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說隴史】神奇的西夏竹筆

2020-12-22 每日甘肅網

神奇的西夏竹筆

西夏竹筆

  夏夜,翻看朋友圈,忽然發現有一支西夏竹筆。這支筆藏在甘肅省博物館,為西夏時期竹筆。

  1972年,人們在甘肅武威張義堡西夏遺址中,發掘出土了這支西夏竹筆,同時出土的還有其他兩支竹筆。據推測,它們是12世紀西夏人製作使用的硬筆。

  這支筆,通長9.5釐米,直徑0.9釐米,看不出用過的痕跡。它用一截竹管削成,為了堅固耐用,特意選擇了有竹節的一段。西夏人手很巧,筆尖削得很細很薄,中間開縫,降低了硬度,讓筆尖變柔軟,寫起來更加順暢。

  這支竹筆,糾正了曾經的認識誤區。以前,人們認為,自古以來的書寫工具,就是軟筆,即毛筆。

  實際上,先民書寫,最初是硬筆,後來變成軟硬兼用,再後來以硬筆為主流。在距今八千年前,大地灣先民常用硬筆在彩陶上刻畫符號。到了六千年左右,軟筆才出現,彩陶上各種紋飾,多是軟筆繪製。那時,先民們或用皮毛,或束草為筆,或捶柳為筆,蘸著顏料,在彩陶上繪製各種紋飾。

  到商代,巫師們在甲骨文上寫字,多是先軟後硬,先用軟筆寫稿,然後用硬筆刻畫。到了周代,逐漸向軟筆過渡。

  最早的硬筆,應該就是竹筆。「上古無墨,竹挺點漆而書」。可見,上古時期,人們用竹板蘸著漆寫字。後來,清代金農發明了一種漆書,在書法上獨樹一幟。也有人認為,古人的竹挺就是竹筆。

  這些年,西北地區出土了大約10支硬筆,最早的晉代,晚一點的是西夏。敦煌出土的唐代吐蕃文書寫本以及一部分漢文硬筆寫本,證實當時人們就在用這種硬筆書寫。

  1943年,著名高僧心道法師在敦煌傳播佛學時,曾有居士贈送一卷藏文寫經《長壽佛經》,這是古代帝王將相為老王太后祝福所用寫經。看到卷子後,法師很吃驚,因為卷子字體非常古雅,畫著行,字卻是似墨非墨,似鉛非鉛。唐代不可能有鉛筆,那麼它究竟是用什麼書寫的呢?這是用竹筆寫的。

  沒想到,這支筆竟然這麼有來頭。

  文/圖 王文元

相關焦點

  • 甘肅文化丨神奇的西夏竹筆
    原標題:神奇的西夏竹筆西夏竹筆夏夜,翻看朋友圈,忽然發現有一支西夏竹筆。這支筆藏在甘肅省博物館,為西夏時期竹筆。1972年,人們在甘肅武威張義堡西夏遺址中,發掘出土了這支西夏竹筆,同時出土的還有其他兩支竹筆。據推測,它們是12世紀西夏人製作使用的硬筆。這支筆,通長9.5釐米,直徑0.9釐米,看不出用過的痕跡。它用一截竹管削成,為了堅固耐用,特意選擇了有竹節的一段。
  • 「老王說隴史」遠古時期,隴原大地溫暖溼潤,森林密布
    【老王說隴史】遠古時期,隴原大地溫暖溼潤,森林密布蘭州市紅古區出土的「中華第一龍」馬門溪龍復原圖遠古時期的甘肅大地說到黃河流域的古象,人們都知道隴東出土的黃河古象。然而,人們不知道的是,在史前時代,蘭州黃河沿岸,也生活著難以數計的古象。這些年,蘭州境內五六個地方發現了古象化石。
  • 日文平假名、契丹文、西夏文與中國道教書法有什麼關係?
    圖片源於網絡另一個大家更熟悉的就是西夏文。西夏文也是根據漢字重造的一套文字,早期大家都看不懂,跟徐冰的天書一樣,意義不明確,但是漸漸被破譯了,我們現在已經看懂了不少,是現在一般市面上最喜歡寫的。圖片源於網絡我認為道家的這類文字,可以看出後世契丹文、西夏文乃至日文的淵源,而且日本還保留了古代道士畫符的竹筆。我現在寫的雲篆,用的也是竹筆。現在一般人見都沒見過,即使是造筆的廠家也不大會造,但民間有些地方還保留了。
  • 西夏人真的因為蒙古人的屠殺而滅絕了麼?
    文/王凱迪 在今天的網絡史學界總有這樣一種聲音:蒙古人因為成吉思汗病死在攻打西夏境內,因而在西夏境內的党項人被大肆屠戮殆盡,最終導致這個民族消失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事實果真如此麼?
  • 西夏兵器製造史
    西夏在對宋遼數場戰爭中能以少勝多,與戰略戰術、精神士氣有關,更與裝備武器有關。若論西夏兵器,夏國劍首當其衝。騎馬持劍的李元昊(《神秘的西夏》截圖)夏國劍為何被稱為天下第一?為何它如此受宋朝統治階層熱衷?跟隨本文了解中華民族對劍的喜愛,西夏劍的精良品質,以及西夏兵器製造技術和發展史。從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民族科技、軍事的發展進化之路。
  • 「老王說隴史」張義的羊肉湯鍋
  • 老王說隴史丨蘭州張掖路曾有一位靖逆侯
    在金庸筆下,他是驍勇善戰的名將,坐著轎子指揮戰鬥;在蒲松齡筆下,他帶著傳奇,發現了神奇化石——土化兔。他就是清代靖逆侯張勇,一個曾經在蘭州生活過的名將。這事說起來也簡單,當時甘肅巡撫遷到蘭州後,張勇到蘭州辦理公務,總不能天天住賓館吧。總該有住的地方,或者說辦事處之類的地方,自然,他就在距離陝甘總督衙門很近的地方,修建了靖逆侯府。乾隆五年(1740年),甘肅巡撫元展成將靖逆侯府改建為皋蘭縣文廟。
  • 西夏文化 | 武威亥母洞 西夏文化的天然博物館
    藏族學者文清賽讓說,公元1244年,西涼王闊端代表蒙古汗王邀請西藏宗教領袖薩迦班智達·貢噶堅贊來涼州進行著名的「涼州會談」時,薩迦班智達和隨同的妹妹索巴讓姆、侄子八思巴等皆來亥母洞舉行朝拜會供。自元至清,共有28位從西藏和印度前來的活佛在此修行。上世紀八十年代,當地佛教信徒挖開一號洞窟,從裡面發現了一批西夏文、藏文文書和經卷、帛畫、唐卡,引起文物部門的重視。
  • 「老王說隴史」蘭州張掖路曾有一位靖逆侯
    蘭州張掖路曾有一位靖逆侯西安城東少陵原上,張勇墓前的石麒麟在金庸筆下,他是驍勇善戰的名將,坐著轎子指揮戰鬥;在蒲松齡筆下,他帶著傳奇,發現了神奇化石——土化兔。他就是清代靖逆侯張勇,一個曾經在蘭州生活過的名將。
  • 疾馳的草原徵服者—遼、西夏、金、元
    與其說本書是承接上一本書講的宋朝,不如說它把更大的篇幅比例,給了跟宋朝平行的少數民族政權。並且,杉山正明為這段歷史做的鋪墊很長,他不是從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稱帝建立契丹國寫起,而向前追溯了六十年,聚焦於安史之亂。之前我們說宋史,解讀小島毅的《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那本書的開篇,也是安史之亂。雖然是同一個話題,然而作者不同,視角不同,結論便大相逕庭。
  • 銀川:西夏文明的吉光片羽
    再如西夏的甲冑,在當時也是重要的「戰備物資」,它採用的是冷鍛技術,不僅堅固到了「刀槍不入」的程度,而且還非常光滑閃亮。獨特的文字由於複雜的歷史原因,史家們為前代修史的時候有意「忽略」了西夏。長久以來,世人也就很難確知我們的歷史上還存在過這樣一個王朝,至於它的一切過往,更是一個謎。
  • 「風物誌」武威西夏木緣塔 解密神秘的西夏王國
    武威西夏木緣塔 解密神秘的西夏王國武威西夏木緣塔西夏人服飾在武威博物館有一件國寶級文物,也是「鎮館之寶」——西夏木緣塔。西夏木緣塔的發現1977年,務工人員在西郊林場平地時發現了兩座有明確紀年的西夏小型單室磚墓,在墓室內一件西夏木緣塔在地下沉睡八九百年後終於面世。西夏木緣塔為西夏墓葬中第一次發現的西夏葬器。
  • 【老王說隴史】兩漢時期:蘭州歷史上的第一次大開發
    因此,當時的榆中縣開發建設力度只能說是曇花一現。  蘭州真正的大開發,要從漢武帝元狩二年開始。在此之前,蘭州黃河以北地域都是月氏、匈奴的控制範圍,黃河以南為隴西郡管轄,基本上也是遊牧之地,沒有進行多少開發。  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夏,霍去病兩次出擊匈奴,獲得空前大勝。《史記·大宛列傳》中曾這樣記述:「而金城,河西西並南山之鹽澤,空無匈奴。」
  • 【老王說隴史】廉頗後裔,遷徙甘肅後走出兩代名將
    廉丹派人將自己印信交給了王匡,他說:「小兒可走,吾不可!」  廉丹挺身而出,騎著戰馬飛馳而去,最終血戰而死。廉丹的部下見此情形,校尉汝雲和王隆等二十多人,都說:「廉公已死,吾誰為生?」隨後,他們都飛馬奔向敵軍,最後血戰而死。  其實,是王莽逼死了廉丹。出徵之際,王莽有聖旨說,將軍(廉丹)受國家重任,如果不在荒野之中為國捐軀,那就無法報答君恩和盡忠職責的。
  • 【老王說隴史】甘肅天水權氏:武將世家出硬漢
    為了活命,他在獄中給隋文帝上書,其中說他父親為武元皇帝戰死於馬前,武元皇帝就是楊堅之父楊忠,這才免死。過了幾年,權武再次被拜為大將軍,任太子右衛率。  天水權氏在歷史上名人輩出。有權景宣、權萬紀,權德輿等。唐代有權善才,秦州略陽人,也就是現在的秦安縣人,官至左金吾衛大將軍、上柱國、開國侯。
  • 內蒙古最神秘的網紅景點,義大利人馬可·波羅描繪過的西夏黑水城
    黑水城蒙古語為「哈喇浩特」,西夏古城廢墟,位於今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境內。公元1275年,義大利人馬可·波羅來到這裡時,他看到的是一個綠洲之中生氣盎然的城市。如今,黑水城被黃沙包圍,沙漠圍攏過來,每當狂風大作,數以噸計的浮沙便傾瀉而下。史料上關於黑水城的記載少之又少,有說它毀於一場戰亂,有說它藏有大量珍寶。
  • 同樣佔據河套地區,為何西夏長達189年,而大夏僅存24年
    建國號大夏,史稱西夏。西夏在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擊敗宋軍,迫使宋仁宗籤訂「慶曆和議」。 隨後又兩次擊退遼朝入侵,鞏固了宋、夏、遼三足鼎立的局面。北宋末年宋軍曾攻克橫山迫使西夏上表臣服,隨著「靖康之變」後北宋滅亡,西夏實現擴張,領土達到巔峰,但夏仁宗執政末年西夏走向衰落。
  • 懸疑探險作家顧非魚推出《西夏死書·黑溟島》
    繼現象級神作《西夏死書》系列之後,懸疑探險作家顧非魚又一部新作《西夏死書·黑溟島》面世。《黑溟島》是《西夏死書》系列番外終篇,雖然仍然冠以「西夏死書」之名,但其實是一個完整獨立的故事,只是主人公依然是《西夏死書》中的唐風、韓江,兩人的形象更像是《西夏死書》的前傳。
  • 【老王說隴史】天水上官桀:漢武帝的託孤大臣,為何被霍光殺了
    漢武帝說,你沒有明白我以前給你一幅畫的意思嗎?接著,漢武帝明確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  原來,漢武帝考察託孤大臣,選中了霍光,就賜給他一幅周公背著成王朝見諸侯的畫,這個寓意就很明顯了。霍光是個小心人,不放心啊,故有此一問。  聽漢武帝這樣一說,霍光總算安心了,但他要謙讓一下,就說:「臣不如金日。」在場的金日磾趕緊說:「臣外國人,不如光。」
  • 看西夏文字、佛教雕塑及瓷器,探尋絲綢之路上的神秘王國
    「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從無錫博物院獲悉,此次展覽主要集中了寧夏回族自治區自建國以來考古發掘的西夏文物精品一百餘件套,通過對西夏文字、西夏工藝、西夏佛教、西夏建築等方面的展示,讓觀者領略西夏這個絲綢之路上的神秘王國所創造的燦爛而獨特的文明。展覽將持續至明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