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中為何有如此之多的愛爾蘭裔?

2020-12-14 歷史研習社

文/王凱迪

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純正的移民國家。從公元1620年抵達麻薩諸塞的五月花號遊輪開始,大量來自歐洲的白人群體跨越大洋來到這片陌生的新大陸,成為了美國主流文化的底色。誠然,來自英德等國的移民是美國白人的主體。

然而,來自愛爾蘭的移民後裔卻在美國的政經界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美國已有的四十五位總統中,有包括西奧多羅斯福、威爾遜、尼克森、裡根、甘迺迪在內的10餘名總統為愛爾蘭裔族屬,愛爾蘭裔的美國人約有3600萬人,愛爾蘭裔更是佔到美國人口總數的12%。為什麼美國會有如此多的愛爾蘭人?

圖/布希父子就是愛爾蘭移民後裔

01 錯綜複雜的英國與愛爾蘭關係

從公元1541年英國國王成為了愛爾蘭國王開始,直至1922年愛爾蘭自由邦成立之前,愛爾蘭一直是處於英國的統治之下;在著名的英愛戰爭結束之後,愛爾蘭正式獨立於大不列顛。但是北方英裔新教徒佔據多數六個郡依然留在聯合王國內,也就是今天的北愛爾蘭。大英帝國不僅牢牢控制著這片飛地,還將自己的國名改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以示北愛是自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於是,雙方圍繞北愛問題的糾紛與衝突在二戰之後持續不斷,而雙方複雜糾葛的歷史問題,則直接影響到了當年英國的北美十三州殖民地,也就是後來的美國。

02 背井離鄉的人們

新大陸發現之後,讓英國統治下生活不甚如意的愛爾蘭人看到了機會。眾所周知,愛爾蘭作為一個傳統的天主教區域,他們與英國新教宗主的關係自然存在信仰的隔閡,因而必然會遭到英國政府與社會的集體排斥與潛規則。因此,為了尋找一個自由安寧的環境,他們追隨英國殖民者來到美洲大陸,在農場裡種植、在礦山裡開採等等。由於新大陸對於人口的需求幾乎是無限的,所以大量愛爾蘭人從英倫跨越大洋而來,他們也就是這片新大陸最早的奠基人之一。

不過,愛爾蘭人的湧入仍未停止。1845年至1852年七年間,愛爾蘭爆發了史無前例的大饑荒,人口銳減了將近四分之一。不過,英國政府顯然並沒有將愛爾蘭人視作自己的國民,不僅沒有給予愛爾蘭人及時的援助,甚至還要求他們保持對英倫島的糧食輸出。在這樣不人道的政策迫害下,大量愛爾蘭人只能選擇背井離鄉,到先輩們奮鬥的北美大陸討生活。

圖/逃避饑荒的愛爾蘭人

03 探索求生

愛爾蘭人在新大陸的生活也並非一帆風順。

來自鄉下的愛爾蘭農民,只能在美國建設中從事最為基礎的產業工人工作,生活狀況也就是比黑人略強一些,基本上屬於美國的最下層勞動力群體。更為慘澹的是,本以為可以擺脫宗教壓迫的愛爾蘭人發現,美國社會對他們的天主教屬性同樣存在敵意,當地主導的新教徒依舊不斷對他們進行歧視和打壓。

然而,到了新大陸的愛爾蘭人顯然已經不可能再回去了。幸運的是,愛爾蘭人並非沒有機會,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美國工業化建設迅速升溫,愛爾蘭人憑藉自己勤勞肯幹能吃苦的島國特質,逐漸拉平了自身與其他歐洲裔美國白人的距離。

更為重要的是,由於愛爾蘭人群體大部分為大城市的產業工人,且相互之間結社組團工作居住,因而形成了一股強大的群體力量。他們利用行業協會與工人組織為政治政治跳板,以愛爾蘭裔的規模人口作為支柱,逐漸從中層向高層邁進,在美國的政治領域實現了卓越的成就。

圖/美國愛爾蘭裔

參考文獻:

1.羅伯特·基(Kee.R.):《愛爾蘭史》

2.史仲文:《世界全史百卷本》

相關焦點

  • 美國有6000萬德裔,為何說了算的卻還是英裔呢?
    中國古代有句話叫做「人多力量大」,意思是人口越多,越是能夠產生最強大的力量。這放在一個國家層面,更是如此。對於世界各國來說,國內民族雖然很多,但是基本上都是人口最多的那個民族說了算。最典型印度的印度斯坦族,俄羅斯的斯拉夫人,還有伊朗的波斯人等都是如此。
  • 在美國,憑啥義大利人就不如愛爾蘭人吃香
    主角雖是愛爾蘭裔,說的卻是義大利裔地下世界的事——這是義大利裔導演斯科塞斯的最愛,而義大利裔的老戲骨羅伯特·德尼羅和艾爾·帕西諾擔綱主演,更被視作向「黑手黨經典電影」《教父》系列的致敬。那麼,問題來了——為何偏偏是愛爾蘭裔和義大利裔的組合?僅僅是因為人口各佔全美11%和6%所帶來的大概率事件?
  • 德裔是美國第一大族群,為何在美國沒有獲得主導地位
    如今美國境內的德國人後裔已經高達6000萬,約佔美國的17%,是美國第一大族群。眾所周知,德國人非常聰明勤勞,又能徵善戰,背後還有強大的母國德意志帝國做支撐,但作為第一大族群的德裔始終處於配角的地位。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德裔是美國第一大族群,為何在美國沒有獲得主導地位?
  • 美國「黑人之死」引發的多國民眾抗議活動,又多了荷蘭與愛爾蘭!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東堯】加拿大、英國、紐西蘭、日本……美國之外,黑人男子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抗議活動仍在繼續向多國蔓延,現在,又多了荷蘭以及愛爾蘭。據法新社消息,當地時間1日,數千人在荷蘭以及愛爾蘭舉行集會,就弗洛伊德遭警察暴力執法致死事件進行抗議。
  • 美國人口最多的是德國裔,為何美國卻沒形成德語文化?
    那大家可能就有疑問了,德裔美國人那麼多,但美國國內德國文化痕跡很少啊,而且美國人也不說德語啊,這倒是真的,當今大多數德裔美國人社區已經不再具有可確認的族群特徵,即使許多大都市地區仍然有德裔美國人集中聚居。
  • 愛爾蘭人為啥要到遠隔萬水千山的美國?其實是無奈之舉
    美國的歷史僅有300多年,但卻是世界上響噹噹的移民大國。而在其人口眾多的白人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來自於愛爾蘭。現今的愛爾蘭人口接近460萬人,而目前美國的愛爾蘭人,準確地說是愛爾蘭裔就有3600萬人,超過了美國總人口數的十分之一。
  • 精選一組關於德裔美國人的趣知識
    在19世紀時持續有大批的德國移民湧入,並在1840年到1900年間達到高潮(約有600萬人)。(1885年川普的爺爺16歲的弗裡德裡希·川普一個人、一隻皮箱,一張三等艙船票,闖入紐約。)三,雖然德裔移民成為人數最多的移民族群,超過愛爾蘭和英國。
  • 為什麼美國人會說義大利裔是「半個黑人」?
    二、早期義大利移民浪潮與「反義大利主義」的產生相對於「美利堅建國者」的英裔美國人和十九世紀早期就開始向美洲移民的德裔美國人,義大利裔美國人的移民歷史要晚得多。[6]可想而知,如果《綠皮書》中的維利朗加生活在十九世紀末,那當他載著黑人老闆被當地WASP警察逮住時,等待他的,可能就不是「簡單」的牢獄之災,而是一根通向死亡的絞索。然而,即使如此,富庶的新大陸仍然吸引著義大利移民的目光,越來越多的義大利移民來到美國,龐大的數量顯然不是WASP靠著私刑就能夠阻止的。
  • 英裔僅佔美國人口比例的12%,為何美國卻是個地道的英語國家
    當然,想要移民美國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你不僅要想辦法獲得美國的綠卡,有時候還要有一定的語言基礎,每年的雅思託福考試都會難倒一大批想去美國的考生。實際上,美國本身就是個移民國家,是由多個來自世界各地的民族組成的,有英國人、德國人、法國人、波蘭人、印度人、中國人、日本人、非洲人等等。
  • 為什麼在愛爾蘭有那麼多人是紅頭髮?
    為什麼偏偏在愛爾蘭那麼多人擁有紅頭髮?這有兩個主要原因。下面由小編給你們講一講。 最重要的是,它是一個隱形基因,因此要生下一個紅髮孩子,需要父母雙方都有紅頭髮。 在愛爾蘭以外的一些地方也發現了紅髮群體。例如,在俄羅斯的烏德穆爾特人中,蘇格蘭人和威爾斯人中也有一些紅髮女郎。 相對孤立的生活環境
  • 美國衛生局非裔局長亞當斯就弗洛伊德之死發聲:那個人可能將是我
    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美國衛生局非裔局長傑羅姆·亞當斯將自己與黑人喬治·弗洛伊德相提並論。弗洛伊德被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的白人警察粗暴執法致死,引發了美國全國的抗議。美國衛生局非裔局長亞當斯就弗洛伊德之死發聲:我看到自己的影子。
  • 唐德鑫|《愛爾蘭人》從「拓荒歐洲」到「拓荒北美」的悲壯史詩
    大逃亡:一部「闖美」激蕩史根據美國最新的人口普查結果,現今美國人中愛爾蘭裔的人口數量高達3600萬,佔美國總人口的12%,僅次於德國裔人口。也就是說,大約每10個美國人中就有1個有愛爾蘭血統。而今天的愛爾蘭人口僅僅才400餘萬人。
  • 愛爾蘭1845年人口高達800萬,如今只有不到500萬,這是為什麼?
    在19世紀40年代,愛爾蘭人口曾達到巔峰時期的800餘萬人。可到如今,實際人口數跌落到只有400餘萬。最低谷的時候,甚至只有可憐的280多萬。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愛爾蘭裔多達7000餘萬人。
  • 「研究報告」「我無法呼吸」:喬治·弗洛伊德之死與非洲裔美國人的...
    據「警察暴力地圖」網站的不完全統計顯示,每年都有數百名非洲裔美國人被警察槍擊致死,而且不少死者都是在手無寸鐵的情況下被殺害。2013年至少有291名,2014年至少有277人,2015年至少有305人,2016年至少有279人,2017年至少有276人,2018年至少有258人,2019年至少有259人。研究發現,與美國其他種族人口相比,非洲裔正以令人不安的速度被警察殺害。
  • 義大利裔在美國究竟是怎樣的魔鬼?
    也就是說,義大利北部富人不想打工,於是選擇南美,南部窮人只能打工,於是就多去北美。目前,在美國有1800萬義大利裔(佔美國總人口6%),在南美的巴西有2500萬義大利裔(佔巴西總人口15%),在阿根廷有2500萬義大利裔(佔阿根廷總人口62.5%)。這三個國家的義大利裔的人口加起來已經超過了義大利本土。
  • 美國非裔弗洛伊德葬禮在休斯敦舉行
    當地時間6月9日,美國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的葬禮將在德克薩斯州休斯頓舉行。葬禮上,他的家人回顧了弗洛伊德的生平:休斯敦是他兒時故裡。他生長在該市的非裔聚集地「第三病區」(The Third Ward)。他在20世紀90年代與嘻哈樂隊一起發行說唱音樂磁帶,他是當地非裔社區中學——傑克·耶茨高中的一名優秀運動員。
  • 永久中立國愛爾蘭,是一種態度,也是一份責任
    2020年對於美國來說,是不太平的一年,肆虐的疫情還未過去,5月底,因種族問題而爆發的大規模抗議遊行卻已持續了一個星期,並且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 《愛爾蘭人》,馬丁·斯科塞斯終於拍出了一生最重要的作品
    實際上這是美國發展最高速的過程,只是它換了一個角度,講的是陽光照耀下的陰影部分。歷史有多偉大,就有多荒誕,大抵就是這個意思。四、真實的歷史是什麼樣的?《愛爾蘭人》改編自查爾斯·布朗特出版於2004年的《我聽說你刷房子》這部回憶錄。
  • 貿易戰:美國非裔豆農的「悲歌」
    像他這樣的現購自運農民,在美國不在少數,他們對價格變動尤為敏感。貿易戰已逾一年,豆農在焦慮中邁入第二個大豆種植季。貿易爭端未有平息跡象,川普更威脅九月再度加稅。自貿易戰起,美國對東方大國的大豆出口量下跌約70%。美國大豆協會會長大衛·史蒂芬斯表示,天災、害蟲、野草和正常的市場波動帶給農民的麻煩本已經夠多了,「但捲入一場貿易戰超過一整年,是全然不同的程度。」
  • 導致愛爾蘭人上百萬人死亡的大饑荒,原來是「土豆」惹的禍
    馬鈴薯,作為「哥倫布物種大交換」,全球互動交流的產物,讓愛爾蘭在15-18世紀迎來了人口大爆炸,人口從200萬一下飆升到800萬。隨之而來的大悲劇,卻讓全世界為之震驚。1845-1849年,因為馬鈴薯霜黴病菌,馬鈴薯減產導致上百萬的愛爾蘭人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