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女駙馬》主人公馮素珍,家住襄陽城馮家巷

2020-12-17 逍遙遊遍

馮家巷,因巷內有馮家園得名。相傳,《女駙馬》主人公馮素珍就住此巷。

原馮家巷,位於今馮家巷西約200米,南北走向,巷長100多米,因1954年襄陽高級中學(今名「湖北省襄陽市第四中學」)新建,南端巷口被堵斷,再後因襄樊市東街小學擴建,所剩巷道被佔用,此巷基本消失。後因襄陽城內盛傳的《女駙馬》故事,當地人一直把與原馮家巷所處位置鄰近、走向相同的原徐家巷稱之為馮家巷,沿用至今。

馮家巷,巷名與巷道建設經過較多變化。舊時,原徐家巷段,北起東街,南止運動場路,長370米,寬5米~8米,所續修南向延伸巷道尚未形成。1992年7月,原徐家巷及其續修南向巷道建成,統一稱名「徐家巷」,全向763米,水泥路面,其中續修南向延伸巷段長400多米,寬23米;再後,續修南向延伸巷段稱名「文宣巷」。2019年,經過整合,原徐家巷與文宣巷合二為一,統一改稱「馮家巷」。

襄陽古街巷

《女駙馬》故事梗概如下:

少女馮素珍與才子李兆廷自幼同窗共讀,及長,兩家父母為之訂下「鴛盟」。

後李兆廷之父遭奸臣謀害,家道中落。李兆廷回鄉避禍,前往馮家告貸,馮素珍後母王氏藉機逼他退婚。馮素珍深愛李兆廷,約會於後花園,贈銀百兩,以濟因厄之急,又贈玉麒麟一隻,以示永不變心。

不料王氏聞訊趕到,誣陷北廷為盜,將其送官究辦,並將素珍另配。素珍不從,女扮男裝進京尋訪哥哥馮少英,但遍尋無著,偶見招考皇榜,急中生智,冒充李兆廷之名應考,得中頭名狀元。

皇帝見其才貌出眾,招為駙馬。素珍推辭不得,十分焦急。八府巡按馮益民前來拜訪新科狀元,寒暄之後,素珍認出他竟是哥哥馮少英。兩人正共謀脫身之計,不意聖旨傳來,詔令駙馬即刻進宮與公主完婚。

洞房之夜,公主見駙馬遲遲不肯入寢,疑竇頓生。經再三詰問,素珍被迫吐露真情,公主大怒,要面奏父皇,以懲素珍欺君罔上之罪。素珍懇切陳詞,曉以利害,為保全公主名節和皇家聲譽,不以聲張為宜。

翌日,公主請求父皇赦免馮素珍,皇帝迫於形象,收素珍為義女。之後,馮益民(少英)上殿代妹請罪,宰相藉機作媒,奏請將馮少英招為駙馬,素珍乘機救出李兆廷,由其頂替狀元之名。再後,皇宮張燈結彩,兩位駙馬同時成婚。

《女駙馬》劇照

《女駙馬》中有不少襄陽元素,故在襄陽一帶流傳甚廣。如戲中馮素珍唱到:「春風送暖到襄陽,春花帶露滿園香,乳燕雙飛繞畫梁,好景偏逢人煩惱,幾回思母又盼郎」。馮益民與馮素珍相見對話,問道:「但不知狀元府上哪裡?」馮素珍作答:「下官湖北襄陽人氏」,馮益民隨即告白:「本院也是襄陽人氏」。戲終唱詞:「李兆廷的才華勝似馮素珍,祝賀襄陽府裡的人,才識超群」。如此等等。

為何黃梅戲《女附馬》設定主人公馮素珍為襄陽人,這與黃梅戲這一劇種產生、形成的歷史背景有關。黃梅戲,與湖北有著割捨不斷的淵源,它源自湖北省黃梅縣。20世紀50年代之前,黃梅戲為黃梅縣的地方戲種採茶戲;後來演變成黃梅調,用自製胡琴伴奏演唱;再後來被鄰近安徽省安慶、江西省九江地區移植過去,流傳開來。

歷史上,襄陽在湖北、在全國很有名氣。明、清兩代,襄陽境內有「襄陽府」一級政區設置,同時又為「湖北下荊南道」、「襄陽道」等道署駐地。因此,《女駙馬》中有「道員」人物,故事地點發生在襄陽,與襄陽當時所處時代背景相契合;戲中馮素珍高中狀元的故事時間設定為明代,也與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襄陽人任亨泰考中狀元,先在襄陽城十字街建「狀元訪」,嘉靖時移建襄陽府衙門前這一歷史事實有一定契合。此外,戲中主人公馮素珍為「襄陽人」,與襄陽城內有馮家巷,也是事出有因,不謀而合。

黃梅戲《女駙馬》面世以來,經過一代代表演藝術家的不斷演繹,在全國產生極大影響,設定女主人公馮素珍是「襄陽人」,也廣為人知。 「女駙馬陳列室」,內有馮家巷與《女附馬》相關資料簡介,陳列《女駙馬》戲中人物劇照,以及明代家什、衣飾、妝奩等器物,盡力講好《女駙馬》故事。(楊立武 朱家紅 李德亮)

相關焦點

  • 動漫戲曲跨圈組CP 把黃梅戲《女駙馬》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美美的「公主」,颯颯的「馮素珍」,酷酷的「李兆廷」,萌萌的「春紅」……國風連載漫畫《女駙馬》首次將黃梅戲的種子植入年輕人的「二次元」世界,讓深入人心的「馮素珍」「公主」等戲曲角色萌化,用戲曲+漫畫的跨界組合來吸引90後、00後。
  • 滬皖合作推出國風漫畫《女駙馬》,建首個戲曲動漫創作基地
    黃梅戲「牽手」新國漫,打造國風漫畫《女駙馬》:美美的「公主」,颯颯的「馮素珍」,酷酷的「李兆廷」,萌萌的「春紅」……首次將黃梅戲的種子植入年輕人的「二次元」世界。8月25日,經典黃梅戲劇目《女駙馬》同名國風漫畫作品,在中國黃梅戲之鄉——安徽省安慶市舉行首發啟動儀式,在B站漫畫、快看漫畫、騰訊動漫、愛奇藝漫畫、漫畫島、新漫畫等平臺正式上線。
  • 黃梅戲與新國漫組CP,《女駙馬》有了動漫版
    美美的「公主」、颯颯的「馮素珍」、酷酷的「李兆廷」、萌萌的「春紅」……國風連載漫畫《女駙馬》首次將黃梅戲的種子植入年輕人的「二次元」世界,讓深入人心的「馮素珍」「公主」等戲曲角色萌化,用戲曲+漫畫的跨界組合來吸引90後、00後。
  • 安慶創作的首部國風連載漫畫《女駙馬》正式上線
    8月25日下午,國風連載漫畫《女駙馬》首發儀式在再芬黃梅公館舉行,安慶市文化和旅遊局黨委書記、局長王子龍出席儀式並致詞。漫畫《女駙馬》的正式上線,代表著黃梅戲「破圈」首次進入「二次元」世界,與文創領域深度跨界合作,拉開了我市壯大拉長黃梅戲文化產業鏈的大幕。
  • 滬皖合作推出國風漫畫《女駙馬...
    黃梅戲「牽手」新國漫,打造國風漫畫《女駙馬》:美美的「公主」,颯颯的「馮素珍」,酷酷的「李兆廷」,萌萌的「春紅」……首次將黃梅戲的種子植入年輕人的「二次元」世界。8月25日,經典黃梅戲劇目《女駙馬》同名國風漫畫作品,在中國黃梅戲之鄉——安徽省安慶市舉行首發啟動儀式,在B站漫畫、快看漫畫、騰訊動漫、愛奇藝漫畫、漫畫島、新漫畫等平臺正式上線。
  • 黃梅戲與國漫七夕跨界組CP,把《女駙馬》的故事畫給你看
    8月25日,經典黃梅戲劇目《女駙馬》同名國風漫畫作品,在中國黃梅戲之鄉——安徽省安慶市舉行首發啟動儀式,同時在B站漫畫、快看漫畫、騰訊動漫、愛奇藝漫畫、漫畫島、新漫畫等多個漫畫平臺正式上線。動漫為戲曲插上年輕的「翅膀」戲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濃縮與結晶,經過一代代傳承,留下眾多傳唱不衰、常演常新的經典劇目。
  • 黃梅戲「破圈」進入「二次元」國風連載漫畫《女駙馬》正式上線
    8月25日下午,國風連載漫畫《女駙馬》首發儀式在再芬黃梅公館舉行,同時,《女駙馬》漫畫在多個新媒體平臺正式上線。黃梅戲「破圈」首次進入「二次元」世界,與文創領域深度跨界合作,拉開了我市壯大拉長黃梅戲文化產業鏈的大幕。
  • 《女駙馬》「破圈」 戲曲可以這麼潮
    不過,韓再芬抗拒將《女駙馬》漫畫化形容為傳統戲曲的現代表達,「這不是新的幫助老的,不是誰改造誰,而是彼此發現價值、發掘新元素,彼此成就。」「戲曲發揚與傳承要與時代相融合。作為網際網路時代迅速發展起來的動漫產業,正符合了時代背景,動漫是一種非常好的承載方式。」
  • 一首女性智慧的讚歌——黃梅戲《女駙馬》賞析
    不是,仔細一聽,竟然是黃梅戲《女駙馬》的唱詞。黃梅戲《女駙馬》源於傳統劇目《雙救舉》,經過歷代藝術家精心改變,認真打磨,故事情節更加豐富曲折,人物形象更加飽滿豐厚,整劇充滿著理想主義的色彩和藝術張力,是經典中的經典。那麼,多年來,它經久不衰,膾炙人口的原因在哪裡呢?本文將從主人公馮素珍這一形象入手,進行深入探討。
  • 國家大劇院「冬日之約」系列音樂會:《女駙馬》
    回放 國家大劇院「冬日之約」系列音樂會:《女駙馬》
  • 女駙馬中,馮素珍女扮男裝進京趕考,你知道她的歷史原型是誰嗎?
    #歷史人物故事#「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這是黃梅戲《女駙馬《女駙馬》講得是一個叫做馮素珍的才女,為救自己的丈夫,女扮男裝上京趕考。後來,因為她才華出眾,考上了狀元,還被皇帝點為駙馬。但是在洞房花燭夜的那天晚上,馮素珍把自己的真實身份向公主和盤託出。好在馮素珍不僅沒有受到公主的責備,還得到了公主的諒解與同情。
  • 馬思純唱《女駙馬》:詞好,人美,曲子琅琅
    這段大家耳熟能詳的黃梅戲就是《女駙馬》中的一個經典唱段。7月3日,由安徽籍青年演員馬思純演繹的《女駙馬》正式上線。許多時候,黃梅戲是她的精神食糧,更是她對家鄉深深思念的寄託。黃梅戲似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如何繞梁三日,如何勝天籟之音,應是只可意會不能言傳之妙。
  • 黃梅戲與新國漫跨圈組CP,國風漫畫《女駙馬》上線
    國風漫畫《女駙馬》戲曲原來可以這麼潮戲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濃縮與結晶,經過一代代傳承,留下眾多傳唱不衰、常演常新的經典劇目。在韓再芬看來,「作為網際網路時代迅速發展起來的動漫產業,風格多樣,廣受年輕人喜愛,為戲曲的現代演繹,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表達方式。」國風連載漫畫《女駙馬》以韓再芬版舞臺劇《女駙馬》為藍本,運用現代製作技術和表現手法來演繹傳統戲曲,首次將黃梅戲的種子植入二次元世界,讓深入人心的馮素珍、公主等戲曲角色萌化,以戲曲+漫畫的跨界組合,激發年輕人對黃梅戲、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認同感。
  • ...二十四場:省戲曲藝術劇院邀您10月9日雲看黃梅戲《女駙馬·洞房》
    ●黃梅戲《女駙馬》劇情簡介馮素珍與李兆廷自幼相愛,由母親作主訂親。後來李家衰落,素珍繼母嫌貧愛富,竟逼李兆廷退婚。素珍被逼女扮男裝進京尋找兄長,又冒李兆廷的名字應試,不料竟中狀元,被招駙馬。1988年,先後入安徽省安慶市黃梅戲學校和湖北省黃岡藝術學校學習黃梅戲表演專業,從藝以來,主演黃梅戲大小劇目20餘臺,代表作品有:《離巢鳳》(飾何引男)、《請讓我做你的新娘》(飾小慧),《梅龍鎮》(飾鳳姐)、《風箏誤》(飾詹淑娟)、《啼笑因緣》(飾沈鳳喜)、《奴才大青天》(飾劉王氏)《天仙配》《女駙馬》《於老四與張二女》等。
  • 黃梅戲名家吳瓊主演黃梅戲經典《天仙配》《女駙馬》▸福利◂
    、通俗的語言愉悅的情感、美好的寓意一曲《夫妻雙雙把家還》讓《天仙配》流行於大江南北「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是中國五大傳統戲曲劇種之一。*吳瓊《女駙馬》多年來,吳瓊一直活躍在黃梅戲舞臺和現代樂壇中。目前已被公認為當今戲曲舞臺屢創佳績的演員,也是繼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之後的、造詣深厚的繼承人。
  • 經典傳統黃梅戲《天仙配》《女駙馬》將在德州大劇院上演
    如果問哪個戲曲唱段無人不會,那麼最可能就是「夫妻雙雙把家還」,我們在還沒看過黃梅戲的時候,就會唱這段《天仙配》。黃梅戲《天仙配》、《女駙馬》因其格調清新明朗,故事情節跌宕起伏而倍受廣大觀眾喜愛。由馬鞍山四季戲曲劇院出演的經典傳統黃梅戲——《天仙配》《女駙馬》將於6月19日、20日在德州大劇院精彩上演。經典傳統黃梅戲取材於民間故事,後經文藝工作者改編而成。在老中青三代藝術家的努力創造下,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特別是流暢通俗而又不失典雅的唱詞和唱腔,配以優美、自然的舞蹈,更是值得欣賞者再三揣摩。
  • 為什麼黃梅戲劇團老在演「天仙配」「女駙馬」?聽「名角兒」說……
    「儘管現在傳統戲曲都不是很景氣,但畢竟幹了一輩子了,丟不下。」他說。 「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黃梅戲在傳統劇種中相對年輕,但《天仙配》和《女駙馬》的唱詞,幾乎每個普通人都會哼上幾句。每每黃新德掛帥演出時,劇場內總是擠滿觀眾,不少觀眾在散場後還跑到後臺要合影和籤名。
  • 安徽銅陵:2019年「戲曲進校園」活動啟動
    下午3時,活動在精彩的開場表演黃梅戲《打豬草》中拉開序幕,作為黃梅戲最早的花腔,兩名身著戲服的演員用富於濃厚鄉土生活氣息的唱詞表現出的鄉村生活的美妙氛圍;「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隨著膾炙人口的黃梅戲《女駙馬》唱詞響起,演員以豐富的表現力和質樸細緻的表演為在場觀眾帶來了一段精彩選段;《牛郎織女》選段《到底人間歡樂多》展現了黃梅戲曲調悠揚,清新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