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坊》:像庖丁解牛般拆解小說(有贈書)

2021-01-20 光明日報

《匠人坊》中提到,沈從文小說多是描述的,描述的狀態不呈現內心的掙扎,重柔美,小而溫暖。圖為沈從文先生生前在寫作。資料圖片

李浩的這部《匠人坊》(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20年7月出版),是對中國現當代經典作家作品的評點,也是李浩自己小說觀念、文學觀念和藝術觀念的重申。他做的是文本細讀,無論是對寫作者,還是普通讀者,都頗有啟發。《匠人坊》有趣好讀,既讓我們領略到文學之美和小說智慧,又充滿了李浩式的犀利與真誠。

《匠人坊》選擇了魯迅、沈從文、張愛玲、莫言、餘華、史鐵生、白先勇、王小波、殘雪和東西等10位作家的短篇小說,具有相當的代表性和個人趣味。除沈從文和史鐵生外,其他幾位基本上屬於現代派或偏先鋒性作家;而沈從文和史鐵生,李浩選擇的解讀角度也不是常見的歷史感、抒情鄉土和浪漫主義,他強調的依然是「個人的繆斯獨特的面部表情」,是解剖、拆解和重組過程中獨特的審美體驗和文學理解。既知其妙處,懂其深意,不吝欣賞,也直言其憾。

10篇小說,被李浩拆解成各種語言、人物、情節和意義碎片。他手裡的剔骨刀,提取血肉乾脆利落,最終呈現小說骨骼。李浩說,魯迅小說細節少,敘述多,共感力差;沈從文筆下泛著暖光,不夠深入,難以抵達人們沉默著的幽暗區域;殘雪安置她筆下的人物有時太過強勢,太過信手拈來。這些評價直截而篤定,建立在李浩明確的小說審美判斷力之上。他談到小說情節的推動力,包括故事、語言、情緒、思辨推動,對於每一種推動他都有別樣闡釋。

他談到文學有兩種,勘世與創世,接近我們理解的現實主義與魔幻現實主義,但立足點與延展性不同,前者基於認知,後者長於想像,前者是復現的體驗缺如,後者是創造的審美溢出。

李浩認為,沈從文小說多是描述的,描述的狀態不呈現內心的掙扎,重柔美,小而溫暖,無法承擔「偉大的悲哀」這一評價,卻又對船上男人的悲哀有著深刻的理解。他喜歡張愛玲細碎又尖銳的觸覺,封鎖的時空,流動的氣息,兩個人的心理微瀾。李浩像說書人一樣,環環相扣,輕鬆解鎖,又像庖丁解牛,每一根血管和神經都被他分離得清清楚楚,纖毫畢現。

說到餘華《愛情故事》與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的互文式寫作,是致敬,也是拓展,還是一種隱形的較量,作家懷著寫作的雄心,重新講述一個故事,提供新的認知、新的經驗,找到新的敘事支點,給出撬動敘事的新鮮動力。場景、情境、畫面、鏡頭感,提取得輕重分明;心事重重的男孩,青梅竹馬的窺見,失魂落魄的現在,捕捉得遊刃有餘,「現在」被強化,故事被切分。李浩的復現,是餘華對海明威復現的復現,像一幅油畫,每一次色彩疊加,都是對世界的重新理解和建構。

序言裡,李浩反覆強調自己的匠人身份,略略帶著驕傲。他認為,文學,是生活的異形;寫作,是技術的訓練。李浩自信可以揭開小說的各種秘密,每一篇作品在他面前,就像放置在手術臺上,他不僅對其內部結構了如指掌,那些遊動在小說肌理、肉眼不可見的微生物,在他閱讀經驗的顯微鏡下,同樣無處遁形。

小說被他製作成了標本,那些我們注意到的地方,他從不同角度補了光;那些我們忽略的地方,他放大了給我們。指認那些被忽視的故事褶皺,是他的樂趣和小小的得意。即使有些判斷與寫作者初衷有違,他也不憚于堅持自己的偏見。反過來,那些積滿歷史灰塵的小說,在他滔滔不絕的講解中,恢復了溫度、溼度和亮度,他以古今中西的藝術經驗為土壤,為他喜歡的作品注入了新的靈魂。

面對一個事物,難免會有正見與偏見。見,是看到,也是看法。李浩不反對主題先行,但強調小說細節應該飽滿,而魯迅的敘事過於瘦骨嶙峋。小說是語言的連綴,語言連綴起來表現為意義的呈現過程,李浩一寸一寸拆解,讓所有詞語各歸其位,在他手裡,恰到好處的語言表達,是有光澤、有彈性、有韌性的。每一個詞語都與其他詞語相關聯,構成一個意義表達鏈條。語言組合與意義建構,都是創世,沒必要糾結故事性與思想性誰覆蓋誰。小說的本質是提供意義,完全無意義的故事,在小說裡並不存在,或者說不應該存在。

好的小說具有生長性。李浩帶著我們一段一段分解,再整合,嘗試不同的重組。打通意義的斷壁殘垣,詞語的支離破碎,變形、拆分、重建一個世界,不斷逼近小說的終極意義。不是知識的堆積,也不是空洞的指稱,推理演繹的過程充滿愉悅體驗和嚴肅理解,是對小說藝術可能抵達的極限的探索。

李浩漫步於經典作家作品,穿枝拂葉,路徑交叉,隨時可以進入敘事內部和背後。他喜歡通過這樣的方式,闡釋自己,表達自己,仿佛藉助他人屋舍,裝修自己喜歡的風格。這裡面有種遊戲的快樂,他在和作者捉迷藏,又不斷為讀者提供謎底,最終落點依然是文學的審美意義所在,就此而言,《匠人坊》堪稱精準的藝術導航。

與李浩交流,有精神的愉悅,心靈的共鳴,更多是智力上的博弈。知識、技術和思想,道與術渾然一體的美,李浩都不匱乏,但他熱衷於談論技術。而我知道,他和我一樣,對寫作者的思想立場和思想能力,有著更加固執的要求。這些年,我們就這樣,在喧囂時代的寂靜角落彼此眺望,在文學世界的盡頭相互溫暖。

(作者:張豔梅,系山東理工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相關焦點

  • 像庖丁解牛,將小說拆解得清清楚楚——關於李浩的《匠人坊》
    《匠人坊》有趣好讀,既讓我們領略到文學之美和小說智慧,又充滿了李浩式的犀利與真誠。  《匠人坊》選擇了魯迅、沈從文、張愛玲、莫言、餘華、史鐵生、白先勇、王小波、殘雪和東西等10位作家的短篇小說,具有相當的代表性和個人趣味。
  • 《煙雨江湖》庖丁解牛怎麼學 庖丁解牛學習教程分享
    導 讀 雨江湖中的庖丁解牛是一種技藝,玩家會在南陽渡老曹支線完成後獲得庖丁之術的書。
  • 「坊巷記憶——坊巷間的勞動者」研學旅行活動
    2020年5月15日星期五上午,2020年南街街道「我家在南街,幸福七十載」系列活動之「坊巷記憶——坊巷間的勞動者」研學旅行活動在三坊七巷順利開展。活動邀請到了福建省工藝美術名人、福州市非遺軟木畫代表性傳承人陳君錕與孩子們一起,體悟匠人精神,感受幸福南街。
  • 莊子在《逍遙遊》和《庖丁解牛》中,分別提出了哪「三個境界」?
    莊子像莊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是戰國時期「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在高中階段,其代表作《逍遙遊》和《庖丁解牛》被選入教材,成為學生學習和背誦的經典古文篇目。在《逍遙遊》中,莊子提出了「學鳩」「鯤鵬」「逍遙」三個境界;而在《庖丁解牛》中,莊子又提出了「全牛」「非牛」「無牛」三個境界。這幾個「境界」是什麼含義?有何關聯?今天我們就來重讀經典,講解一下莊子的所謂「三個境界」吧!
  • 日本的「匠人精神」
    除此之外,日本人的「匠人」精神也常為大家津津樂道。「匠人」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也是職業道德和職業能力的體現。日系匠人精神始祖秋山利輝秋山利輝是日本神奈川縣橫濱市都築區「秋山木工」的經營者,從事定製家具製作業務。秋山利輝40年的授徒生涯中培養了50位世界木工大師。
  • 推理大師的三個寫作建議:如何通過拆解,掌握小說的寫作技巧?
    在《小說的八百萬種寫法》中,勞倫斯告訴我們,寫作是沒有公式的,別人的寫作方式不一定適合你。這就意味著,新手寫作者要做的,不是「複製」那些成功作家的寫作方式和習慣,而是要去「拆解」成功作品的寫作亮點和技巧,在拆解中學習,從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寫作方式。勞倫斯·布洛克的建議讓我豁然開朗。
  •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重鑄「飛輪效應」,拆解名家創作秘籍
    不知你是否也曾對小說創作有過這樣的思考:寫作的方法是否具有可教性和可學性?文學巨匠們為何能創作出讓讀者為之著迷的開場白?怎樣才能創作出深度爆款文章呢?這些問題都能在英國著名作家理察·科恩的《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中找到答案。《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的作者理察·科恩,曾任多家英國民出版社的出版發行總監,並創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出版公司。
  • 庖丁解牛為何那麼牛,眼中有牛到目無全牛,他幹了什麼,引人深思
    他不是一個一般的廚師,莊子中有記載他的故事,那是屬於他的傳奇。畢竟上下五千年歷史中也就他憑一個廚師的身份,讓人感到佩服。庖丁解牛,講的是一個姓丁的廚師殺牛的故事。梁惠王聽了庖丁的話,學到了養生之道。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 匠心社——對話手藝人、匠人工坊燕風品牌創辦人張勇
    男人都喜歡刀,都有一個英雄夢。張勇15歲那年,心中充溢著俠客夢,當時拿著木頭削成的刀劍和小朋友一起比劃。玩的不亦樂乎。有一天,爺爺問:喜不喜歡刀?他還以為爺爺會買一把玩具刀給他呢。然而爺爺下一句卻說:「我教你做刀」。如今,張勇打刀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了。
  • 以太坊是什麼?以太坊礦工是幹什麼的?以太坊有什麼用?
    數字貨幣種類中排名老二的以太坊坊,他的地位和影響力也很了得。為什麼這麼講呢,他有個別稱是「數字石油」為什麼是石油,因為以太坊可以承載別的項目運行,以太坊是一個大平臺,在這平臺上可以做項目開發運營。只是有一個條件,像我們租房子要交房租,在以太坊的地盤上要消耗以太幣(ETH)在幣圈一般我們直呼以太坊
  • 2019新匠人大會:匠人的春天,從拈花灣開始
    作為新匠人,應該要做的是物美價平的產品。第三,小。今天,我們看到很多的匠人有設計能力,有對產品的理解能力,有核心的技術能力,以及找到合適的消費者的熱情和勇氣,但他們沒有工廠。所以,產和品之間會出現分離。很多年之後,中國可能很難再出現幾百億上千億規模的製造業企業,中國也不需要這樣的公司。第四, 女。
  • 做好編輯要有匠人精神
    說的是出版,也是說做人,聶震寧「掏心窩子」般毫無保留地總結、提煉出自己四十年出版人生的經驗和智慧,字裡行間飽含著他對於青年編輯的殷切期望。2020年11月中旬,《致青年編輯的十二封信》作為「編輯素養叢書」的第一本書,由人教社重點推出。 中華讀書報:起意寫《致青年編輯的十二封信》有什麼契機?
  • 像小說般的歌詞
    6首歌曲的歌詞就像讀一本小說般地展開,增加了人們對新專輯的好奇心。將講述了陷入對方的瞬間的《AURA》「請看著我,我把你藏在我的眼裡」的直白歌詞連接起來,《CRAZY》講述了漸漸浸入愛情的過程。主打曲《NOT BY THE MOON》中「不要放開再次緊握的手。因為沒有你就沒有任何意義」,向成為我所有理由的你宣誓無限的愛。
  • 由顏料坊的變遷沉浮,看傳統與現代的矛盾
    這部小說為我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住在蘇州河畔的姜家是一個顏料世家,在歷史的輾轉中,顏料坊歷盡滄桑,最終傳到了姜思爸爸姜琰的手上,但這種傳統的手工藝卻因為各種原因,面臨著消失的可能,爸爸對此情況既擔心又毫無辦法。姜思在這種淡淡的憂傷中慢慢地長大,不知是先天的天賦還是後天的薰陶,小小年紀的姜思竟然對色彩有著極高的敏感度和感受力,同時又非常喜愛畫畫。
  • [178贈書活動]張晶暗黑童話系漫畫「艾莎的森林」登場
    [178贈書活動]張晶暗黑童話系漫畫「艾莎的森林」登場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2012-12-20 16:11:51
  • [教師也創客]拆解法:學科學像解謎一樣有趣
    拆東西是孩子好奇心的體現,孩子看到手錶嘀嗒嘀嗒地轉動,好奇表裡到底有什麼,就會想辦法把它拆開一探究竟。作為科技教師,我們可以將「拆解玩具」作為主題開展創客活動。當然,拆解的對象也不一定是玩具,其他合適的常見物品也是可以的。
  • 匠人智裝:裝修業主的真實評測,滿意是匠人的宗旨
    作為中國室內裝飾協會的理事單位,安徽省家裝市場的知名品牌企業,匠人智裝四年來服務了全省2000多個家庭,贏得了裝修業主的一致好評!匠人智裝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樹立大全包整裝行業的新標杆!建立大全包整裝模式的新標準!
  • 手拉手 心連心 書香潤童心—街道開展惠民圖書贈書活動
    原來是寬城區柳影街道黨工委攜手新興路社區與育龍特殊教育學校共同開展「手拉手、心連心,書香潤童心」惠民贈書活動。把知識和快樂送進校園,在寒冬裡為特殊群體少年兒童送去溫暖。活動中柳影街道人大主任兼黨工委副書記耿主任將精挑細選的中外名著、勵志故事、少兒讀物等一批優秀兒童書籍贈送給育龍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們。
  • 原創詩歌《匠人之心》
    《匠人之心》盆景二 拍攝於延慶世博園像玉一樣 再溫潤一些像蘭一樣 再清香一些像劍一樣 再尖銳一些像風一樣 再微涼一些像鏡一樣 再透亮一些像戀一樣 再熾熱一些:匠人一般是指技藝高超的手藝人,也指有相當寫作水平的人。
  • 公益贈書第5站:《兒童白血病百問百答》走進廣東東莞
    下午2點,向日葵兒童南區負責人夏歡和志願者們提前到達現場對贈書場地進行布置。贈書活動在下午2點半正式開始。有一些家長已經早早到位,在活動區等候贈書活動開始。在大家的共同協作下,贈書活動有序進行。由於有部分家長在9樓的移植倉,已領取圖書回到病房的家長們也會通知別的家長,讓他們前來領書。因此,工作人員們一直耐心等待著,贈書活動持續到了下午4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