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燒,老輩人的「發燒捂汗」可取嗎?醫生:愚昧!這才是正確的...

2020-12-24 騰訊網

1歲多的女寶寶額頭髮熱,有發燒的跡象,當時家人就給其餵了一些開水,然後就給孩子蓋上了兩層大棉被「捂汗」,寶寶的體溫不但沒有下降,反而直接升高到了39.8℃,當時家人又用了5層的衣物裹緊孩子,才急急忙忙的帶著孩子去醫院看病,但是去到醫院時,孩子已經被燒的嘴唇發紺了,進行了緊急的散熱、吸氧,體溫才穩定下來。

急診科醫生說,這個孩子還算是好的,有的送來晚點的,都已經釀成悲劇了,給孩子「捂汗」,簡直愚昧!這是最不可取的方法。

為什麼老一輩的「捂汗」在現代行不通呢?

醫生說,孩子出現高熱現象時,往往他們的肢體循環就會變差,的確可能會出現手腳冰涼、額頭滾燙的現象,但是不能盲目的給孩子加衣服,因為兒童的汗腺不發達,通過「捂汗」不易達到「發汗」的目的,反而越捂體溫越高,易出現「捂熱症候群」,意思就是通過捂蓋導致孩子出現了面色蒼白、反應低下、高熱、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的還會導致死亡。

正確的做法:把孩子的衣服稍微的解開,讓其充分的去散熱,手和腳部位可以適當的進行保暖,可以給孩子泡溫水澡或者用溫水給孩子擦拭身體來降溫,但是時間不宜過長,防止孩子二次著涼,控制水的溫度要比孩子的體溫低3℃比較合適,每次擦拭的時間控制在10分鐘左右。

重點擦拭腋下、頸部、肘部、腹股溝這些大血管集中處。

在物理降溫的同時,最好讓孩子吃一些兒童專用的口服退燒藥,相互結合,退燒效果會更好。

錯誤的做法:用酒精給孩子擦拭身體退燒,雖說酒精揮發的很快,很容易就會帶走身體部分的熱量,但是這樣做易引發孩子出現寒顫。特別是小嬰兒的皮膚嬌嫩,毛細血管豐富,是非常不適合用酒精擦拭身體的,因為酒精易被皮膚所吸收,從而出現酒精中毒的症狀,所以十分不建議給孩子用酒精擦拭身體。

其次有的家長覺得孩子發燒,身體比較虛弱,應該讓孩子吃點雞蛋,補補身體,可以提高孩子的抗病能力。其實發燒最不宜給孩子吃雞蛋了,因為此時孩子比較虛弱,更不易消化雞蛋,反而給身體帶來額外的熱量,加重發燒。在發燒期間,避免去吃一些高蛋白質的食物,應選擇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可以是米湯、稀飯等。

在你們那邊有沒有「發燒捂汗」這種說法呢?

相關焦點

  • 寶寶發燒,捂一身汗就好了?
    來源:新浪財經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遇到這樣一些言論:「孩子如果發燒的話,捂一身汗,出完汗發燒就好了。」這句話究竟對不對呢?今天小編帶你來了解一下吧!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究竟什麼是發燒?人的正常體溫通常是在37°以下。
  • 寶寶發燒,這樣處理才正確,寶媽們不要做錯了
    文丨悠悠發燒,是寶寶常見的症狀,雖然常見,但是寶媽們要正確應對,處理好,不然寶寶會多受不少罪。尤其是新手媽媽們,家中寶寶發燒後,不要慌亂,怎麼處理是對的,要做到心中有數。寶寶體溫多少度,才是發燒?給寶寶測體溫要正確給寶寶測體溫的方法有3種,口腔測體溫、腋下測體溫及肛門測體溫。最常見的是腋下測體溫,另外兩種,寶寶不容易配合,也不安全衛生。腋下測體溫時,若用的是水銀式體溫計,要把水銀柱甩到35度以下,把水銀頭的位置輕輕放在寶寶腋窩深處,讓寶寶加緊手臂,不要亂動。測量時間在5~6分鐘。使用水銀式體溫計時,要看好寶寶,避免寶寶把體溫計放入口中。
  • 兒科醫生:孩子發燒時,3個退燒方法不要用,並不科學,易傷寶寶
    但過度緊張憂心,反而容易病急亂投醫,走錯了路,不但不能幫孩子退燒,還可能會帶來更大的隱患,兒科醫生提醒大家,孩子發燒時,3個退燒方法不要用,並不科學,還容易傷到寶寶,下面跟大家具體介紹下,望你沒有中招。
  • 寶寶發燒別再捂汗啦!用 3 個錯誤方法,難怪寶寶感冒好不了
    冬天是寶寶感冒發燒的高發期,昨天有寶媽留言問:寶寶發燒,多穿衣服捂汗有用嗎?千萬別,刻意給正在發燒的寶寶捂汗,不僅沒用反而可能導致孩子脫水,症狀更嚴重了。今天就跟大家一起來聊聊「寶寶發燒哪些事能做,哪些不能做」這個話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接著往下看哦~寶寶感冒,千萬別這麼做1.
  • 孩子發燒的根源找到了!燒自然就退了
    所以孩子發燒的時候,一定要首先保證大小便的通利,這一點一定要死死記住!因為媽媽們擔心寶寶餓著,亂給寶寶吃東西,吃多了不消化,就要引起發燒,如果皮膚孔竅、大腸、小便等散熱的孔竅門戶都打開了,再燒也燒不到哪裡去。
  • 發燒捂被子就能退燒?操作不當可能會導致這些病
    大家可能會認為,感冒發燒是小問題,捂捂汗,睡一覺就好了。其實不然,一個普通的感冒發燒,如果得不到正確及時的處理,也可一步步發展成危及生命的後果。 身體發熱非小事,普通感冒也可致命
  • 寶寶發燒怎麼辦?護理的這幾步可別做錯
    可能每位父母都遇到過寶寶發燒的情況,有些父母手足無措,有些父母「經驗老到」,但是關於寶寶發燒的正確護理方法,你真的做對了嗎? 引起寶寶體溫升高的原因很多,如細菌、病毒及其他微生物的感染,接種疫苗後引起的發燒,一些皮膚病、甲狀腺疾病、腫瘤、手術、輸液輸血引起的輸液反應、藥物燒、中暑或捂熱症候群等。根據具體原因具體採取措施即可。如果是嚴重疾病引起的發燒,或者是高燒及超高燒建議及時去醫院。
  • 人為什麼會發燒?發燒了怎麼辦?
    明明都發燒了,還瞞報!新冠疫情期間,到處都在檢測體溫,我們都很害怕發燒。有朋友問我:為什麼感染了新冠病毒會發燒?平時感冒發燒了怎麼辦?下面,白鯨博士梳理出6個有趣有用的問題,和朋友們聊聊發燒那些事兒。01. 人為什麼會發燒?我們所說的「發熱」或者「發燒」,即體溫高於正常範圍值。
  • 寶寶發燒如何正確地退燒?機智應對寶寶發燒,家長必修課
    人體發燒是炎症反應,是機體生病的一種信號。基本上,每個人都會經歷發燒的情況。秋冬季節來臨,最常見的感冒、發燒症狀即將出現。對於抵抗力弱、免疫力不強的寶寶來說,發燒是最容易出現的症狀之一了。有調查顯示,寶寶最容易出現的症狀之一就是發燒。特別對於新手爸爸媽媽們來說,面對寶寶發燒,往往會不知所措。前兩天,由於初秋早晚溫差大,同事小劉的兒子晨晨發燒了,看著只有8個月的寶寶難受的樣子,媽媽小劉都心疼得哭了。婆婆認為寶寶發燒溫度不高,只有38.1度,給孩子捂捂,出出汗就好了。
  • 孩子發燒後,出出汗就好了?家長要知道正確退燒的方法
    加上處在病毒、細菌泛濫的時期,許多孩子都難以避免感冒、發燒的情況。與此同時,不少家長一貫地認為,發燒只要被子一捂,再跑跑跳跳運動一會,出出汗就可以痊癒了,殊不知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那麼,孩子發燒了應該怎樣正確退燒呢?
  • 孩子一發燒就送醫院?父母先觀察這7點,再決定也不遲!
    季節交替,不少人因抵抗力不好,受到上呼吸道感染的侵擾。尤其是小寶寶們,很容易「中招」導致感冒發燒。有的父母是孩子一發燒,就著急忙慌地立即送醫院;有的父母覺得退燒藥好使,不去醫院不就診,自己給孩子吃藥。事實上,這些做法,都不利於孩子的健康。
  • 特殊時期孩子發燒怎麼辦?這幾種錯誤護理方式要避免!
    但是我們作為爸媽,還是得知道一些在家處理孩子發燒的常識,能讓孩子少受很多罪,大人心裡有數,也不會把全家搞得雞飛狗跳。在家怎麼退燒?今年很多家長不願意帶孩子去醫院,這點我們都能理解。如果孩子僅僅是發燒,沒有其他症狀的話,可以先在家裡用藥、觀察。安全、有效、不折騰孩子的退燒方法,就是退燒藥。
  • 寶寶發燒了怎麼辦?先別急著吃退燒藥
    寶寶發燒了先別急著吃退燒藥  發熱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性反應,當體溫升高時,人體內的吞噬細胞活性增強,抗體的產生增多,有利於炎症的修復,所以家長不必一看到寶寶發燒,馬上就用退燒藥。  對於三個月以內的寶寶,由於免疫機制尚未完善,一旦出現發熱,建議由醫生評估後再決定是否用藥或如何用藥,而不建議家長自行用藥。  另外,還有一些特殊人群,如G6PD缺乏(蠶豆病)的患兒,在就醫時一定要告知醫生,以便使用合適的退燒藥。
  • 寶寶發燒了怎麼辦?這4種常見的錯誤退燒方式別再用了!
    寶寶生病發燒真的是讓人非常頭疼的一件事情,有很多家長遇到寶寶生病發燒都會驚慌失措不知道怎麼解決。 有些家長會比較冷靜,在寶寶生病發燒的時候及時將寶寶送到診所,但是也可能會遇到診所休診,或者是人太多,寶寶無法得到及時的治療。
  • 寶寶發燒如何護理,可能你以前全都做錯了
    冬天裡得個發燒感冒是很常見的問題,寶寶也是這樣,幾乎每個孩子都經歷過發燒的折磨。而在應對小兒發燒這件事情上,家長們的做法可謂是五花八門。有不去看醫生就給孩子吃抗生素退燒的,有用白酒擦身的,甚至還有各種奇奇怪怪的偏方,比如用蛋清和鹼面塗身子的。
  • 發燒了該怎麼辦?有2件事切記不能做,沒用還坑自己
    發燒「捂汗」不可取我們發燒時,長輩經常會讓我們蓋上厚厚的被子,然後捂出一身汗。在他們看來這樣捂汗有利於降溫、退燒。據悟太醫了解,發燒可以大致分為3個階段:3個階段:升溫期:發燒的第一階段,身體會明顯感到畏寒怕冷,這是因為受到病原微生物的刺激,機體開始自我調節
  • 發燒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懂這些,爸媽們最集中的10個問題在這裡
    孩子發熱,酒精擦浴可以快速退燒嗎? 不可取, 酒精在人體皮膚上揮發的速度非常快,帶走的熱量也更多,大面積使用的話,反而會讓孩子出現寒顫。 嬰幼兒的皮膚也非常稚嫩,角質層薄,黏膜血管豐富。
  • 寶寶發燒科學處理方法,6種實用家庭退熱妙招,有孩子的存起來!
    關於孩子發燒,有孩子的家長都深有體會,趕不準什麼時候就感冒發燒。有些家長一遇到孩子發燒就火急火燎送到醫院,結果到了醫院,醫生經過檢查後,也是先給退熱,然後開上藥後讓回家護理。面對寶寶發燒,家長要學會科學護理,平時要掌握一些退燒技能,以備不時之需。
  • 寶寶發燒怎麼辦,橘子媽媽來談談自身經歷
    到了晚上的時候就燒起來了,溫度計一量都39度8了,橘子媽媽第一次遇到小橘子發燒,都慌了。好在平時也看過幾個有名兒科醫生的文章,知道應該怎麼處理。發燒當然是先例行的抽血,抽血的時候橘子媽媽都心疼哭了,我的小橘子,燒的迷迷糊糊的,好不容易燒退下來又被扎針了。結果出來小橘子是細菌性感染,必須要吃頭孢才行,開了一堆藥回家了。過了三天來複查,小橘子已經好的差不多啦。這段經歷橘子媽媽再也不想經歷第二次了,寶寶發燒,媽媽揪心呀。
  • 37.4℃算不算發燒?孩子發燒一定要去醫院嗎?
    「發燒幾天了?」醫生問道。醫生接著問「除了發燒還有其他不舒服嗎?」「沒有,就是有點低燒」。面對無法清晰表達自己病情的孩子,醫生接診後,都會細緻耐心地對孩子進行問診、查體。摸摸孩子的肚子、用聽診器聽一聽心肺是否有異常、檢查孩子咽部狀況。在事無巨細的檢查之外,醫生檢查之後問孩子家長:「你測體溫的時候孩子在幹什麼呢?」 家長說:「剛餵過奶」。醫生說:「你再去給孩子測個體溫吧,應該沒事」。十分鐘左右,家長進來對醫生說體溫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