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過不惑之年的劉朝霞精幹、潑辣。她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也是迪卡坐標數學俱樂部的創始人。
這是一家以數學啟蒙教育為己任的培訓機構。過去兩年多,「掌門人」劉朝霞攜迪卡數學一路狂奔,點亮了上海、成都、廣州、杭州、哈爾濱等多個城市的10家門店,她的願景,是到2019年年底,開出20家門店。
而燎原之火,不過是深愛小女兒的母親,遍尋不得同類啟蒙機構而轉型創辦的一個培訓學校,卻連同她的愛與相信,觸達了上萬名用戶。
她相信,教育,終將改變命運。
父母:因教育改變命運 以教育回饋家族
河南許昌,三國名城。
公元196年,曹操在此「挾天子以令諸侯」,攬許昌名士荀彧、徐庶、郭嘉於麾下,開啟一代人臣的高光時刻。
時光遞延千年,許昌城早已不復當年的風華絕代,但骨子裡的向學、重教卻一代代延續了下來。
劉朝霞就出生於許昌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而她的父母,或許是對他一生影響最深遠地兩個人。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河南臨潁縣一片貧瘠,劉朝霞的奶奶艱難的時候靠要飯為生,養活了7個兒子。全家人每天都在溫飽線邊緣徘徊,然而她的父親卻不甘命運擺布,以超出常人百倍的努力,考入武漢大學化學系。
劉朝霞的外公英年早逝,留下寡母和4個嗷嗷待哺的女兒。最小的女兒還因為一次生病沒有得到及時治療而變成了痴呆。作為家裡的長姐,她的媽媽在擔負起照顧全家的重擔的同時,不顧貧窮、辛苦及母親的反對,堅持學習,最終考入河南醫科大學,成為當年全縣城唯一的女大學生。
因教育而改變命運的父母,對他們姐弟三人的教育更是重視。在她記憶裡的每個晚上,都是全家擠在一起學習的畫面。通常,由父親負責輔導弟弟,母親則負責她和妹妹的學習,從周一到周五,家裡的電視從來不開。七八十年代的許昌資源匱乏,父親經常趁出差去北京、上海給他們買書。那時候的劉朝霞,最快樂的時光莫過於父親帶他去鄭州新華書店買書。
功夫不負有心人,姐弟三人都考取了許昌市最好的中學許昌一中。臨近高考,父母一致認為,視野比學習本身更重要,強制規定姐弟三人都不許報考省內的大學,一定要走出去看看更大的世界。於是,大姐劉朝霞選擇上海就讀計算機專業,妹妹考取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弟弟則考取了中國科技大學去往合肥。
這對知識分子回饋家族的方式也很獨特,不是給錢,而是幫助兄弟姐妹家裡的孩子讀書,「我們家總是有超過3個孩子,因為爸媽總是讓親戚的孩子住在許昌市的我家接受城裡更好的教育。」劉朝霞回憶到。
「父母選擇讀書,最終走出了自己的階層,也改變了我們姐弟三人的命運。所以我始終堅信,教育改變人生。」劉朝霞堅定地說。
從計算機名師到培訓機構校長的逆襲人生
1994年,劉朝霞大學畢業,她希望在上海這座大城市裡留下來。然而在當時不包分配的年代,一個外地求學者,沒有人脈、沒有財力,夢想談何容易?
天無絕人之路,一天,室友面試回來,跟劉朝霞聊天。室友說:「這是個中專計算機老師的職位,我覺得我不喜歡做老師,你要不要去試一試?」就這樣被幸運之神眷顧,因大學同學的推薦偶然地幸運得到計算機老師的工作。
上世紀末,中國的網際網路尚處蠻荒時代,大部分人更是對C語言程序視若天書。為改變傳統枯燥的上課模式,劉朝霞仔細琢磨起教學課件,每次在課上展示一段有趣的編程小成果,然後帶著學生一起探尋這背後的科學原理、控制程序。恍然之間,一節課的教學目標輕鬆達成。
很快,她成為當時計算機培訓界的名師,她的一位學生回憶道:「對比之前空曠的教室,劉老師的課堂總是座無虛席,甚至引得其他班的同學過來趴窗求學。」
只有劉朝霞知道,這背後她付出了多少努力。她篤信稻盛和夫的名言:「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你就會愛上這份工作。」為了「愛上」這份工作,她每天下班後都去復旦繼續進修學習,掌握更多知識擴充知識庫;除此之外,她還去各個培訓機構兼職,除了賺錢買房給自己在上海安一個家以外,也為結識更多優秀人士,用他們的思維影響提升自己。
新世紀到來,大學開始擴招,中專學校招生萎縮,對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老師們無疑是一個很大的危機。「是在學校繼續等待新的安排,還是勇敢到社會上去找更適合自己的崗位?」劉朝霞又一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勇於改變命運的進取心,驅使她突破舒適區,走向市場,成為一家知名日企培訓部經理,負責嵌入式軟體開發培訓。勤奮的工作和出色的業務能力,讓她很快成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
多年後,憑藉手中的人脈和資源,劉朝霞離開這家日企,創辦美國註冊會計師(AICPA)、美國註冊管理會計師(CMA),美國人力資源管理師(SPHR)培訓學校,成為一名成人財會培訓學校的校長。2008年金融危機,行業一片哀嚎,劉朝霞的財會培訓學校卻踩在了政策的春風上。財政部大力推廣管理會計,一大批高新企業去美國上市,讓這個項目高速發展,並在北京、深圳、寧波、瀋陽先後都開了分公司。
如果沒有二女兒的出生,劉朝霞也許就這樣,繼續著遊刃有餘且穩步向上的生活。
複製成功教育經驗用智慧和愛為女兒打造一座理想培訓學校
劉朝霞的大女兒Amy,就是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孩子」:4歲認識幾千個漢字,自學小學低年級數學,小學階段榮獲各大奧數比賽一等獎,初中和高中分別就讀於上海知名的兩所重點中學:上海市北中學理科班和上海中學數學班,業餘時間愛好數獨(源自18世紀瑞士的一種數學遊戲,是一種運用紙、筆進行演算的邏輯遊戲),並榮獲首屆世界青少年數獨錦標賽團體冠軍、個人亞軍榮譽。高中階段申請到兩屆斯坦福數學天才營,EPGY和SUMAC,目前在美國公立常春藤大學繼續攻讀純數學專業。
大女兒的出色讓劉朝霞無比自豪,而小女兒小米的出生,也讓家裡增添了更多的歡樂。小米像個天使,情商很高,時而俏皮、時而暖心,總是會逗得一家人捧腹大笑。然而很快,媽媽敏銳地發現小米和姐姐的區別:小米對數字、方位、時間等數學概念非常不敏感。而劉朝霞對數學的重要性有非常高的認知,她堅信20年以後的世界屬於人工智慧。所以,現在的孩子必須學好數學、主動思考並且有邏輯的表達,才能增加未來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跑遍了市場上所有的培訓學校,都沒有找到符合劉朝霞需求的機構。
「我希望的數學培訓機構,是可以激發孩子興趣、讓他們循序漸進地學習數學概念,知其然並且知其所以然。然而現在的培訓機構,大多以刷題為主,不注重思考過程,對孩子持續的數學學習能力並沒有太大的幫助。」
於是,她決定為小米做一個幼兒數學啟蒙學校,讓沒有天賦的小米,通過敏感期的數學啟蒙,長大後有一個紮實的數學基礎。
這個決定讓許多人無法理解,但是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劉朝霞心裡比誰都清楚:大女兒的優秀並非與生俱來,不過是家長和學校正確引導和教育的結果。
在Amy幼兒時期,劉朝霞工作很忙,無奈把她送回許昌的外公外婆家。但她一刻未放棄對女兒的教育:她用心尋找好的幼兒啟蒙書籍和益智玩具,如劍橋數學書、99方陣識字書等,加上理科學霸外公外婆一對一的輔導,在遊戲中教她數學,注重底層數學概念的啟蒙,Amy也在這個階段愛上了數獨。
小學階段,在沒私家車、沒有地鐵的情況下,劉朝霞夫婦每個周末天還未亮便攜著孩子坐公交橫穿整個上海,只為送Amy去最好的數學能力培養學校學習, 讓她學會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來教小孩學數學、提高孩子數學能力。
她尊重Amy的興趣,一反多數家長的常態,同意Amy放棄奧數比賽,而支持她的數獨愛好,直到拿到世界冠軍;在Amy取得一定成績後,她鼓勵女兒參加亞洲比賽、世界比賽,讓她知道山外有山。當高中的Amy想要放棄升學國內頂尖大學機會而去國外求學時,這位媽媽依然選擇尊重和支持孩子的決定,並幫助她一起努力申請到斯坦福天才營EPGY SUMAC的珍貴名額,最終順利考取美國知名公立常春藤大學數學系。
「我想復刻成功培養大女兒的經驗,讓小米和更多孩子即使沒有天賦,也可以通過對的方法改善數學能力和學習能力。」劉朝霞說,她說服大女兒的數學老師、滬上知名數學名師水哥,一起創辦她心目中的這所理想學校。
迪卡坐標是一個純粹的數學學習之地,提倡以孩子可接受的方式,從興趣開始,採用簡單樸素的實物教具幫孩子理解諸如加號和等號的概念、幾何圖形的特徵等數學裡抽象的部分,並用講故事、擺教具、畫示意圖、列表格等方式學會用抽象方式思考和表達;針對現在很多孩子學習了多年數學卻缺乏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迪卡採用了「問題解決四步法」的教學形式,強調每碰到一個新問題,按照「理解、計劃、解決、檢驗」這樣的四步,鍛鍊科學有效的思考方法。
2017年初,迪卡坐標數學俱樂部第一個校區在上海浦西開業,當年美國會計師項目的會計高管學員們知道後紛紛將孩子送來學習「對的數學」。
小女兒堅持在迪卡學習後進步非常明顯,到幼兒中班的時候就已經能基於跳著數做多位數的加減法,中班的時候會用分組的方法自己研究乘除,而此時的小米其實還從未進行過正式的加減法算術學習。進入小學以後,小米依然保持著對數學的強烈興趣,老師們也非常認可她在數學方面的興趣和能力,還讓她擔任了數學課代表。同小米一樣來迪卡學習的小朋友們也都展示出了對數學的濃厚興趣和較強的數學能力,來自家長們對迪卡的認可、高度評價也是絡繹不絕。
2年時間過去,迪卡已在全國開設10家分校,覆蓋上海、成都、廣州、杭州、哈爾濱等多個城市。劉朝霞為自己設定的目標:到2019年底,全國將有20間迪卡坐標,服務近萬名學生,讓更多孩子在幼兒階段,能得到正確的數學啟蒙,學對的數學,未來變得更聰明。
「我想工作到90歲,去不同的場合演講,傳播對的數學教育方法,讓更多人和我們家族一樣,通過教育改變命運!」劉朝霞說。
本文來源:網易教育頻道綜合 責任編輯: 鄭娟_NQ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