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7 21: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有一種收穫叫感動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肆虐,形勢嚴峻,國家啟動了一級公共衛生突發事件響應。新型冠狀病毒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黨中央高度重視全國的疫情。為響應雄安新區、縣委、衛健局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集中隔離觀察工作的號召,縣醫院領導高度重視,杜敏院長立即組織召開院委會,成立了隔離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安排部署集中觀察點相關工作。
下面是來自一位奮戰在雄縣醫學觀察點一線醫生的自述:
我在觀察點連續工作了12個日夜。有過心驚膽戰,有過日夜的勞累,有過艱辛的付出,有過白加黑兩班倒的風雨兼程,但擁有更多的是收穫,這份收穫是感動。
我們工作的觀察點,實行封閉式管理。我們每天按照責任分工認真的工作。登記、測體溫、對樓道及房間進行消毒、清理房間的垃圾,以及發放一些常用的生活用品。我們在隔離區臨時組成了一個溫馨的大家庭,在這裡,我們相互鼓勵、相互扶持,履行著醫務人員的職責,踐行著我們曾經許下的誓言。
處處是感動
統戰部的領導到疫情防控一線慰問民主黨派人士,勉勵醫務戰線的民主黨派黨員們發揮優勢、凝心聚力,時刻保持戰鬥狀態,在做出奉獻的同時也要注意保護自己,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領導的牽掛與關懷讓我更加堅定信心;
初中的同學得知我在觀察點值班,給我買了一份為期1個月的保額為50萬元的護身符保險;得知耳鼻喉科是個高危科室,醫生在檢查鼻腔和咽部時,隨時都有飛沫傳播的可能,遠在成都的朋友給科室的同事快遞過來10個隔離面罩;年近半百的老同學騎著自行車跑了30裡路給我們送來了西瓜;河北觀仁景觀綠化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楊勇通過在觀察點值班的同學表達了他的問候,問大家還需要哪些食品和日用品,雖然我們說觀察點的食品和日用品很全,不再需要,但楊勇還是堅持想表達他的一點心意。有的同事說,想吃醬豆腐,我隨口說了一句:「送西瓜時最好送幾個小勺,我們在吃西瓜時不至於像豬八戒一樣滿臉花。」還有個同事幽默的說想吃燒烤,1個多小時後,慰問品送到了,都滿足了我們的願望,豆腐乳,而且是兩種口味的,每個西瓜的包裝裡都放著鋥亮的不鏽鋼小勺,香噴噴的燻雞讓想吃燒烤的同事直流口水,可見楊總經理的細心;和我一起工作的三位年輕同事特別照顧我,髒活和累活她們搶著幹。兩名女同事張春芬和董子建,不怕苦,不怕累,送飯、清掃房間、消毒,每天提著重重的垃圾袋從5樓走到1樓,從嬌嬌女蛻變成了女漢子。我的同事,眼科的任大偉醫生每天背著50斤的噴霧器噴灑消毒液,不放過每一個角落,工作繁重又枯燥,但他卻毫無怨言,默默無聞地工作著。
1樓指揮部的周會軍局長、溫波院長,不分晝夜的在指揮,工作人員每天很早的起床,給我們送上可口的飯菜;後勤保障組給我們準備了充足的物資,需要的物品隨時送到,保障了工作的正常運行。在清理房屋垃圾時,有名隔離人員把垃圾打包成袋放在房間門口,袋子上工工整整的寫著:謝謝醫生,您辛苦啦!看到簡單的幾個字,心裡感到暖暖的;護士代俊芳在觀察點工作的時候,意外的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指揮部的工作人員送給她的生日蛋糕,當她驚喜地看到那個帶有溫馨祝福語的蛋糕時,激動的說:「太感動了,太感動了……」。
鼓舞和幸福
這些天,每一天都過的很充實,都會被周圍的人和事感動著,有太多太多的感動。每當我想起這些,我的心頭便湧起陣陣暖流,心也受到了莫大的震動。無論世事如何變遷,無論在病毒肆虐下人們心中多麼緊張狂躁不安,但心底那一份善良都是永恆的。同事之間一個鼓勵的眼神,被隔離人員報以謝意的一個微笑,朋友通過微信傳來的一句句鼓舞的話語……這些對我來說都是莫大的鼓舞和感動,而每一次感動都使我的內心變得豐富而明亮,讓我感覺到這世上是如此的美好,感覺到肩上責任的重大。雖然穿著防護服,拉開了面對面的距離,卻不能隔斷真誠的心意。
細細想來,其實我也是做了一名醫生該做的事情,但從被隔離的人員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信任和感恩!這可能是我這一輩子都忘不了的眼神!對於我來說,這也是我幸福的時刻。
當時光沉澱為歷史,或許有一天,我們也許會忘卻病魔,也許會忘記傷痛,但是我永遠忘不了與疫情抗爭時那些讓我感動的人和事。
2020其實應該是一個很浪漫、很溫暖,讓人聽起來就很欣喜的一年,雖然疫情還沒有結束,我相信,這場陰霾終將在不遠的某一天,在全國人民眾志成城的努力下散去!多年後,我也會因我曾是這一重大事件的參與者、奉獻者而感到驕傲和自豪!朋友們,待春暖花開,疫情消散,我們再笑臉相見!
作者:劉江峰
監製:宋法學
原標題:《有一種收穫叫感動——一位醫學觀察點醫生的自述》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