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收穫叫感動——一位醫學觀察點醫生的自述

2020-12-22 澎湃新聞

有一種收穫叫感動——一位醫學觀察點醫生的自述

2020-02-27 21: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有一種收穫叫感動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肆虐,形勢嚴峻,國家啟動了一級公共衛生突發事件響應。新型冠狀病毒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黨中央高度重視全國的疫情。為響應雄安新區、縣委、衛健局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集中隔離觀察工作的號召,縣醫院領導高度重視,杜敏院長立即組織召開院委會,成立了隔離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安排部署集中觀察點相關工作。

下面是來自一位奮戰在雄縣醫學觀察點一線醫生的自述:

我在觀察點連續工作了12個日夜。有過心驚膽戰,有過日夜的勞累,有過艱辛的付出,有過白加黑兩班倒的風雨兼程,但擁有更多的是收穫,這份收穫是感動。

我們工作的觀察點,實行封閉式管理。我們每天按照責任分工認真的工作。登記、測體溫、對樓道及房間進行消毒、清理房間的垃圾,以及發放一些常用的生活用品。我們在隔離區臨時組成了一個溫馨的大家庭,在這裡,我們相互鼓勵、相互扶持,履行著醫務人員的職責,踐行著我們曾經許下的誓言。

處處是感動

統戰部的領導到疫情防控一線慰問民主黨派人士,勉勵醫務戰線的民主黨派黨員們發揮優勢、凝心聚力,時刻保持戰鬥狀態,在做出奉獻的同時也要注意保護自己,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領導的牽掛與關懷讓我更加堅定信心;

初中的同學得知我在觀察點值班,給我買了一份為期1個月的保額為50萬元的護身符保險;得知耳鼻喉科是個高危科室,醫生在檢查鼻腔和咽部時,隨時都有飛沫傳播的可能,遠在成都的朋友給科室的同事快遞過來10個隔離面罩;年近半百的老同學騎著自行車跑了30裡路給我們送來了西瓜;河北觀仁景觀綠化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楊勇通過在觀察點值班的同學表達了他的問候,問大家還需要哪些食品和日用品,雖然我們說觀察點的食品和日用品很全,不再需要,但楊勇還是堅持想表達他的一點心意。有的同事說,想吃醬豆腐,我隨口說了一句:「送西瓜時最好送幾個小勺,我們在吃西瓜時不至於像豬八戒一樣滿臉花。」還有個同事幽默的說想吃燒烤,1個多小時後,慰問品送到了,都滿足了我們的願望,豆腐乳,而且是兩種口味的,每個西瓜的包裝裡都放著鋥亮的不鏽鋼小勺,香噴噴的燻雞讓想吃燒烤的同事直流口水,可見楊總經理的細心;和我一起工作的三位年輕同事特別照顧我,髒活和累活她們搶著幹。兩名女同事張春芬和董子建,不怕苦,不怕累,送飯、清掃房間、消毒,每天提著重重的垃圾袋從5樓走到1樓,從嬌嬌女蛻變成了女漢子。我的同事,眼科的任大偉醫生每天背著50斤的噴霧器噴灑消毒液,不放過每一個角落,工作繁重又枯燥,但他卻毫無怨言,默默無聞地工作著。

1樓指揮部的周會軍局長、溫波院長,不分晝夜的在指揮,工作人員每天很早的起床,給我們送上可口的飯菜;後勤保障組給我們準備了充足的物資,需要的物品隨時送到,保障了工作的正常運行。在清理房屋垃圾時,有名隔離人員把垃圾打包成袋放在房間門口,袋子上工工整整的寫著:謝謝醫生,您辛苦啦!看到簡單的幾個字,心裡感到暖暖的;護士代俊芳在觀察點工作的時候,意外的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指揮部的工作人員送給她的生日蛋糕,當她驚喜地看到那個帶有溫馨祝福語的蛋糕時,激動的說:「太感動了,太感動了……」。

鼓舞和幸福

這些天,每一天都過的很充實,都會被周圍的人和事感動著,有太多太多的感動。每當我想起這些,我的心頭便湧起陣陣暖流,心也受到了莫大的震動。無論世事如何變遷,無論在病毒肆虐下人們心中多麼緊張狂躁不安,但心底那一份善良都是永恆的。同事之間一個鼓勵的眼神,被隔離人員報以謝意的一個微笑,朋友通過微信傳來的一句句鼓舞的話語……這些對我來說都是莫大的鼓舞和感動,而每一次感動都使我的內心變得豐富而明亮,讓我感覺到這世上是如此的美好,感覺到肩上責任的重大。雖然穿著防護服,拉開了面對面的距離,卻不能隔斷真誠的心意。

細細想來,其實我也是做了一名醫生該做的事情,但從被隔離的人員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信任和感恩!這可能是我這一輩子都忘不了的眼神!對於我來說,這也是我幸福的時刻。

當時光沉澱為歷史,或許有一天,我們也許會忘卻病魔,也許會忘記傷痛,但是我永遠忘不了與疫情抗爭時那些讓我感動的人和事。

2020其實應該是一個很浪漫、很溫暖,讓人聽起來就很欣喜的一年,雖然疫情還沒有結束,我相信,這場陰霾終將在不遠的某一天,在全國人民眾志成城的努力下散去!多年後,我也會因我曾是這一重大事件的參與者、奉獻者而感到驕傲和自豪!朋友們,待春暖花開,疫情消散,我們再笑臉相見!

作者:劉江峰

監製:宋法學

原標題:《有一種收穫叫感動——一位醫學觀察點醫生的自述》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聊城醫學觀察點十二時辰
    隨著新冠疫情防控的進展,東昌府區建設路設有一個集中醫學觀察點。東昌府區衛健局的任富國和同事王清賢一起值守,醫護人員是來自東昌府區中醫院的醫生劉金光和護士廖華青。
  • 醫學觀察點的「十二時辰」
    在泗門鎮集中醫學觀察點,民兵幹亞軍值完了班,幹林林8點前準時來接了班,但是他並沒有馬上離開。作為醫學觀察點民兵哨的哨長,他和幹林林兩人一起巡察了一下各個樓道,並叮囑要做好防護措施,才離開去吃早飯。隅中,巳時。
  • 當集中醫學觀察點突然多了一個小生命,原本沉悶的醫務工作群沸騰了
    作為一名心理醫生,她敏銳地意識到,對於這些在醫學觀察點執行24小時駐點任務的醫務人員來說,此刻一個新生命的到來,讓長時間處於緊張和繁複工作壓力下的他們看到了一抹亮光。這,也正是李莉幫助醫務人員紓解緊張情緒的一個絕佳契機。
  • 南山區萊卡酒店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故事:這裡有責任與擔當,也有...
    11 月 20 日下午,在南山區入境人員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之一的萊卡酒店,新一批從深圳灣口岸入境等待轉運的隔離人員下車辦理入住。事關防疫大局,專班組副組長鄭朝暉迅速靠前和客人溝通。綜合考慮政策和客人實際情況,他建議了最佳方式,並幫助客人申請減免餐費,幾分鐘之後,客人順利辦理入住手續。
  • 無畏亦無懼 致敬深入集中醫學觀察點守護通信的「逆行者」
    然而有這樣一些人,他們沒有響亮的名字,也沒有最專業的防護知識和特殊的防護裝備,卻決然投身於抗擊疫情的最後「防線"之中。他們不畏風險,詮釋了「堅守」和「奉獻」,這就是新疆電信人疫情期間保障集中醫學觀察點通信不間斷的真實寫照——我不想留下名字,我叫新疆電信人進入觀察點作業,名字寫在背上,方便大家辨認。
  • 武山縣集中醫學觀察點護士楊小青、焦雙芳:「疫情不退,我們不歸」
    「疫情不退,我們不歸」——記武山縣集中醫學觀察點護士楊小青、焦雙芳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廣大醫務工作者成為了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的主力軍。武山縣中醫醫院急診科護士楊小青、康復科護士焦雙芳主動請纓,1月28日,進入醫院臨時隔離病區工作,一周後,接到上級通知,要緊急成立集中醫學觀察點,她們再次向護士長「請戰」,於2月4日進入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
  • 易縣防控疫情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護士的一天!
    ▲記者連線採訪易縣防控疫情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護士疫情發生以來,易縣迅速行動,果斷出擊,在內防擴散上狠下功夫,設置7個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堅決切斷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在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對密切接觸者,採取集中隔離措施,有利於早期發現並隔離潛在病例,是對公眾健康安全負責的行為。
  • 一位醫生的醫患情懷:穹頂之下 感動之上
    一位醫生的醫患情懷:穹頂之下 感動之上012009年3月4日,一個非常普通的日子,只不過那天是星期三,上午是我約定俗成的專家門診,下午有兩臺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TURP)、一臺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TURB)及兩臺經皮腎鏡鈥雷射碎石術(PCN)。
  • 集中醫學觀察點護士金秀娣:舍小家顧大家,重任扛在肩
    隨著返工人員陸續返回上虞,東關街道集中醫學觀察點也隨即啟用,東關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士金秀娣主動請纓,毅然決然地告別丈夫和正讀高三的女兒,自2月24日入觀察點至今已經連續作戰一個月了。「疫情面前人人有責,身為醫護工作者更是責無旁貸,看著大批的醫護工作者支援武漢,他們在前方,我在後方盡點微薄之力保一方平安。」有著24年護齡的金秀娣說。
  • 「溫度計接力棒」,在普陀區集中觀察點有序傳遞
    日前,在普陀區宜川集中觀察點,一支代表使命與責任的「溫度計接力棒」由宜川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遞交給甘泉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寓意在未來的三個月中,宜川集中觀察點的健康保障工作將由甘泉社衛中心全面接管。自1月26日,普陀區火速籌建第一個集中醫學觀察點以來,衛生健康系統醫務人員緊急增援,持續跟進,建立了由公衛、醫生、護士組成的防疫突擊隊,分班次24小時輪流值守的工作模式。觀察點的客人一批又一批,但普陀醫務人員始終堅守在線,連續奮戰了300多個日日夜夜。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集中觀察點的健康保障工作一刻也不能放鬆。
  • 有一種心靈的震撼 叫感動
    人的一生,無論在什麼環境,做什麼事情,總有一些人、一些事,讓你心潮起伏,感動不已。有的感動,眼前一亮,春風撲面;有的感動,頭腦一熱,淚流滿面;有的感動,渾身一緊,自慚形穢;有的感動,心頭一顫,醍醐灌頂。有一檔電視節目,叫《感動中國》。每看一次,就感動一回。
  • 大興區天宮院街道的集中觀察點裡傳出了「生日快樂」
    2021年1月9日,對於大興區天宮院街道集中觀察點來說是再平凡不過的一天,街道疫情防控維穩組的成員照常對觀察人員進行信息核查、錄入,但是這天在核查信息時,維穩組成員發現集中觀察人員裡有一位準媽媽,並且1月10日就是她34歲生日了。
  • 深圳市福田市場監管局華強北所開展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食品安全...
    【中國食品報融媒體】(張銳佳 徐建)為進一步強化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食品安全,根據深圳市市場監管局福田局工作部署,近日,深圳市市場監管局福田局華強北所迅速行動,對供應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的送餐企業全面開展食品安全風險排查。
  • 隔離觀察點的守護神
    臨危受命,除夕夜奔赴一線1月24日除夕夜,分局接到指令,轄區濱江派出所將組建全市第一家集中醫學隔離觀察點,需要分局派駐警力執行安保任務,這項工作自然落在了濱江派出所治安副所長陳程的身上。而此時,在年前因為「梳網清格」公共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已經連續加班一個多月的陳程,正在利用難得的機會,帶著老婆孩子在老家與父母團聚。
  • 一個醫學老師的自述讓人淚目……
    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正是抵抗疫情的關鍵時刻,無數的醫生犧牲了自己的時間,耗費費了無數的精力,試圖恢復給我們一個健康的中國。而今天在上課的時候,我們鄭大醫學黃老師的一番自述,讓人不禁淚眼婆娑......該我們保護別人了,其實醫學就是這樣一代- 代的傳承下來的, 也有-個忽然在說嘛,說哪有什麼天使啊,其實就是一-群孩子,學著前輩的樣子穿上了這身白大衣,很多的時候我們都是在履行自己的職責。
  • [重慶好護士]吳丹丹:駐守一線的集中醫學隔離點點長
    【人物簡介】吳丹丹,重慶兩江新區第二人民醫院,內一科護士長,獲評「重慶好醫生、重慶好護士」2020年第三季度人物 吳丹丹工作中  2020年疫情暴發後,2月7日她主動請纓參加戰鬥,隨後加入到兩江新區第一個啟動醫學觀察隔離點開展工作;3月27日又接上級的通知,擔任伯曼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點長,帶領該點承接境外返渝人員的觀察隔離工作
  • 來自一位整形醫生的自述
    但也正因為如此,大量既不科學也不嚴謹的資料信息,乃至謠言在網上泛濫成災,嚴重誤導網民,尤其是那些有意向整形的消費者。一旦她們接觸到不良的信息,很容易影響她們的判斷,導致她們做出影響一生的決定。所以作為一名醫美整形醫生,我覺得有必要、也有義務將正確科學的醫美整形知識普及給每一位求美者,正確引導她們科學合理地整形,讓她們在變美的道路上更加有保障。
  • 他被同名「醫生兄弟」治癒 今年高考的女兒寫信:立志學醫
    高三女孩給醫生寫下感謝信 「爸爸終於要解除隔離回家了,從爸爸出現症狀到被確診為新冠肺炎住院治療,快兩個月了,我很想他。這段時間來,我要感謝許多人給予爸爸和我們家人的關心和照顧,但最要感謝的是來自四川支援湖北醫療隊中一位叫『王巍』的醫生。」 「王巍叔叔您好!怎麼感覺說得這麼怪呢。
  • 照護是醫學實踐的核心,但為何在醫生的工作中變得越發邊緣?
    電話那頭護士說,有幾個病人需要她立即去看一下。於是,她振作起精神,三步並作兩步地去了名單上第一個病人的病房。那是一位中年女性,第二天早上要做大手術,可她的靜脈通路這會兒卻堵了,護士實在處理不了。於是阿黛爾親自上陣,和同事一起給病人建立了一條新的靜脈通路,然後就跑開去看名單上的下一位病人了。她想著,也許這樣,她還能趕在高年資住院醫生和主治醫生早上過來查房前,眯一小會兒。
  • 致敬天外天酒店觀察點的白衣天使們
    2020年2月5日晚上8點,武漢開發區軍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們接到一份緊急通知,今晚進駐天外天酒店觀察點,開展觀察點醫療專班組建工作。沒有豪言壯語,沒有片刻猶豫,他們以最快的速度集結完畢。當晚10點到崗,即刻開始接收病人,一個通宵未見停歇,首批接收2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