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艦甲板會被艦炮射擊拋出彈殼砸壞嗎?銅製彈殼又會被回收嗎?

2020-12-16 陣匠

艦炮是一種可移動的大型火炮,它有著巨大的威懾力,能夠在戰爭膠著的狀態下,起到一個催化劑的作用,導致戰事升級,每年國防部都會花費高價去製造飛彈,相比之下,艦炮的製造成本就會低很多,雖然較為便宜,但是戰鬥力依舊很高。正因為它有很強的威懾力,反而會產生一些不好的情況。在軍艦炮塔的使用上,為了提高它的利用效率,彈殼的處理就被擱置了,因此在炮塔發射完後,彈殼就直接留在了甲板上,過了一段時間後,我們就得考慮一下,這種在大體積、高速度下反彈回來的彈殼會對甲板造成多大的危害。

喜歡歷史,尤其是軍事方面歷史的人應該都會有所了解,二戰期間的戰列艦是一種高噸位的艇艦,但是哪怕和別的同噸位艦船比起來,戰列艦也要大上一整圈,我們用肉眼觀察,它的彈殼起碼也有一人多高。看到這裡,你或許會產生一個非常合理的疑問,彈殼的重量這麼大,會把甲板砸壞嗎?戰列艦上裝備的幾座炮臺都是大口徑的,它使用的槍彈由於重量足,帶來的殺傷力也是非常驚人的,重就算了,有效射程也遠。正如我們前面所說,彈藥體積太大了,留下的彈殼怎麼處理,為了能讓操作簡化一點,乾脆把彈殼和彈藥分開,通過發射時的高溫燒毀彈藥外層的藥包,沒有了彈殼,甲板也不會受到大的損傷。

我們都知道,為了在海上取得話語權,軍艦是一個大國必不可缺的裝備,近防炮,作為軍艦的最後一道防線,超高的射速是它的依仗,比如我國的1130近防炮,每秒噴射1約166發,這個數據代表著它的最大火力是每分鐘10000發,然後還會在每秒鐘扔出100多個彈殼,那麼,這種炮臺的彈殼是否有回收的必要呢?近防炮的的位置一般來講都是在側邊,還有就是直升機庫附近,這幾個位置的特殊性就為彈殼的回收帶來了一些困難。舉個例子,於2008年正式服役的054a護衛艦,就裝備了近防炮,沒留下多少寬敞地方,很多彈殼都無可奈何的餵了魚,看著都心疼。這也是近戰炮和軍艦主炮不同的原因,不出意外的話,安裝位置都是在甲板,能用來堆積彈殼的空間就很大了,也方便人們進行彈殼回收。

對於二戰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許多人應該都有了解過,但對於一些沒多少熱度的事情就沒有那麼關注了,就比如說彈殼回收。幾乎所有的國家在戰後都會對其回收利用,而這都是由於當時的炮彈製作材料是用的有色金屬,這類金屬的造價普遍較高,為了節約資源,所以會進行舊彈殼的回收。不要說以前,哪怕到了今天,我們還沒有將重金屬的冶煉工業發展到可以隨意浪費金屬資源的地步,就拿中國來說,雖然一直在發展重工業,但因為銅資源一直都比較少,於是只能最大程度的利用我們所擁有的資源。這種做法即是考慮到經濟效益,也考慮到了社會民生,在政府眼中,戰爭或者演練都不能成為影響社會正常秩序和人民正常生活的絆腳石。

實際上,回收的東西也需要認真考慮的,有些彈殼它就是一次性物品,沒有必要再去回收。尤其是鋼製彈殼和覆銅彈殼。首先就是以鋼為原料的鋼製彈殼,因為生產鋼的原料充足並且成本很低,大多都不會被撿回來,而是任他在戰場自生自滅,沒有必要再花精力去進行二次加工。其次覆銅彈殼彈殼我們也不會回收,早期的中國海軍對此很有發言權。我們最開始計劃的是,集合銅延展性優勢與鋼的易獲得優勢,節省製造成本的同時還能保護銅資源,但是現實給我們上了沉重的一課。這樣設計出來的覆銅彈殼不僅沒有帶來好的效果,甚至在高溫下表面覆蓋的銅合金與鋼脫離,所以融化的金屬就會留在槍膛中,容易出現「卡殼」,發射過程就不會很順利,都是銅製品卻沒能有效利用,造成了更大的經濟損失。

上世紀80年代末以前,在鑄造炮彈時,我們都是用的黃銅,不過,用黃銅成本太高了,炮彈有是個消耗品,如果一直用黃銅,我國的產量是肯定難以支撐的,我們常說貴的東西只要一個問題,那就是貴,但是節約成本也是客觀需求,只要肯動腦,辦法總比問題多,銅既然不適合,我們就找其它東西來代替,經過很長時間的尋找,在80年代的尾巴上,我們認定,鋼就是我們要找的,能代替銅的材料,原來由於鋼的硬度太高,用來製作炮彈容易損害武器,所以專家們在鋼中添加了微量元素,提高了鋼的延展性,就不會對武器產生損傷了。

從殼子到內芯,銅看上去似乎失去了用武之地,然而儘管中國海軍的炮彈殼已經全面使用鋼材,但並不是說銅就完全沒有使用了,因為用鋼製作的炮彈有個問題,彈殼落下時對甲板容易造成損傷。所以銅並沒有完全退出歷史舞臺,主要用處是給炮彈「穿衣服」,在外面裹上一層銅模,這樣能彌補鋼製炮彈的缺點,更加實用,比如在製造火炮炮彈的時候就很喜歡這樣做。

科技的發展讓炮彈也有了一個長足的進步,一直以來,大部分人眼裡的彈藥,都還是記憶中鍍了一層黃銅的樣子,但是要知道,資源並不是無窮無盡的,要想繼續發展、進步,要開始節約資源的趨勢也慢慢顯現,可再生材料作為一種能夠代替金屬材料的新興材料,成為現階段工作的重要方向。金屬材料的回收增添了額外的金錢以及物力付出,從回收價值上說,彈殼由於金屬制材含量少,也比較低,要二次利用非常麻煩。與金屬材料相比的差別在於,可再生材料身上就不存在金屬制材的這些不足,不小心掉在了海裡也影響不大,就算不用它,直接扔了也沒有太大的損失,這也是可再生材料在新時代受到歡迎的重要原因。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發展,越來越多的武器都擁有了更加方便攜帶和使用的替代品,但是對於美國這種整體實力非常強的國家來說,即使在世界各地最常用的遠距離作戰武器變成了飛彈,炮彈已經幾乎沒有什麼使用空間了,也改變不了美國仍然是世界範圍內還在堅持使用銅質炮彈的國家,並且還從沒沒用進行過彈殼回收。的確當某個國家的經濟實力發展到非常強大的地步,資源從未匱乏時,許多浪費的現象就會接踵而至,但因為浪費的成本對國家也沒有什麼影響,於是美國對這一情況的發生通常都會置之不理。通過這一現象我們知道了,要想擁有更強的武器裝備就必須有更強的經濟實力。

相關焦點

  • 軍艦甲板會被艦炮彈殼砸壞嗎?銅製彈殼會不會回收?
    但金屬是彈殼造成的一大要素,且艦炮作為一大破壞性武器,有怎可不對其體型、質量進行要求,為提升速度且將空間高利用化,就無法將用盡的彈殼進行回收利用。於是就有人說,就此看質量及速度,甲板一定會造成嚴重的損傷。
  • 發射艦炮產生的彈殼對甲板是否有損傷?彈殼有銅,需要回收嗎?
    這樣的脫殼和裝彈設計,就很好的解決了炮塔內無法放置彈殼的問題。而且, 被使用後的彈殼肯定不能直接往海裡丟,所以主要會先拋在甲板上,被拋出的彈殼又是以高溫狀態掉落在甲板上的,所以軍隊常會考慮如何儘可能減小甲板受到的損傷,對甲板的防護工作從來都沒有減少。
  • 中國缺銅所以用鋼造彈殼,美國有銅卻不用!直接改用「塑料」
    由於我國銅儲量稀缺,因此我國使用鋼材來造彈殼。這樣雖然初步解決了子彈的產量問題,但是由於材料天然的性質,即使使用了鋼質彈殼外表覆銅、塗漆等工藝,與銅製子彈相比還是存在外殼延展性差、易被腐蝕的問題。不過就在我國不得已使用鋼製彈殼時,大洋彼岸的美國有銅卻用"塑料"!
  • 中國人有大智慧:別人用銅造彈殼 我們卻用更便宜的鋼
    子彈的組成大致可以認為由彈頭、彈殼、火藥和擊髮結構組成,其中的彈殼應當說是發展相對穩定的結構,過去大部分彈殼都是銅殼,主要是黃銅,也就是銅鋅合金,顏色呈金黃色,是最常在電視劇和電影裡出場的彈殼。另外還用紅銅、白銅等多種彈殼,可見銅在子彈彈殼生產中使用之廣泛。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彈殼的生產同樣遇到了自己的瓶頸,特別是地區因素所導致的問題。
  • 有飛彈了,艦炮會不會從軍艦上消失
    不知道以後艦炮會不會取消,但在能預見的未來肯定不會。艦炮對於軍艦,有著別的武器取代不了的優點,就像手中有槍的人腰裡別把匕首。一、艦炮的種類及分布炮一般口徑在20mm以上,20mm以下的是槍。我國最小的艦炮是雙管20炮,最大的是130mm艦炮。現在主力是100mm單管艦炮,更大的逐漸不用了。驅護艦艦炮在艦上分主炮和副炮,主炮以前在前後甲板都有,口徑100或130,副炮一般在二層甲板或後甲板,口徑多為76mm或57mm;現在隨著小口徑多管系統的出現,以前中等口徑的副炮在驅護艦上越來越少了。
  • 中國人的智慧:美軍彈殼選用昂貴的銅,我們選擇性價比極高的鋼
    經常看軍事電影的人可以留意到,從美國士兵槍裡射出來的多和銅殼彈相近,為此很多人猜測,也許銅殼彈要比鋼殼彈更優秀一些。想發射子彈,肯定要先上膛,讓槍枝處於待機狀態,雖然這幾個步驟很簡單,但卻涉及很多問題,尤其是槍膛與彈殼要發生較大的摩擦,考慮到黃銅較軟的質地,若使用它,將減少在摩擦過程中給槍膛帶來的傷害。
  • 彈殼之爭:鋼彈殼會磨損步槍,銅彈殼就是最佳選擇?
    世界上大多數的彈殼都是由鋼和黃銅製成;彈殼為什麼只用這兩種材料?到底是鋼質彈殼好?還是銅質彈殼好?今天我們就來縷一縷鋼質彈殼和銅質彈殼的區別。第二,當槍枝發射子彈時銅質彈殼會有輕微的膨脹,這樣一來槍膛內的壓力就會更加均勻,彈頭髮射出去時就會有更平穩的彈道。銅質具有很高的擴展性,與鋼質相比銅質彈殼會帶來更高的精度,對於追求高精度射擊的射手來說銅質彈殼至關重要。
  • 只和彈殼錐度有關
    子彈錐度嚴格來說應該叫彈殼錐度。而彈殼錐度指的是彈殼和子彈頭連接部位斜面的角度,見過子彈的人對彈殼錐度並不陌生,因為彈殼和彈頭之間的斜面設計非常常見。無論你是俄羅斯子彈還是美國子彈,亦或是非洲手工作坊生產的復裝彈,彈殼錐度這個基本設計是一定要有的。我們常見的手槍彈,彈殼錐度為零!
  • 中國沒銅造彈殼,美國有銅卻不用!科技發達就是好啊
    利刃/冬陽由於缺銅,中國主要使用鋼殼子彈長期以來,由於國內銅儲量較少,我國子彈的外殼由延展性差、易被腐蝕的鋼製成,儘管通過在鋼質彈殼外表覆銅、塗漆等方式使得鋼質彈殼具備了類似銅質彈殼的特性,但從性能上看,鋼質彈殼依舊比不上銅質彈殼。
  • 別人的子彈都為銅製,為何中國與眾不同用鋼製?背後原因讓人心酸
    這麼看來,在現代戰爭期間,子彈的消耗數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了,那麼你知道現代子彈是用什麼材質製成的嗎?當今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子彈彈殼都為銅製,除了穿甲彈等特殊彈藥。歐美國家的子彈幾乎全部為銅製。而我國則有所不同,大部分採用鋼製彈殼,主要有覆銅鋼和塗漆鋼兩種。那麼這二者有何差異。總的來說,銅相比起鋼,是最適合製造子彈的原料,這是由於銅的物理特性決定的。
  • 槍械槽點2:最環保機槍就是它,垃圾分類彈殼回收
    但是布雷達M37例外人家打完的彈殼要送回彈板上。。。所以,射擊時候,我們是看不到這個槍拋殼的△ 這好像是歐洲唯一一個還能打的M37△ 射擊不拋殼布雷達M37提前實現了垃圾分類+定點回收思想將有害的彈殼統一收集起來環保理念領先世界接近一百年
  • 沒了PG ONE,彈殼帶領紅花會從封殺到再次綻放!
    而紅花會整個廠牌在這三年裡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動蕩,2018年初那場風波後全網下架封殺,紅花會近三百首作品瞬間成為「404」 之後紅花會不得不以
  • 真有必要換銅彈殼嗎?
    ——彈殼本體依舊是鋼材,但是表面用銅,潤滑性比漆面好,卡彈機率更低 在80年代末以來,步兵槍械在實際交戰出現了很多和冷戰時期軍事學說發展不同的規律。 另一類則在國內少有人提及,那就是一些治安(恐怖分子、有組織犯罪)不好的國家,或者戰亂地區的軍事組織,會儘可能的多配發瞄準鏡
  • 我國用鋼造彈殼,歐美不再用銅,如今用聚合物造,究竟哪種好?
    然而我國由於銅礦缺少,為了節約資源而不得不使用鋼製彈殼,表面塗抹黃銅來代替。就在我國還無法全面普及銅質彈殼時,美國卻已經開始轉向其它材質彈殼的研究。據了解。最近美國新研究出來了一種使用聚合物製造的輕質彈殼,其優良的性能讓各國嘆服。也再一次讓我們看清了中美兩國單兵武器領域的差距。
  • 紅花會歌曲被舉報下架!彈殼發歌正面回應
    除了我們之前報導的JD、直火幫關於武漢疫情的歌曲之外,紅花會404Rapper的許多歌曲也都紛紛下架。其中包括了丁飛和彈殼遲到四年發布的《紐約到巴黎》。而關於這些歌曲下架的原因,彈殼之前在直播中表示是因為「某人」的舉報。究竟是誰舉報我們不得而知,大家也不必猜測。但彈殼昨晚用音樂做了回應。
  • 拉栓彈殼射擊全都行!
    近日,油管博主Factory Manager 上傳了一段視頻,展示了他如何用紙板做出了一把能射擊子彈的AWM。除了能發射子彈,還能拉栓彈殼。  製作的子彈,不只是一個圓柱形,而是彈殼和彈頭分開製作,並且組合在一起。接著,他還用彈簧製作了一個非常真實的彈夾,一顆顆子彈裝配進去,此時AWM的槍身也基本製作完成。
  • 【材料課堂】為什麼用銅製造子彈,而不用鋼呢?終於找到答案了~
    大部分回答的焦點都在銅製子彈上,確實歐美大多數國家都喜歡用銅製彈頭彈殼,但中國主要用銅彈頭鋼彈殼,這方面跟銅和鐵的金屬特性、資源儲量和子彈製造傳統都有關。銅作為戰略物資,我國的儲量相對不是那麼富裕,鐵還好一點,而且鋼鐵產能又過剩,那就可勁造唄。打從一百年前全金屬外殼子彈開始,造子彈的金屬外殼材料都是銅。
  • 手槍卡彈你會處理嗎?
    ,比如槍械質量和維護狀態不佳、子彈質量、射擊動作是否標準等等眾多原因都有可能會導致卡彈故障的發生。卡彈的原理比較容易理解,一般情況下表現為子彈未能順利擊發(子彈底火故障、撞針故障等)或者彈殼未能被順利拋出(抓殼勾、退殼挺等拋彈機件未能正確工作或者因為藥量、氣量、彈簧、槍栓導軌故障等各種原因導致槍栓沒有後退或回到到足夠的位置等等等等)槍枝卡彈故障一般表現為:「雙給彈」、
  • 紅花會彈殼加盟《說唱聽我的》,和GAI接連當爸後事業步入正軌
    紅花會原隊長彈殼(劉嘉裕),近日加盟了芒果TV全新打造的說唱類節目《說唱聽我的》,該節目與著名的地下說唱賽事合作,還結合利用了「地下八英裡」的資源和基礎,讓喜愛說唱觀眾除了每年期待《中國新說唱》後又多了一個可看的節目。
  • 人民軍隊的武器生產:從利用舊彈殼復裝子彈,到自己造槍造炮
    博物館展出的紅軍復裝子彈子彈由四個部分組成,彈殼、彈頭、底火和發射藥。其中彈殼部分最難製造,只有銅才能製造彈殼,生鐵、熟鐵都不行,很容易炸膛。此外,沒有專業的機械設備,手工作坊也很難製造出底火臺。彈殼兒主要從戰場上撿回來,也發動老鄉去收集,撿回去集中上交兵工廠。但彈殼打過兩次就不能再服裝了,因為從戰場上撿回來的彈殼,大都因為火藥燃燒而膨脹變形甚至破裂,為了使這些子彈殼能滿足復裝的要求,當時主要採用兩種辦法:第一是製造簡易手動衝床,將膨脹的彈殼衝壓收縮成合格彈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