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為啥削減腦袋要讀書?原來到這就能當官了,你符合麼?

2020-12-09 不書說史

據我隋始開科舉以來,至光緒1901年取消,而來1300年。1300年的光景裡,產生了700多個狀元,11萬名進士。

且不論狀元們,單進士,平均每年折合下來,不到85人,人數遠不至號稱當今中國最高學府的清北錄取生源的幾十分之一,而清華光19年便錄生源3400人。

(大清殿試貢生進殿圖)

恕我直言,號稱天之驕子的清北學士、碩士,在古代鳳毛麟角的進士面前,只有匍匐稱弟的份兒,也就估計只有博士還能掰掰手腕與之角逐一二。

這麼一對比,諸君認為,古代進士們該當什麼學歷?

我們先看看科舉最盛的明清時的人才層層選拔機制與等級。

孩子從娃娃抓起讀四書五經與算數,約摸到了十二三歲,既可參加由縣裡舉辦的人才選拔考試,也就是童試。童試通過,你就是妥妥的小秀才。

於是小秀才覺得自己還不賴,發奮圖強,欲拔更高,打算再寒窗苦讀三年,到省城去和全省秀才一較高低。

三年後小秀才十五六歲,如期到了省城由禮部主持開科的鄉試。來自全省上下的小秀才老秀才們,個個摩拳擦掌,下筆有神。小秀才竟有絲絲緊張,但是他一點不慌,超常發揮,不負眾望,通過鄉試。

於是小秀才搖身一變成了舉人郎了。舉人郎想著,看來是時候與天下群眾在那京都風雲地一決高下了。咱們三年後見。

眨眼三年又過去。十八九歲的舉人郎來到了京城,參加由禮部主持的會試。雖然過程曲折,但是舉人郎學富五車,完全遊刃有餘,輕鬆過了會試,成了名符其實的貢生了。

接下來,就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刻了。只需要調整好狀態,等待皇帝在朝堂開殿試就好了。

到了殿試那天,年輕的貢士生與皇帝所出題目,在思路上不謀而合,寫起來文思才湧,下筆有神,很快吸引了皇帝的注意。於是待答題作罷,皇帝特意問了他為人、為學、為政的看法,貢士生均能才思敏捷的引古論今,結合當下,針砭時弊,皇帝不禁嘖嘖稱奇。面試罷,調來卷子,不論字體、文才、文風與思路結構均是上佳。

皇帝不禁哈哈大笑,當即拍案叫絕,此生可當棟梁矣。

(盛唐殿試圖)

又調來該生檔案,以為清白純良。

當晚,皇帝便手寫名列進士三甲。

狀元榜首,該生赫然在列。

雖然是一時興起編纂的小場劇,但古代狀元整個科考上位九成與之大體不差。

由以上,我們知道,從娃娃到狀元,依次要經過童試、鄉試、會試與殿試四重人才選拔考核。

童試可認為中考,鄉試可認為高考,會試與殿試可認為是地方與中央公務員選拔考試。

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僅參加會試的舉人,便算得上是高本學歷了。

一般來說,會試中試者,為貢生,不中者,亦算是國家高級知識分子與人才,國家與地方政府也會按照一定次序與才華量體裁衣,把他們派到京都或者地方在編領皇糧當公務員。被留在京都的一般是才華不錯,只是運氣偏頗的貢生,但一般所當的官大多是些無關緊要的稗官副職。如在京的某典薄、主薄、署丞、知事、禮郎等。

至於其他則大多可派到地方當些無品不入流的小官,如某巡檢、驛丞、大使、典史、檢校等等。雖是末流小官,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也頗為搶手,讀書人好的就是「學而優則仕」這句話。

而至於通過殿試者,每年不過85人左右,前三甲尤為吃香,分別為進士及第,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三甲外,只要是進士,當官是肯定的,而且是京官,品級多在八品外,但架不住皇城腳下,天子眼前,進士身份,升遷地快。花個三五年的兢兢業業與人才運作,到六七品也是有的。

這裡第一甲的榜眼探花不敢說,但是狀元那就更是皇帝女兒不愁嫁了,皇帝跟前的大紅人。除非作死得罪皇帝或者投敵叛變,否則他將一生得到皇帝的青睞與庇護。

(金榜題名狀元郎)

所以嚴格來說,古代進士已經不算是學歷範疇,歸屬於官職範疇了。

硬要說的話可認為是985,211出身,考取中央公務員的超高級知識分子。碩士、博士,也是有可能的。

實際上這也是古今學子學習的終極目標的區別。古代學子學習,只認一條,「學而優則仕」,學習就是為了當官,士農工商,官為首魁,當官自是最無上的出路。

現在的學子可選擇的多了,認為「知識改變命運」,考上高等學府後可按自我規劃,當官、經商、著學、致業都可以,有很多元的出路。

世紀在變,我們的路子也在變嘛!

點擊關注不書,了解更多精彩文章!

相關焦點

  • 施耐庵讓你明白讀書多重要
    史進要離開土匪窩到師父王進那裡找個出身。本來就有一個好出身的史進要重新去去給自己找出身。史進認為他這個良家子弟不能當土匪,不然就玷汙了父母。讀書重要不重要?讀書就是給自己找一本安身立命的教材。如果史進是宋江,朱武等三個土匪,一定會被拿下綁了送到縣衙。
  • 古代人怎麼讀書
    林語堂說,發展知識上的鑑別力和良好的行為就是文化教育的主要目的,不一定非要學富五車,只要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即可。我覺得,林先生說的是教養和學養的問題。當一個和你親近的人做了不大靠譜的事,你要告誡。當他在爭鬥時無理取鬧,你要麼不參與,要麼「幫理不幫親」。那麼,即使你沒有接受過較多的教育,你也是一個有「教養」的人。
  • 農村老話「人到公門正好修,留些陰德在後頭」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這是古代社會農村的一句老話,是農村家庭父母長輩教育出類拔萃光宗耀祖的子孫讀書一舉成名,步入仕途,當上了地方百姓的父母官的時候,說的一句老話,教育孩子,為官清正廉潔,不能徇私枉法,不做喪盡天良的事情,要為民造福,為民多做好事善事,才能積下許許多多的陰德,死後在陰間仍然做官,會有好日子過。這是古人使用一種迷信說法,教育孩子要做一個百姓好官,不要做一個不積陰德的貪官。
  • 答讀者問,為啥諾曼第登陸的登陸艇是前開門,這不是送死麼?
    後來米勒上尉也高呼從側邊下船,然後問題就來了,為啥登陸艇得設計成前開門而不是側開或者後開,這不是送人頭麼?我覺得這個問題能分好幾點來說。首先咱們看登陸艇哈,LCVP(Landing Craft,Vehichle,Personel)人員登陸艇就長上面這樣,由於發動機在後,因此整個船是略微翹起的,在衝到岸邊時,前部船底擱淺,然後放下艙門,吃瓜大頭兵衝出去。
  • 當官就要學會耍手段,管住自己的下屬,這3招讓你壓得住陣腳
    當官就要學會耍手段,管住自己的下屬,這3招讓你壓得住陣腳人們常說,當官就要動些心眼,玩些手段。還有的人說,如果你當官的時候手段不夠狠,無法建立自己的威嚴,就會導致你的地位不穩。而在現實中,你身居高職,就是你的工作,你的努力讓你贏得了應有的成效,而你的晉升成為領導,也就意味著你必須要擁有當官的能力和手段,這樣才是你穩住你的地位。如何處理好晉升之後的管理的團隊,如何順利繼續建立自己的事業目標,這都是你在當官後需要學習和需要熟練運用的知識。這樣才能讓你在新上任的時候穩住工作局面,壓得住陣腳,不讓別人越過你,在你的腦袋上跳舞。
  • 「孩子,你為什麼要好好讀書?」這次疫情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小U老師的小侄子自從收到延期開學的通知就表現得極其亢奮,一直念叨著:「在家多好啊,終於不用那麼緊張地讀書學習了。」當我反駁他時,小侄子梗著小腦袋反問道:「我為什麼要好好讀書?讀不好書就不能生活嗎?」的確,作為家長,我們經常會告訴孩子好好讀書就能考上好大學,畢業後才能找到好的工作,這樣生活才會更容易更富足一些。
  • 朋友圈打卡讀書筆記365天之後,我有什麼變化
    這一年,也曾經遇到過特別特別忙的時候,有心情特別低落的時候,還有身體特別不舒服的時候,慶幸我都沒有允許自己有一天的懈怠。無論深夜十二點的床上,還是顛簸的公交車上我都讀過書。可能有一些人可能會說「何必為難自己,就不能對自己好點?」那你就是不理解我吧,畢竟我是「不讀書就空虛」。如果你願意嘗試一下堅持讀書,你不讀書也覺得空虛。
  • 古代人怎麼談戀愛?一句詩就能撩妹,現代人還在用
    古代人怎麼談戀愛?一句詩就能撩妹,現代人還在用前言:大家好,我是南城君,每天為你解讀不一樣的詩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們在把妹的時候,總是苦於各種方法,怕太高端把妹子嚇跑,也怕太低俗妹子看不上……古代人是怎麼談戀愛的呢?滿腹才情的翩翩公子,雅俗共賞的詩句,即便放在現代,也一定能迷倒「文藝少女」,今天我們就聊聊關於「古詩裡戀愛」的話題。今日話題:古代人怎麼談戀愛?一句詩就能撩妹,現代人還在用!
  • 讀書不是靠勤奮,學習不是要刻苦,做學問難道竟會如此地不快樂麼
    要做這位同學的家長,只要有一天不學習,只要有一天不讀書,就會因為迷惑而焦慮不堪,晚上,孩子在玩手機的時候,我倒在沙發上睡著了,但是我必須起來寫幾段文字,因為,我今天學到了這幾句話。第一句話:「如果你不想按你想的活,那你就會按你活的想!」
  • 古代人身高八尺嗎?這些歷史真相,你知道多少?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誕生了不少的名人名事,為我們後人了解古代的文明打下了基礎,今天我們就來康康這些你不知道的歷史真相。一、古代人身高八尺嗎?說到身高,現代人真是堪比南孚電池啊,一代更比一代強,一代更比一代高,一米九都不足為奇。
  • 古代人都是怎樣收服神奇寶貝的?原來有這三種方式!
    如果不清楚的話,一起來看看今天的這篇文章:第一種:波導之力在劇場版《波導的勇者》中,就有一隻會使用波導的路卡利歐,而它經常都是使用波導之力來與人類溝通的,在劇中它成功地找到小智,還通過波導之力與小智建立聯繫,而這樣的做法,其實也是古代人的一種收服方式,因為通過這樣做,人類雖無神奇寶貝球的收服法寶,但人類通過波導之力去讀懂神奇寶貝們的內心
  • 農村大媽頭戴黃金鳳冠來鑑寶,剛一上場專家慌了:你趕緊摘下來!
    在封建時期,當官頭上戴叫「冕」,而女人頭上戴的叫「鳳冠」,了解過歷史的都知道,皇帝劃分文武百官的等級,從帽子上就能看出,不同級別的官員就有不同的冕,這便體現出那個時期,古代人有多注重禮制。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他設立了很多新規矩,比如:他規定宮內的宮女也需要佩戴頭飾,當時頭飾叫「鳳冠」。
  • 現代人都離不開的睡眠工具,古代人對它卻「相敬如賓」,真相原來
    枕頭的出現原始時代,人們會用一些石頭或者是草等將頭部墊高后再進行休息,後來經過人們的不斷改良更新變成現在所枕的枕頭,但是據相關資料所指「枕頭」一詞是為三國時期的一代梟雄曹操所創,據說在一天夜裡,曹操在軍帳之中挑燈夜讀到了後半夜的時候太困了,於是便枕在方有兵書的木匣子上睡著了,曹操這一睡覺的睡眠質量比之前不要好太多,便讓侍從根據木匣子的形狀做出了一個柔軟的用來墊頭的物品。
  • 鬥羅大陸:想成為唐家的媳婦,你知道要符合哪幾個條件麼?
    在鬥羅大陸這個世界中,要說最具實力和影響力的勢力,那當屬昊天宗的唐家。這個昊天宗唐家的勢力有多牛呢?從唐三開啟成神之後路,這唐家沒有一個不是神祇的。而想要好成為這個昊天宗唐家的媳婦,你知道要符合哪幾個條件麼
  • 孩子,這就是你要努力讀書的意義!
    截圖來源於梨視頻這個坐在院子裡昏暗的燈光下,正在認真學習的女孩兒名叫郭翠珠,今年14歲,因為家裡不能上網,只能到村部的院子裡「借網」學習。寒風凜冽,卻也抵擋不住她學習的熱情。由於村子四周被雪山環繞,家裡的網絡信號不穩定,為了上網課,她每天要花30分鐘爬上家附近的山頂,在最高氣溫也只有-3℃雪山之巔,一坐就是四個小時。即便在惡劣的環境下學習,十分辛苦,但她表示可以學習的感覺太好了。無論在多麼艱苦的環境下,這些孩子們都沒有放棄讀書學習。我們不得不承認,她們的現在很辛苦,但我們也依然相信,她們的未來充滿希望!
  • 古人所說的墳、墓、冢、陵的意思原來各不相同
    我們大家都知道,現代死了都會放到墓地裡面,那麼你知道古代人所說的墳、墓、冢、陵他們之間的區別麼?下面我來個大家說一說。不同的稱謂代在古代代表著不同的階級,首先來說墳。墳在古代是平民百姓死後埋葬的地方叫墳,墳的樣式一般都是高於平地,用土堆起來。
  • 孩子,我為什麼要你努力讀書?家長必讀!
    龍應臺的《親愛的安德烈》裡有這樣一段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 人為啥要努力地讀書
    幹嘛去呀,原來是玩微信,認識了附近鄉鎮的一個小夥子,微來信去,先是周末小夥子到校接去遊玩,玩著玩著,久而久之感覺膩呆的時間已經不夠,老師也三番五次地找談話,卻無悔改之意。小女孩倒也乾脆,東西一搬就往小夥子家住去了。這可把家長給急壞了,咋辦?春節,因為疫情的影響,已經讓很多的農村家庭損失了許多的經濟。
  • 史學家說出後,讓古代人慚愧
    其實古代人也是一樣,白天各忙各的,到了晚上才有相聚放鬆的時間。不過古代跟現代相比,論娛樂活動,的確不如現代的多姿多彩。現代人出行便捷,娛樂場所眾多,更有各類電子產品來打發時間。相比之下古代確有不足之處,但是華夏幾千年的發展,精神文明生活又豈會差的了,不過是各有千秋罷了,那麼古人又是如何度過漫漫長夜的呢?
  • ...如果能穿越到過去,你想穿越到什麼朝代?(《古代人的日常生活》)
    如果能穿越到過去,你想穿越到什麼朝代?穿越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些當時的歷史。王老師的《古代人的日常生活》這本書解答了我對古代人生活的很多好奇,比如古人如何刷牙,如何取暖、降溫,一天吃幾頓飯,古代人犯人流放這個刑法與旅遊的區別是啥,等等。這本書還可以作為你穿越到古代的一本指南。如果能穿越,我會首選宋朝。首先,說個小事情,就是刷牙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