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時代財經 鄭方圓 編輯:賈紅輝
4.9元,3支護手霜包郵,價格還能低到什麼程度?
廣州採詞化妝品有限公司電商經理何朝說,這在以前連他自己都不敢想像,「2017年廣州的郵費是3.9元一單,還不包含打包費和紙箱。現在發一單物流1元多,人員倉儲包裝等都省了。」
除了物流成本的降低,在商品銷量上來之後,採詞的護手霜生產線從9個工人一天罐裝8000支,升級成了機器自動旋蓋、灌裝和分類,2個人就能生產2萬支。
何朝算了一筆帳,在淘工廠直營店的零售價比傳統的經銷批發價提高了將近30%,綜合下來每支護手霜的利潤多了20%;另外一端,不算郵費,消費者購買一支護手霜的價格降低了50%左右。
今年8月底加入淘工廠直營店的廣州採詞是6000多家阿里巴巴產業帶工廠中的一員。12月15日,阿里巴巴副總裁、C2M事業部總經理汪海宣布「淘工廠直營店」活躍購買用戶突破1個億,成為淘寶天貓平臺上用戶規模最大的單店。
手機淘寶「淘工廠直營店」頁面截圖
時代財經在手淘和淘特上瀏覽發現,淘工廠直營店類似賣場集合店,每件商品背後對應的都是一家家工廠。從產品品類來看,包括日用百貨、美容護膚、鞋服內衣、家居家紡等十大類,大部分產品的售賣單價不超過20元,爆款產品的銷量可達百萬。
汪海介紹稱,「淘工廠直營店」目前已經覆蓋的1億消費者中,以三四線城市25-40歲的女性為主,她們的消費喜好偏向於廚房、衛生間和臥室三大場景的產品。
「中國有670萬家工廠,真正走向數位化的工廠不到10%,對於這些工廠而言,面臨的痛點就是遠離市場,缺乏渠道,此外中間商層層加價導致利潤薄,而轉型線上,對於工廠而言運營門檻太高 」,汪海稱,在阿里體系中,1688幫助工廠把傳統模式搬到了線上,用最小程度的改變轉型數位化,淘工廠則為工廠真正走向零售市場提供了路徑,從單品到多品,再到多條產品線,高階版的玩家可以在淘特上開店,逐漸打造自己的品牌。
今年3月阿里巴巴正式推出淘工廠直營店,它的前身是天天特賣工廠店,與面向批發採購商的1688平臺不同,淘工廠直營店直接面向終端消費者,不過工廠不需要自己線上開店,只負責生產好商品,由阿里巴巴方面提供營銷、店鋪管理、消費者維繫、供應鏈、物流倉儲等一整套數位化解決方案。
阿里巴巴C2M事業部直營業務運營負責人廉文昭介紹稱,淘工廠直營店基於淘寶大數據,將消費者的需求歸納生成為商品的功能、款式、SKU的設計、組合、定價等等,為工廠提供商機參考。
在店鋪運營方面,針對中小工廠組建完整電商運營團隊的難題,淘工廠建立了一套由阿里官方代運營的作業系統,對商品、素材、價格、營銷進行管理。物流方面則聯合菜鳥,在全國的7個產業帶建立了16個產業帶倉。阿里巴巴數據顯示,入菜鳥產地倉的大部分商家物流時效比傳統提升5小時,平均物流成本降低15%。
香羅華東金華義烏倉內工人在打包貼單。時代財經攝
12月15日下午,時代財經走訪了阿里巴巴C2M產地倉之一「香羅華東金華義烏倉」,6500平方米的倉庫內,中間一條傳送帶正在有序運轉著,工人的操作臺位於傳送帶兩側,在一個個擺放著包裝袋和紙箱的貨架背後,工人們熟練地完成包裝、貼單等多個環節,部分已經有了自動化設備協助。在倉庫打包完成之後,通過傳送帶直接送去進行分揀裝車。
該產地倉負責人袁初剛告訴時代財經,從3月開倉第一天9000單,目前該產地倉的日均包裹處理量已經達到15萬單,一單從入庫到配送至末端消費者約1.8元,倉內的費用大概為0.3元,「我們進一步壓縮之後,可以把倉內成本做到2毛4,這個價格商家自己來做都很難做到。」
按照規劃,未來三年,淘工廠直營店將在20省100個產業帶建立產地倉,打造1000家產值過億的工廠,服務3億消費者。