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街日記》:是枝裕和的舊人舊事

2021-01-20 澎湃新聞

鎌倉小鎮海街的舊事,由自稱「舊人」的是枝裕和來拍自然再合適不過。看過漫畫家吉田秋生的作品《海街diary》之後,是枝裕和馬上覺得自己會把這部漫畫拍成電影。吉田秋生對他只有一個要求:請拍出鎌倉的一年四季。

四季、小鎮、家、葬禮、遺棄、食物、傳統、海……都是日本電影的常見元素,但是並不妨礙當它們被編織成一個好故事時所帶來的舒暢和安心感。

經歷四季的時間跨度,影片以平行而平靜的視角記錄下鎌倉香田家三姐妹在父親去世後接納同父異母的妹妹淺野玲,四姐妹生活在同一屋簷下的故事。

三場葬禮,四個姐妹,一個食堂,一棟老屋,數餐飯,兩座山,一片海,兩場煙火,一時櫻花爛漫,一棵老梅樹一度梅雨季,串起了整部影片。

正是這些平常卻美麗的事物,讓影片中背負重擔的人們有了繼續走下去的動力。

香田家三姐妹早年父親出軌,母親棄她們而去,父親也和別人結婚並有了孩子。大姐幸(綾瀨遙飾)早早結束學業長姊代母帶大兩個妹妹。二姐佳乃(長澤雅美飾)糊裡糊塗毛裡毛躁地長大,平生愛酒和男人,但是心地善良單純。小妹千佳(夏帆飾)總是在姐姐們吵架的時候溫和地打打圓場,個性不強烈但是活潑可愛,對事也最有洞見。

一日,她們突然得知失聯15年的父親在山形縣去世。葬禮過後,姐妹三人目睹同父異母的妹妹玲(廣瀨絲絲飾)在繼母陽子處難以立足,所以決定邀請她住進老屋一起生活。

是枝裕和作為一個「舊人」,他的「舊」有兩個層面:拍攝方式和鏡頭中生活方式的「舊」,以及對他探索不輟的「家」這個命題的守護和守舊。

是枝裕和希望呈現最自然的姐妹相處場景,所以他讓四位演員儘可能多地相處,直到綾瀨遙能夠自然地拍拍廣瀨絲絲的頭,好像親姐妹一樣。片中的大姐幸(綾瀨遙飾)和食堂老闆娘(風吹淳飾)關係密切,在現實生活中兩位亦是好友,所以能夠在鏡頭前自然地流露多年熟識的親密感。院子裡的那棵55歲的楊梅樹雖是移栽而來,但大家也耐心等到它結了果子,才拍下淺野玲上樹摘梅子的畫面。壯觀的櫻花隧道裡淺野鈴坐在愛慕她的小男生自行車後座飛馳而過,剛好有花瓣落在她的頭髮上。這是耐心的等候終於捕捉到的神來之筆,而非精心計算的結果。

和《小森林》一樣,《海街日記》也刻意保持了舊日生活方式。街坊和親戚的人情,電子產品(甚至是電視機)的缺席,老舊火車,生活不便的老屋,家中供奉的先人牌位,以及無所不在的姐妹們守舊的生活方式比如糊窗紙,放煙花,圍桌吃飯喝酒。她們都做著最普通的工作,生活規律,因此有足夠的時間按照傳統生活,閒話家常。

大姐幸是老屋的守護者。是她堅持每年採梅子做梅子酒、淡醃菜、荻餅、沙丁魚刺身、炸竹莢魚、蕎麥麵,還要打理院子,照顧妹妹們。導演眼中「有昭和味」的綾瀨遙輕快又行雲流水地打理著家中日常,堅定又賞心悅目。去世的外婆留下的最後一批琥珀色梅子酒,有外婆味道的浴衣,媽媽教的唯一一道菜,關於爸爸的記憶,這個家裡所有的記憶都成為幸的人生一部分,也成為她遲遲未嫁的人生之重負。

是枝裕和對於傳統家庭的價值觀專一,卻沒有刻意忽視靜謐美好的家庭生活外面那個世界的無奈。幸是承擔最多重壓的人,其餘的姐妹們也未能倖免。

無奈也是人生的真味,沒有這層底色,美好的事物不可能單獨存在。

在《海街日記》的世界中,男性角色灰頭土臉甚至直接缺席。大姐愛上有婦之夫,她的愛情不僅晦暗而且悲劇性地扮演了曾經害她們家破的第三者的角色,並最終以男子的一聲輕描淡寫的「再見」收尾。二姐在渣男的世界裡打轉,後來決定認真工作也是無奈下的選擇。三妹和打工的運動商品店店長有一點曖昧,但還遠不是愛情。只有15歲的淺野玲有個認認真真愛慕她的老實小個子男生,唯有這段感情看起來強健純淨,更映襯出姐姐們的鬱郁。

她們父母輩的感情更加釐不清,最終的結果是雙雙放棄孩子,帶著愧疚和扯不斷的聯繫各自生活下去。

《海街日記》雖然是一部非常女性視角的影片,但是是枝裕和想探討的應該是更為共通的話題——當外面的世界讓你失望了,要依託什麼才能繼續積極地活下去。

他試圖在越來越快、越來越冷漠、越來越背離傳統、越來越不專注的世界裡找回古老的規則,並描繪了一個儘管有人想逃離(二姐佳乃說過她很想離開大房子過一個人的生活,儘管並不是討厭老屋和姐妹們),但能量多過束縛的傳統家庭的價值所在。

在這個家中,祖先和離開的家庭成員們並未真正離開,留在這裡的人也因為遺留下的小到一簞食一瓢飲大到生存哲學的完整傳統架構而有了生活的骨架。

影片中的很多矛盾、遺憾和怨恨,最終都被這家庭的傳統包容化解。

最後,姐妹四人參加完另一場葬禮之後來到海邊,說起「五十年後還不是都變成老太婆」的玩笑話。在漫長的時光裡,可以預見整個家族的歷史都將延續到姐妹身上,並隨著她們變老。她們會走上不同的路,也可能真的在一起守著老屋變成老婆婆們。但是無論如何,總也會變成懂得惜時守歲的老婆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是枝裕和《海街日記》:不止於家,四季更迭中感受海街的生命力
    於是,相較於以往諸如《無人知曉》《步履不停》等極具是枝裕和特色的家庭電影,《海街日記》向我們呈現了更寬廣、更全面的敘事視角和「生命」主題。無論是基於對原作漫畫的尊重,還是出於是枝裕和對「職人」電影的更深理解,《海街日記》中我們看到了更廣闊的「城市」和「時間」格局。
  • 《海街日記》:是枝裕和平淡如水下鏡頭下的歲月靜好
    如果你喜歡看日本的溫情電影,那一定知道是枝裕和。對於日本這位導演,他的作品總是以展現現代社會家庭中的溫馨主題為主,對他的作品大家可能更熟悉曾獲得金棕櫚獎的《小偷家族》,不過我卻對《海街日記》情有獨鍾。《海街日記》沒有什麼跌宕起伏的情節,有的只是四個姐妹相依為命的日常生活,平淡的就如同我們每天記錄的日記一般,沒有大事發現,但卻是最真實的生活,這也是為什麼電影叫《海街日記》的原因。
  • 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記》
    是枝裕和是生活和人生的觀察者,不,與其說他是一名觀察者不如說他是生活的闡師,他將他對生活哲思通過鏡頭全部傾注於作品中。《海街日記》依然保持著是枝裕和式的風格——在恬淡中講述,卻總能在影迷心中掀起波瀾。「唯美」是觀看完《海街日記》整體的感受。這離不開畫面構圖和音樂的襯託。影片第48:09秒,淺野和同學們一同去海邊幫忙,大家分工合作,後景不時閃現捲起滔浪的大海,配合著空吟的哼唱,烘託了出一種唯美和諧的氛圍。同樣的像這樣的畫面還有不少比如:淺野搭足球隊同學的車從山坡上駛下來,紛落的櫻花和淺野純情的臉龐。以及在後半段的四姐妹穿著浴衣在庭院裡放煙花。
  • 《海街日記》:體會是枝裕和的治癒系主題和「物哀美學」
    於是,從此三姐妹變成了四姐妹,嶄新的故事也在海街中鋪展開來。《海街日記》是一部治癒系電影,它本身除了讓觀眾從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汲取生命力量之外,更重要的是呈現了日本治癒系電影的經典美學:物哀美學。是枝裕和用一如既往溫暖而細膩的筆觸,通過對生活的細節的捕捉,將四姐妹相處的日常一幀幀記錄下來。
  • 是枝裕和《海街日記》,她們比花美
    豆瓣上有人在大導演枝裕和的電影《海街日記》下面留言。我的人生夢想就是:娶大姐為妻,跟二姐做情人,有一個三姐那樣的朋友,再生一個四妹那樣的女兒。想得美,但只是想想都有點小激動呢。無他,實在是電影裡的四姐妹風華千秋,貢獻了一場盛大的美。
  • 《海街日記》:一封寫給青春的情書
    這部片子用一個個細膩的鏡頭和美食背後承載的故鄉深情,悄無聲息的改變了人們對美食的認知,也勾起了人們對故鄉的思念和對靜謐生活的嚮往。在許多漂泊在外的遊子們心中,對於故鄉的回憶也許是他們內心深處最珍貴的記憶,是枝裕和以《海街日記》中四個青春少女的視角在勾勒故事的同時,也同時融入了自己對往昔歲月靜好的思考與留戀。
  • 《海街日記》:記錄那些美好可愛的人們
    回顧導演的坎城旅程,一路走來,從2001年的《距離》到之後的《如父如子》《海街日記》都在電影節中斬獲了一些獎項,但都未奪得最終大獎,《小偷家族》的成功也算是坎城電影節對於是枝裕和18年來堅持不懈的肯定。
  • 日本電影|《海街日記》背後「家與父」的生命意義
    在此後,是枝裕和的電影始終在圍繞著「日本的家庭倫理觀」以及「合理中控訴不公」為主,而2015年上映的《海街日記》恰好是「後是枝裕和執導」的電影作品。影片改編自田秋生的同名漫畫,故事所講述的是,三姐妹把父親出軌後生下的妹妹接到了鄉下外婆家老房子的故事,在平淡無奇中把生活與哲理娓娓道來。
  • 在《海街日記》裡,我看到了人生很值得
    最近天氣開始熱了起來,於是我又把《海街日記》找出來看了一遍,好吧,其實這部會常常復刷。網絡上對這部電影的褒貶不一,先說我的觀點,我是很喜歡的。有網友評論,不管是對比04年發人深省的《無人知曉》,還是前兩年引起大量討論的《小偷家族》,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記》怎麼看都是一部很平淡的作品。
  • 日出日落、花開又謝|《海街日記》
    《海街日記》是2015年是枝裕和執導的日本劇情電影,改編自吉田秋生的同名漫畫,由綾瀨遙、長澤雅美等主演。在日本的臨海古都鎌倉,順山而成的小鎮,不起眼的角落裡,生活著香田家四姐妹。她們的父親早年和情人離家出走,母親乾脆將女兒們拋給了外婆照顧。
  • 四個技巧拍出是枝裕和《海街日記》的日系少女風,春天就要拍拍拍
    《海街日記》曾在第39屆日本奧斯卡獲得最佳作品、最佳導演榮譽,可以說是是枝裕和的又一部代表電影了。這部電影改編自一部很受歡迎的漫畫,講了住在鎌倉的三姐妹,在父親去世之後,把同父異母的妹妹淺野鈴接到鎌倉一起生活的故事。電影中沒有大起大伏的情節,著重描寫家人之間的羈絆,情感細膩,平淡樸實卻溫暖。
  • 是枝裕和的少女情懷,細品《海街日記》,感受夏日清涼
    悶熱的夏季特別適合看日本生活片,蟬鳴鳥叫,漲潮的海,蜿蜒起伏的道路,哐哧的火車,整個畫面都慢悠悠,綠油油的。像冰啤酒一樣,消暑解愁。小王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一部電影,就包含了以上所有的夏日元素,是枝裕和的少女情懷———《海街日記》。
  • 《海街日記》那些溫暖我們的小事
    《海街日記》是一部由是枝裕和執導,綾瀨遙、長澤雅美、廣瀨鈴、夏帆等主演的電影,改編自吉田秋生的同名暢銷漫畫。影片講述了在鎌倉生活的三姐妹與同父異母妹妹共同生活,各種各樣的事經過家庭的羈絆逐漸加深了彼此間感情。
  • 一部讓人想努力活著的電影—《海街日記》
    她們的父親早年和情人離家出走,母親則乾脆將女兒們拋給了外婆照顧。外婆去世後,外孫女們繼承了這棟有著悠久歷史的大房子。這一天,父親去世的消息傳到姐妹手中。她們結伴而行參加了父親的葬禮,並且結識了從未謀面的異母妹妹淺野鈴。幸在臨行前邀請鈴搬來鎌倉同住。
  • 溫暖乾淨的日系電影《海街日記》:日子緩慢,生活美好
    今天給大家安利一部夏日小清新影片——《海街日記》( Our little sister)。夏日必做之事,一定少不了,躺在涼爽的空調房裡,吃著冰凍大西瓜,搭配一部清涼治癒的夏日系電影。這部暖心的片子,沒什麼大喜大悲的故事情節,日本鎌倉真的很美~看的過程中,感覺時光慢了下來,《海街日記》又一部是枝裕和導演的溫暖親情片,電影的畫面是乾淨的鎌倉小鎮,夏日與海風、老屋和四季。
  • 《海街日記》最適合夏天的電影,唯有美食美景不可辜負
    北北今天想給大家推薦一部曾在豆瓣評分最高的日本電影《海街日記》。很難有一部電影齊聚四個日本國民女神,綾瀨遙、長澤雅美、夏帆、廣瀨鈴,她們扮演同父異母的四姐妹,這是一部在夏天的鎌倉海邊,發生著關於愛與生活。
  • 《海街日記》最精美的電影鏡頭記錄最溫情的生活畫面
    此文分享高分日語治癒電影《海街日記》《海街日記》上映於2015年,是枝裕和導演。年前在朋友的推薦下第一次看,最近又看了一遍,好不好請看下面的獲獎列表。總之,該文章只是捕風捉影的說到一點點,更多深刻的內容,留給大家自己去默默的觀看原電影,細細體會,當然,本公號也為你準備好了下載連結,回復「海街日記」獲取。話不多說,貼上捕捉到的精美電影畫面,一睹為快!
  • 《海街日記》:治癒系影片下日本美學的「物哀」之美
    2015年上映的治癒系影片《海街日記》,由是枝裕和導演,改編自吉田秋生創作的同名暢銷漫畫,同年入圍坎城電影節競賽單元,在豆瓣也獲得8.8的高分。但影片作為藝術作品,是對生活的加工和提煉,需要經歷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而《海街日記》已到了」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第三境界,散文式的敘事手法,真實地將生活的瑣碎和平淡呈現在觀眾眼前,家常的一日三餐,姐妹們坐在一起的絮絮叨叨,悲傷和難過在食物和陪伴中被慢慢治癒。
  • 《海街日記》:「生活本無意義,意義都是我們賦予的。」
    2015年由是枝裕和執導,由綾瀨遙、長澤雅美、夏帆、廣瀨絲絲等主演的日本劇情電影《海街日記》(Our Little Sister),該片改編自吉田秋生創作的同名漫畫,講述了三姐妹在父親去世後接納同父異母的妹妹共同生活的故事。
  • 親臨日本鎌倉,感受電影《海街日記》中的景與情
    無論是出於對電影《海街日記》的喜愛,還是在前期旅遊攻略時對鎌倉的嚮往,我們終於還是頂著酷暑高溫,趕著鎌倉海上花火的排期,乘著復古電車來到了心嚮往之的"海街"。長鏡頭下的海街與樸實活潑的古城《海街日記》《海街日記》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