切克勞斯基法單晶爐,主要由石英坩堝、石墨坩堝、加熱器、隔熱層、冷卻裝置、坩堝支撐、溢熔接盤和電極等組成:

直拉法單晶爐的工作原理是向單晶爐石英坩堝內加入一定量的多晶矽後加熱石英坩堝到多晶矽熔融溫度之上,熔融的多晶矽充滿在石英坩堝中成矽熔體,之後慢速降低加熱功率,對矽熔體降溫後單晶爐籽晶通過提拉機構向下運動,籽晶杆前段的夾頭夾持籽晶,從單晶爐上端向下浸入矽熔體內。由於籽晶與矽熔體的固液界面附近的矽熔體維持一定過冷度,在一定溫度下矽熔體沿籽晶周圍按照籽晶晶向結晶。籽晶杆通過單晶爐提拉機構不斷旋轉,並以極慢速度提升,矽熔體不斷結晶並隨籽晶逐漸上升、長大、生長成棒狀單晶。

按照籽晶運動方式不同,直拉單晶爐分為籽晶杆向上提拉單晶爐和坩堝下降法單晶爐兩種,製備矽單晶通常用籽晶杆向上提拉單晶爐。

區熔法是在高真空或稀有氣體保護下將一個矽多晶棒通過爐體一個高溫的狹窄封閉區,使多晶棒局部產生一個狹窄的熔化區,移動多晶棒或爐體加熱體,使熔化區移動而逐步結晶成單晶棒的工藝設備,區熔法的特點是多晶棒在結晶過程中可以提升純度,棒料摻雜生長比較均勻:

區熔單晶爐可分為依靠表面張力的浮區熔鍊形式和水平形式,實際應用中以浮區熔鍊形式為主。區熔單晶爐主要由爐室、上軸、下軸、晶棒夾頭、籽晶夾頭、線圈等組成,在爐室中內設有冷卻水循環。

目前國內能製造半導體矽片的主要單晶爐廠商是晶盛機電(300316.SZ)和京運通(601908.SH)。晶盛機電目前有一款型號為TDR135A-ZJS的全自動晶體生長爐,屬於直拉單晶爐,目前也是國內最大的直拉單晶爐,可製備18英寸的矽單晶棒。京運通主要有JD-1100和JD-1200兩款全自動軟軸單晶爐,其中JD-1100單晶爐最大熔料330KG,JD-1200單晶爐最大熔料370KG,但兩型號只能用於10英寸及以下的矽單晶棒製備,對主流的12英寸矽片無能為力。

晶盛機電的FZ100A-ZJS區熔矽單晶路主要用於8英寸的矽單晶製備,也是國內最大的區熔矽單晶爐。此外公司還有矽片切片、研磨、拋光等矽片加工設備,在國內矽片產業鏈中布局比較齊全,且在單晶爐等關鍵設備領域具有領先的技術水平:

國外矽單晶爐的主要廠商是德國PVA TePla(普法拓普),公司與晶盛機電等類似,直拉單晶爐和區熔單晶爐均可生產,此外公司還有等離子體清洗機、去膠機等,可用於晶圓製造。

下一章將介紹矽片加工設備,敬請關注。

原創聲明:本文作者系阿爾法經濟研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謝絕媒體、公眾號或網站未經授權轉載。

免責聲明:阿爾法經濟研究發布的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國元證券--晶盛機電:矽片擴產 設備先行
    矽片行業進入技術平穩期,行業由「先發優勢」向「後發優勢」演進,吸引組件等其他環節的企業陸續加入矽片端,目前晶科、晶澳、上機、通威均規劃了較大規模的矽片項目。我們測算到2022年,中環、隆基雙寡頭的市佔率將從2018年的73%下降到55%。
  • 晶盛機電(300316)晶體設備專家,SiC、藍寶石有望發力
    晶盛機電(300316)晶體設備專家,SiC、藍寶石有望發力 安信證券  2021-01-06  李哲    [ 大 ] [ 中 ] [ 小 ]  列印同時公司還延伸到切、磨、拋、外延等生長後處理階段,成長為晶體製造一體化設備龍頭;在掌握設備製造技術的基礎上,延伸到下遊材料領域,發展空間不斷延展。    光伏平價矽片擴產浪潮剛剛開始,設備龍頭有望長期收益。全球光伏發電價格已在平價附近,促使光伏成為發展前景最好的新能源形式。為達到碳中和目標,光伏裝機任務重擔在身。
  • 半導體材料專題報告:矽片,集成電路大廈之基石
    而矽片尺寸越大,單個矽片上可製造的晶片數量就越多,單位晶片的成本隨之降低。因此廠商們紛紛向大尺寸矽片發展。在摩爾定律的影響下,矽片正不斷向著大尺寸方向發展。為提高生產效率並降低成本,向大尺寸演進是半導體矽片的發展方向。矽片尺寸變大,單位晶片的成本隨之降低。
  • 立昂微逆市10連板:國產替代市場空間巨大 研發12英寸矽片能力突出
    在產業鏈的延伸和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工作上,2013年,公司成功引進日本三洋半導體5英寸MOSFET晶片生產線及工藝技術;2015年,公司收購浙江金瑞泓後橫跨半導體分立器件和半導體矽片兩大細分行業,成為國內頗具競爭力的半導體產業平臺之一;2016年,公司順利通過了國際一流汽車電子客戶博世 (Bosch)和大陸集團(Conti-nental)的體系認證,成為國內少數獲得車載電源開關資格認證的肖特基二極體晶片供應商
  • 添迎讀2021策略系列之機械:乘風向上,國產崛起
    值得關注的是,在此輪疊加國內外疫情壓力測試的上升周期中,中國製造全球供給替代明顯,產業鏈的完整性和穩定性優勢凸顯,逐漸承接了歐美日等國的訂單,替代進口的進程日益加速。例如,工程機械領域,三一重工、徐工機械等國內主機廠加速取代外資主機廠的歷史地位,恆立液壓、艾迪精密逐步取代KYB、川崎重工、力士樂等傳統液壓件品牌,國產機器人廠商埃斯頓和機器人「四大家族」差距越來越小。
  • 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專題報告:產業鏈概覽及投資方向
    合肥長鑫作為 DRAM 國產替代龍頭,1xnmDDR4 產品已上市銷售,與國際領先水平僅相差一代;長江存儲為 NANDFlash 國產替代龍頭,64 層產品已出貨,128 層 NANDFlash 有望突破,將達到國際水平。
  • 晶盛機電成功出爐全球首顆700kg級藍寶石晶體
    12月22日,記者從浙江晶盛機電股份有限公司獲悉,公司晶體實驗室和子公司晶環電子共同研發的700kg級首顆超大尺寸藍寶石晶體於當天上午成功出爐。這也是晶盛機電繼2017年長出國內首顆300kg級晶體,2018年誕生全球首顆450kg級晶體之後實現的三級跳,使其在藍寶石晶體生長技術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今年年初,針對疫情的不確定性,晶盛機電提出「長期提前,短期觀察」經營策略,快速啟動多個大項目研發,700k級藍寶石晶體即是其中之一。
  • 打破國外企業壟斷,國產大矽片企業重慶超矽投產之路;華為和南郵...
    6、臻驅科技完成1.5億元B輪融資,用於車規級功率模塊量產等  7、2020年度二十個重大科學問題發布,這三大問題圍繞集成電路  1、【芯裡程】打破國外企業壟斷,國產大矽片企業重慶超矽投產之路  集微網消息,半導體矽片是我國半導體產業鏈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最大的環節之一,此外,大矽片供應集中度極高,主要由Shin-Etsu、SUMCO、環球晶圓等供應,本土化推進意義重大。
  • 半導體設備行業深度報告:國產突破正加速
    在國家政策支持本土半導體公司發展的大背景下, 國產替代正在加速推進且空間十分廣闊,當前是切入測試設備領域的黃金時期。探針臺國產自給率幾乎為 0,本土廠商處於市場導入階段。國內主要有三家:中電 45 所曾一度在國內 市佔率達到 67%,但因技術劣勢,市佔率被壓縮;長川科技已研發 8 英寸和 12 英寸探針臺,8 英寸已開始 發貨;深圳矽電可量產探針臺。
  • 矽片漲價帶動產業鏈價格提升 恆星科技金剛線產能釋放在即
    7月31日,光伏行業龍頭隆基股份再度上調矽片價格,其中158.75mm和166mm單晶矽片最新價格分別為 2.90 元/片和3.03 元/片,漲幅分別達到10.3%和11.0%。受上遊漲價影響,產業鏈相關概念股持續走強,以三超新材、岱勒新材為代表的金剛線公司上周分別上漲26.64%和10.25%。
  • 2021年機械行業策略報告:乘風向上,國產崛起
    從出口結構上,近月來,中遊機電類產品出口增速逐漸提升,主要以家電、專用設備、紡織服裝等產品為主,表明中國製造在 全球份額佔比提升。中國製造全球供給替代明顯,在全球產業鏈中競爭力增強。疫情在全球蔓延,海外部分企 業復工困難,產品供應不足,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受阻的情況下,我國企業較為迫 切的需要實現產業鏈自主保障、補上國外供應鏈的缺口,並且更加重視供應鏈安全問 題、完善國內供應鏈戰略布局。這給具備國產替代的能力的優秀國內企業提供了千載 難逢的歷史機遇,憑藉一定的價格優勢以及自身在技術、產能、售後等方面比較優勢, 快速證明自己並鞏固自身產業鏈地位。
  • 矽片尺寸未來不太可能統一
    來源:光伏新聞 光伏產業的行業規模已經不需要討論了,對化石能源的替代將使人類躍入矽基能源,應該感謝之前的無數企業與資金,不斷推動光伏從實驗室走向商業應用。因為光伏一旦進入平價上網,應用場景必然多元化,地面電站不是唯一需方,未來光伏會嵌入我們生活的各個場景,因此組件端的技術含量將增高,組件未來很可能佔據整個產業鏈的主導地位。不管210還是182,166,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市場,這幾個也不會是終極尺寸。
  • 未來四年中國晶矽片切割刃料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分析
    當前我國生產晶矽片切割刃料多採用微粉溼法分級技術,該技術能夠以高效率得到高質量產品。晶矽片切割刃料主要應用到太陽能矽片和半導體晶圓片的切割,是目前矽片線切割的三大耗材之一。晶矽片切割刃料是以碳化矽為原材料,通過一系列加工形成的高純度碳化矽微粉,再加入石英砂、石油焦等主要原料,通過高溫煉製而成。晶矽片切割刃料是影響矽片切割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對於高精矽片的成片率、質量、成本、加工銷量等產生重要意義,因此晶矽片切割刃料的生產加工尤為重要。當前我國生產晶矽片切割刃料多採用微粉溼法分級技術,該技術能夠以高效率得到高質量產品。
  • 【IPO價值觀】從立昂微擬上市看國產半導體矽片發展;瀾起科技:DDR5...
    此次其募資也是投資6寸和8寸矽片項目,然而從12英寸市場來看,國內廠商依然任重而道遠,那麼,對於立昂微電而言,其又能否成為國產半導體矽片產業重要的支柱?在一定的程度上,兩者屬於產業鏈上下遊關係。從這兩大業務來看,半導體矽片2016-2018年營收分別為3.79億元、4.83億元、7.98億元,由此可見增長速度較快,在公司總營收中的佔比分別為57%、52.30%、65.62%,顯而易見,整體而言該部分業務已經成為公司的重心。
  • 光伏板塊崛起 上遊產業實現進口替代
    摘要 【光伏板塊崛起 上遊產業實現進口替代】繼矽料和矽片熱潮之後,光伏行業相對低調的上遊耗材產業鏈也在迎來持續的上漲行情。比如切割光伏矽片必不可少的高硬脆切割耗材金剛線,正蓄勢待發。
  • 打破國外壟斷:成功研製首臺國產12寸晶圓設備
    【12月31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國在整個晶片產業鏈技術方面,一直都依賴於進口,從最開始的EDA軟體,再到半導體材料、設備等等,這些核心技術、設備一直都被國外廠商所壟斷,而就在近日,全球半導體產業鏈掀起了一個漲價潮,整體晶片售價 漲幅高達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