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裝機迅猛增加:雲南或將啟動大規模儲能

2020-12-22 世紀新能源網

12月19日,雲南電網召開了新能源8+3項目業主電網建設規劃會議,會議通氣了十四五期間開始規模啟動新能源儲能的有關事項,建議配置風電

光伏

儲能,不強制執行,但需要下接入中進行論證規劃。並作為項目接入論證的必要條件,至此,大家一直擔心的雲南新能源+儲能終於開始正式浮出水面。

(來源:球哥看風微信公眾號;ID:colorballwind2020;作者:彩球;)

雲南電源裝機過億,可再生能源裝機突破85%

11月24日,烏東德右岸電廠9號機組投運,雲南省電源裝機突破1億千瓦,達1.0073億千瓦,約相當於4.5個三峽電站裝機容量;水電為主的清潔能源裝機佔比達85%、發電量佔比超過93%。

12月15日,曲靖市公示了雲南新增790萬千瓦風電的最後一批項目業主,至此雲南十四五第一批新增風電項目在停滯5年後宣布正式啟動。按雲南省規劃,2022年底1090萬萬千瓦新能源裝機完成,加上烏東德和白鶴灘全部投產,雲南電源裝機達到13018萬千瓦,此時可再生能源裝機將達到88.44%,其中風電和光伏的裝機容量比例將達到18.09%(全容量比例),該比例足以翹楚於黃河以南諸省份。

區域經濟復甦明顯,雲南綠色能源經濟效應初顯:電力需求猛增

目前雲南已建成「十直兩交」500 千伏及以上大通道,最大送電能力達3665 萬千瓦,省間送電能力居全國之首,其中 8月份外送通道平均利用率近 90%。6—10月,雲南西電東送平均送電負荷率達到了92%,較上半年提高19個百分點,同時遠高於85%的省內日均負荷率,汛期西電東送日送電量累計9次刷新歷史記錄。

西電東送繼續超出計劃送電量。雲南電網公司積極克服疫情不利影響,持續推進西電東送,最大限度消納雲南清潔能源。1-10 月西電東送電量達 1286.5 億千瓦時,較年度計劃增送254.56億千瓦時,風電、光伏基本全額消納。根據云南電網官方信息顯示:

1-10 月,雲南電網省調平衡口徑水電、風電、光伏發電量分別達 2112.88、203.75、37.19 億千瓦時,水電、風電發電量同比增長 3.23%、1.43%,光伏與去年基本持平,棄水電量僅 24.1 億千瓦時,棄風、棄光率分別為 0.74%、0.49%,遠低於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局印發的《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實施方案》中 5%的目標值。

庫容有限,電煤價格居高不下:雲南電力供應壓力逐步增加

隨著汛期的結束,雲南全省水電出力逐漸減少,為確保今冬明春電力的穩定供應,多舉措「保蓄水」、「保存煤」,根據南方電網信息顯示,截至10月底,雲南電網統調火電存煤量達到301萬噸,全網水電蓄能達到315.97億千瓦時,同比增加105.16億千瓦時。

近年來,由於電煤價格持續上漲、煤礦安全整頓等原因,雲南電煤供應普遍較為緊張,但電力系統對火電發電支撐需求卻愈來愈旺盛。上半年,雲南火電發電量同比增加95.8%,但意味著虧損嚴重,雖然有效保障了省內電力供應和西電東送平穩,但持續增加的壓力無法滿足新時期的電力需求。提前謀劃保蓄水。水電方面,除了瀾滄江流域的小灣、糯扎渡有一定的庫容外,只能動態調整水庫運行計劃,未來壓力將繼續加大。目前昭通二期,鶴慶其亞,山東魏橋的電解鋁項目在今冬新增電量需求高達200億千瓦時,當前水電新增可解決100億千瓦時,其餘壓力在火電和新能源。

未來兩年雲南新能源電源比例提升至18%,儲能遲早上馬

12月19日的電網會議,實際上是給電源企業開始吹風,其實大家也清楚儲能是新能源電源比例增加以後無法規避的一道坎。由於現階段的電力需求和負荷峰谷未達到臨界值,雲南的儲能一直在討論中,雲南省能源局也在專題在進行研究,選擇何時,從哪裡切入,都還不具備條件,但此次1090萬千瓦風光項目的上馬,給儲能的切入帶來契機。

風電具有隨機性,波動性較高的特點,儘管風電的風功率預測準確率達到或接近90%,但對比火電或有庫容的水電而言,這個優勢基本可以忽略;隨著雲南工業用電比例增加,用電負荷的峰谷差值將會逐步提升,此時需要儲能解決調峰問題。雲南實施抽水蓄能的可能性較小,大部分都是生態薄弱區域,且不論抽水蓄能,就是怒江,嘎灑江等水電項目都因為生態一直擱淺。

到2022年,如按規劃建設,雲南風光新能源裝機將達到2354萬千瓦,裝機比例突破18%,如此高的新能源裝機比例,而火電裝機比例僅有12%,金沙江流域基本無庫容,而瀾滄江庫容調劑有限,如此大的用電需求和隨之增長的負荷峰谷差如何解決,只能逼迫儲能上馬,實際上,雲南已經在開始儲能的商業運作實驗。

11月26日,雲南電網首套儲能供電系統成功接入昆明官渡供電局阿拉街道小麻苴新村配電變,標誌著雲南電網應用儲能技術解決配網問題邁出了關鍵一步。投運儲能電站規模為100千瓦/100 千瓦時小型可移動儲能供電系統,採用的磷酸鐵鋰電池、儲能雙向變流器,提供最大100千瓦用電負荷支撐,能夠降低配電變壓器20%的最高負載率,實現削峰填谷,緩解重過載的目的。

雲南儲能:越早參與,越早受益

儲能是新能源發展過程中必然的產物,隨著新能源裝機規模持續增加,儲能的必要性是已經毋庸多言,從行業的發展來看,尤其是政策性的行業,越早介入並參與,就越能享受到政策的紅利,在風電和光伏早期的發展中已經得到了充分的驗證,儘管這批項目的投資成本偏緊,但如果通過其他的商業模式解決了投資問題,同時又參與積極至此了電網的儲能配套,或許配套能給發電帶來另外一部分的輔助服務收益。

原標題:新能源裝機迅猛增加:雲南或將啟動大規模儲能 

相關焦點

  • 儲能產業鏈
    2019 年,全球抽水蓄能累計裝機規模有所下滑,規模為170.1GW,同比下降0.35%,佔全球儲電裝機總規模的92.6%,我國抽水蓄能累計裝機規模達到30.27GW,同比增長0.73%,佔全國儲能裝機總規模的93.4%。雖然抽水儲能佔比呈下降趨勢,但在全球儲能結構中依舊佔據絕對領先地位,在所有儲能形式中佔比超過90%,也是最為成熟的大規模儲能技術之一。
  • 銀河證券儲能行業深度報告:能源領域的「下一站天后」
    一方面,在國內政策的不斷 推進下,近 10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從 2010 年不到 1 萬輛的銷量, 到 2019 年實現了 120.6 萬輛的銷量,增長迅猛。另一方面,自 2013 年以來,新能源汽車 的補貼不斷被調整,從 2017 年開始明顯退坡,而在 2019 年退坡的幅度達到最大。
  • 三峽新能源湖南風儲項目再次招標,湖南儲能市場現狀如何?
    但據北極星儲能網不完全統計,前述28個項目中目前僅有三例啟動了招標,分別為三峽新能源湖南道縣洪塘營風電場10MW/20MWh儲能示範項目、國家電投湖南龍山大靈山風電配套10MW/20MWh儲能電站項目、國家電投湖南通道二期10MW/20MWh儲能電站項目。湖南省新能源配儲能進展緩慢,初始投資成本偏高、沒有盈利模式可能是發電企業不願配建儲能的根本原因。
  • 國家電投計劃打造儲能、氫能、分布式光伏平臺獨角獸
    可以預期的是,未來隨著儲能成本的降低和技術的完善,儲能進入的空間將大幅增加。綜合能源服務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場景豐富、容量巨大,被譽為儲能產業發展的後繼動力,將為包括電儲能在內的各種儲能技術提供多樣化的應用場景。華北電力大學教授曾鳴認為,綜合能源系統最終的目標是實現多種能源在時間、空間維度上的完全結合。
  • 儲能龍頭南都電源
    為了應對儲能行業需求不斷增加,公司於2020 年7 月14 日發布定增預案,計劃進一步擴大公司鋰電產能。公司現有鋰電池產能約3GWh,擴產後產能將達7GWh。2019 年,公司儲能行業營業收入達3.12 億,佔總收入的3.46%,近三年儲能營收和佔比不斷提升,毛利率達到25.5%,居公司所有業務板塊之首。
  • 後平價時代央企新能源開發與投資的管控路徑 儘快打破儲能壁壘
    必須解決好日常高峰低谷調峰、季節性調峰問題,要加強氫能、儲能等技術手段的應用,儘快打破儲能壁壘。同時要合理優化項目儲能方案,以產業鏈的高速發展帶動儲能技術進步和造價下調,不斷優化新能源儲能性價比確保項目收益。
  • 2020年國內新增儲能裝機2586.1MW 全球市場蓄勢待發
    2020年國內新增儲能裝機2586.1MW 全球市場蓄勢待發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根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CESA)的統計,2020年1~12月份,我國新增投運儲能裝機容量總計2586.1MW。
  • 國家電網大力推動能源轉型 2035年國內新能源併網將超煤電
    在10日舉行的2020能源轉型國際論壇上,國家電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家電網已成為全球輸電距離最遠、能源資源配置能力最強的電網,同時也是全球新能源併網裝機規模最大的電網。新能源綜合利用率達97.3%國家電網公司相關數據顯示,近年來,國家電網綜合採取技術升級、擴大聯網、優化調度等措施,持續提升新能源併網消納能力,已成為全球新能源併網裝機規模最大的電網。
  • 新能源汽車可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起到中流砥柱作用
    用儲能電池在陽光充足、風力較大、豐水期發電高峰時,將電儲存起來,在風力減弱,陽光黯淡、枯水期時將電池中的電補充到電網上去,就可以維持電網穩定運行。無疑,這是個可行的辦法,但需要規模龐大、質量可靠、源源不斷的電池供應。誰有這個規模?惟電動汽車。
  • 南都電源裝機規模超過1000MWh領先於同行 5G與數據中心提供用戶側...
    抽水儲能技術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技術相對成熟,優點是使用壽命長(80-100年),效率可達65%-80%,適用於大規模、集中式的能量存儲;缺點是投資成本高、回報周期長,且受地理位置限制較大。當前,世界範圍內抽水儲能佔比大,但由於受地形、建設周期長等限制,無法滿足用戶側應用場景。
  • 「十四五」光伏系列新政醞釀中 新增裝機將再上臺階 布局多個新...
    初步預計,今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為3500萬千瓦,將持續八年保持全球第一;累計裝機將達2.4億千瓦,將超越風電成為國內第三大電源。  這是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任育之12月10日在2020年中國光伏行業年度大會上透露的信息。他介紹說,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正在測算「十四五」「十五五」時期新能源的發展目標。
  • 歐洲儲能停滯不前
    裝機增速持續放緩根據伍德麥肯茲的統計,2019年,歐洲在全球儲能市場的份額已經從2014年的44%,降至30%。伍德麥肯茲預計,到2025年,歐洲在全球儲能市場的份額將下降到20%;到2030年將進一步降至僅13%。
  • 儲能規模化應用的邊界、變量與壁壘
    儘管近幾年在國家以及行業各方的努力之下,新能源棄電的問題大有緩解,但新能源大規模併網背景下,夜間負荷低谷與午後光伏出力快速下降時段對調節資源的需求,不斷加劇著系統的平衡壓力。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在生產生活中用電量不斷增長的同時,對用電質量、用電便捷化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
  •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今年年底光伏將超風電成為國內第三大電源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高歌 12月10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任育之在2020中國光伏行業年度大會上表示,據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預測,今年年底光伏發電從規模上將超過風電,成為全國第三大電源。任育之表示:「初步預計今年新增裝機可能達到35萬千瓦,持續8年全球第一,光伏的利用率也保持高水平。根據今年前十月的統計,光伏的發電利用率達到98.3%,同比增長0.12%,光伏的發電成本也進一步下降,今年年底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將達到2.4億千瓦。」「3060」目標將對中國能源體系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新能源的發展尤甚。
  • 新能源汽車下鄉第5站雲南昆明啟動 2020年度即將收官_易車網
    網易汽車12月9日報導一路向南開拓下沉市場,提振效果逐月走高,新能源汽車下鄉第5站在雲南昆明啟動。這也是2020年度活動的收官之站。2020年7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三部委聯合下發《關於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的通知》。
  • 新能源特區(REZ)會是澳洲併網問題的終極解決方案嗎?
    去年11月起,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紛紛啟動「新能源特區」計劃。其令人咂舌的裝機容量頻頻出現於媒體,投資者們也對此抱有極大的興趣,該計劃甚至被稱為地區能源復興計劃。本文將為各位讀者闡述該計劃的前世今生,和它對未來澳洲電力和風能市場的深遠影響。
  • 新能源裝機目標明朗,行業發展有望加速20201215
    裝機預期:裝機量方面,根據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數據,截至2020年9月底,全國風電、光伏併網裝機約為440GW,距離2030年1200GW的裝機目標仍有760GW差額。由此估算,2020-30年平均每年約需裝機70-75GW。另據彭博新能源財經數據,預計2020年全國風電及光伏裝機共計約76GW。故未來十年,雖陸上風電及光伏電站補貼不再,年均裝機量仍至少會與2020年的歷史裝機高位保持基本持平。
  • 青海新能源「遠嫁」:我從高原來……
    據國網青海電力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0月底,青海電網總裝機容量為3138萬千瓦,其中,水電、太陽能發電、風電、火電裝機容量分別為1191、1122、431、392萬千瓦,清潔能源裝機容量2745萬千瓦,佔全省電源總裝機的87.5%。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發電裝機超過水電,佔據第一大電源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