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評論:極端化的政治正確已成為美國新禍

2020-12-15 北京日報客戶端

美國反種族主義抗議浪潮愈演愈烈,但遺憾的是,「種族平等」的美式「政治正確」已淪為某些人群和團體借題發揮的「合法外衣」,其影響甚至超出美國範圍,對整個西方世界的社會生活造成了嚴重幹擾。

據筆者觀察,極端化的反種族歧視運動正在以三種形式走向失控。一是將一些客觀標誌曲解為種族歧視信息,凡是帶「黑」的、「有色」的,統統成了禁忌。「黑名單」(blacklist)得改成「blocklist」,美妝巨頭歐萊雅宣布將刪去護膚品中 「美白」「白皙」等字眼,暢銷的「黑人牙膏」要重新評估,百年老校耶魯大學也因校名染上了種族主義爭議。更誇張的是,美國國旗也沒能倖免,因為顏色和設計不夠「正能量」而被要求更換。可見,許多人已然將白色視為「歧視色」;二是要求提高對非洲裔人群的「非正常」待遇。比如,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一些學生請求一位教授,在期末考試中無條件給非洲裔學生較高分數,教授拒絕後遭到非洲裔學生投訴,被迫停課三周。但是學生們依然不滿,要求學校將其停職處分;三是採取暴力手段,擾亂社會治安。目前,反種族歧視遊行已經演變成多場暴力衝突,許多不法之徒趁機打砸搶燒,紐約、得州、明州、華盛頓州等多地均已發生重大槍擊事件。

「舊疾」未除、又患「新症」,原因何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國家,族裔問題從美國的歷史深處走來,和這個國家的發展如影隨形。回看美國曆次反種族主義抗爭,種種收穫有之,但遠沒走出真正痛定思痛推進改革的關鍵一步。而美式選舉政治長期奉行「選票至上」,從地方州政府到聯邦政府的各色政客不僅沒有堅守社會公平、司法正義的準則,反而為討取移民歡心,對「逆向種族主義」推波助瀾,不斷加劇社會分裂。

另一方面,美國長期貧富差距分化積累的社會怨氣無處釋放,「種族問題進一步引燃經濟不滿」。在預期美國經濟萎縮7.3%、失業率達到16.9%之際,美國億萬富翁在兩個月的疫情期間淨資產增加了15%,從2.948萬億美元增長到3.382萬億美元。可見,大資本的力量不但可以提前掌握經濟信息,拋售手中股票並反手做空,最大程度減小損失;甚至可以在此基礎上影響美聯儲決策,開啟「無限量量化寬鬆」,繼續擴張資本。在這一貧富差距加速分化的過程中,經濟基礎較差的非洲裔美國人與其他少數族群相對承受了更多損失。民眾對於未來生活的無力感很容易演變成現實中的宣洩行為,而「政治正確」的平權運動恰好是絕佳的發洩口。

推倒幾座雕像,改掉一些名字很容易,但消除心中的不平等觀念很難。在美國文化土壤、政治制度、經濟模式、疫情應對等諸多元素影響下,真正認識、反思自身問題,為多族裔社會找到一條和解之路,比登天還難。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戰略研究室助理研究員)

來源 北京日報

作者 張一飛

流程編輯 劉偉利

相關焦點

  • 當政治正確走向極端 | 海外風向書單200804
    在這些聲音中,保守派政論家、主播、律師Ben Shapiro的How to Destroy America in Three Easy Steps將批評的矛頭對準了極左翼的過激政治正確,認為這股思潮如果任其發展,將會摧毀美國。
  • 美國左翼走火入魔,「政治正確」走向極端
    儘管如此,抗議者仍然繼續使出極端手段,進行著沒有目的的破壞。我們分析問題時要換位思考:美國警察執勤的難度、面臨的風險,遠高於其他國家,因為美國是個全民持槍的社會,這意味著警察在違法者面前可能也是一個弱勢群體,美國左翼喜歡反覆給人灌輸所謂的「政治正確」,但如果警察也搞這種「政治正確」去做踐行白左的聖母精神,說不定第二天罪犯逍遙法外的同時自己就要蓋上星條旗了。
  • 原創|美國的政治正確是什麼樣子
    組成社會方方面面協作方式的行為,叫政治。什麼是政治正確,這是個新詞,是被美國人發明出來的一個詞。我們「友好」的鄰邦印度,國內還分三六九等,當年從興都庫什山翻進來的雅利安人還有後面的一串波斯人、蒙古人、還有坐船進來的葡萄牙人、英國人等等,他們是社會的上層人,膚色大多偏淺偏白。
  • 美國特色:當「言論自由」懟上「政治正確」
    公眾輿論環境下的政治正確,僅僅是一種簡單而不容討論的共識,一個思想的避難所而已。口述 / 吳曉波有一句廣為人知的名言: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曾一度是美國自由意識形態輸出的武器之一。
  • 「川普與口罩的故事」:為了政治正確
    「川普與口罩的故事」:為了政治正確 2020-05-27 15: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政治正確」是個啥,何以誕生「因言獲罪」的美國
    可是最近他說的另一番話翻了車,紐約時報刊發了他的評論文章,派遣軍隊文章裡說的什麼呢?他要國民警衛隊進入城市,解除混亂和破壞,恢復公共秩序,遭到了圍攻。評論版面負責人引咎辭職,即便是湯姆克頓這麼強硬的人,都撞上了一堵更硬的牆——政治正確。
  • 丹尼爾·亨寧格:「五彩」內閣同樣不「政治正確」,美國就沒有更高...
    導讀:12月16日,《華爾街日報》專欄刊文「拜登的多樣性內閣——除了被多種分類分散力量外,政治沒有更高的目標了?」,批判性地指出拜登追求政治正確的做法正在反噬自身:玩弄身份政治,抬高某些身份,勢必招致其他身份的不滿。
  • 一件小事,看美國「政治正確」的自我衝突
    尤其是川普支持者,他們已在社交媒體上抨擊拜登是 「中國喬」和「北京拜登」。這事,怎麼看怎麼魔幻。「政治正確」大行其道的美國,「女性平權」是「完美無瑕」的「政治正確」,而偉人這句名言本身也毫無瑕疵。要知道,當年希拉蕊和川普競爭總統寶座的時候,希拉蕊可是利用自己的「女性」標籤拉了不少選票。
  • 川普雖然失去了美國總統的位子,但政治影響力依然巨大!民主黨不...
    張志新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川普執政四年之間,對美國政治傳統的破壞可謂史上罕見。他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在美國史上書寫「濃重一筆」。因此,無論是在政治、經濟、社會,乃至對外政策等方方面面,川普的烙印在拜登總統任內都將難以輕易抹去,甚至為拜登執政帶來眾多的挑戰。從政治上而言,在川普任內美國已經從極化走向「部落化」,政治妥協與「兩黨共治」局面恐怕將難以再現。
  • 美國抹黑中國的言論歐洲人不買帳,環保在歐盟成為「政治正確」
    美國領導人自己宣布退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國際協定,卻在9月下旬的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中就環保問題抹黑中國,並影射歐盟國家說,「那些攻擊美國環保成效而忽視中國嚴重汙染的人對環境並不感興趣。」隨後,美國務院又炮製並公布所謂「中國破壞環境事實清單」。美國對中國環保貢獻的抹黑言行,不僅被中方批為「出於政治目的上演的又一出反華鬧劇」,也沒有得到歐盟國家的隨聲應和。
  • 川普「政治正確」捲土重來
    不過,他做出的一些行動,比如不再追究希拉蕊在郵件門問題上的責任、與羅姆尼會談和解等,顯示這位新當選總統正在試圖卸下選舉政治的包袱,塑造「全民總統」形象。特別是他最近明確對「另類右翼」(Alt-right)運動說「不」的舉動,讓不少人感覺美國的「政治正確」正披著民粹主義的外衣捲土重來。
  • 美國種族問題的兩副面孔:不說出口的歧視和被濫用的政治正確
    在無數個看得見、看不見的地方發生的此類行徑說明非裔美國人在美國的生存環境不甚樂觀,而弗洛伊德之死最終成為了一個爆發點。「政治正確」背後的種族矛盾 很多人會有疑問:在「政治正確」的美國,黑人的悲劇為什麼還會屢屢發生?這就是涉及到了「政治正確」背後隱藏的種族矛盾。
  • 蘭德評論:大選如此焦灼會引發美國內戰?
    IPP評論是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臺。 IPP評論今天推送的蘭德公司評論文章,希望能幫助國內讀者更好判斷美國國內政治的下一步發展。
  • 政治正確?我看不太正確
    在現在輿論趨勢下,種族平等,是一個鮮明,不可動搖的政治正確。這高壓線,誰碰誰死。▼大家應該知道,蘋果(Apple)算是一個政治最正確的公司了。蘋果公司出品的emoji(表情)的每個表情都要做五種膚色,簡直是政治正確到不能再正確了。但即使如此,蘋果公司還是被指責歧視黑人。
  • 川普「贏了」《紐約時報》到底是誰不懂「政治正確」?
    歸根結底,還是其觸犯了美國社會的政治「天條」——政治不正確。2在美國,「政治正確」這一概念有著漫長的歷史沿革。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200多年前。而它的流行,則始於上世紀60年代的民權運動。此後,隨著一系列圍繞「政治正確」的報導於上世紀90年代頻繁出現,它所引發的討論也進入高潮。近年來,「政治正確」的適用範圍不斷擴大,對於美國社會產生空前影響。
  • 政治正確正在「毀掉」好萊塢?
    《辛普森一家》 可以預見的是,經此一役,種族問題將會在以好萊塢為代表的美國影視業裡變得更加敏感,不僅僅一些不夠政治正確的表達會成為禁忌,為了追求 這種局面下,人們不免心生擔憂:長此以往,「政治正確」是否會成為好萊塢發展的桎梏? 若從產業和商業的角度來看,這種擔憂顯然是多餘的。在此前的文章中毒眸(ID:youhaoxifilm)就曾提過(迪士尼讓黑人演《小美人魚》,只是為了政治正確嗎?),雖然這些年好萊塢(尤其是迪士尼)在顛覆性選角問題上屢受爭議,但是票房成績上卻是一路高歌。
  • 賴羽峰:美國政治正在「臺灣化」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賴羽峰】最近,作為一個美國留學生可以說經歷了一次輿論過山車。這個過山車從國內輿論起,又接上美國輿論。我想從海外國人的角度談一些觀察。國內輿論海外疫情大暴發時,看到對一家三口隱瞞病情回國的報導的評論後,我的心情非常沉重。評論的觀點基本上可以總結為「國外的別回來」和「回國一切費用自理」兩種態度。
  • 諾貝爾文學獎公布後,外媒評論:讓政治正確挨了一記響亮的耳光
    德國著名文學評論家丹尼斯·查克稱,二人獲獎「讓政治正確挨了一記響亮的耳光」。撰文 | 葛格去年,陷入醜聞危機的瑞典文學院取消頒發201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並將該獎項順延到了今年。在剛剛頒布的獲獎名單中,奧爾加·託卡爾丘克摘得2018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而彼得·漢德克則為2019年文學獎得主。
  • 與許紀霖、劉擎等商榷:「(反)政治正確」框架的思維陷阱
    本文的商榷,集中於整場對談始終依託著的「(反)政治正確」論述框架。西方的「政治正確」是近年中文網際網路討論中常見的一個概念;近兩個月來,諸如HBO暫時下線《亂世佳人》、《老友記》製片人對演員族裔多元性不足表示後悔、南方邦聯將軍雕像被抗議者推倒等事件,也被一些評論者作為「抗議運動已經進入擴大化、『政治正確』化階段」的證據。
  • 大碼、非裔、變性、女同,這波美國人把能想到的政治正確用了個遍
    但偏偏就是這麼個魔鬼命題,愣是讓美國人找出了解。近日,隨著印有傑瑞·瓊斯(Jari Johns)的巨幅海報在紐約接頭掛起,「政治正確」的標準答案被重新定義了。瓊斯是美國著名品牌Calvin Klein公司請到的一位新晉模特。這位模特從外形上就極具衝擊力,但更具衝擊力的是她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