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再做「草莓兵」,臺灣雄獅部隊,第269旅究竟有何特別?

2020-12-25 愛歷史的小丫頭

代號「雄獅部隊」的臺灣陸軍第269機械步兵旅,隸屬第6軍團。就編制而言,該旅兼具火力、機動力、裝甲防護力、靈活通信與編制靈活性,可根據任務編成機步特遣隊與戰鬥隊,具備裝甲部隊機動打擊的作戰特性及「應變制變」的能力,是臺軍第3作戰區遂行地面打擊、應急作戰、跨區增援等任務的骨幹力量。

第269旅平時在駐地實施戰訓整備,兼負北部地區反突擊、反滲透、反破壞及反空降的緊急應變任務,並視需要支援地方災害防救,戰時則充當作戰區的反擊部隊,確保作戰區安全。

殘破之師的新生

按照臺軍第269機步旅的說法,其歷史源頭可追溯到抗戰期間成立的國民黨青年軍第207師。1944年秋,蔣介石發起「十萬青年十萬軍」的知識分子從軍運動,以陝西、湖南、安徽各省從軍青年共萬餘人於1945年1月1日在雲南昆明編成,下轄3個旅、每旅編制2個團,隨即投入滇緬邊境對日作戰,直到抗戰勝利。

之後,第207師成為青年遠徵軍9個師中唯一留在戰鬥序列的部隊,1946年調到東北與解放軍作戰,當年9月擴編為整編第207師,先是兩旅六團制,1947年更是擴大為三旅九團制,是東北國民黨軍的王牌之一,但在1948年9月遼瀋戰役期間被解放軍圍殲。蔣介石出於愛惜,於1948年12月以原第207師殘部3000餘人為基幹重建,1949年初從上海海進到臺,進駐新竹湖口整訓,隨後在1950年初與第339、363師同屬第6軍,戍守臺灣北部地區。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

1952年,臺軍開始接收美援裝備,各軍師再度整編,充實員額、加強火力。第207師與第363師一部整編為新的第69師,轄第205、206、207團,駐臺北圓山、林口、竹圍等地。1954年,臺軍建立野戰軍團,第69師隸屬第2軍團,6月12日首次奉調金門,戍守金中守備區,師部設在瓊林。

1956年3月,第69師與第93師換防,回到臺灣本島。1958年4月,第69師再度進駐金門,擔任防區預備隊,師部設在太武山東坑道,所屬第206團外遣金西守備區,第274炮兵營駐前埔、第275炮兵營駐榜林、第276炮兵營駐塔後。

金門炮戰

8月23日金門炮戰發生後,臺灣「中央社」大肆吹捧第69師官兵「奮勇作戰,有如雄獅般的威猛」,該師政治作戰軍官靈機一動,索性以獅吼圖案為部隊隊徽,以雄獅為隊名,這就是「雄獅部隊」的由來。1959年臺軍正式啟用部隊團體臂章,規範步兵師的部隊徽為盾牌外形,具有「團結鞏固、精實能力」之意,第69師遂推出雄獅盾形臂章,一直沿用到1969年。

1959年12月,第69師與第32師輪調,內運回臺。1960年8月,第69師接受前瞻師改編,提高戰鬥支援單位的比重,增強戰場持續作戰能力。全師下轄3個步兵團,各團下轄3個步兵營。在前瞻師體制下,第69師撤銷團屬勤務連及營屬重兵器連;師炮兵撤消兩個75毫米山炮營,新編兩個105毫米榴炮營與一個155毫米榴炮營,每營建制三個炮兵連;工兵營增編一個工兵連。

臺北地圖

1961年3月,第69師進駐臺北地區,擔任衛戍師,11月再與第32師換防,外運金門駐金東守備區。在之後的9個月裡,第69師在太武山開鑿擎天廳,作為「金門防衛司令部」的作戰指揮中樞。1964年3月,第69師與第34師對調回臺,11月再度臺北衛戍任務。1966年11月,第69師四度移防金門,戍守金東地區。1969年1月,第69師與第27師換防,內運臺南,進駐新化虎頭碑、知母義等地。

「重裝師」的華麗轉變

1969年,臺灣陸軍實施組織調整的「嘉禾計劃」,將前瞻師改編為重裝步兵師。7月,第69師成為重裝師試驗部隊,師以下廢團改旅,採取三旅九營制,轄第205、206、207三個步兵旅,各旅建制三個步兵營;師炮兵增設炮兵指揮部,擴編為三個105榴炮營與一個155榴炮營,番號依次為第273、274、275及276營,每營編制12門火炮,配屬三個炮兵連各四門;支援指揮部下設衛生營、保養營與補給運輸營。

57式步槍

8月,臺軍聯勤根據美國技術授權生產的首批57式步槍開始交付基層部隊換裝,第69師成為率先接收裝備的部隊,共獲得57式步槍1000支,機槍50挺。1970年,該師編成裝甲騎兵連,配備7輛美制M18坦克殲擊車。1971年6月,第69師五度入駐金門,戍守金西守備區。1973年6月,再與第27師輪調,回防本島地區,從此不再移防金門。

同年10月1日,第69師新編第779戰車營,編制M41輕型坦克53輛,由裝甲兵獨立第1旅第711戰車營以一個戰車連17輛M41坦克先行交付,以便實施編成訓練。1974年,第69師增編防炮連,配屬12輛M42A1式40毫米雙管自行高炮。

1976年1月,第69師改番號為第65師,8月16日再更改為三位數番號為第269師,下轄步兵旅番號改成第805、806、807旅,炮兵營番號改為第1073、1074、1075、1076營。8月間,第269師首度外運馬祖,接手北高與南竿防務,所屬第779戰車營並未隨行,而是全員全裝移防澎湖,加強第1作戰區機動打擊能力。

1978年2月,臺灣「總統」嚴家淦在卸任前夕視察澎湖防區,檢閱第779營的坦克與官兵。8月間,第269師與戍守臺灣桃園楊梅的第193步兵師對調,內運回臺,進駐高山頂兵營,成為新的楊梅師,而駐防澎湖的第779營也由第193師的第782戰車營接防。

M24輕型坦克

1980年5月,臺灣陸軍推出「陸精一號」計劃,內容是抽調重裝師屬戰車營並編為戰車群,第269師的第779戰車營改隸第704戰車群,同時將裝騎兵連改編為戰車搜索連,下轄連部、4個戰車排、搜索排與支援排,編制M24輕型坦克18輛。7月,第269師再次與第193師換防,兩度移駐馬祖。

1982年8月,第269師借實施「遼寧演習」之名內運回臺,長駐楊梅,自此與「楊梅師」劃上等號。1982年,第269師接收獨立第95裝甲旅換裝下來的M52自行火炮,配屬炮指部的一個榴炮營。

縮編擔當「本島師」

由於兩岸形勢變化,20世紀80年代,臺灣當局不得不採用「防禦戰略」,將原本用於「反攻大陸」的重裝師改編為適合防守的本島師。根據臺灣陸軍發布的「陸精四號」計劃,第269師於1984年3月16日縮編為本島師,員額減少648人,步兵營搜索排改為戰時編制,工兵營平時減編1個工兵連,保修營平時減編一個前進支援連,增編化學兵排並加強步兵旅通信兵力。部隊分駐楊梅高山頂、太平裡、大園、觀音大坡腳以及新竹平埔、新豐新庄子等地。

1987年,按照「陸精五號」計劃和「鵬程專案」要求,第269師將第3、6、9步兵營壓縮為基幹營。1989年7月1日,「陸精六號」計劃生效,第269師的第3、6基幹步兵營擴編為實兵營,兵員從別的步兵營、通信營、工兵營及炮兵營充實。各步兵營營部連搜索排予以,不過各營第3步兵連第3排改成戰時編制。

第269師增編第788戰車營,未編成前由第9基幹步兵營改編基幹戰車營,相關裝備來自裝騎連超編的五輛M24輕型坦克。保修營增編兩個前線支援連。戰車搜索連改編為裝騎連,由原戰搜連兵員編成,裝備M41坦克7輛,M24坦克12輛。需要強調的是,當時第269師有部分裝甲武器缺編,像M106A2式4.2英寸自行迫擊炮3門用CM23裝甲車載81毫米迫擊炮代用;1/4噸偵察車12輛,缺編8輛;M113裝甲輸送車缺編3輛。

部署楊梅期間,第269師負責從臺中港至淡水河間地區的海防守備,一些基層部隊駐地進行過調整。像第805旅旅部及第2、3步兵營由楊梅高山頂營區移駐新竹坪埔營區;第806旅旅部、第6步兵營駐觀音大坡腳、第5步兵營駐鹿仔坑;第807旅與所屬一個步兵營由龍崗龍門營區移駐楊梅高山頂;第7步兵營與工兵營仍駐龍崗龍門營區;炮指部及四個炮兵營駐楊梅太平裡營區。另外,駐守高山頂的第788戰車營於1991年換用M41坦克,直到1993年撤編。

M41坦克

「借體重生」機步旅

1993年4月1日,因編制改革需要,第269師以「陸靖五號演習」的名義改編為後備動員師,僅保留師部而無實兵。1999年7月26日,臺軍第226、151步兵師各調撥一個實兵營改隸第269師,師部駐地也調整到大溪龍華營區。

為配合「精實案」的整編需要,2000年6月1日,第269動員師實編為第269摩託化步兵旅,轄旅部及旅部連、裝騎連、反裝甲連、通信連、工兵連與憲兵排,及五個摩託化步兵營,各營轄營部及營部連、三個步兵連及兵器連;炮兵營轄營部及營部連、四個戰炮連;支援營下轄營部、保修連、衛生連、補給勤務連與汽車運輸連。部隊分駐桃園大溪、龍潭凌雲崗、北縣樹林等地。

雄獅部隊臂章

為了滿足臺灣陸軍總部的規範,新的第269摩步旅將繼承的雄獅部隊隊徽改成圓形,具有「凝聚向心,團結合作」的含義,以雄獅怒吼圖騰為隊徽主體,象徵該旅具有雄壯威武、勇敢果決與百戰不撓的精神;藍白紅三色為底色,代表青天、白日、滿地紅。

2005年7月1日,第269摩步旅進一步與第351裝甲步兵旅在楊梅高山頂營區並編,新部隊稱為第269機械化步兵旅。有意思的是,雖然新旅傳承「269」番號與「雄獅」隊名,但其實編主體卻是第351旅,像旅部及旅部連、通信資訊連及駐湖口四營區的戰車營與炮兵營等都是該旅帶來的,反映在新機步旅所用裝甲車輛上,大多帶有原第351裝步旅的裝甲兵紅色三角形標誌,而第269摩步旅系統的只有一個摩步營與一個摩步連,其餘單位解編,人員交到其他部隊。

269旅旅部

新的第269機步旅沿用原隊徽,但背景顏色換成紅、黃、藍三色,除繼承臺灣裝甲兵「誠、愛、熱」精神,還代表步坦炮協同作戰特性。剛成立時,第269機步旅骨幹第1、2、3機步營以第351裝步旅的三個裝步營營部連、八個裝步連及第269摩步旅一個摩步連改編而成;第4機步營則由原第269摩步旅第2摩步營改編,駐龍潭凌雲崗。全旅裝備各型裝甲車均為履帶式,是臺軍唯一不配備V150S輪式裝甲車的機步旅。另外,該旅還擁有各式「悍馬」車。

成立之後,第269機步旅歷經多次編制調整。2006年12月,由第178步兵旅移交一個反裝甲連,配備履帶式CM25「陶」式飛彈發射車。2007年,撤消戰車營並換裝炮兵營裝備,第269機步旅的M60A3坦克與M109A2自行火炮均移編第584裝甲旅,建制火炮換成155毫米牽引榴彈炮,成為僅有步炮兵種的機械化部隊。

2008年,第4機步營由龍潭凌雲崗移駐楊梅高山頂。2009年,撤銷反裝甲連。2011年,第4機步營與第584裝甲旅第3戰車營互調納編,第269旅再度修訂編制,恢復戰車營,同時減編一個機步營,編制調整為「3步一戰(坦)一炮」的聯合兵種打擊旅。

2012年5月起,第269旅先後增編衛生連、保修連、工兵連,由第3地區支援指揮部及第53工兵群第3工兵營一部移編。2013年7月1日,再增編裝騎連與反裝甲連,由第6軍團裝騎營第3裝騎連及蘭陽地區指揮部反裝甲連移編。2014年,第269旅撤消一個機步營,改編為基幹營。

「精粹案」改革加速

目前,第269機步旅轄旅部及旅部連、通資作業連、裝騎連、反裝甲連、工兵連、保修連與衛生連等直屬連,以及2個機步營、戰車營與炮兵營;除戰車營駐龜山金龍營區、裝騎連與反裝甲連駐中雙連坡外,其他單位均戍守楊梅高山頂。

主戰裝備包括M113A2、CM21裝甲輸送車、81毫米自行迫擊炮、120毫米自行迫擊炮、CM11、M60A3主戰坦克、M41D坦克、M1045A2「陶」式飛彈車、「悍馬」偵察車、M114A1式155毫米榴彈炮,以及CM26裝甲指揮車、M88A1裝甲搶救車、KTR偵察摩託車、「悍馬」指揮車、載重車、救護車、M1042多波段通信車、心理戰喊話車、880E多功能工兵車與中型輪式戰術車等。

悍馬指揮車

機步營是第269旅的主要作戰力量,下轄營部連與三個機步連,機步連編制包括連部、三個機步排與一個81迫炮排。一個機步排轄排部與三個機步班,配備四輛M113或CM21裝甲車,排部車配置雙槍架,可架設40毫米榴彈發射器及.50重機槍各一挺,搭載排長、副排長、傳令兵、裝甲車射手與駕駛員。

一個機步班建制一輛裝甲車,成員由9名官兵組成,包括第一兵班長,攜帶加掛T-85榴彈發射器的T-91突擊步槍,是領導機步班戰鬥的靈魂人物;第二、五兵為班用機槍兵,攜帶武器是M249機槍,是全班支援火力來源;第三、六兵為火箭彈兵,攜帶基於美制M72火箭筒仿製的自製66火箭筒及T-91步槍;第七兵為副班長,攜帶T-91步槍;最後是裝甲車上操作.50機槍的射手與駕駛員。

雲豹裝甲車

另據香港《軍事家》報導,為了適應「精粹案」的削減軍隊員額,臺灣陸軍近年正實施一系列組織與部隊編制改變,例如裝甲旅和機步旅在2011年底進行一次編制調整,各裝甲旅的第3戰車營與機步旅的第4機步營對調,使得裝甲旅改為兩個戰車營和兩個機步營、機步旅成為一個戰車營和三個機步營的形態。

據了解,隸屬第10軍團的第200機步旅和第6軍團的第269機步旅,被臺灣「國防部」確定為首先換裝「雲豹」的陸軍作戰部隊。基本上,一輛「雲豹」裝甲車本身就構成一個步兵班,共有車長、駕駛員、射手和六名乘車步兵,其中的車長身兼班長一職。

雲豹裝甲車

配備「雲豹」裝甲車的排、連、營等編制都與目前的機步旅相同。按照臺灣陸軍機步旅目前的編制,各機步營和步兵連配備的裝甲車計有人員輸送車、自行迫擊炮、指揮車等三種型號,同時配備30毫米鏈式機關炮的「雲豹」輪式步兵戰車也已定型,未來也會加強給機步營連。

據臺灣陸軍步兵學校教官透露,「雲豹」輪式車族在實驗編制過程中仍暴露出若干缺點,包括某些線路和設備會出現信號幹擾、榴彈發射器基座的可靠性有待加強等。此外,「雲豹」車族的操作手冊、訓練教範、作戰教則、整體後勤等還需要加快修訂定案。

相關焦點

  • 管中窺豹 今日臺軍的「王牌部隊」
    陸軍主力部隊:  第6軍團下轄269機械化步兵旅和第542、584裝甲旅(臺北)  第10軍團下轄第234機械化步兵旅和第586裝甲旅(臺中)  第8軍團下轄333機械化步兵旅和第564裝甲旅(臺南)  裝甲旅下轄三個戰車營,一個機械化步兵營和一個炮營。機械化步兵旅下轄4個機械化步兵營、1個炮兵營、1個戰車營。
  • 臺灣軍力詳細解析:約10萬陸軍番號、駐地曝光
    平時談到臺灣軍隊總是像看戲一樣嘲諷那些老掉牙的裝備、層出不窮的事故、弱不經風的草莓兵,這已經成了一種「政治正確」,似乎戰事一起,遠火洗地後就可以坐等納降了。臺灣陸軍有幾個軍團幾個旅,駐地離灘頭多遠,道路交通狀況如何;海軍有幾個艦隊,艦艇怎麼配置,岸艦飛彈部署在哪;空軍已經更改了全部聯隊番號……對於這些很多人可能都是一知半解,甚至還不如美軍的編制熟悉。如今520臨近,臺海牽涉各方都進入一種「臨戰狀態」,美國的戰略偵察機和轟炸機頻頻出現在臺灣近海,雜誌社都早就開始準備臺海專題了。
  • 臺灣「精銳部隊」演習出現重大事故,回顧一下臺軍是怎麼廢掉的
    此次出事的官兵,不是普通士兵,是隸屬於臺灣海軍陸戰隊99旅的「精銳部隊」。他們在之後要被派駐到東沙群島駐防,應當算是臺軍裡水性最好的部隊之一。臺軍事後將這次近海預演歸結為「海象驟變,瞬間湧浪過大」。32度以上不出操,打靶鑽涼棚,新兵營強迫士兵定時補水300cc防止中暑,男兵的輕裝三公裡跑19分鐘就算達標,這個標準甚至沒有解放軍女兵的標準高,說出去都讓人笑話。最終的結果就是把蔣家帶回臺灣的20萬士兵,練成了如今的島內人自己吐槽的「草莓兵」。
  • 美軍17年首次缺席臺灣兵推?同時,臺灣做了個重大決定
    臺灣往年的兵棋推演美軍都會派人前來觀摩,今年由於新冠疫情影響,出現了17年來首次缺席臺灣兵推。「漢光」演習兵棋推演開始 臺軍進入緊張狀態據臺媒報導。據有關媒體報導,在民進黨當局推進兵推時,解放軍依舊在臺灣西南領空進行軍演,這給臺灣造成了一定的警覺性,甚至動用了空軍廣播來驅逐解放軍軍機,以此來達到警告的目的。
  • 1.5米水深都受不了 草莓兵能給臺獨什麼底氣?
    臺灣「海軍陸戰隊」近日在高雄桃子園海灘演訓期間發生橡皮艇翻船事故,造成7人落海,4人被救起後被緊急送醫搶救,最終2死1重傷。有記者詢問「站起來就好了麼」?馬群超則回應道,如果救生衣有作動、有浮力抗板,是有可能站不起來的。至於死亡因素,馬群超則說,應該排除外力撞擊可能性,可能是下水一剎那嗆水,但沒有被外力擊中,頭部沒有這個狀況。
  • 預備役部隊和現役部隊有何區別?除了軍銜,自由程度也不相同
    1955年,我國國防部頒發了《關於組織預備役師的命令》,先後在成都、武漢、昆明、蘭州等軍區組建了一批預備役部隊,這也是我國最早建立的預備役部隊。那麼預備役部隊和現役部隊有何區別?首先,先來了解一下何為預備役部隊。預備役部隊的全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預備役部隊,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設祖國、保衛祖國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 藏身叢林31年:臺灣土著超越小野田成為最後日本兵
    1942年4月,臺灣開始實施陸軍特別志願兵制度,從臺灣原住民當中徵召特別志願兵,稱之為高砂義勇隊(高砂族為臺灣日據時期日本人對臺灣少數民族的稱呼,二戰後改稱高山族)。日本軍方認為臺灣土著性情勇猛堅韌,熟悉熱帶叢林環境,比日本本土士兵更加適合在南洋島嶼上作戰。
  • 虎鋒部隊 ——臺灣陸軍炮兵第58指揮部(下)
    每門火箭炮編制為火箭班長、火箭軍士、火箭兵等三名,火箭炮以德國10噸級MAN TGS型8×8輪式越野車為底盤,搭載發射架、火箭彈箱、美國軍用10千瓦MEP803A發電機、14米/噸移動式起重機、前/後液壓千斤頂及火控系統,可接收、自行計算射擊諸元。駕駛艙有恆溫空調及電磁屏蔽防護,能保護火控系統及通信系統等電子設備,並在進入陣地後8分鐘內完成射擊準備。
  • 印度「特種邊境部隊」頻現,西藏軍區特戰旅首次成建制空降高原!
    欄目指出,印度高官7日參加了一名「特別邊防部隊」士兵的葬禮,而這名士兵正是在上周班公湖南岸行動中因誤踩地雷而喪生。不難看出,印度方面的特種邊境部隊成員已經參與進中印邊境的爭端之中。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注意到,幾天前,西藏軍區同樣披露了我軍特戰部隊的消息。
  • 日本「大佐」是個多大官,帶多少兵?為何日軍爭當大佐也不做少將
    在不少抗日電視劇當中,日軍有一種軍銜,經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那就是大佐。這個職位究竟多大的官職,又帶多少兵呢?在這裡就必須要說一下日本的軍隊制度,實際上大佐直譯於日文的漢字,日本走上軍國主義之後,舊日本軍銜按照16級次序如下:二等兵、一等兵、上等兵、伍長(下士)、軍曹(中士)、曹長(上士)、準士官(準尉)、少尉、中尉、大尉、少佐、中佐、大佐、少將、中將、大將。
  • 一個抗日部隊裡如果有個會說日語的中國兵,會有什麼奇效?
    一個抗日部隊裡如果有個會說日語的中國兵,會有什麼奇效?這不是神劇瞎想,而是歷史中的真實記載。事情就發生在1938年的臺兒莊戰役。我軍急調各部主力大舉往徐州守衛,史載為64個師3個旅60萬人。3月21日,黃樵松的27師從河南洛陽星夜兼程,經商丘赴徐州,在24日傍晚抵達徐州東北30公裡外的臺兒莊南站附近,在這裡與日軍開始了第一場大戰。黃樵松是原馮玉祥部下一枚悍將,典型的西北軍戰風,彪悍、習武、持大刀,善夜襲。
  •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航空部隊的垂死掙扎——T攻擊部隊
    事實上,美軍在登陸菲律賓雷伊泰島前夕,就同時對臺灣及衝繩發動牽制性的空襲。到了該年9月底,美軍在馬裡亞納群島集結,說明主攻軸線暫時不會是臺澎,而是菲律賓南部。接替殞命的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古賀峰一大將的,是豐田副武大將。豐田大將是1905年自海軍兵學校33期畢業,掌聯合艦隊兵權前,任職橫須賀鎮守府司令長官。
  • 美軍戰艦再過臺灣海峽,局勢天翻地覆,實在沒轍了
    這是本月美國海軍艦艇第二次穿越臺灣海峽,上一次是在12月18日夜間,當時美國海軍「馬斯廷」號驅逐艦穿越了臺灣海峽,這一次派出了「麥凱恩」號和「柯蒂斯·威爾伯」號。自今年以來,美軍在臺灣海峽的挑釁行動越來越頻繁,現在又玩起了「一艘驅逐艦解決不了的問題,就兩艘」的把戲,實際上只能說明一件事:臺海局勢已經「天翻地覆」,美國實在是沒轍了。
  • 【青春之旅】他們坐上從部隊開到法院的列車
    在霑益區人民法院執行局有這樣幾個90後,他們在同一部門,做著不同的工作,卻有著一樣的經歷,那就是曾經都是軍人。
  • 世界軍服百科:一戰時期的法國獵兵和山地部隊
    1914年時,其共有31個獵兵營,其中19個為普通獵兵營(chasseurs à pied),另外12個則是山地獵兵營(chasseurs alpins);再加上31個預備營,共計62個營。1915年,法國軍方新組建了9個獵兵營;同時,一些山地營也被編入了那個所謂的「藍色師」(即第47步兵師)。(上圖)第5普通獵兵營的一名下士,1914年。
  • 九一八事變,第7旅狼狽不堪撤退,旅長王以哲:我們是千古罪人
    17日下午,有兩個日本兵,突然闖進了第七旅的營房,爬上電線桿,將電話線剪斷。當天值班的是旅參謀長趙鎮藩,他立刻上前責問,指責他們為何闖進中國兵營。  那兩個日本兵回答得很乾脆,說是演習。趙鎮藩聽後,輕信了他們的謊言,就沒有再過問。  1931年9 月18日夜,新月如鉤,繁星點點,瀋陽城外一片寂靜。晚上10時,操練了一天的第七旅官兵帶著疲憊進入了夢鄉。
  • 臺軍每18.6天就有1人自殺 自縊中尉手心畫血刀和烏龜
    臺灣陸軍近7個月接連發生3起自殺案,有消息指出案發原因與臺軍霸凌文化有關,臺灣防務部門負責人嚴德發6日進行專案報告時搪塞,不排除與部隊管理、工作壓力、同儕互動等因素有關。談及2019年9月謝姓中士全身90%燃燒身亡,嚴德發竟報告稱「死因不詳」。
  • 新東方烹飪學校,衝進群兵哥哥
    錯啦,錯啦.....這次兵哥哥們來可不是充當教官,而是專程過來學習烹飪技術的。開訓升旗,莊嚴肅穆開班典禮東部戰區陸軍黃助理開訓動員講話開班典禮現場,戰士們端坐靜聽究竟是怎麼回事?讓前線哥為你揭秘!本次培訓班是部隊炊事員培訓史上的一次重大創新及變革,深受地方和部隊各級領導的關心。培訓期間,地方和部隊領導多次蒞臨學校了解學員們的學習及生活情況。「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效果事半功倍。這在部隊並非首次,軍民融合新發展近年來在軍事訓練和保障等多方面,貢獻了巨大的力量。如重裝部隊的機動,聯合地方物流進行運輸,為我們的戰場打贏爭取寶貴先機。
  • 「劍獅」起源於臺灣?NO!NO!NO!
    「劍獅」是臺灣的說法,閩南叫「獅咬劍」或「獅銜劍」,鑑於「劍獅」的叫法更簡潔明了,本文直接使用。有一種來自臺灣的說法認為,鄭成功軍隊在臺南鹿耳門登陸時,為防禦荷蘭人的槍炮,在藤製盾牌外面的鐵板上鑄造雄獅形象。
  • 臺軍每18.6天就有一人自殺 自縊中尉手心畫血刀和烏龜
    來源:海外網臺防務部門負責人嚴德發【海外網5月7日綜合報導】臺灣陸軍近7個月接連發生3起自殺案,有消息指出案發原因與臺軍霸凌文化有關,臺灣防務部門負責人嚴德發6日進行專案報告時搪塞,不排除與部隊管理、工作壓力、同儕互動等因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