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判決書為什麼看不出律師的真實水平

2020-12-18 法制視界

應該說,無罪判決是很能看出律師的真實水平的,但無罪判決的數量太少了,所以本文要討論的是普遍意義上的刑事判決書,能否看出律師的水平。

一、刑事判決書說理部分主要是體現法官的水平

刑事判決書是不是律師的作品?應該說與律師有關,但不太能算是律師的作品,律師更像是對作品給意見的人。真正對其籤字、蓋章、負責的是法官,所以它更像是法官的作品,基於權責一致原則,法官對於這份「作品」所負有的責任是比較大的,那麼相應地,法官會希望這份作品除了符合法律規定之外,能「儘可能地按照自己的觀點」來。

二、大部分判決書不會全面展現律師的觀點

判決書中對於律師觀點的展現是有選擇性的,只會摘取律師諸多辯護意見中的「重點」,而這些重點,有時可能不是律師辯護意見中的標題,而是經過法官篩選之後覺得可以寫出來的「重點」。

這些「重點」存在以下特色:除了表述比較簡潔之外,如果與裁判的核心內容是一致的,那麼語句還可以進一步壓縮,因為法官作出認定的時候其實對有些觀點已經順帶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如果這些重點與裁判的核心不一致,那麼這些重點的詞語會更加書面語化一些,甚至在特殊的情況之下,律師的一些凌厲的辯點會被進行一定的「鈍化」。就是看起來法官已經回應了律師的所有觀點,但律師自己知道沒有,還是有些事情會被忽略。

裁判文書強制性地公開化其實有兩方面的效應,正面的效應是,因為文書要公開,所以法官必須要對律師的辯點予以仔細回應,不能迴避;而負面的效應是既然法官要對律師的辯點予以回應,那部分法官就挑一些自己認為可以回應的回應,如果認為不能直接回應的就不回應,但是如果把辯點寫出來了又不回應,就有可能被說成是自己失職,所以利用歸納的方式把律師的觀點「合併同類項」,再對這個「合併同類項」進行回應。那麼就既有回應,在觀點相悖時又不會直接顯出好像「律師才是對的」的樣子。

這種「合併同類項」的做法經常性地由於太過泛化而顯得律師像在敷衍或者只是在說套話,但只有當事人和律師自己知道在辯護的過程中律師說的是不是「套話」。

法官對律師的辯點予以簡化,有時是合理化自己的裁判邏輯的需要,有時是辦案的時間有限、案件壓力大的結果。

三、「全程辯護」導致刑事辯護的重點前移

雖則有些案件走不到判決時刻,但假如不具體到某個律師的經辦案件而以所有的被立案的刑事案件為基數,可知大部分案件是會走完偵查階段、審查起訴階段和審判階段這三個階段的。但大部分案件的結果,其實在庭審前或者庭審時已經決定了。庭審後判決前的時間往往是法官「想表述」的時間,而非真正的「出結果」的時間。

因此,如果對刑事案件的結果還是抱有期待的,及早辯護必不可少,對於部分案件而言,全程辯護也是剛需。

以我代理過的一個敲詐勒索案為例,在審查起訴階段,律師提出了一個辯點,就是其中一名「被害人」A其實不是「被害人」,雖然當事人口頭說過一次要這名被害人「給錢」,但那是在非常憤怒、失去理性的前提下說出來的,是一時失語,並不代表他真的想問這個人索要錢財(不代表這是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而且口頭說過一次之後,當事人也沒有再和這個人有過任何關於錢財方面的溝通,這個人沒有給,當事人也沒有收,甚至沒有和這個人聯繫過。如果把時間線稍微拉長,且以當事人對該名「被害人」A的與當事人對待其他的、真正的「被害人」的態度進行對比,會發現在這個過程中,「有後續」的索要及給付行為的才能代表當事人真正在「索要」,因此,當事人是沒有索要A的錢財的。審查起訴階段檢察官沒有採納這個觀點,但因為案發後,辯方在刑事和解、退贓退賠、認罪認罰等方面也進行了努力,當事人得以符合上述從寬情節,量刑建議中的量刑有大幅度降低。

當案件進入審判階段,法官進一步審查案件材料,發現其中對於指控索要被害人A的那部分金額確實存在一定的證據問題,於是經過詢問控辯雙方的意見,控方同意撤銷對於被害人A這部分金額的指控,當事人的量刑得以進一步降低,進一步降低之後,近「實報實銷」,可以回家過年。

這樣的細節上的溝通甚至「交鋒」,會不會呈現在裁判文書中?不會。因為絕大部分裁判文書不是法官精雕細琢的作品,無論是當事人、律師、家屬還是公眾,最關注的只是結果。所以法官的工作是:讓裁判合理化、說理合理化,而非結果「完全正義」,說理「精緻無比」。

對於律師而言,辯護是什麼?是像在《舞蹈風暴》和《中國好聲音》裡面登臺獻藝,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而法官在這個過程中,就像是掌握著推桿和轉身權利的人,推桿了,轉身了,話少也「沒關係」;沒推桿,沒轉身,話多也「沒意義」。在這種情況下,刑事判決書普遍地要體現律師的真實水平,是很難的。甚至,有時它連法官的真實水平都體現不了,因為它很少具體地展現「心證」的過程。

作者/來源:林子淇律師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刑事律師會感覺到「累」
    一、「累」不完全是工作量的問題說到書面上的、可視化的工作量,刑事律師沒有非訴律師多,甚至沒有民商事律師多。在某種意義上,刑事律師是律師之中「不那麼勤奮」的,除非是經常代理那種案卷非常多的案件,否則刑事律師的工作量往往是比不過民商事律師的。
  • 據說,福州著名刑事律師
    福州著名刑事律師綜上,上述證據形成完整的證據鏈,足以證實劉某妍駕駛的三汽車與被害人駕駛的摩託車有發生碰撞。從上述分析看出,判決書注重運用物證、鑑定意見等客觀性證據進行解釋論證,同時結合現場關鍵證人的證言和被告人曾經供述等言詞證據進行印證比對,對交通事故碰撞事實的分析客觀全面有力,被告人和辯護人的相關辯護意見不成立。
  • 張超刑事辯護團隊:如何才能找到一名好的刑事律師
    第二步、如何才能找到一名好刑事律師根據司法部發布中國執業律師最新數據顯示,全國有42.3萬名執業律師,有3萬多家律師事務所,並且執業律師逐年不少於百分之5的比例上升。其中刑事辯護,又是最能體現律師綜合能力和專業水平的業務領域,隨著近年刑事案件的多發,在這個領域容易造就名律師、大律師背景下,很多律師加入到刑事辯護業務的隊伍中來。一切事物的發展都具有兩面性,刑事辯護領域也不例外。這個領域加入的律師增多,自然就會產生好壞之分和業務水平參差不齊的局面。有經驗豐富、專業能力強、責任心強的律師,也有重利益輕責任、不學習只宣傳、業務水平一般的律師。
  • 晉城中院推進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
    本報訊(通訊員李亞剛)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尤其是今年該項工作被確定為省、市重大改革項目後,晉城市中院把該項工作作為深化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加強人權司法保障、促進司法公正的重要抓手,切實推進改革項目落實落地,實現了刑事案件律師參與率和案件質量的雙提升。
  • 徐永興律師|刑事律師的職業素養及操守
    獨立辯護權並非指刑事律師的辯護可以獨立於被告人的意志,而是指刑事律師的辯護不受被告人以外的其他個人、組織和團體的幹預和控制。因此,在辯護過程中,刑事律師的辯護意見應當和被告人的意志保持一致,當雙方意見不一致的情況下,即使被告人的意見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也應當以被告人的意志為準,而不能想當然認為自己的辯護意見更有利於實現被告人權益最大化並固執己見,一意孤行。
  • 刑事律師和民事律師哪個更有優勢?
    選擇做民事訴訟律師,與刑事律師相比,有哪些優勢?第一,民事訴訟的案件數量、社會需求要遠遠大於刑事訴訟。普通人一輩子可能遇不上一個刑事案件,但是每個人每一天,都要處理非常多的民事法律關係,這都是民事訴訟潛在的需求。
  • 十年來律師刑事業務的九大變化
    作為律師的傳統業務,刑事辯護業務曾長期處於徘徊狀態。偏低的刑事辯護率,一度的「低端」地位,顯示著刑事辯護的尷尬處境。由於不看好前景,曾有不少刑事律師紛紛投身其他法律業務領域。而近十年來,律師刑事業務獲得空前的重視,至今已呈現非常活躍的狀態。
  • 為什麼刑事律師不能承諾可以打贏官司?
    編輯:左岸很多當事人在委託律師的時候,特別喜歡問律師一句話「這個案子能不能打贏」。相信大部分律師都會拒絕回答,其理由是什麼呢?為什麼刑事律師不能承諾可以打贏官司?首先,不能承諾勝訴率是律師從業的一項明文規定,是律師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律師執業管理辦法》第三十三條明確規定,律師承辦業務,應當告知委託人該委託事項辦理可能出現的法律風險,不得用明示或者暗示方式對辦理結果向委託人作出不當承諾。
  • 北京刑事十大律師事務所
    辯護業務是律師辦理刑事案件的主要業務,主要是為涉嫌違法犯罪的人擔任辯護人,刑事辯護業務也被譽為律師業務的「皇冠」。律師做刑事辯護業務,應當遵循基本的事實和法律,提出證明涉嫌犯罪的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
  • 怎麼選擇一個靠譜的刑事律師?
    編輯|左岸很多當事人和家屬在涉嫌刑事案件的時候,會想到要去請律師,但是又害怕遇到水平不夠、不夠盡責的律師,那怎麼來選擇一個靠譜的律師呢?第一,首先需要確定這個人是不是律師很多人在因為涉嫌刑事案件時心裡是惶恐不安的,想著儘快找個律師幫忙,這個時候更需要冷靜,謹防遇到詐騙。不管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網上找的律師,首先就要確定對方是否擁有執業資格的專業律師。一般來說,去合法註冊的律師事務所去聘請律師是比較保險的。
  • 【優秀】烏魯木齊刑事偵查代理律師
    烏魯木齊刑事偵查代理律師  安徽省蕪湖市鏡湖區人民於2011年8月3日以(2011)鏡刑初字第00178號刑事判決,以被告人嚴斌犯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並處罰金2000元;犯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決定執行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並處罰金2000元。判決發生法律效力後,交付執行。於2011年9月16日送我分局服刑改造。服刑期間刑期變動情況:無。
  • 為何選擇做專業刑事律師
    律師為什麼要專業化律師專業化是一個大的方向是必然趨勢,也是行業發展的需要。只有專業的律師,掌握專業的知識,才能更好地服務於當事人,為當事人爭取合法利益最大化。律師行業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要想突破職業瓶頸,就必須要走專業化,只有專業化才有競爭力。萬金油律師會慢慢被淘汰,專業化的重要性會越來越突顯。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想保證案件質量,律師不可能是什麼案件都做的。現在執業五年,已經有一定的案源基礎,但是案件種類多且雜,有時候發現很難保證每個案件都能保質保量的完成,往往自己還很累。
  • 北京知名的刑事律師有哪些
    辯護業務是律師辦理刑事案件的主要業務,主要是為涉嫌違法犯罪的人擔任辯護人,刑事辯護業務也被譽為律師業務的「皇冠」。律師做刑事辯護業務,應當遵循基本的事實和法律,提出證明涉嫌犯罪的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
  • 刑事案件,這樣的律師請不得
    擺攤的律師執業區域大多圍繞在看守所旁邊,錦旗、橫幅滿天飛,時刻標榜著「專業辯護」。一名專職律師在行業內淪落到需要擺攤來推銷自己,那就可想而知的其業務能力如何,又怎麼保證足夠專業呢?刑事辯護從來都是訴訟業務中的高端業務,如果一個律師僅僅只有擺攤級別的能力,又怎麼能做好這樣一種高端業務。但是,擺攤律師也不是沒有好處,其最大的優點就是適合於案件的救急和臨時性的會見等事務性問題的處理。
  • 刑事案件聘請律師的流程是怎樣的?
    編輯:左岸對於刑事案件,很多當事人都會選擇聘請律師,畢竟律師相比普通人了解的法律知識和工作經驗要豐富,但是卻不知道聘請律師的流程是怎樣的,那我們就來介紹一下。要想聘請律師,第一步當事人就要找到一個律師,通過朋友介紹或者自己在網上搜索信息,找到一個負責刑事辯護律師。第二步可以跟律師確定會見場所,建議直接到律師所在的律師事務所裡去當面溝通。一是為了確定律師的身份,注意審查律師的資格,是否有律師執業證。二是當面溝通,便於律師了解案件情況。
  • 刑事案件中,如何對待偵查階段的律師會見?
    繼上次簡單梳理出 這些年在接觸的諸多刑案家屬中,也有犯錯走歪的,希望通過此文的不成熟嘮叨,可以讓後來者能儘量避免「踩坑」,至少也能不給自己的親友「製造麻煩」。第一,為什麼是「律師」會見?先說一下,為什麼是「律師」會見?在涉刑案件中,第一個流程從偵查階段始。
  • 杭州刑事律師:毒品犯罪案件中「交通工具」的屬性認定
    作者:朋禮松律師 杭州刑事律師 在毒品犯罪案件中,常見的作案工具大多是手機、銀行卡、交通工具、製毒工具等。在一些毒品犯罪案件中,對於作案工具的認定,也著實存在著一些不規範和不合理。一方面,有司法人員「偷懶」的原因,不太願花費精力去追查涉案物品的真實來源、真實用途,以及與所涉案件的實質關聯;另一方面,在很多案件中,追贓挽損的實質作用及社會效果,比量刑來得更加真切,這在一定程度上減損了確定「涉案物品」真實屬性的動力。
  • 律師刑事會見的那些事
    但是對於刑事律師來說就是家常便飯了,去一趟就跟串門一樣輕車熟路。一般情況下,被刑事拘留後自己的親屬和朋友是無法相見,這個時候只有律師有權利去進行會見,這種情況下,律師就成為了家屬和當事人溝通的中間人了。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律師會見的時候到底做了些什麼。下面有一張刑事律師辦事的階段圖
  • 刑事律師常錚:走出「舒適圈」的開拓者
    常錚清楚自己跳出舒適圈的原因是:自己是一名開拓者——朝向自己的目標不停開拓、奔襲。2020年12月12日上午,常錚律師接受了本刊的獨家訪談。跨入職場的小幸運常錚律師曾於2018年在《中國律師》雜誌上飽含深情地回顧了自己的從業經歷。
  • 刑事案件什麼時候請律師最好?解讀刑事案件中的「黃金37天」
    但是,若當事人能在刑事案件中強制措施階段到檢察院還未批准逮捕的這段時間聘請律師,協助律師好好把握這段時間,案件是有可能出現重大轉機的。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刑事拘留最長30天加提請批准逮捕最長7天,這37天也被稱為「刑事案件黃金37天」。這37天甚至將對犯罪嫌疑人的命運起決定作用,但是很多嫌疑人家屬認為在這個階段聘請律師毫無作用,導致很多案件錯過了最佳的處理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