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半導體收入分析:美國佔47%,韓國19%,中國大陸僅5%

2021-01-08 只說數碼科技

眾所周知,最近兩年中國進口集成電路的金額都是超過了3000億美元,是單一進口金額最高的品類,可以說全球三分之一的晶片產品,都被賣到中國,足以說明中國對晶片產品的需求有多高了。

而偏偏這麼高需求,自給率卻非常低,不到20%,也就意味著80%的晶片產品是需要進口的,從而導致進口金額這麼多。

當然,中國芯這幾年發展也非常快,中國晶片產量也是高速發展,這一兩年的產能增長都超過了10%,高於全球的平均水平,但與世界晶片強國比起來,卻還是差得太遠。

據2019年的數據顯示,美國半導體收入佔了全球47%,而中國大陸僅5%,約是美國的10分之1,差距如此之大,不得不讓人震驚。

如上圖所示美國佔了47%,韓國排第二,佔了全球19%的份額,而日本佔了10%,歐洲佔了10%,中國臺灣也佔了6%,中國大陸卻僅佔了5%,大陸連臺灣的比例都不如。

而這些地區為何佔比這麼高?美國所有領域都強,韓國則是存儲晶片領域沒有對手,而日本則是半導體材料、設備方面較強,歐洲則是在模擬晶片領域有三駕馬車(英飛凌、意法半導體、恩智浦),至於臺灣則在代工領域沒有對手。

而中國大陸,不管是設計,還是材料,或者設備,甚至晶片生產,都處於相對落後的水平,所以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差距還是很大的,所以收入佔比僅為5%,相對算是較末的水平了。

所以也導致美國可以號令全球,要求全球的晶片企業都聽話,一起對付華為,而其它企業也不敢不從,原因就在於美國的影響力太大了,壟斷了半導體領域的很多技術和產品。

相關焦點

  • 2020年全球半導體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中國臺灣蟬聯第一...
    全球半導體市場整體下滑,國內佔比整體上升根據美國半導體協會SIA發布的全球半導體市場報告,2019年受存儲晶片下滑影響,全球半導體全年銷售額僅為4121億美元,同比下滑了12%。2019年,受全球半導體市場整體下滑影響,我國半導體產業市場規模為1441億美元,同比下降8.7%。根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數據,2014-2019年中國半導體行業規模雖然呈現波動變化態勢,但中國半導體市場規模佔比整體呈上升趨勢,2019年中國半導體市場規模佔全球比重上升為34.97%,且已經是全球最大和貿易最活躍的半導體市場。
  • 半導體設備:泛林半導體收入轉正 行業強勢復甦
    來源:財富動力網作者:楊紹輝Lam Research (泛林半導體)發布季度經營數據,2019年四季度收入25.84億美元,位於業績指引的中上水平,毛利率45.7%,位於業績指引的上限。2020年一季度業績指引:收入26-30億美元,毛利率45.5%-47.5%,EPS4.15-4.95美元/股。單季度收入同比、環比增速由負轉正。19年四季度收入環比增長19%,結束連續三個季度以來環比負增長,單季度收入同比增長2%,結束連續五個季度以來的同比負增長。中國大陸市場是Lam Research第一大收入來源。
  • 揭開美國半導體數十年領先的秘訣
    核心觀點1、半導體產業是全球經濟重要增長部門,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從1999年的1494億美元增至2019年的4123億美元。2、美國擁有全球近一半的半導體市場份額,其他技術先進的國家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市場佔有率處於5%到19%之間。
  • 中國半導體不再被「卡脖子」!從材料開始,解密十大新材料替代現狀
    半導體材料市場中,中國臺灣依然是半導體材料消耗最大的地區,全球佔比 22.04%。中國大陸佔比 19%排名全球第三,略低於 19.8%的韓國。然而中國大陸佔比已實現連續十年穩定提升,從 2006 年佔全球比重 11%,到 2018 年佔比 19%。產業東移趨勢明顯。
  • 中國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的地位提高了嗎?
    五個細分市場的所有銷售數據,整個半導體行業的總銷售額為5718億美元。美國公司佔47%,世界其他地區的公司佔45%,中國公司佔7%。在這三個地區中,design & IDM是銷量最高的部分。在全球範圍內,design & IDM佔總銷售額的71%,其次是設備(13%)和晶圓代工(10%)。
  • 2021年中國半導體檢測設備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前景分析市場規模有...
    中國半導體檢測設備市場規模達到176億元2016-2018年,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波動增長。2018年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實現645.5億美元,較2017年增長34.85%;2019年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有所回落,僅為594億美元。根據SEMI預測,2020年全球半導體設備全球銷售額將比2019年增長16%,增至689億美元。
  • 中國半導體不再被「卡脖子」!從材料開始,解密十大新材料替代現狀...
    根據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的統計,可以看到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呈現逐年增長的姿態,從2001年的1472.5億美元一路提升至 2019 年的 4110 億美元。
  • 一個禁令引發國芯反擊戰:對華為封禁,難阻中國半導體黃金十年
    一旦中美出現切割,韓國很可能會替代美國成為世界半導體第一大國。與此同時,中國半導體產業已經打響反擊戰,加速崛起。此前,在去年5月,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列入出口管制實體名單。但令川普政府感到沮喪的是,這一舉措似乎沒有阻斷華為的業績增長。根據上周公布的2019年財報,華為全球銷售收入達到8588億元,同比增長19.1%。但該禁令卻切實地重創了眾多美國半導體企業。許多企業只能另闢蹊徑,通過在海外生產晶片,得以繼續向華為發貨。
  • 如果全球半導體都在自主可控
    「歐洲沒有理由失去本土大大小小的計算機公司,也沒有理由讓韓國製造出比整個歐洲還多的半導體晶片。」20年前的文章,頗具前瞻性,卻也字字諷刺,如今韓國單單三星電子在2019年的收入就達到了522.14億美元,而整個歐洲不過398.16億美元。
  • 2020年中國純本土半導體公司製造額達83億美元
    集微網消息,IC Insights將在本月晚些時候發布其新的2021 McClean報告-《全球半導體行業全面分析和預測》。新報告的一部分將研究按區域和國別劃分章節,1月6日,該機構目前發布了對中國半導體行業未來5年的展望。
  • 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半導體銷售排名,美國獨佔六家中國僅僅兩家
    IC Insights發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十大半導體(IC和OSD,OSD是光電器件、傳感器和分立器件的縮寫)銷售排名,這其中包括6家美國公司,2家韓國公司,以及中國臺灣和中國大陸各1家供應商。
  • 半導體製造業回流美國!反全球化的美帝國野心
    在美國,有70多個高度先進的製造工廠或晶圓廠遍布美國19個州。2019年,美國公司約有44%的半導體晶圓產能位於美國,新加坡、中國臺灣、歐洲、日本、中國大陸等亞洲地區合佔另外50.8%的產能。蘋果、高通、英偉達等美國無晶圓廠晶片巨頭,都把其晶片代工訂單交給了臺灣臺積電和韓國三星。美國在全球半導體生產總量中所佔的比例僅有12.5%,不僅如此,2019年全球新建的六家半導體晶圓廠有四家在中國,沒有一家在美國。
  • 2019年中國、美國、日本、韓國的GDP總量、人均GDP預測
    首先是由於全球貿易疲軟,加上日本對半導體零部件斷供,導致2019年韓國出口額(下降為5424.1億美元)較2018年減少10.3%,這是自2009年(當時是由於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以來首次出現兩位數降幅。要知道韓國經濟高度依賴對外貿易,若出口下降就意味著韓國的製造業大幅萎縮,連帶著企業投資、就業、薪酬福利受到影響。
  • IC Insights:2020年中國純本土半導體公司製造額達83億美元
    集微網消息,IC Insights將在本月晚些時候發布其新的2021 McClean報告-《全球半導體行業全面分析和預測》。新報告的一部分將研究按區域和國別劃分章節,1月6日,該機構目前發布了對中國半導體行業未來5年的展望。
  • 「雙循環」戰略專題:中國半導體材料行業發展現狀及投資機遇分析
    目前,中國國產半導體材料面臨的問題是供需存在較大差距,扣除出口額後,2019年中國集成電路用材料自給率約為10%,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在晶圓製造材料中,矽片用量最大,佔到全球晶圓材料約37%的市場份額。中國在材料市場細分領域仍有很多機會。
  • 半導體光刻膠行業專題報告:國產半導體光刻膠迎發展良機
    目前,日本和美國光刻膠巨頭完全主導了高端光刻膠市場。2019 年 7 月的日韓貿易摩擦 中,日本通過限制對韓出口光刻膠,引發韓國半導體產業鏈震蕩。中美貿易摩擦大背景下, 光刻膠也成為深刻影響中國半導體產業鏈安全的關鍵材料。
  • 三英戰呂布:中國半導體3大核心公司
    韓國和日本的互換,背後又隱藏著鮮為人知的精彩故事。這是後話。然而過去的舊秩序中,並沒有考慮過中國的發展和中國巨大的統一市場意味著什麼。雖然中國自身半導體產業並不強,但是需求第一大。IC Insights預計,2019年美國公司佔全球IC公司市場總量的55%,其次是韓國,佔21%的市場份額,比2018年降低了6%。
  • 國際半導體設備公司排名
    據Statista研究部報導指出,截至2019年,ASML的大部分銷售收入來自亞洲,為95億歐元,而該公司在美國和歐洲、中東和非洲的銷售收入分別為20億歐元和3億歐元。自2014年至2019年,ASML的總淨收入每年都在增長,2014年,這家荷蘭跨國公司實現了約59億歐元的淨營收,到2019年,這一數字翻了一番,ASML創造了約118億歐元的收入。
  • 中國大陸面板產能2020年預估佔全球55%
    中新社重慶12月18日電 (記者 劉賢)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秘書長梁新清18日在重慶說,預估2020年中國大陸面板產能在全球佔比將達55%。 2020重慶Micro LED產業創新論壇暨康佳半導體顯示技術及產品發布會當日舉行。
  • 中美半導體戰爭之二 繁花與荊棘,兩岸半導體早期發展簡史
    飛利浦以技術入股,佔股27.5%,臺積電獲得飛利浦3.0um與2.5um晶圓技術,當時該技術落後英特爾2個世代。1988年臺積電成立一年後,在張忠謀的牽線下,英特爾向臺積電就下了大訂單,並派出技術人員對涉及該訂單的200多道工藝難題進行了指導,英特爾等於在臺積電還沒有證明工廠實力的情況下,送了訂單再加送技術。有了美國半導體龍頭的示範和支持,美國方面的訂單開始源源不斷,臺積電可以說含著金鑰匙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