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入主題之前,閒雲先來給各位普及一下生物種類的劃分。整個生物界從大到小可以劃分成域、界、門、綱、目、科、屬、種,以人類為例,從生物學角度來說我們屬於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種,這是人類具體的生物學劃分。生物分類的最低一級單位是種,也就是我們習慣說的物種。每個物種因為生存環境的差異、進化時的演變和地理環境的分布等,又可以劃分成多個亞種。

亞種之間雖然同屬一個物種,但卻有多方面的差異存在。以老虎為例,老虎代表了一個物種,它的亞種有東北虎、華南虎、蘇門答臘虎和孟加拉虎等等,它們都是老虎,卻在形態外貌和地理分布上有著顯著的差異,東北虎分布在西伯利亞地區和我國的東北地區,孟加拉虎則分布在東南亞的孟加拉國。東北虎的體型和體重,都比孟加拉虎大。

不同亞種之間還是有不少區別的,那作為萬物之靈長的人類,難道就只有咱們智人這一個人種?當然不是,在人屬的劃分下,共有17個人種,然而另外16個都滅絕了,只剩下了我們智人延續到了今天。我們熟知的元謀人和北京猿人都是直立人的亞種,嚴格來說和我們還不一樣。山頂洞人卻和我們一樣都屬於智人,是我們真正的老祖宗。17存1的淘汰率,在生物演變史中也不低了,那這16個人種為何都走向滅絕了?

替代假說
非洲草原上了獅子都有著自己的領地,它們對所有入侵者都選擇了對抗,把它們驅趕出去。智人和其他人種的關係也一樣,智人生活在非洲,同時期的尼安德特人則生活在歐洲大陸。當智人走出草原的時候,他們的目的地並不唯一,有的去了亞洲,有的去了歐洲。那對於生活在歐洲的尼安德特人來說,智人就是入侵者。

所以智人和尼安德特人之間的爭鬥不可避免,從戰鬥力上來說,尼安德特人佔據著優勢。尼安德特人的骨架普遍偏大,四肢發達,利於他們在野外生活。智人在身體素質方面要落後於尼安德特人,但是在智力方面卻遙遙領先。他們學會了使用攻擊性強的武器,還在生活中發展出了初級的語言。這都是尼安德特人所沒有的。
有了智力的支持,智人在爭鬥中佔據了上風,尼安德特人處境不妙。食物和洞穴都被智人所霸佔,有的尼安德特人被智人俘虜,當成食物吃掉了。找不到別的食物,那吃人的事情便會發生,這並不奇怪。丹尼索瓦人的命運和尼安德特人一樣,這一人種生活在西伯利亞地區。原本他們是生活在亞洲中部地區的,是智人把他們驅趕到了西伯利亞地區。

還有馬鹿洞人和佛羅勒斯人,這兩個人種也遭遇了智人的毒手。馬鹿洞人生活在南亞,我國的雲南就出土了馬鹿洞人的化石。佛羅勒斯人生活在佛羅勒斯島上,在今天的印度尼西亞境內。佛羅勒斯人是個有特點的人種,從出土化石來看,他們的身高只有一米,屬於嬌小玲瓏的那種。體型小,那大腦自然也不會大,在和智人的爭鬥過程中逐漸走向滅亡。或許是因為生活的地方有點偏僻,佛羅勒斯人成了最後滅亡的人種。

這就是替代假說,科學家們認為16個人種都被智人給替代了,智人和其他人種水火不容,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和當地的人種爆發爭鬥。不過從基因的成分來看,智人和其他人種還有融合的過程,證據就是現代人體內還殘餘著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所佔比例在百分之四左右。總的來說,人類的演變史和非洲草原上的動物們一樣,充滿血腥。被吃掉、被殺死、被驅趕,這就是那16個人種的遭遇,背後也有著智人的影子,是不是有點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