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讀者尤其是小學生讀者很容易成為漫畫控,因此學校和家長在少兒圖書的選擇上存在有意規避這一類型產品的傾向。漫畫具有較強的娛樂性,加上真正令人心悅誠服的好作品短缺,也使家長在選擇時陷入猶豫。如何發揮漫畫的獨特性,並讓這種獨特性轉化為更具價值、更有意義的閱讀需求,成為少兒圖書出版者必須思考的一個問題。
傳統中式啟蒙教育講求規矩而成方圓,學業務求精進,知識務求嚴肅。「漫」字的本義為水滿外溢,引申為散漫而放縱不羈,這似乎與傳統教育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馳。
青少年讀者尤其是小學生讀者很容易成為漫畫控,因此學校和家長在少兒圖書的選擇上存在有意規避這一類型產品的傾向。漫畫具有較強的娛樂性,加上真正令人心悅誠服的好作品短缺,也使得家長在選擇時陷入猶豫。然而,正是漫畫這種不受時空限制的創作特徵,使其在激發少年兒童創造性想像方面具有其他類型圖書不可替代的功能。又因為漫畫的圖畫屬性,與小讀者保持著天然的親切聯繫,使其成為寓教於樂的理想載體。
作為少兒圖書市場上的重要細分門類之一,漫畫略顯尷尬的局面,促使我們思考這種藝術創作形式可能帶來的表達效果。如何發揮漫畫的獨特性,並讓這種獨特性轉化為更廣泛、更有意義的閱讀需求,成為少兒圖書出版者必須思考的一個問題。
「漫畫」的利弊與重塑
為此,我們在《觀復貓小學館》系列叢書的策劃和編輯過程中,特別注意了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其一,堅持漫畫作品的本土化特徵。
作為一種傳統的繪畫藝術形式,漫畫歷史悠久且種類繁多,在世界範圍內具有廣泛的傳播價值和影響力。面對實力強大的日本漫畫和歐美漫畫,中國原創漫畫的發展需要延續自身的脈絡。20世紀初,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漫畫在我國興起,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為此,我們堅守漫畫中本土化、民族化的創作元素,選取與中華傳統文化密切相關的重要主題,結合博物館藏珍稀文物介紹,為漫畫的主體奠定了堅實的內容基礎。新奇而不怪誕,幽默而不低俗,不依附於神異題材,藉助經典陌生化的方式,重新挖掘兒童漫畫的出版價值,是我們為之努力的方向。
關于堅持漫畫的「中國視角」,不一定局限於傳統經典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而應當著眼於更豐富文化層面的內涵。近代中國漫畫伴隨著新聞事業的興起而發展;當代中國的漫畫更應立足於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無限豐富的內容為基石,探索和創造出更具歷史意義和時代意義的作品。
其二,堅持關注青少年心靈成長。
傳統漫畫具有社會性和娛樂性的雙重特點,一部優秀的漫畫作品應當在這兩個方面都有所觀照。然而,要解決少兒漫畫被誤解和忽視的現狀,更應該充分重視作品思想性的建設。在策劃與編輯「觀復貓小學館」系列叢書之時,我們尋找到一個重要的切入點——在漫畫作品中關注和展現少年兒童的心靈成長。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幾隻貓咪,但兒童化的敘事視角促使這些形象與孩子有著天然的共鳴,觀復貓們如同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兒童,她們有的天真爛漫,有的膽大好奇,有的善解人意,有的沉著冷靜……當然,她們也都有自己的缺點和不足。面對層出不窮的困難和挑戰,觀復貓們不斷突破自我,學會了勇敢、協作、隱忍和體諒他人,懂得了什麼是友誼和責任。這樣一些真實可親的主人公,會成為孩子們的好朋友,陪伴孩子共同成長。從這個意義上說,在圖書策劃的初始階段,小讀者的心理需求和閱讀興趣,是我們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少兒漫畫恰恰能夠充分利用內容親和力強的優勢,藉由故事走近小讀者內心。
其三,堅持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導向。
「遊戲精神與兒童讀者之間存在著一種天然的默契關係。……在兒童那裡,遊戲幾乎可以說是唯一的娛樂手段。」因此,童書特別是漫畫類作品的遊戲精神是促使兒童產生閱讀欲望的重要條件。
然而,除了具備精彩的故事情節、滿足孩子對探險的好奇與實現目標的渴望之外,我們還希望在作品中融入一個更重要、現實意義更強的元素。它也許並不能直接誘發小讀者的閱讀欲望,但對於孩子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和價值取向的建立,都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故事中無處不在的人性關懷與博愛主題,是這套漫畫書的核心價值所在。在書中所呈現的跌宕起伏的冒險故事中,「自愛」與「愛人」的精神,促使漫畫主人公們在遭遇挫折和困難時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對於少年兒童而言,立德是成人的前提。引導小讀者學習和領悟博愛的精神,使這套知識漫畫書承擔了更為重要的使命。「觀復貓小學館」不僅介紹傳統文化知識,更重視小讀者人格的培養和成長。
知識漫畫的定義與呈現
2012年,《大中華尋寶記》系列圖書在市場上取得了顯著的銷售成果。緊隨其後的2013年,超級暢銷書《植物大戰殭屍》系列問世,更促使這類以傳統文化知識為核心內容的圖書在少兒圖書出版領域嶄露頭角。我們在這裡所定義的「知識漫畫」,主要指以傳統漫畫形式為載體,弘揚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圖書產品。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在繼承傳統漫畫創作方式的基礎上,對其創作內容進行了解構。
經過對知識漫畫類圖書的市場口碑和影響力的詳細探討,「觀復貓小學館」系列知識漫畫的整體面貌在我們的頭腦中逐漸清晰。編創雙方一致認為,在繼承同類產品優勢的同時,我們需要對漫畫作品的體裁、題材、語言、情節及編創技巧進行探索,使作品在思想內容和形式上呈現出自己的特點。
在思想內容方面,我們將中華傳統文化劃分為六大體系,即節日民俗、漢語文化、民間技藝、聖賢故事、古代生活、禮儀美德,選取中華傳統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現象和歷史事件,作為分冊圖書的內容基礎。
出版形式方面,在保證漫畫故事的敘事流暢性前提下,我們充分利用書中文前文後的重點位置,加入與傳統文化知識相關的圖片或文創產品介紹,並在每話篇尾穿插知識卡片,用簡潔、生動、親切的語言,輔以精美插圖,將漫畫故事中涉及的知識點進行補充講解和擴展。
知識漫畫不屬於傳統漫畫門類,可以視為一個較新的概念。「觀復貓小學館」系列叢書汲取了冒險漫畫和歷史漫畫的部分特點,探索出一種全新的漫畫呈現方式。具體而言,這套叢書的內容不單純指向驚險刺激的冒險故事,也並非純粹基於歷史事實的改編創作。相對於傳統類型的漫畫作品,「觀復貓小學館」系列叢書旨在呈現相對綜合、多元化的信息,引導感興趣的小讀者向更深廣的知識層面進行探索。
基於這樣的共識,編創雙方決定採取以一帶多、以點帶面的方式,在故事情節中自然穿插知識點,激發小讀者進一步閱讀和探索的興趣,在每一話篇尾,以知識卡片的形式,圖文並茂地加入與知識點相關的、視野更開闊的傳統文化知識,其中涉及歷史、文學、藝術、考古、天文、地理等。
在讀者調查環節,我們也發現一個明顯的現象,小讀者對漫畫形象和故事情節更感興趣,而那些穿插在書中的傳統文化知識,則容易被忽略或需要家長的陪同閱讀和講解。這意味著,在知識性與娛樂性融合的過程中,我們當前所採取的方式仍需改進。因此,知識漫畫的出版尚處在探索的階段,有諸多不成熟之處,如何處理嚴肅知識與爆笑故事之間的關係,把握準確的呈現尺度,使二者的結合更加自然而不生硬,是需要進一步研討的問題。此外,漫畫類圖書還需要克服自身設計方面的弊端,在兼顧親和力的同時有效避免低級媚俗。
少兒教育出版新模式
上述兼顧娛樂性與教育主題的出版實踐,建立在一個更為宏大的背景之下。作為當代教育出版事業的參與者,我們需要首先明確圖書產品的社會使命。黨的十九大以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的重要作用被逐漸強調,弘揚和傳播優秀中華傳統文化,成為國家對少兒圖書出版事業提出的具體要求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說,立足於傳統文化的傳播,成為當今教育出版的題中要義。
經過詳細調查,我們發現,少兒圖書市場上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產品主要包括三類:第一,純粹的歷史普及讀物,主要包括寫給孩子的中國歷史、歷史故事、名人故事,此類圖書的選題內容局限於歷史,專業性較強。第二,純粹的國學經典普及讀物。此類圖書出版規模大、品種繁多,選題重複嚴重,品質良莠不齊。第三,冠以「傳統文化」之名的圖書。此類圖書多以純粹的國學經典解讀為內容。此外,一些圖書旨在培養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但核心內容仍是經典誦讀本,而非傳統文化的普及讀物。上述少兒出版物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內容略顯刻板,類似於教材知識匯總,未能充分考慮少年兒童對傳統文化知識的接受能力。
針對這樣的現狀,我們希望藉助知識漫畫的形式和優勢,為少兒教育出版提供一種可資借鑑的思路——傳統文化教育,除了充分重視和普及古代經典文本之外,還應當重視通識教育,也即一般性傳統文化常識的普及和傳播。相對於經典而言,傳統文化常識涵蓋了更加廣闊的時空,深入到從古至今社會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極具豐富性和包容性的知識體系。
在今天,「教育出版」的視野不應局限於教材教輔,而應更多地指向家庭教育讀物出版。「家庭教育」的觀念由來已久,也越來越受到高素質家長群體的重視。然而,市場上兼具實用性和趣味性、涉及傳統文化內容的少兒讀物十分少見。知識漫畫將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與傳統文化知識相結合,通過圖畫書的方式展現出來,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家庭親子閱讀的可能性,是對傳統漫畫形式的一種提升,也是填補上述出版空白的一種可貴探索。
(作者:郭妍,系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