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經濟現象、經濟現象規律的描述,一貫是眾說紛紜。但經濟作為股市的晴雨表,股價的變動不僅會隨經濟周期的變化而變化,同時也能預示經濟周期的變化。
1 經濟發展的本質
我認為經濟發展(或經濟進步)的本質包括四個方面:商品和服務種類的增加;商品和服務品質的提高;勞動時間的縮短和勞動強度的降低;貧富差距的縮小。
1.1 商品和服務種類的增加
經濟發展(或經濟進步)的最主要方面是商品和服務的種類在持續增加,不斷有新的商品和服務被發明出來。
這一現象,對普通人而言,有利有弊。
有利的是:今天的普通人,相對於歷史上的採集社會、農耕社會、工業社會的普通人,有著多得多的選擇商品和服務的權利。
如果消費決策得當的話,今天的普通人的絕對生活品質,甚至可以超過古代的君王。
不利的是:消費主義文化、消費主義價值觀極大地刺激著普通人的消費欲望,並極大地侵蝕著普通人做出理性消費決策的能力。
普通人能購買得到的商品和服務的數量,除以全社會總的商品和服務的數量,這個比值隨著經濟的發展,在不斷變小。
因此,普通人越來越難在有限的財務狀況下做出理性、可持續的消費決策。在當下的貧富差距情況下,普通人想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多讀一讀老子、莊子的優秀著作,減少花錢的欲求,多看一些免費的電影電視劇,多逛一些免費的公園,少買一些衣服、包包、化妝品、菸酒、高檔食物。
1.2 商品和服務品質的提高
科學技術的進步在不斷提高產品的性能、品質。消費電子產品的名義價格這麼多年來基本沒有變,而貨幣是貶值的,所以消費電子產品的實際價格是逐年下降的。而且,消費電子產品的性能、品質是逐年進步提高的。
感謝科學技術工作者、製造業從業者的辛勤工作,正是他們的聰明才智和拼搏努力,才使普通人的生活品質不斷提高。
1.3 勞動時間的縮短和勞動強度的降低
19世紀的歐洲工人階級每天工作12小時,每周工作六天,8個人住一間房。
今天,愛爾蘭、冰島、挪威、瑞典、芬蘭、丹麥、德國、法國、盧森堡、摩納哥、以色列、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阿聯、卡達等國家每周工作五天,平均工作七小時,居住環境也有明顯變好。
1.4 貧富差距的縮小
我們來看下發達的貧富差距,美國現在貧富差距其實比較大的,所以有一些社會矛盾,歐洲要好的多。
貧富差距較低的高度發達國家,一共有10個,他們是瑞士、挪威、冰島、丹麥、瑞典、奧地利、芬蘭、德國、比利時、法國。貧富差距較大的發達國家和地區至少包括:新加坡、美國、中國香港、沙烏地阿拉伯。
貧富差距縮小,社會是穩定健康發展的,過大的話,是會引發鬥爭的,我們可以看到每個朝代的更替都是社會資源分配極度不公平導致的。
對我國來說商品和服務種類是在增加的,所以每年的GDP都在增長,科技不斷進步也帶來的是商品和服務品質的提高,但是我國勞動時間和勞動強度都比較大,貧富差距逐漸變大等問題,導致社會資源分配不均,也阻礙了社會的發展。
但我們可以看到國家還是往好的方面發展的,其一是穩定了現在的房價,如果房價一直不漲的話,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是有益的。同時這次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也談到需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的無序擴張,對縮小貧富差距,都是有益的。在經濟穩中向好的背景下,股市才能走上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