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凱迪
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純正的移民國家。從公元1620年抵達麻薩諸塞的五月花號遊輪開始,大量來自歐洲的白人群體跨越大洋來到這片陌生的新大陸,成為了美國主流文化的底色。誠然,來自英德等國的移民是美國白人的主體。
然而,來自愛爾蘭的移民後裔卻在美國的政經界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美國已有的四十五位總統中,有包括西奧多羅斯福、威爾遜、尼克森、裡根、甘迺迪在內的10餘名總統為愛爾蘭裔族屬,愛爾蘭裔的美國人約有3600萬人,愛爾蘭裔更是佔到美國人口總數的12%。為什麼美國會有如此多的愛爾蘭人?
圖/布希父子就是愛爾蘭移民後裔
01 錯綜複雜的英國與愛爾蘭關係
從公元1541年英國國王成為了愛爾蘭國王開始,直至1922年愛爾蘭自由邦成立之前,愛爾蘭一直是處於英國的統治之下;在著名的英愛戰爭結束之後,愛爾蘭正式獨立於大不列顛。但是北方英裔新教徒佔據多數六個郡依然留在聯合王國內,也就是今天的北愛爾蘭。大英帝國不僅牢牢控制著這片飛地,還將自己的國名改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以示北愛是自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於是,雙方圍繞北愛問題的糾紛與衝突在二戰之後持續不斷,而雙方複雜糾葛的歷史問題,則直接影響到了當年英國的北美十三州殖民地,也就是後來的美國。
02 背井離鄉的人們
新大陸發現之後,讓英國統治下生活不甚如意的愛爾蘭人看到了機會。眾所周知,愛爾蘭作為一個傳統的天主教區域,他們與英國新教宗主的關係自然存在信仰的隔閡,因而必然會遭到英國政府與社會的集體排斥與潛規則。因此,為了尋找一個自由安寧的環境,他們追隨英國殖民者來到美洲大陸,在農場裡種植、在礦山裡開採等等。由於新大陸對於人口的需求幾乎是無限的,所以大量愛爾蘭人從英倫跨越大洋而來,他們也就是這片新大陸最早的奠基人之一。
不過,愛爾蘭人的湧入仍未停止。1845年至1852年七年間,愛爾蘭爆發了史無前例的大饑荒,人口銳減了將近四分之一。不過,英國政府顯然並沒有將愛爾蘭人視作自己的國民,不僅沒有給予愛爾蘭人及時的援助,甚至還要求他們保持對英倫島的糧食輸出。在這樣不人道的政策迫害下,大量愛爾蘭人只能選擇背井離鄉,到先輩們奮鬥的北美大陸討生活。
圖/逃避饑荒的愛爾蘭人
03 探索求生
愛爾蘭人在新大陸的生活也並非一帆風順。
來自鄉下的愛爾蘭農民,只能在美國建設中從事最為基礎的產業工人工作,生活狀況也就是比黑人略強一些,基本上屬於美國的最下層勞動力群體。更為慘澹的是,本以為可以擺脫宗教壓迫的愛爾蘭人發現,美國社會對他們的天主教屬性同樣存在敵意,當地主導的新教徒依舊不斷對他們進行歧視和打壓。
然而,到了新大陸的愛爾蘭人顯然已經不可能再回去了。幸運的是,愛爾蘭人並非沒有機會,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美國工業化建設迅速升溫,愛爾蘭人憑藉自己勤勞肯幹能吃苦的島國特質,逐漸拉平了自身與其他歐洲裔美國白人的距離。
更為重要的是,由於愛爾蘭人群體大部分為大城市的產業工人,且相互之間結社組團工作居住,因而形成了一股強大的群體力量。他們利用行業協會與工人組織為政治政治跳板,以愛爾蘭裔的規模人口作為支柱,逐漸從中層向高層邁進,在美國的政治領域實現了卓越的成就。
圖/美國愛爾蘭裔
參考文獻:
1.羅伯特·基(Kee.R.):《愛爾蘭史》
2.史仲文:《世界全史百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