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海倫大峽谷發現罕見白堊紀生物群化石

2020-12-19 新華社

新華社哈爾濱12月18日電(記者王建)經國家權威機構的地質研究、古生物化石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反覆考察論證,在黑龍江海倫大峽谷發現的罕見白堊紀生物群,包括蕨類植物莖幹化石、裸子植物木化石以及恐龍化石和鱉化石等,極具歷史和科研價值。

這是記者從12月18日在哈爾濱市召開的白堊紀黑龍江海倫生物群化石研究調查成果發布會上了解到的。

中國地質調查局瀋陽地質調查中心副總工程師張立東發布了海倫大峽谷古生物調查成果。他說,通過調查發現,海倫大峽谷古生物群遺蹟主要有植物化石3大類,5科8屬,包括登普斯基蕨科、紫萁科和桫欏科等;動物化石主要可分為4大類,分別為古生代原生動物蜓類、無脊椎動物腹足類、爬行動物龜鱉類和恐龍骨骼、第四紀哺乳動物猛獁象和野牛。

中國地質博物館研究員程業明表示,經考察調研發現,黑龍江是國內唯一出產登普斯基蕨的地區,海倫產出的登普斯基蕨數量多、個體大。大量登普斯基蕨莖幹的發現表明,當時松遼盆地北部植物群落中該樹蕨在局部地區可能是優勢類群。同時,該化石的發現,也為中國白堊紀地層與世界其他地區同時代地層的對比提供了證據。

海倫大峽谷古生物群遺蹟位於黑龍江海倫國家森林公園,峽谷上接小興安嶺餘脈,下至海倫市東方紅水庫上遊,谷長10餘公裡。2018年以來,海倫市先後三次邀請中國地質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中國地質調查局瀋陽地質調查中心等國家權威機構的古生物學專家前來考察,發現了罕見的白堊紀生物群化石,極具科研、考古、收藏、文旅和經濟價值。(完)

相關焦點

  • 【誰不說俺家鄉好】黑龍江海倫大峽谷發現罕見白堊紀生物群化石
    【誰不說俺家鄉好】黑龍江海倫大峽谷發現罕見白堊紀生物群化石 2020-12-20 19: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川一男子遛彎偶遇恐龍化石,專家:距今大約1.6億年
    「自貢4000多平方公裡的地域內,至今已發現了161個恐龍化石點,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都是少見的。」江山介紹,20日發現的這個恐龍化石點,是第161個。而在大安發現的恐龍化石,佔全市將近四成。延伸閱讀黑龍江發現罕見化石!12月18日,記者從白堊紀黑龍江海倫生物群化石研究調查成果發布會上獲悉,黑龍江海倫大峽谷發現罕見白堊紀生物群化石。
  • 宜賓發現罕見遠古生物化石,專家推測屬於侏羅紀或白堊紀時代
    宜賓發現罕見遠古生物化石,專家推測屬於侏羅紀或白堊紀時代 @宜賓電視臺酒都播報 2020-09-22 12:56
  • 煙臺海陽郭城鎮發現大量白堊紀植物化石!
    近日,在煙臺海陽郭城鎮就發現了兩處頁巖及古生物化石集聚區。該區域存在大量白堊紀植物化石以及令人驚嘆的炭質頁巖。專家認為,在郭城發現的萊陽群地層厚度大、各組層位出露齊全,具有重要的巖石地層學研究價值。11月初,魯東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金秉福團隊到海陽考察,在郭城鎮垛崖底村的鎮龍旺莊組下部含礫砂巖中發現了大量植物化石,經初步判斷,這些化石來自白堊紀,並且含有許多植物碳化成煤的化石。在郭城鎮姜家村水南組,專家還發現了兩處保存完整的炭質頁巖和泥質頁巖及古生物化石集聚區。
  • 世界罕見!南康等地重大發現一批恐龍化石!
    >這是距今約7000萬年的化石化石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等在世界上罕見除了此次發現的竊蛋龍孵蛋化石外贛州地區先後出土發現並命名中華虔州龍、贛南龍、南康龍等特有物種化石並於2017年被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
  • 科學雜誌評出2019年十大古生物化石發現
    萬年前晚白堊世的生物群,地層中包括有植物、無椎動物及脊椎動物化石,構成了一扇通向白堊紀的神奇窗戶。喬裡略組的發現為我們了解白堊紀末期大滅絕之前南美洲的生態和動物組成提供了重要的資料。嶽龍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劍龍類恐龍,化石包括了頸椎、背椎、左肱骨等部分。以前的化石顯示劍龍類在侏羅紀至白堊紀的勞亞大陸較為常見,而且種類數量豐富,但是在岡瓦納大陸極為罕見。儘管在澳大利亞、印度、馬達加斯加島、摩洛哥、巴西等地都發現了疑似劍龍類的化石,但是都無法確認。
  • 離龍類動物為何在白堊紀末大滅絕中倖存了下來?
    在恐龍滅絕的白堊紀末大滅絕中,離龍類動物中的一些種類倖存了下來,其中就包括體型較大的鱷龍屬和西莫多龍屬,但它們至古新世與始新世之交又消失不見了。整個離龍類動物至早中新世也全部消失了。離龍類動物的這一演化歷史給我們提出了許多問題:離龍類動物為何在白堊紀末大滅絕中倖存了下來?是因為其水生生活習性使得它們能夠找到合適的避難所嗎?
  • 遼寧發現一種新暴龍類恐龍化石
    圖為華麗羽王龍(大個)和其他帶羽毛恐龍復原圖(照片由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提供)。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領導的小組在遼寧省西部早白堊世地層中發現了一種新的暴龍類恐龍,這種被命名為華麗羽王龍的食肉恐龍是我國遼西熱河生物群迄今發現的體型最大的帶羽毛恐龍。其化石上保存了精美的羽毛印痕,這一發現為帶羽毛恐龍家族再添一丁。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出版的《自然》雜誌上。
  • 亞洲首例霸王龍足跡在中國發現 化石尺寸巨大
    邢立達表示,發現這一巨大的恐龍標本非常幸運。他說,這類足跡其實非常稀少,因為中國的大多數恐龍足跡都發現在侏羅紀和白堊紀早期,白堊紀晚期的足跡記錄非常稀少,更別說位於食物鏈最頂端的暴龍類的足跡了。這對於我們研究整個華南地區同時代這個生物群還有暴龍類演化和形態都是非常大的幫助。同時,對研究恐龍骨骼跟恐龍化石的這個對應關係很有幫助。
  • 罕見!化石凝固霸王龍和三角龍「生死決鬥」瞬間
    在歷史考古中,想要找到億萬年前的高質量化石並不容易,古代生物的完整實例則更加困難。北卡羅萊納州自然歷史博物館將在2022年展出一對「決鬥恐龍」化石,可謂曠世罕見。據BGR報導,考古學家在蒙大拿州「地獄溪地層」(Hell Creek Formation)厚厚的巖石中發現了三角龍化石及幼年霸王龍化石,兩隻動物的化石都有損壞的痕跡,說明它們在進行殊死搏鬥,很有可能兩敗俱傷。很顯然,這是一場生死戰。雙雙死亡後,最終被埋在沉積物中,形成了大家眼前看到的這一幕。
  • 科學家確認白堊紀「海洋霸主」滄龍的蛋化石
    由智利和美國科學家聯合開展、日前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確認,一塊2011年在南極洲發現的化石是白堊紀「海洋霸主」滄龍的蛋化石。 新華社發這是插畫師弗朗西斯科·維伊查萊奧根據智利和美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重建的海洋爬行動物滄龍產卵孵化出幼崽的情景。
  • 雲探秘|第五站——朝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
    在中生代,朝陽處於熱河生物群的核心地區,賦存極為豐富的化石資源,不僅有鳥類,還有魚類、爬行類、兩棲類、哺乳類、鱷類、翼龍類、雙殼類、昆蟲類、植物類等門類眾多的屬種。朝陽古生物化石產於距今1.2 億—1.5 億年的侏羅紀晚期至白堊紀早期,這一時期正是生命進化史上的關鍵時期。
  • 盤點中國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群
    埃迪卡拉生物群為寒武紀大爆發書寫了序章,進入顯生宙的寒武紀早期,僅僅用了兩千萬年的時間就演化出了現代生物所有的門類,與達爾文進化論中的漸進式進化相違背,這更增加了寒武紀大爆發的神秘感。 最近,在湖北宜昌長陽地區發現了距今5.18億年的寒武紀特異埋藏軟軀體化石庫,2019年正式命名為「清江生物群」,為寒武紀的化石資源又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中國恐龍之鄉,在山東萊陽,中國第一具完整的恐龍化石在這裡發掘
    此後,一系列的恐龍和恐龍蛋化石逐漸被發現,萊陽成為我國科學家最早發現恐龍、恐龍蛋、翼龍化石的地方,同時也是世界上罕見的同時富含恐龍、恐龍蛋化石和恐龍足跡化石的地區。然而,這些學術圈的大事對於普通百姓來說,並沒有太多的知名度,萊陽的恐龍化石甚至比不上萊陽梨的名氣。
  • 「中生代的龐貝城」 ——熱河生物群大展開幕在即
    今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北京自然博物館大展「熱河生物群——揭秘中生代的龐貝城」來了! 近三十年來,遼西熱河生物群大量珍稀化石相繼發現,從而使得這一地區生物組合類型越發豐富,為地球生態系統演化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線索和例證。
  • 中國發現神奇恐龍,化石保持睡覺姿勢!
    來自遼西的新發現中國的遼寧省是世界級的古生物化石產地,特別是大名鼎鼎的熱河生物群,曝出了一個又一個震驚世界的大發現,我們耳熟能詳的就包括了中華龍鳥、小盜龍、羽王龍等等。圖註:在陸家屯村附近發現的化石,圖片來自遼寧古生物博物館來自陸家屯村的化石相當完整,骨骼保持著連結的狀態,可以說是精品。
  • 15張罕見的化石照:雙頭恐龍真的存在?800萬年前烏龜像汽車大
    雖然活著的恐龍看不到了,但化石還是可以看到的,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一組罕見的化石照,一起感受一下這些曾經地球霸主的風採吧。阿根廷龍阿根廷龍生活在白堊紀晚期。它們的特點是龐大,估計後腿有4.5米,軀幹長7米,全身有30米長,估計重量約為60至100噸。
  • 自然博物館「熱河生物群」大展明日開幕,揭秘中生代的龐貝城
    今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北京自然博物館大展「熱河生物群——揭秘中生代的龐貝城」來了!火山噴發出的有毒氣體導致大量生物死亡,火山灰很快將生物遺骸覆蓋,讓化石得以極為理想地保存下來。「中生代的龐貝城(a Mesozoic Pompeii)」之稱正是因此而來。近三十年來,遼西熱河生物群大量珍稀化石相繼發現,從而使得這一地區生物組合類型越發豐富,為地球生態系統演化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線索和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