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賦能教育的中國探索

2020-12-15 央廣網

把人工智慧裝備引入課堂是「智慧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第一實驗學校請來機器人「老師」,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在歡樂愉快的氛圍中,啟發孩子們勤於思考,激發他們的探索熱情。(攝於2019年12月19日)

人民圖片

第二屆國際人工智慧與教育會議近日在京舉行,會議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共同舉辦,探討智能時代人類需要具備的核心素養,研究未來教育發展戰略和育人方式。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教育所帶來的極大衝擊,大規模線上教育加速了技術革命與教育變革的進程,一系列新技術展示出巨大潛能,人工智慧時代的需求無疑也發生了重要變化。中國一直在進行著「人工智慧+」的教育創新,智能技術與教育的融合正成為催化劑,重塑課堂、學生、教師三者間的關係。

智能化教學 個性化發展

近年來,中國對人工智慧與教育融合發展的認識程度不斷加深,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和支持智能教育發展的政策性文件。

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正式發布,其中提出,要加快人工智慧高端人才培養,建設人工智慧學科,發展智能教育。2018年,教育部發布《高等學校人工智慧創新行動計劃》,從高等教育領域推動落實人工智慧發展。去年2月,《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正式發布,提出加快推進信息化時代的教育變革,建設智能化校園,統籌建設一體化智能化教學、管理與服務平臺,利用現代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中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向人們展示了變革教育的巨大潛能。幫助每個人獲取駕馭新科技、創造美好生活的能力,正是教育的使命所在。應當加快發展更高質量的教育、更加公平包容的教育、更加適合每個人的教育、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為每個人提供終身學習的機會,實現教育與經濟社會的融合發展。

疫情下,在線教育服務提供平臺也在發力,停課不停學,新技術的應用推動著教育教學模式的變革。好未來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白雲峰表示,人工智慧與教育的融合正在走向教育生態的縱深領域,推動了從教育理念到教學技術的創新與變革。通過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的發展,以在線教育為載體,「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正在打開學習過程的「黑匣子」,讓因材施教成為可能,一幅智能教育的未來圖景正在顯現。

技術創新湧現 重構傳統課堂

一些地區和學校開始了人工智慧與教育教學融合的深度嘗試。在北京、上海等地,智能教學助手和智能學辦能夠精準回應學生學習需求,並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差異設計了多種版本。

在廣州、武漢、西安、青島等地,人工智慧課正在中小學逐步鋪開,以推進人工智慧與學科教學融合研究。

在高校,人工智慧成為教學中的重要輔助。清華大學依託智慧教育教學工具,師生可以實時溝通,為課堂教學互動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案。北京師範大學的國際合作研究項目中,預測了未來人工智慧教師的功能角色,包括自動閱卷、血液診斷、心理輔導、體質健康監測、個性化教學指導等12種重要角色……

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表示,面對以智能技術促進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根本轉變、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的創新人才這一重要課題,中國從學生學習方式轉變、教師角色轉變、課堂形態轉變、評價體系轉變等4方面做出了探索。在此過程中,線上線下結合的體驗式學習、項目制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以及疫情期間成效顯著的彈性學習與自主學習,正逐漸成為主流學習方式。同時,教師知識性的教學角色會部分被人工智慧取代,因此能夠從繁重的重複性勞動中解脫出來,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引導和培育之中。

加強國際合作 縮小數字鴻溝

一組數字可以更清晰地反映出中國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如今,中國中小學(含教學點)網際網路接入率達99.7%、98.7%的學校網絡帶寬全部達到100兆以上,95.2%的學校擁有多媒體教室,網絡教學環境大幅改善,基本建成國家素質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全國師生網絡學習空間開通數量突破1億個,慕課學習人數達到313.1億人次。教育信息化正在為構建平等面向每個人、適合每個人更加開放靈活的高質量教育體系發揮重要作用。

與此同時,想要創造「技術向善」的智能教育體系,進一步平衡遠程教育的覆蓋面,縮小數字鴻溝,為各國學生提供公平、開放、個性化的教育方式,離不開國際合作與交流。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助理總幹事賈尼尼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規模流行加速了全球對於新興技術開發領域的合作需求。只有通過合作,技術才能使所有人受益,而不是進一步擴大不平等現象。

技術進步的同時卻也加劇了數字鴻溝,使其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主席莫庫伊援引的一組數據令人擔憂:根據近期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國際電信聯盟所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在高收入國家,87%的兒童和年輕人能夠接入網際網路;但在低收入國家,這個數字只有6%。全世界有22億25歲以下的兒童和年輕人家中沒有接入網際網路——其中有10億居住在亞洲和非洲。

「這場疫情再次說明,人類命運休戚與共,各國利益緊密相連,彼此依存,合作應對挑戰是國際社會唯一選擇。」中國教育部副部長、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主任田學軍如是說。

若想要縮小數字鴻溝,實現包容性發展,各國必須攜手同行。正如田學軍所言:「我們必須立足共同利益,以團結取代分歧,以理性消除偏見,相互尊重,守望相助、同舟共濟,充分發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智能教育領域的引領和協調作用,共商合作機制,共建交流平臺,共享優質資源,幫助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教育發展,共同推進實施2030年教育議程,打造智能時代教育共同體。」

相關焦點

  • 師大教育打造AI個性化教學,提升學習效率
    師大教育打造AI個性化教學,提升學習效率  人工智慧技術正在逐步改變人類的生活、工作、學習等方方面面,「AI+教育」不再是人類對未來的創想,而是眼下正在發生的教育革命。課程改革、課堂改革、教學模式改革已經成為了未來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每個教學單位都在積極地探尋適合自身的教學特點。
  • 掌門教育亮相北師大2020中國未來教育高峰論壇 分享技術賦能教育...
    12月6日,以「創新與變革:面向智能時代的教育」為主題的「2020中國未來教育高峰論壇」在北京師範大學隆重舉行。本屆論壇邀請了來自學界、政界、產業界的專家學者、企業領袖共同參與,從科技賦能與教育創新、人才需求轉變與教育變革、教育新業態新模式、未來教育、智慧教育等維度,深入探討智能時代下的教育創新與變革。
  • 手機 電腦AI換臉 說話 唱歌賦能視頻創作!
    「以飛槳為視頻創作者賦能為核心,邀請各位有創意的視頻創作者們使用Deepfake/人臉識別/人體檢測等技術來創作視頻。項目連結:https://aistudio.baidu.com/aistudio/projectdetail/1189026想讓川普來耍一套馬保國的閃電五連鞭舞?想讓盧本偉跳鴨子舞?人體動作模仿項目等你來挑戰!
  • AI如何賦能教育,看完這場全球大會就知道答案
    科技的發展為教育評價變革帶來了新的可能,科技賦能教育評價,是推動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服務我國基礎教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有效手段和強大推動力。比如,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等智能感知技術,可以智能識別學生的動作行為、表情等信息,為看教育評價提供客觀的過程性信息。
  • 2020中國國際教育裝備博覽會「賦能教育」雲展開幕式在上海舉行
    由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上海市教育學會主辦,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支持,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教育技術裝備中心、上海教育裝備行業協會承辦的2020中國國際教育裝備(上海)博覽會「賦能教育」專題雲展開幕式於2020年11月19日在上海舉行。
  • 優優小班課U+加盟體系探索 運營矩陣賦能在線教育
    自2019年成立以來,優優小班課秉持著「讓全中國的中小學生享受真正優質的學習內容和學習體驗」的奮鬥核心,致力於以技術改變教育的探索和實踐,借力科技,突破時空限制促進教育公平,成為在線教育成長潛力巨大的潛力股
  • 郡顏女禮-形體美學教育賦能中國女性精彩生活
    郡顏女禮學院中國形體美學教育價值創造者,誕生於魔都上海,由創始人羅瑞瑞和一群專注於女性教育的資深專家聯合發起。郡顏女禮學院旨在幫助更多女性美麗、健康、睿智、幸福!公司通過體驗式教學+系統賦能+共創模式打造女性學習與成長一站式服務平臺。在幫助學員成長的同時幫助學員實現創業與事業的升維!
  • 把脈在線教育新發展:AI深度融合教學環節,技術創新賦能業務提效
    面對巨大的在線學習需求,校企聯手探索、網際網路在線教育企業紛紛入局,行業呈現爆發增長態勢。而疫後期,如何聚焦新需求,迎接新挑戰,在線教育企業都在積極探索和嘗試。8月26日,在成都舉辦的「2020新經濟大會」上,來自作業幫、VIPKID、摩爾媽媽的三位高管們齊聚一堂,圍繞「疫情下的在線教育」主題發表了各自精彩的觀點,深刻剖析了新技術帶給整個在線教育的新改變和新發展。
  • 快手磁力引擎打造「獲客立方」模型,賦能教育夥伴運營增效
    《2020上半年度中國在線教育行業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已達到4.5億人,在線教育成為2020年當之無愧的「新風口」。作為頭部短視頻流量平臺,快手對教育內容的商業化探索早已起步。
  • 2020中國未來教育高峰論壇發布科技賦能智能時代教育「十大趨勢」
    中國網科技12月7日訊 2020中國未來教育高峰論壇「創新與變革:面向智能時代的教育」昨日在北京師範大學成功舉辦。本次高峰論壇從科技賦能教育、人力資本提升與教育變革、教育新業態新模式、未來學校等多個維度,探討並分享了教育發展的前沿理念與實踐經驗。
  • AI賦能教育,見證學海無「界」 讓未來的種子在孩子心間萌芽
    老師們用AR技術建起「種子博物館」,用數字終端將沉悶的知識點,生動有趣地呈現出來;孩子們則需通過三維立體列印和動畫視頻的形式,展現一顆種子的生長過程……對於教育而言,人工智慧是什麼?學習各種程式語言,做一個快樂的「碼農」?戴上VR眼鏡,來一番「雲」中漫步?在申城的中小學校園,記者看到,AI的魔力遠不僅在此。AI賦能教育,正在為師生創造一個沒有邊界的學習空間。
  • 科技賦能教育|青晉科技亮相smartshow智慧教育展
    ✔以「助力青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為使命,探索教育數位化服務模式✔攜「衝吖老師、青悅文、數位化內容中心」亮相smartshow智慧教育展✔青晉科技榮獲「2020中國校園好方案創新力品牌獎」近日,青晉科技攜旗下「衝吖老師」、「青悅文」、「數位化內容中心」等產品,亮相在京舉辦的SmartShow智慧教育展,並榮獲組委會頒發的「2020中國校園好方案創新力品牌獎
  • 艾淘智能聯合科大訊飛發布阿爾法蛋機智俠 AI賦能教育全新發展
    在每一次時代變革中,教育都不曾缺席;而在每一輪教育變革中,兒童教育始終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新零售"運營模式 助力智能教育普及"讓孩子觸碰到未來世界的脈搏"一直是艾淘智能的企業理念,為了更好的助力中國智能教育走進千家萬戶,此次發布會中,艾淘智能公布了其"A.I.+新零售"的運營模式,基於社交場景搭建運營體系,利用AI 賦能,激活C端市場。
  • 「雙平臺」戰略驅動 卓雅教育以優質教育賦能未來
    在新技術與新商業模式對教育行業的重構浪潮中,中國領先的教育企業都在擁抱變化,結合自身的規劃、資源與優勢,探索麵向未來的發展道路。卓雅教育集團就是近年來引人矚目的一支中堅力量。2020年,已有18年辦學經驗積累的卓雅教育集團緊跟國家政策導向,敏銳把握社會對教育的需求和期待,重新定義教育的邊界,提出了全新的「雙平臺」戰略,致力於為學生、為行業、為產業賦能。
  • gogokid受邀出席2019國際英語教育中國大會 以前沿教學理念賦能課堂
    7月26日,2019國際英語教育中國大會(2019 Global English Education China Assembly)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開幕,本次大會吸引了來自海內外的近3000名高校英語教育專家與學者參會,圍繞「中國英語教育:立足時代融通中外」這一主題,探討中國英語教育在新時代的求索之路,同時也為中國和其他國家在英語教育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搭建了橋梁。
  • 升學教育:AI技術賦能下的在線教育未來將走向何方?
    眾所周知,在線教育的發展離不開AI技術。近年來,得益於網際網路和AI技術的發展,中國的在線教育得以快速成長。受疫情影響下的2020年,在線教育崛起的更為迅速,在「停課不停學」政策的推動下,受眾在線學習的需求量暴增。
  • 科技賦能教育 恆信東方太空學院VR未來教室
    用科技賦能教育,助力孩子成長,是新時代教育變革的必然趨勢。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滲透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學前教育行業不斷受到衝擊,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無論是線上教育,還是傳統的線下教育,都面臨著教學模式的挑戰和升級。
  • 山東:5G賦能智慧教育 黑科技亮相教育裝備博覽會
    人工智慧:重磅黑科技 全面賦能教育應用在本屆展會上,大疆攜最新無人機產品到來,觀眾可近距離感受RoboMaster 機甲大師青少年挑戰賽的獨特魅力;小鳥飛飛精彩呈現無人機 智能編程STEAM課程等完整的教育解決方案;天智全新的「中考實驗操作考評系統」領航中考實驗操作考評新標準;卡得智能萬物互聯的物聯網智慧校園方案引人關注;沃柯雷克晨檢機器人以健康、疾控、防疫管理為特色的智慧校園解決方案
  • 科技賦能教育 也未艾助力寧夏工業VR虛擬仿真實訓中心落地
    原標題:科技賦能教育 也未艾助力寧夏工業VR虛擬仿真實訓中心落地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等一系列文件發布後,「科技賦能教育」成為當下教育業轉型的主基調。在政策的的推動下,以網際網路技術為先導、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等新興技術為驅動的智慧教育,逐步從理論進入實踐階段。
  • 科技賦能國際中文教育:增彩線上課堂提升用戶體驗
    6月6日,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實景課堂(第181期)《給爺爺的信》開課。圖為學生們在實景課堂中。圖片來源: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微信公號全球中文學習平臺的海外用戶正在通過該平臺學習中文。截至5月31日,全球中文學習平臺的用戶已經達到64.7萬,覆蓋152個國家和地區——在教育部日前舉辦的「介紹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狀況和中國語言生活狀況」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數據引發了不少國際中文教育從業者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